|
|
◆[生活環境]科學家發明可分解手機 埋在土壤中可種出鮮花 --﹥
英國,科芬特里,2004-12-01 (ENS)- 將廢棄的手機轉變成鮮花,是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們目前最新的研究計畫。由一種新的高科技材質所製造出的電話,外觀看起來亮麗而光滑。但是當它過氣的時候,他的擁有者可以將電話直接埋進堆肥裡,並且看著它發芽成長。 隨著科技和設計樣式快速的翻新,手機用戶不斷升級手機機種,結果留下一堆不斷滋增生的廢棄手機。不過在這同時,製造廠商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不但得費心尋找廢棄貨品的回收管道,還得面對一些無線電話的消費者的呼聲──因為他們不想貢獻源源不絕的廢棄電子產品。 在此情形下,英國華威(Warwick)大學工程師團隊的新研究提供一種滿足這些手機製造商需求的嶄新方法。這個研究團隊和高科技材料公司「PVAXX研發公司」以及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合作,創新研發一種手機外殼,這種外殼可分解並且培育出鮮花。 這種手機外殼是利用PVAXX公司製造的可生物堆肥的聚合物,這類聚合物可經由生物分解變成無毒的殘餘物質,並可用利用纖維擠製加工、射出成型、應用製膜以及中空吹塑等製程製出,也已通過食品和藥物相關檢驗,不過過去從未應用在手機上。 工程師還在埋了種子的手機外殼上裝設一扇透明小窗。種子從小窗清晰可見,在手機蓋或外殼回收之後,它才會開始發芽。工程師們和種子專家合作,以選出最適合在這種情況下生長的種子。對第一款原型手機,他們用的是矮向日葵的種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1-03.asp ◆[生態保育]厄瓜多亞馬遜河區域內興建道路 雨林學家齊聲反對 --﹥
記者 Matt Finer 報導 厄瓜多,亞蘇尼國家公園,2004-12-01 (ENS)- 50位國際雨林學家在本週向厄瓜多總統古提亞雷茲(Lucio Gutierrez)提出了一份信函及報告,在當中他們表達了強烈反對在厄瓜多的亞蘇尼國家公園新興建一條道路以供開採油之用的立場。科學家們擔憂,道路對此一原始森林的侵入會導致物種的滅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1-04.asp ◆[環境政策]布希新鮭魚保育方案 哥倫比亞河水壩將持續運作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2-01 (ENS)- 布希政府的官員週二(31日)表示,目前在哥倫比亞河流域內聯邦所屬水壩的運作,並不會對瀕危的鮭魚產生威脅,並且新的科技可以協助確保其生存。聯邦法院的判決最終將會決定該地是否繼續蓄水,但是鮭魚保育人士指稱布希的新方案對大西洋岸西北地區的瀕危鮭魚造成了傷害。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1-10.asp ◆[其他]邁向和平之路 蘇丹需要外界15億美元援助 --﹥
美國,紐約,2004-12-01 (ENS)- 聯合國及其於蘇丹的合作機構週二(31日)向外界呼籲,他們在2005年將會需要15億美元作為緊急援助之用-此一金額超過今年援助金額的兩倍之多。這項新的援助內容包括了食物的資助、飲水及環境衛生、健康、清除地雷的行動,以及在西部危險的達弗(Darfur)地區耗資6億美元的人道救援行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1-06.asp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颱風侵襲 菲律賓災情慘重 --﹥ 菲律賓,2004-12-03 –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東部沿海的奎松省(Quezon)居民陷於危機中 ,之前的幾個颱風已經讓菲律賓軍方救災行動疲於奔命,上星期南瑪都颱風的侵襲更是讓救災行動雪上加霜,毀損的道路、橋樑,讓救難人員必須徒步走於泥地中,將食物和水帶給災民,而食物和水的不足,也因城鎮的交通阻斷而益加嚴重,救難人員也擔心在這些區域可能會發生傳染病。 菲律賓內政部長瑞亞(Angelo Reyes)表示,呂宋島地區可能有600人左右死於土石流和水災,官方正式的統計記錄是412人死亡,63人受傷,177人失蹤。防災中心表示呂宋島上有37,400戶家庭、16萬8千人受到南瑪都颱風衝擊。而農業部門表示,上個月的兩個颱風,加上南瑪都颱風,造成菲律賓在農業、家畜和漁業上1,470萬美元的損失,政府每年為防災所預留的預算中,有90%要花在這次的救災的後續作業上。 這次颱風災情慘重的原因被歸咎於菲律賓境內的非法砍伐,菲律賓總統雅羅育(Gloria Macapagal Arroyo)表示,非法盜木是傷害人民最嚴重的一種罪行,她並於1日命令要全面壓制非法盜木。但是觀察家表示,結果如何頗令人懷疑,因為非法盜木帶給盜採者和貪污的官員每年好幾百萬美元的收益。 菲律賓政府也對外尋求支援。日本將會提供等同1500萬披索的帳篷、發電器和水源等資源。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也將提供10萬美元的資金給菲律賓的紅十字會。而美國的軍方部隊並將提供人員清除路面和協助造橋等作業。