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1-06 (全文版)

  本日主題:援助海嘯生還者 全球救援物資湧入南亞
環境新聞
回顧系列
[台灣篇]新十大舊思維? 正反拉鋸持續
[國際篇]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 12種劇毒同步禁用
環境新聞 [土地及水文]援助海嘯生還者 全球救援物資湧入南亞
[生態保育]非法伐木者洗劫波士尼亞森林
[生活環境]歐洲研究:室內氡氣提高肺癌罹患率 吸煙者風險最高
[環境政策]美國不法石棉清運業者遭判入獄 刑期史上最長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1-0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1-0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1-03
專  題 [狩獵與保育]保育暴力與保育民粹
專  欄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綠色種子]你也可以這樣經驗自然
讀者投書 蘇花高速公路興建暫停  美軍援台需求下復活?
交通部大小眼 只說蘇花高 不提「鐵來福」!
活動訊息 [課程]
本會訊息 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環境新聞回顧系列-台灣篇]新十大舊思維? 正反拉鋸持續 --﹥

環保團體在母親節當天以行動劇抗議新十大,由身穿白衣的婦女象徵未被破壞的母親台灣,其後逐漸被覆蓋上蘇花高、四大人工湖的重荷,然後身體倒下、死去。

  在執政黨於2003年底提出「新十大建設」以來,此一被當局視為提振經濟強心針的施政構想,即不斷引起爭議。除了朝野政黨在立法院為了新十大建設法源《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條例》上演的政治攻防戰之外,民間環保團體也給予嚴厲的抨擊。從國會遊說、公聽會、街頭抗議,環保團體嘗試利用各種管道發聲,即是為了凸顯此一政策對台灣長遠環境的不利影響,以及相關資訊不透明、缺乏公共參與、政策環評也付之闕如的草率決策過程。

  新十大建設方案實際上是延續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政策,偏重硬體建設與傳統「唯發展論」的思維。其中最為環保團體所詬病的,除了橫跨數年爭議不斷的蘇花高速公路以外,就屬「四大人工湖」平面水庫(高屏大湖、桃園大湖、雲林大湖、台南大湖)開發案,一樣是決策草率而被抨擊,據雲林鳥會、屏東教師會等團體瞭解,只有高屏大湖有較為完整的評估,而其他人工湖則乏人問津。

  有關蘇花高速公路對生態環境的衝擊,以及環評程序的不當,已有諸多完整的論述,然每到選舉期間即被當作選舉籌碼提出,一味訴求交通便利、開發觀光資源等口號,遇反對意見即訴諸「民調高支持率」,卻不見理性的論辯與提出更周延的環境影響評估方案。而在平面水庫的爭議上,環保團體提出種種數據與論證,說明平面水庫方案並非保水良方,甚至質疑是為開採陸砂、圖利砂石業者的方便之門;然環保團體數度與水利署交鋒,一直未有共識出現。

  以建設帶動地方經濟榮景的立意無可厚非,然環保人士期待政府能有更前瞻的遠見來經營這片家園。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是否認真評估過其中、長程效益與利弊得失?是否經過充分的公共討論與公民參與,還是任由利益團體把持?民間環保團體念茲在茲與殷切期盼的,正是在此。

[環境新聞回顧系列-國際篇]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 12種劇毒同步禁用 --﹥

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後,DDT等造成持久性污染的農藥將禁止使用

  為了防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聯合國於2001年通過了斯德哥爾摩公約,明令禁止12種有毒化學物質的使用,這12種物質包括阿特靈(aldrin)、氯丹(chlordane)、DDT、地特靈(dieldrin)、安特靈(endrin)、飛佈達(heptachlor)、滅蟻靈(mirex)、毒殺芬(toxaphene)、多氯聯苯、六氯苯、戴奧辛、及夫喃(furans)等12種化學物質,未來聯合國計劃將再加入更多化學物質。

  該公約規定,只要有50個國家的國會批准該項公約,在90天後該條約即自動生效。因此當法國於2004年2月批准該條約並成為第50個締約國之後,斯德哥爾摩公約便於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而歐盟也在2004年11月間正式批准斯德哥爾摩公約,截至2004年11月為止,全世界已經有83個國家對斯德哥爾摩公約加以批准。

