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7.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兩岸青年環境佈道師培力營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

誠徵志工協助日文翻譯與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基改食品首次公民會議:台灣不宜大量種植基改作物

基因改造食品公民會議
【相關連結】

比利時小油菜田 遭基因改造污染

荷蘭研究:基改玉米田的隔距可阻擋花粉

基因工程如何帶動農業革命

為什麼基因改造產品需要管制?

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政府應採取什麼措施,才可確保消費者知的權利與健康?為釐清基改食品爭議,台大社會系日前舉辦台灣首次的「基因改造食品公民共識會議」,來自社會各階層的20位公民5日發表結論,建議政府未來應強化此類食品的安全評估與標示,且基於環境風險與成本,台灣不宜大量種植基改作物。

這次公民會議由行政院「基因改造科技法研擬推動計畫」委託台大社會系辦理,20位公民在5天共47小時的討論中,分別就基改食品所涉及的健康安全、環境生態、經濟貿易與產業發展、法制架構和消費者選擇等面向達成多項共識意見。專家盛讚共識結論平穩、周到並具遠見,具備專業水準,對政府擬定政策深具參考意義…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休閒農業行不行
假日絡繹不絕的人潮。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文字:李慧宜;攝影:陳添寶、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常聽政府部門提到,休閒農業,是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尤其是面臨WTO的強大壓力,加強農產品的包裝行銷、透過農事體驗吸引遊客,可以讓農村增加活力、提昇農民收入。可是,近年來,過度的硬體開發、高度的商業投資,卻讓休閒農業蒙上陰影,原本期待是轉機的經營模式,現在卻可能製造農業的危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苓云
破水而出的鯨魚。圖片來源:Greenland Tourism and Business Council

 


因應氣候暖化,比利時建築師設計了「海上漂浮睡蓮城」來收容未來可能出現的環境難民。在台灣,台電希望利用藻類吸收二氧二碳,減少電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北京宣佈綠色奧運承諾已全部兌現,城市綠化率與自然保護區面積大幅提升。 然而長江卻面臨無魚可捕的漁業浩劫,中國學者呼籲應禁捕十年以恢復生機 。同是漁業相關新聞,國際捕鯨會議進度停滯不前,保育與捕撈的歧異仍無法解決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以休閒漁業與觀光的發展來取代賭場-以澎湖的發展為例(下)
casino。:維基百科

作者:吳雙澤(流浪鯨魚民宿群)

澎湖做為台灣最後一塊海洋淨土:「Penghu, true Formosa」這是一位加拿大觀光客對澎湖的觀察。澎湖列島讓每年的台灣本島逐浪客可以在航程一個小時內,有這麼乾淨純樸的渡假島嶼可以親近。旅人來到澎湖洗淨風霜,在海天交錯的中放鬆心情,整個人天寬地闊。

澎湖可讓台灣本島人有個很好的渡假選擇,可充份替代國外的渡假島嶼。因為澎湖除已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小眾旅遊型態,比國外很多島嶼更好玩之外,它的花費少,語言相通,社會型態相近,更有二、三十年前台灣的懷舊氣氛…精采內文

 
  論壇:就是要保護珊瑚礁

紅珊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當台灣海洋生態正因為開放寶石珊瑚與三海浬底拖漁業而受到重創的同時,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2500位科學、教育管理和保育人士將在7月7到7月12日於美國佛州勞德岱堡參加第11屆國際珊瑚礁大會。這個研討會將由全球氣候變遷、疾病、永續發展等各項議題,針對全球珊瑚礁衰退的問題進行研討。

全世界熱帶與亞熱帶珊瑚礁的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只佔全球海洋0.2%,但是卻是全世界超過10億的人口所仰賴生存的生態系。小小的台灣島何其有幸,在這只有0.2%的比例中,卻也擁有豐富的珊瑚種類和珊瑚礁生態系…精采內文

 
 
  基改食品首次公民會議:台灣不宜大量種植基改作物

本報2008年7月7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標榜耐寒、抗蟲害或高營養成分的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政府應採取什麼行動,才可確保消費者知的權利與健康?為釐清基改食品爭議,台大社會系日前舉辦台灣首次的「基因改造食品公民共識會議」,來自社會各階層的20位公民上週六(5日)發表結論,建議政府未來應強化此類食品的安全評估與標示,且基於環境風險與成本,台灣不宜大量種植基改作物。