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周姮宏 編譯,莫聞 審校)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毅心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1-09.asp 作者:黃淑德 (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 從感恩節到聖誕節,是北美洲每年最瘋狂的採購季,持續長達一個月,這也是企業作年終獲利的最後衝刺的銷售時機,由加拿大人發起的「不消費日」,提出一個呼籲與行動,提醒消費者的集體反省,我們早已背離了真正的寒冬感恩與福音…… 受不消費日運動的啟發,加拿大的門諾教會發起了無消費聖誕節(Buy Nothing Xmas),教會深感到信仰的澄淨人心不再,宗教的紀念日在商業炒作下成為一種消費的符號,所以也跟著發起「無消費耶誕節」,鼓勵教友與教會以各式活動代替大家交換著各自購買來的禮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pecial/bnd/2004/bn04120601.htm ▲[環保節能-運用智慧節能器材]省水器材•珍惜水水台灣的法寶 --﹥ 作者:林穆琳 台灣有限的水資源中,優先供應民生用水。平均每戶家庭所用的水,有66%用在洗澡和沖馬桶,有20.7%在於廚房切煮洗滌,其他才是飲用、澆灌等之用。這251公升之中,其實還有許多節省的空間,最基本的作法是改變用水文化,例如隨手關水、減少洗衣次數、避免以浴缸泡澡、防止水管或水龍頭漏水、儘量利用二手水等。但對忙碌的現在人而言,若要不影響生活品質,不妨考慮使用一些省水器材,來為水水台灣留住乾淨的水資源,好好「保溼」一下。 省水器材是在與傳統用水器具比較之下,相對而言可以更少量的水,達到同樣效果。例如用水量更省、卻一樣可以洗淨衣物的洗衣機,或沖洗乾淨的馬桶。這些省水產品,在經濟部水利署於民國87開始推動「省水器材」及「省水標章制度」以來,已有相當成效,共有4百多種產品獲得認證,因而讓全國每年省水量達7千萬噸,相當於13座寶山水庫的蓄水量!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EPenergy/2004/ep04120601.htm 作者:陳慈美 (生態關懷者協會) 其實,美國的「保育哲學」從19世紀末期便已經開始蘊釀,而20世紀裡美國最主要的兩個保育哲學的路線便是代表官方的「資源保育倫理」(Resource Conservation Ethic)以及民間推動的「自然保存倫理」(Nature Preservation Ethic),分別簡稱為「資源論」(Resourcism)與「保存論」(Preservationism)。柯倍德教授主要的「環境哲學」建構,則是根據美國生態保育之父李奧波在20世紀中葉所提出的「土地倫理」──柯倍德稱之為第三條路線──目的是要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同時兼顧經濟的健全與生態系的健康,他深信這個方向將會是21世紀保育政策所必須根據的哲學思想。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ethics/2004/et04120601.htm ●[活動]滿月圓自然觀察【日期更正】 --﹥ 日 期:12月12日(日) 滿月圓森林遊樂區位於台北縣三峽境內,其地形變化由西北向東南漸次升高,海拔高度約介於300∼1,700公尺之間,由於地處雪山山脈尾稜的滿月圓山區,加上山岳渾形似滿月,因而得名;區內有蚋仔溪橫貫其中。或許地形地貌的多樣豐富,加上人為的干擾較少,讓滿月園森林遊樂區內,植物與鳥類的資源相當豐富,適合戶外自然觀察。 詳情請參閱 http://myweb.hinet.net/home2/hermeshinet/4/8908~/observation-28.doc 時 間:12月18日(六) 下午2:00-4:00 無米樂,紀錄台灣的大米倉之一,台南縣後壁鄉3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WTO,這隻看不見的巨獸張著牙、舞著爪,就像烏雲密佈的惡魔天空,而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鐵的孤兒……主流社會關心他們嗎?政府在意他們嗎?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曾經想過他們的存在嗎…… 詳情請參閱 http://www.gff.org.tw/g-bookstore/grapevine1200.htm
播出日期:12月6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繩索的另一端 過去發生山難時,深入山區進行搜尋救援的往往是長期行走山林的原住民,他們憑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尋找迷失山中的落難者。民國70年,台灣第一個民間救難組織──中華民國山難搜救協會成立,之後全台各地陸續出現許多救難隊伍,吸引許多志工投入救人的工作。 救難需要過人的耐力與毅力,每個救難人員都應受過基本的,攀岩、斷崖下降、野外求生等訓練,一有突發狀況就得放下手邊工作,請假去救難,而要救的是什麼人連自己也不認識,這樣的行為一般人看來簡直是「頭殼壞去」。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