  歐盟執委會五位副主席其中之一的沃斯特蓉(Margot Wallstrom)對歐盟能批准該公約表示欣慰,她並表示歐盟已準備了一份清單,列舉了其他9種化學物質,準備推動列入下一波的禁用名單之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托佛指出,這12種化學物質經過長久的累積,會使人類或是其他野生動物產生罹患癌症;神經、生殖、或免疫系統受損;或是其他先天性缺陷等問題。過去數年來國際間已出資數億美元以因應此一問題,而在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之後,這些資金將交由其中程財務機制-「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進行運用。

[土地及水文]援助海嘯生還者 全球救援物資湧入南亞 --﹥

  印尼,雅加達,2005-01-03 (ENS)- 12月26日印度洋強震引發海嘯所導致的死亡人數再攀升,由印尼官方所證實的死亡再增加1萬4千多人,使得11個受災國死亡總人數在今天達到14萬4千人。此次震央於印尼蘇門達臘東南方印度洋海底的強震中,印尼受創最為嚴重,印尼衛生部官員更預估,光是蘇門達臘島的死亡人數就可能高達10萬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死亡率有可能因傳染性疾病如霍亂或傷寒而再度節節上升,「除非對水質及衛生問題施予高度關注,以防止傳染病爆發」。雖然該組織至今未發布任何傳染病爆發的消息,但也表示傳染病有可能在任何時候爆發。

  考慮到環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急迫性威脅,聯合國環規劃署已緊急動用100萬美金,以援助各受災區政府的立即需求。

  聯合國環規劃署執行長托佛表示:「在焦點擺在拯救生命及對抗疾病的同時,如何因應潛在的風險也同樣的重要,例如固態與液態廢棄物、工業化學物質與污水的處理,以及飲用水鹽化的問題。」他說:「若要重新復甦在地社區及人民生計,必須重建及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系,特別是紅樹林和珊瑚礁。」

  一名聯合國資深救災官員表示,目前總計有40個國家對海嘯受害者伸出援手,承諾對災民急難救助及重建的捐款登記已超過20億美金,比2004年所有的人道救援金額總合還多。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中,聯合國緊急救援協調人埃格蘭(Jan Egeland)表示,「整個世界正以前所未見的方式攜手合作。」 \

[生態保育]非法伐木者洗劫波士尼亞森林 --﹥

記者 Ilda Zornic 報導

  波士尼亞,基塞亞克,2005-01-03 (ENS)- 位在波士尼亞中心城鎮基塞亞克附近的村落裡,有著茂密又吸引人的林帶,幾世紀以來一直是鳥類、熊隻和無數野生動物的庇護所,從不受外界干擾。但是近來,許多原先覆蓋這片山地的樹林正逐步地改變,其中有些樹木還具有益質性。

[生活環境]歐洲研究:室內氡氣提高肺癌罹患率 吸煙者風險最高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5-01-03 (ENS)- 根據一份針對歐洲家庭氡氣暴露所做的風險研究指出,居家氡氣暴露將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而吸煙者所承擔的風險會更高。這是第一份針對氡氣與吸煙者罹癌風險相關性進行檢視的研究,在與非吸煙者做對比的情況下,研究發現不論是在何種程度的氡氣暴露,吸煙者罹患肺癌的機率約為非吸煙者的25倍。

[環境政策]美國不法石棉清運業者遭判入獄 刑期史上最長 --﹥

  美國,紐約州,雪城,2005-01-03 (ENS)- 犯下全美最大宗石棉清運詐騙案的父子,分別遭法院宣判入獄服刑25年和19年半,為美國聯邦環境犯罪史上裁定的最長刑期。此對父子犯下的罪行包括危及員工生命安全的非法清除石棉行為,並將高濃度的石棉隨意扔棄在教堂、銀行、咖啡廳、軍事建築、小學、兒童博物館及住家等處。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1-06 --﹥

  • [環境政策]開發案送環評 須先公開說明。行政院環保署4日公布,新修正的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將要求所有的開發案在送件進行環評前,都要先在當地舉行公開說明會,聽取當地民眾的意見,即將送件的竹科擴建案,將是首波適用的開發案,業者普遍擔心會拖延環評審查的進度。環保署強調:「全民共同參與環保行動,已經是全球的趨勢,開發單位要改變過去迴避的心態,主動積極與民眾溝通。」 (台北 經濟日報)