這次公民會議由行政院「基因改造科技法研擬推動計畫」委託台大社會系辦理,20位公民在5天共47小時的討論中,公民小組分別就基改食品所涉及的健康安全、環境生態、經濟貿易與產業發展、法制架構和消費者選擇等面向達成多項共識意見。與會聆聽的專家多盛讚結論平穩、周到並具遠見,具備專業水準,對政府擬定政策深具參考意義。

台灣目前規定含有基改成分5%以上的黃豆和與米加工產品,必須強制標示基改成分。對此,公民會議結論指出,未來應將5%的門檻降低,且受規範的產品應不僅止於黃豆與玉米,未來有其他品項上市,也應強制標示。此外,除了包裝食品外,零售、散裝食品,以及銷售基改食品的餐廳,也都應該標示。

公民會議結論指出,雖認目前的科學研究認為基改食品對人體健康應不會有立即危險,但仍應注意不可知的風險。因此希望政府進行完善的安全評估,並進行持續性的研究和長期監控。公民小組建議政府能投入更多經費,設立專責機構來進行安全評估,並希望能納入消基會、主婦聯盟或地方志工等團體,共同監督與追蹤,以防範可能的安全風險。

針對生技產業面向的議題,公民小組針對台灣要不要發展相關產業或種植基改作物,有過熱烈的爭辯,最後小組成員均同意,基於環境風險和成本,建議台灣本土不要大量種植基改食品原料作物,而是設立小規模特定區域來發展,並且有完善的隔離方案,以免影響周邊環境生態。

主辦此次會議的台大社會系副教授林國明表示,參加共識會議的20位公民是透過公開徵選,並參考行政院主計處的人口結構資料,依職業、性別、年齡等因素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小組成員,其中包括一位70多歲的謝阿琴女士。

在現場聆聽結論的多位專家,包括長期關心基改議題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以及台大維生物與化學研究所教授潘子明,均讚揚公民小組的貢獻,稱其結論「平穩、周到、具有遠見」。主婦聯盟常務董事陳曼麗則進一步期許公民小組,未來可以多參予公聽會或研討會,並親自投入民間團體的活動,讓自己對議題的認識更為深化。

台大社會系教授、身兼公民會議執行委員會主席的陳東升則指出,公民會議是民主深化的特色,近幾年來,台灣已成為世界上舉辦公民會議最多的國家,超過第二名的丹麥;未來勷將持續辦理各種議題的公民會議,包括當前最熱門的全球暖化議題,希望各界關注與參與。

不過,台灣多來年所已舉辦過大大小小的公民會議,但到目前為止仍屬實驗性質。會議結論僅供政府「參考」,不像歐洲先進國家的制度,具有法律地位,對此,林國明表示,這在台灣仍有長遠的一段路要努力。

Top

 
 
  我們的島:休閒農業行不行

文字:李慧宜(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休閒農業。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常聽政府部門提到,休閒農業,是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尤其是面臨WTO的強大壓力,加強農產品的包裝行銷、透過農事體驗吸引遊客,可以讓農村增加活力、提昇農民收入。可是,近年來,過度的硬體開發、高度的商業投資,卻讓休閒農業蒙上陰影,原本期待是轉機的經營模式,現在卻可能製造農業的危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位在苗栗通宵的馬家庄,最近大出風頭。這一天,光是在活動中心開的會議,就高達四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縣政府徵收土地拓寬道路的協調會。馬家庄的子孫們,打破只有過年才會返鄉的慣例,他們從全島各地回到老家,紛紛簽下土地使用同意書。這一切,宣示著一個傳統農村,即將出現改變。

縣府徵收土地協調會。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可是,一長排的商家,擋住了傳統聚落的原貌,隨風飛揚的選舉旗幟,高高地掛在三合院的前方,道路即將拓寬,停車場剛興建到一半,除了總統的盛名,馬家庄的稻田、田邊的農家、屋舍裡的生活,生活累積的文化,還有沒有人關心?

對這樣的現象,台大農業推廣系副教授孫樹根認為,這主要的原因,來自於政府部門在協助地方發展時,為避免圖利私人,通常會把經費花在硬體設施上,不是開路、造停車場,就是興建涼亭或廁所,可是較不容易看到成果的軟體規劃,卻也同時被忽略了!

