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起源於加拿大的國際無消費日,最初是針對廣告所呈現的消費意識提出反思,到底我們買到了「需要」,還是滿足了「慾望」?台灣在2001年由永續地球工作網發起,透過環境資訊協會網路的傳播力量來協助,2年多來,各界開始從好奇,慢慢的重視。這一次,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新世代青年團、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以及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的加入,跟大家一起分享。
藉著無消費日,各位將有機會透過「消費」與「使用」兩者之間的對照,看見我們在面對「消費」本身的一些矛盾與難解的問題;從廣告的解讀,以及置入式行銷的手法與力量,發現我們幾乎快失去了對新聞的理性期待;面對著手頭現金的有限,銀行如何透過種種手法,突然間,借錢也蠻「高尚」的。主編在面對難以釐清的「需要」和「慾望」、掙扎於「實用主義」與「藝術發展」之間,除了消極的提出「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這種八股式的說詞,但卻可能是最根本的答案之外,如果有所謂正向且積極的態度的話,那麼「綠色消費」無寧是站在環境友善的立場上,值得介紹給大家的消費取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