  • [生活環境]垃圾不分類 大學生丟臉。垃圾強制分類,在台南市採取「321輕鬆做環保」的簡化口號與方式下,執行效率的確提升了不少;但令人意外的是,表現最差的竟然是外宿學生族群。這些大專院校的外宿學生,獲取相關資訊的管道最暢通,絕對不是資訊的弱勢族群,缺的是不把這重愛護環境的生活習慣當一回事。 (台南 中國時 報)

  • [生活環境]水電漲價 喊停。水利署日前曾表達希望在21日立法院會期結束前通過水價計算公式,但水利署長陳伸賢表示已經撤案,沒有打算再提,水價方案跟評議委員會也都要暫緩;水公司總經理謝啟男說,政策已經轉彎,水價公式要等經濟部水價評議委員會召開後才定案,但是何時開會?目前沒有消息。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設公共溫泉管線 烏來鑿井。台北縣政府推動烏來地區整體開發計畫,共投入1.6億元分成3期施工,已開鑽3口公共水井,預計95年初開始試供公共管線溫泉水。建設局表示,目前烏來地區鑽探出的溫泉量1天約達2萬4千噸,用量目前約3、4千噸,溫泉供應量充裕。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溫泉變色預測地震 專家:有科學根據。開挖溫泉卻流出白色的溫泉水,用來預測3天後會發生地震,恆春氣象站主任李朝櫆證實,理論上,這種說法合乎推理,宜進一步與其他溫泉業者,來驗證新發現的溫泉預測地震法,如能獲得可靠的更多驗證,供作事先預測防震,將能減少地震災害的損失。 (屏東 ETtoday)

  • [生活環境]台泥燃燒廢溶劑 惹民怨。蘇澳鎮公所質疑台泥蘇澳廠以廢溶劑作燃料,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民眾健康,4日起在鎮內舉辦4場次巡迴座談會,聽取居民的心聲。出席首場說明會的居民,紛紛提出受害案例,抨擊縣府和台泥的作法不當。 (宜蘭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環保團體:東北角恐引海嘯 核四應停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陳椒華表示,東北角海岸位於板塊邊界,地震頻繁,鄰近龜山島,周圍海域仍有活火山,若有地震引發海嘯,位在東北角的核四電廠,能否承受海嘯令人質疑,呼籲停建核四,避免災害。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廢車回收 獎金不降。環保署日前修正公告,自94年1月1日起,民眾主動報繳廢機動車輛回收獎勵金和去年一樣維持廢汽車每輛3千元、廢機車每輛1千元。 (台中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封山半年 雪山山羌出沒。72水災過後大雪山200林道斷絕,遊客不得上山,鞍馬山森林遊樂區宛如封山,此舉卻讓保育類動物山羌、長鬃山羊、台灣黑熊等獲得充分復育,不時可發現牠們的行蹤,堪稱野生動物樂園;雪山派出所員警擔心,一旦再開放園區,野生動物又將被迫遁入深山,且難保遭獵人追殺。 (桃園 台灣日 報)

  • [生態保育]百吉國小調查 發現20種青蛙。桃園縣立百吉國小連續2年針對全台灣31種青蛙生態進行調查,結果單在該校周遭與臨近的大溪坪古道、白石山古道和石門水庫環湖公路等地即發現20種青蛙,種類已超過南投縣魚池鄉發現的19種,顯示百吉一帶是青蛙良好的生態棲息地。 (桃園 中華日報)

  • [能源議題]分析家:2005年 地球儲油剩下1半。礦物地質學家康波在石油產業工作了13個年頭,他分析了石油探勘,石油公司與出口國家的原油存量等資訊後發現,全球石油儲量消耗快速,他認為進入2005年,全球將達到用油的高峰期,開始消耗地球上剩下的1/2儲油。能源專家馬修也認為,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還沒有出現。 (公共電視)

  • [生物科技]台灣自胎盤發現幹細胞 國際矚目。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國泰醫院合作的幹細胞研究,目前有了重要的成果,研究團隊發現,滿月分娩婦女廢棄的胎盤中,含有豐富大量的幹細胞,而且研究團隊成功將胎盤間質幹細胞分化成骨頭、脂肪和神經細胞,這種胎盤幹細胞是介於胚胎和成體幹細胞之間的一種新的幹細胞來源。 (公共 電視)