馬家庄,有16戶人家,常住人口23人,是個小型的農業聚落,還沒有出現休閒農業的雛型,可是,一窩蜂的人潮,卻使得通霄地區經營多年的休閒農業,得靠馬家庄來領軍。 這讓人不禁想問,到底是總統的名聲,過於響亮?還是台灣的休閒農業,光環漸退?

走進苗栗南庄,眼前的景象,讓人直冒冷汗。平日安靜的老街,一到假日,全走了樣,遊客越來越多,地價越來越貴,不斷加高的房舍,竟也逐漸地遮住了桂花巷的天空。離開聚落中心,田野旁、山林間,小木屋的數量,更是令人大開眼界。各式各樣的木屋,有的拿來做民宿,有的設計成主題餐廳,像這間全南庄第一家合格的休閒農場,就以竹雕DIY來招攬遊客。

馬家庄。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苗栗縣農業局長謝學森表示,休閒農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出現一個明顯的困境,休閒功能被擴大,農業的本質越來越少,從台灣東部到西部,都可以看到一樣的庭園造景、一樣的主題餐飲。

一波一波的人潮,不見得是成功的代表。因為人越多,環境負荷越大,休閒方式也容易落入走馬看花。為了要走出這樣的困境,有一些人,試圖在實際生活中,尋找不一樣的答案。遭遇過遊客爆滿、人聲吵雜,自己又忙得全身痠痛的經驗,楊媽媽學習著,以生活品質為標準,建立經營生意的模式。於是,她先在路口,設立了一道關卡,控制入園人數。另外,剛開始為了順應遊客增建的硬體,也因為過度擠壓自然環境空間,這讓楊媽媽不得不思考,是不是該開始進行拆除工作了!

蓬萊溪。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青山、綠水、好空氣,是南庄最迷人的地方,以蓬萊溪封溪護魚為例,成果相當顯著,不只溪流生氣盎然,同時,絕大多數的遊客,也懂得謹守分際,不戲水、不捕捉溪魚。在這裡,大自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資產。

南江休閒農業區。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可是,南庄的休閒農業,卻前景黯淡。民國93年底,農委會正式劃定當地的南江休閒農業區,為重點輔導區域,這個原本由小農組織的合作團隊,備受各界注目,不過後來幾番人事變遷,區內的業者,已經有超過一半比例,不具農民身分。缺乏農業生產的基礎,休閒農業區開始淪為商業操作。

南庄,是苗栗縣的休閒農業重地,尤其在921地震後,台灣中部地區受到重創,南庄因此取得先機。但是,過於快速的發展,使得環境面臨開發壓力,農民轉型不敵商人投資,而遊客也沒有機會,領悟到慢活漫遊的休閒方式。

到民國97年5月底為止,全台灣向農委會申請准予籌設的休閒農場,有371家,正式取得許可登記證的,有151家,但是,他們的產值,卻無法列入農業部門。這讓人疑惑,休閒農業,真的是農業轉型的契機嗎?

採訪側記:

台灣的休閒農業,在農業轉型的強烈需求,和休閒多元化的潮流下,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焦點,可是,環境生態、農業生產,如果再不受到重視,到最後,休閒農業只能淪為口號了。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Top

 
 
  海上漂浮睡蓮城 收容氣候難民
摘錄自2008年7月5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到了本世紀末,海平面上升幅度最高可達90公分,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國際大都市都面臨威脅。比利時建築師卡爾伯特(Vincent Callebaut)設計的漂浮都市,將可收容氣候難民。國際機構對於氣候難民的人數估計不一。若以2050年為時間點,估計人數從2億到10 億不等。

「睡蓮城市」可說是人工生態島,能在海面上自由漂泊環遊世界,自給自足。位在中心的湖泊收集並淨化雨水,外界可經由三座小艇碼頭進城,還有假山造景讓居民不必老是看海。假山上的太陽能面板,加上風力、水力和潮汐發電系統,可提供居民再生能源。所有的二氧化碳和廢棄物都將回收,達到「零排放」的程度。

