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陳章波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監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正確使用水資源的步驟有三:首先,要防止污染;其二,要處理再使用;最後,是增強自然的自我淨化能力。現在我們所認知的污水,其實常是資源。我們常常用COD量的多寡,來表示水受污染程度;事實上,COD能轉換成生物能量,而污水中的氮、磷則是蛋白質的主成份,水又是作物生長所需。我們將糞便等等所產生的氨,直接用來澆灌作物,或養浮萍,浮萍則拿來餵魚,魚可以拿去市場賣…這些都是比較節省能源的方法;可是我們捨棄了這些自然的能力,改用大型的消化場作業,這種手段無形中浪費了很多能量。早年,我們是用這種省能、天人合一的自然作為;近年來,荷蘭專家大力提倡這種浮萍生態池,正顯示了古老智慧與先進科技的再結合。 人有靈活的雙手,要他放棄對河川大地的操作,是違背人性;但若想滿足操作的心願,先要矯正操作的理念和方向:跟大自然學習。人類操作大自然,最大的迷思在於:要讓他自己或別人看出他有在操作。如果能夠模仿得跟大自然一模一樣,那麼在別人看來會覺得似乎沒有做任何事情。而在行政體系下,我們也會為此感到十分困擾;因為投入了資源和錢財,成果看起來卻好像沒做一樣。但是,如果根據我們自私的想法去操作成想要的風貌,或是完全放手讓大自然去營造,可能結果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樣子。解決知道就是要結合自然與人為的生態工法,在操作手段上跟操作目的上都要近似自然;依循力的平衡,小心地、低量地操作,大地就不會再破碎了。但以海拔1500公尺做為所有國土復育的切點,太過於簡單化,應該根據其不同的地理景觀,河川生態與人文特色,做比較細緻的配套措施。
大家都說免洗筷不好,你自己有用環保筷嗎?口頭上的了解,只是知識;惟有行動,才是真正的開悟。我們需要真正愛護環境的行動落實者。 ■知性專題:一週回顧 2005-08-28~09-03 --﹥ ◆環境副刊:一週回顧 2005-08-28~09-03 --﹥
■[攝影賞析]蘭嶼生態之旅 ◆環境新聞:一週回顧 2005-08-28~09-03 --﹥ [星期五] [星期四] [星期三] [星期二] [星期一] ▲專 欄:一週回顧 2005-08-28~09-03 --﹥
▲[專欄作家-賈福相]樹和人生的情趣(下)
◆編輯報報:一週回顧
2005-08-28~09-03 --﹥
◆島嶼之美 ●活動訊息:一週回顧
2005-08-28~09-03 --﹥ ●[活
動]假日免費賞蝶推廣活動-象山 ●[講座]生態保育專題講座-昆蟲的自然聲響
●[課程]新竹市生物多樣性推廣教育課程
●[研討會]第三屆台灣植群多樣性研討會 森林與溼地生態研討會 ★本會訊息:一週回顧
2005-08-28~09-03 --﹥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