  • [其他]播下「農運」的種籽 學運團體將進駐二林。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引發各界對國內農業問題的重視,繼「聲援楊儒門、搶救台灣農業」活動後,包括台灣大學、世新大學學生組成的學運團體,決定於寒假進駐彰化縣 ,除調查研究農業現狀,也將播下發展「農運」的種籽。 (彰化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1-06 --﹥

  • [土地及水文]長三角地區超採地下水損失近3500億元。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近日發表「長三角地區地下水資源與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報告,指出長三角(長江以南)1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因為長期超採地下水,引起區域性地面沉降與地裂縫等地質災害。上海市區、江蘇蘇錫常地區、浙江杭嘉湖,已經形成3個區域性的沉降中心。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已形成連成1片的趨勢。 (台北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國家林業局首次發出警告「托管造林」風險大。中國家林業局近日發出通知,首次對「托管造林」這1新投資方式發出警告,針對托管公司通過租賃、承包或其他方式獲取林地使用權及林木所有權,再轉讓給社會零散投資者委托給公司經營者。「兩頭不見面」方式,資金使用周轉期長 (一般6年至8年)

  • [土地及水文]中國將在黃土高原投注鉅資「攔沙造田」。黃土高原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1。中國將投資830億元人民幣鉅資「攔沙造田」。預計分階段在黃土高原建設16萬3千座淤地壩,估計到2020年前,攔截400億噸泥沙,造田750萬畝。估計將有7千萬名農民可從中受益。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中國氣象預警傳播不暢 今年將建統一信號系統。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去年國內氣象災害頻繁,但造成的損失低於近10年的平均水平,1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氣象預警制度初見成效。對於氣象預警出現的問題,今年要拓寬氣象預警信息的發布渠道,盡快在全國建立統一的預警信號系統。 (北京 北京晨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1-03 --﹥

  • [土地及水文]美國西部海岸地震帶 發現與亞洲地震帶相似的地質結構

  • [生活環境]污染德拉瓦河的油輪送修中

  • [生活環境]東諾利頓水井內發現乾洗化學劑

  • [能源議題]能源部撥款2100萬美元資助核能研究

  • [環境政策]新制上路 墨西哥灣沿岸石油及天然氣鑽探公司排放污水須課稅

  • [環境政策]卡托巴印第安部落與環保署簽訂環境協定

  • [環境政策]阿拉斯加肯辛頓金礦 林務局開放採金

  • [生態保育]走私瀕危墨西哥鸚鵡遭海關查獲 聯邦當局已將其運返墨西哥

[狩獵與保育]保育暴力與保育民粹 --﹥

作者:陳玉敏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

  現今野生動物保育法已有尊重原住民祭典開放狩獵的條款,而這次引發爭議的「丹大試辦狩獵事件」卻是主管機關和學者另闢蹊徑,且遠期目標正是2004年12月28日蘋果日報所刊登--娃力思.雅蒙所撰文中反對的「娛樂性狩獵」!該文作者一方面承認狩獵文化已淪為「商業」,另一方面又推崇說其精神不死、體現人與自然和社會關係,因此不能有任何限制,更不能禁止、必須恢復「傳統領域」和開放狩獵,才是「遲來的正義」云云。 其實個人認為這次爭議的最大關鍵是--「淪落的」商業性狩獵無法禁絕,卻用原住民文化權及生態主義論述,企圖引進娛樂性狩獵。

對動物福利嗤之以鼻

  其實原住民狩獵議題涉及環境權、動物權與人權三種意識形態的社會關懷,爭議本身也常因意識形態的對抗、以及公共政策和學術倫理欠缺健康的討論文化而顯得無法對焦。 環境權的主張並非「鐵板一塊」,相較於強調萬物皆有其「內在價值」的深層生態學、自然主義,我們的保育機關、保育官員,甚至學術圈,在思考保育問題時,卻都比較傾向「為人所用的價值」以及「管理主義」。對於先進的保育觀念:慎始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動物福利科學等,不是麻木不覺,就是往往將之套上「道德」的框架,認為不夠專業而嗤之以鼻! 人權觀點對抗動物權的兩面盾牌是文化權或生存權。而所謂的「狩獵倫理」,則是因應環境倫理:強調「合理利用有益於野生動物族群的永續」。

開放狩獵前檢討諮商

  不過,人權與動物權雖因關懷的對象而有衝突,在思考邏輯上,卻並非沒有對話的空間。相較於環境權是集體主義的展現——例如強調「覆巢之下無完卵」;動物權(包括動物福利主義)和人權則是個體主義的維護——反對以集體的利益為由犧牲個體。差別只在於,願不願意將關懷的(生命)圈子擴大,以及擴大到什麼程度。 進一步而言,動物權與人權有三個「反壓迫」的共同語言:1.不能因為要促進善,而為惡。2.集體權益的獲得不確定,但個體的犧牲卻是確定的。3.權益被犧牲的個體,正好不會是因為有個體被犧牲而得利的生命。

  回頭來看「丹大試辦狩獵事件」,就林務局的本位立場而言,應該解決的是盜獵與山產店的市場機制如何破解,並將「族群量並未明顯減少」以及「生物資源平衡點」的研究公布,接受檢驗。身為保育主管機關,明知「開放狩獵」會引發爭議,就應該在「試驗之前」就「邀請民間團體、在地住民與相關單位,全面進行檢討」,而不是遭致抨擊之後才故做姿態說要開放討論! 而主管原住民權益的機關「原民會」或是原運人士,在面對同樣是弱勢、邊緣的「動物權」價值觀時,(基於前述三個共同的「反壓迫」觀點)應該不是一昧的強調「文化權」、「生存權」,而是積極尋求對動物個體傷害最低的文化發展,以及具有替代性的經濟誘因--例如,與保育主管機關共同推動「以眼睛或鏡頭來觀賞動物」的觀光(甚至是運動)的價值,創造新的原住民(保育)文化。

政府及學術界成幫兇

  在這個議題上,我們看到的是當前台灣政府(和學術界)的普遍「亂」象:該守本位的時候,逾越本位;該拋棄本位的時候,卻抵死堅持自我。於是學術研究成了一種「保育暴力」,狩獵倫理成為「保育民粹」,而爭取原住民權益的力量,也難免被質疑是一種「原住民政治正確」、破壞台灣脆弱生態的幫兇!

我要進入討論區回應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綠色種子]你也可以這樣經驗自然 --﹥

作者:朱惟君

來到國家公園,只要你願意舒展自由遼闊的心靈之翼,你也可能經歷非凡的旅程。圖為布洛灣的桃櫻梅林。(照片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  如果你看過法國片「蝴蝶」,一定對於那位先前從沒到過「鄉下」,「第一次」讓毛毛蟲爬上她手背的小女孩、臉上所漾滿喜悅與興奮的神情所吸引。

  「地球上各個角落都能找到神奇奧妙的力量,甚至在你家庭院、你的內心。當你發現這種神奇力量時,大自然會同你開放的心靈說話……」

  美國自然教育學家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深知「一般人並非對自然缺乏誠意,而是缺少體驗自然之美的能力。」他因此設計了包括動態與靜思等各種遊戲,藉以激發參與者對自然心靈產生共鳴。

  也因此,近年來國家公園的解說服務,漸漸跳脫純然知識上的講解,而會適時導入感性的「自然體驗」。在台灣親身實踐柯內爾理念的涂淑芳老師說,「體驗自然遊戲」有一種神奇力量,因為它從有趣、快樂開始,強調「用身體」感受學習的特性,不論年齡高低,都能愉悅的貼近自然。

  一種全新「經驗自然」的可能,早已在我們身邊悄然啟動,在老師或解說員的帶領下,有人第一次試著感受「自己就像是一片紅楠的葉子,正隨風輕輕飄動。」或是閉上雙眼,細細感覺吹佛在臉上的東北季風該是怎樣的一個面貌?或者想像自己就如同一隻野生動物,親身穿行於密密叢生的箭竹林中。

  在10月的暖陽下,一群陽明山的解說志工,跟隨涂淑芳來到一片青草地,開始「盡情玩耍」。有人志願扮演蝙蝠,大家圍成一個圈圈,圈圈內有數隻美味的「蛾」;「蝙蝠抓蛾」的遊戲就以模擬蝙蝠聲納系統「聽音辨位」的方式展開。在蒙眼「蝙蝠」幾乎是「疲於奔命」的情況下完成使命後,這位暫時的冒名者不禁對真正的蝙蝠豎起了欽佩的大拇指,透過他的經驗分享,相信一同玩過此遊戲的人,從此將不再小覷那灰不溜丟、似乎「毫不起眼」的小動物了。

  對於這群未來即將角色互換的解說員,涂淑芳也特別提醒大家,「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感到好玩,比起僅是把遊戲完成,更是重要的多。」我們後續還一連玩了「照相機」等數個遊戲。最後涂淑芳要大家躺在和暖的草地上八分鐘,試著以「一句話」為今天的活動做結。

  「躺下來比站著更接近天空。」、「當我放棄視覺後,其他感覺變得更敏銳。」、「心靈能夠專注於美的事物是何等的美好。」大家紛紛說出心中的感受,而天空湛藍,世界遼闊。原來在活動後的心得分享,常常也能輕柔地牽引出深刻的觸動。

  下回,來到國家公園,你也可能經歷如此非凡的旅程。只要你願意舒展自由遼闊的心靈之翼。

[讀者投書]蘇花高速公路興建暫停  美軍援台需求下復活? --﹥

作者:台灣環保聯盟

  蘇花高速公路在當地民意代表,為服務選民和爭取選票的前提下,積極爭取,一度露出曙光,並且經費已經撥下,進行發包。但蘇花高的興建與否,一直引起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保育很大的爭議。尤其在去夏72水災、敏督利風災及納莉颱風侵襲下,台灣全島到處土石流橫行,有些地區還山崩地裂,屋毀人傷,致政府與民間疲於拯溺救災,也造成政府救災財政變得無底洞般的沈重負擔。相對的,也引起全民對台灣整體環境生態與保育的重視;尤以學者、專家、媒體也對偏向經濟開發的傾斜的撻伐,咸認現在就是用幾千億的經費,都無法使原來美麗的台灣恢復原貌,也都反思,無法迴避在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之間,作重大抉擇。

  政府幾經痛苦掙扎,並且及時的在包括NGO非政府民間環保團體的支持下,作了暫停蘇花高興建的決定。

█軍方表示:蘇花高的興建,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

  然而,去年底12月5日自由時報一版頭題報導,大略提及:軍方最近針對歷次漢光演習,檢討基於整體國防考量,加以評估,認為蘇花高的興建,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對於國軍整體部署及戰力保存大有幫助;並謂,國防部評估,一旦台海戰爭爆發,美軍如有意軍援台灣,最可能由東部降落或登陸,美軍屆時不僅海空軍必須介入,也考量地面部隊增援的可能性,兩棲載具空中安全運抵,只剩東部機場,港口與海洋,國軍已加強各方面的經營配合。

  該報導裡更指出,蘇花高的興建可以補蘇花公路、北迴鐵路的不足,且通過中央山脈部分採隧道貫通方式興建,九座長隧道,長12公里,直接遭至攻擊的可能性較小,在支援的速度和安全性都較高,並且在延伸至花東縱谷的路段,更規劃供戰機起降的戰備道的更高用途。總之,以軍方的考量,若果敵軍在東部強行登陸,則我國軍因中央山脈的阻隔,西部軍力也迄無具體可行方案,以最快方式轉移支援;認為極具戰略價值,政府理應續建蘇花高,以利國防建構。

  對於此一試探性風向球般的消息報導,環保團體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對於美中台的微妙關係,不管在全球或在國內都引起很大的關注,因為近年由於中國的壯大崛起,東亞因此一強權惡霸的虎視眈眈,而焦躁不安,美、日也都相應的把安保範圍,將台灣周邊有事,都納入他們的嚴重關切的問題;換句話說,他們是不會對東亞任何軍事行動,或改變東亞的區域安全置之不理的,因為東亞唯有中國每年在擴張軍力,並有六百顆飛彈對準台灣,台灣一旦有事,就是鎖鏈的斷帶,防務缺漏,美、日兩國能袖手旁觀,是令人不解的。

█環盟認為:應有符合戰略戰術的「決戰境外」的最高國防原則

  當然,我們當自強,國防不能靠別人,但前述的認知,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存疑。因之,國人應有「非戰家園」的理念,當然也應該在合理的範圍內,合理的價格,採購足以自我防衛的先進武力,以符合戰略戰術的「決戰境外」的最高國防原則,否則如何要求別人幫助我們抵禦外侮,自古就是應先自立自強,先自助,才會有別人願意幫助你,這是很淺顯的道理的。

  祇是,蘇花高真有如前述那麼具戰略價值嗎?環保團體卻另有看法,這也是我們擔心的所在,台灣地質為板塊碰撞出的幼年期新生地塊,地質都相對脆弱,近一個世紀,先是日人砍伐高山林木,前政府61年來繼續砍伐,整個大地因經濟過度開發,土地超限利用,使得我們的國土支離破碎,除空氣污染嚴重外,處處垃圾污染,從平地到高山,無不傷痕纍纍,百孔千瘡,中橫青山上下線全面崩塌,就是山脈肌理遭嚴重切割種下的惡果;梨山的果樹,高冷蔬果少少的經濟成效,但卻沒有計算花了多少億萬全民埋單的成本在內,以前以為對的,是目光短淺,現在才知道遺禍萬萬年了,我們以為國人應該及早反省,清醒過來,蘇花高的興建,就是要重蹈嚴重的覆轍了,國人不得不謹慎,思考我們要重陷入泥淖嗎?

█近年國土傷痕累累,國人所付出代價還不夠嗎?

  阿里山神木村、新竹尖石、五峰的災難,還不夠讓我們引為教訓嗎?我們政府還要以全民的財力,陷入無止境的救災無底洞災難嗎?我們會有多少個百億可以繼續投入呢?

  世界上最不能原諒的是,無反省能力,不知檢討的事,一錯再錯的做下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愚不可及的事,就此停止吧!

  蘇花高總共86公里長,有11座隧道,21座橋樑,那長長的隧道打通就是很大的問題,北宜高的雪山隧道,在前政府開工了八年,搞得烏煙瘴氣,毫無成效可言,弄得脫身不得,狼狽不堪,大水不斷,連數億的機具都白白葬送,金錢的損失,還在其次,土地的破壞,?喪國人的信心,打擊尤大,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9座隧道,人車行駛其間,難保不發生事故,那種不可測的災難不曉得交通部國工局計入考量了沒有?13座橋樑,穿山洞越河川,是要很高的智慧設計的,但是別人家卻沒有惡霸強鄰的威脅。我們不然,那個可惡的中國惡霸不會破壞我們辛苦花大錢造的山洞隧道和橋樑嗎?越多的山洞和橋樑,對我們是越不利的,國人想到了沒有?不要一相情願只管往好的地方想,炸了一座橋一個山洞隧道,蘇花高就全線癱瘓了,請國人和想要協助我們的美國友人想清楚一點,好嗎?

█興建蘇花高,將是東部災難開始

  不要不見其利,反見其弊,屆時坐困愁城,是於事無補的。真的,蘇花高,不管在地理地質上,都不能建的。

  國防上,會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不能興建,更是不辯自明的道理的。這也是環保團體,期期以為不可做的事!更是我們的一憂啊!

  再談國防戰略好了,阿扁總統也好,或只要有少少的常識都曉得,台灣土地狹小,沒有像中國一樣的所謂「地大」「物博」,她從沿海至西南、至西北、至東北,都有很大的縱深,台灣隔個海峽而已,沒有很大的縱深,所以,陳總統一再的強調,我們國防戰略,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決戰境外」,我們應購買先進的預警,搜錄戰略物資,我們要有精準的反飛彈武器,和非常先進的空軍人才和戰機、戰艦,在海峽的中線以外,立刻予敵人迎頭痛擊,等到敵人打到我們的後山,北宜、蘇花高、台東,那已經是很糟糕的戰略錯誤了,我們要殲敵於海峽中線以外,等到敵人打到我們的背後時,我們本島全島,不早就被打成爛蜂窩了嗎?環團不曉得,那叫什麼高招的國防戰略?

█政府應該認真傾聽環保團體的聲音

  蘇花高有前述那麼多地理、地質上脆弱的一面在,除了再破壞台灣的土地,和將再製造更多的災害外,也從沒有通過環境評估的考?在這按鈕戰爭的時代裡,多座的山洞隧道和橋樑,戰略就大大的不利,幾乎只能預見其諸多的短處,可以說無一是處,原因就在敵人很容易就可以癱瘓蘇花高了。環保團體是一群公忠體國的讀書人,愛我們的國家,從不後人,愛台灣這個可愛的母親,更是披肝瀝膽,將所見所慮,不憚其煩的加以陳述,提供給國人作深思熟慮的參考,並有以就教方家,為家為國,祈請各方多加討論指教,盼能為國家集思廣益,妥擬週延方策,以利國家永續發展,那就是我們環保團體最大的初衷與心願了。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者投書]交通部大小眼 只說蘇花高 不提「鐵來福」!  --﹥

作者:洄瀾夢想聯盟

  花蓮居民長期苦於對外交通不便,蓋一條高速公路來解決問題在台灣合情合理,況且交通部國工局也屢次強調,蘇花高興建以後,台北與花蓮之間車程將縮短為兩小時。只是如果我們拿把算盤花點腦筋替花蓮民眾打點一下,蓋蘇花高實在大大划不來!

  根據國工局公佈的資料,將來台北花蓮來回一趟,不算油料,光是過收費站保守估計就要548元(小型車)!另外,雪山隧道12.9公里就花了13年才勉強通車,一年打通一公里,蘇花高全長78.3公里,要花多久時間大家心知肚明。光這一點就顯示蘇花高的效益大大有問題,如果交通部只生了蘇花高這個小孩,的確也只能窮耗時間盼望他將來長大成材,但是他明明還有一個寶貝,而且可望在2年後就能開始為民服務,就是台鐵2006年傾斜式列車與區間電聯車的更新計畫。

  立法院於2003年10月已解凍交通部此項156.8億預算,待2006年傾斜式列車開始上軌後,台北花蓮之間僅需1小時54分,每30分鐘就一班列車,列車增加至67列,北宜高通車後台北宜蘭段的座位也將大量釋出,座位將比現在整整多出一倍。既不用付出挖山打洞、破壞花蓮觀光本錢的代價,也不用冒著蘇花高興建後大量車潮癱瘓花蓮市以及其他污染垃圾的的危機,就能把人潮帶來,這個小孩省錢好養長得快,又懂得照顧祖先風水趨吉避兇,為什麼交通部媽媽不向花蓮民眾大力表揚這個「鐵來福」偏偏只寵問題重重的蘇花高呢?

  過去東部地區民眾感受到政府長期的忽視,即使曾經有大型投資如和平水泥專業區、台11線拓寬等,如今已證明是一場夢碎,民眾將蘇花高視為最後的希望,這是非常可理解的。洄盟與各界質疑蘇花高的人士甘冒大不諱的原因在於,交通可以透過近在眼前的台鐵更新計畫獲得大幅改善,至於繁榮發展,更是要正確的投資才有希望。通過對於花蓮發展經驗與台灣歷史的認識,花蓮的觀光要更吸引人,勢必要進行多方向、分散式投資,特別是人才的長期培育,才能真正讓花蓮子弟有就業的機會。觀光資源是花蓮唯一的金母雞,蓋了蘇花高破壞景觀,加上沒有周延的各種觀光輔導措施,實在是殺雞取卵的做法。如果政府有誠意照顧百姓,就應該好好讓2006年傾斜式列車順利上軌,重新編列經費投入13鄉鎮的人才與觀光發展培育與研究,讓大家都能吃得到這塊大餅。

  洄盟在此重申,資訊的充分與否決定了民眾的看法,行政單位有義務告訴花蓮民眾與全國人民,我們的未來不是只有一種選擇。「鐵來福」比蘇花高,顯然是好太多了。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課程]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第一場教育訓練課程 --﹥

  時 間:1月17日(一) 9:00-17:00
  地 點:台灣科技大學綜合研究大樓102國際會議廳
      (臺北市基隆路4段43號)
  主 辦:行政院環保署
  承 辦:財團法人中技社
  協 辦:台灣環境管理協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
  聯 絡:台灣環境管理協會 黃子娟 小姐 2912-2910轉120
      E-mail: irene@ema.org.tw

  為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氣體管制的發展,對於溫室氣體盤查與未來排放量減量工作的應用,勢必更加廣泛及迫切,因此規劃有關溫室氣體相關從事人員對於系統性盤查、數據分析及查驗方面之專業能力的訓練課程。課程中將培養及提昇企業溫室氣體盤查管理及數據查驗之專業人才及能力。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