卡爾伯特解釋,設計靈感來自大型睡蓮Amazonia Victoria Regia lilypad的葉子。他對有些國家斥資強化沙灘及水壩表示不以為然,認為「睡蓮城市」才是治本之道。

卡爾伯特並未透露一座睡蓮城市的造價,也沒說在島上生活需要多少費用,只說這是一座「兩棲城市」,由植物覆蓋。沒有任何道路及汽車,目的在於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他說:「如何安置數以百萬計的氣候難民,將是21世紀最艱難的挑戰之一。」

聯合國「氣候變化跨政府專家小組」(IPCC)預估,2100年時,全球海平面上升幅度在9公分到88公分之間,最佳估計為50公分。在許多地方,50公分足以造成沙灘及大片海岸線被沖刷流失。

在吐瓦魯、吉里巴斯、馬爾地夫等太平洋島國,最高處只比海平面高出2到3公尺。假如海平面上升50公分,這些島國將有相當面積的土地被沖走或被海水侵蝕。即使島國仍維持在海平面以上,海水入侵影響淡水的儲存,飲用水的供應將會減少。

除太平洋島國,南亞地勢較低海岸線區域的民眾,也受威脅,例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和緬甸。

Top

 
 
  台電廢氣養綠藻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摘錄自2008年7月4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台電大林廠用排放的廢氣養綠藻。台電大林廠廠長邱泰川說,配合機組更新改建計畫,大林廠與台電綜合研究所等單位,進行「海水脫硫、海水淡化及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減量整合研究計畫」,利用亞熱帶火力發電廠在微藻養殖方面的3大優勢,包括煙氣溫度、煙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光合反應器,建立微藻固定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規模。

邱泰川說,植物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微藻雖種植在水裡,功能與種樹一樣,1公頃綠藻可減少58至90公噸二氧化碳,效能是種樹的2至4倍。研究人員發現,螺旋藻與海洋藻是最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藻類。

邱泰川強調,台灣比日本、德國等溫帶國家更適合藻類生長,養殖成本相對低廉,未來量產後,價格很有競爭力,但這項計畫的主要目標,是讓台電全台各電廠都能減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

Top

 
 
  綠色奧運七項承諾目前已經全部兌現
摘錄自2008年7月4日北京青年報報導

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新聞發言人王蘇梅,3日在北京奧運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經過多年的努力,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時承諾的七項綠化美化工作指標已全部兌現。

王蘇梅說,到2007年年底,北京市林木綠化率達到了51.6%,山區林木綠化率達到了70.49%,京石高速等“五河十路”兩側建成了2.5萬公頃綠化帶,城市綠化隔離地區建成了1.26萬公頃林木綠地,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建成,城市中心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8.18%。上述七項指標均兌現了綠色奧運的承諾。

Top

 
 
  漁業浩劫 學者籲長江禁捕10年
摘錄自2008年7月6日中時電子報報導

長江未來恐成無魚江,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調查發現,由於漁民濫捕幼魚,現導致長江四大家魚(草魚、青魚、鰱魚、魚庸魚)的魚卵數量急遽下降,漁業資源嚴重衰退。若不全江全面禁捕六年,日後長江恐無魚可補。

據《長江日報》報導,從事長江漁業資源研究的曹文宣日前在一場座談會表示,在宜都監測點的草魚、青魚、鰱魚、魚庸魚的魚卵數量已不足一億顆,而四十多年前,該監測點的魚卵數量多達70多億顆,當時整個長江幹流魚卵數更高達1000多億顆。

濫捕是導致魚卵數急遽下降的主因,「四大家魚」為長江流域居民食用的主要淡水魚類,每年四至六月禁捕期一過,漁民常不分成魚或幼魚全都大肆捕撈,許多不足兩個月、身長不到1公分的「魚娃娃」,也成為魚市場交易魚貨,濫捕導致長江流域漁業資源快速衰竭。

曹文宣以去年在岳陽洞庭湖畔拍攝的捕魚照片指出,這些一根根插入湖中的網籪(一種捕魚工具),可在湖區水域形成「迷魂陣」,游進來的大魚小魚通通跑不掉,而類似的網籪在東洞庭湖上至少有六千套,每日可捕撈經濟魚類幼魚數量高達六萬多公斤。

面對長江漁業資源遭逢浩劫,曹文宣痛心地強調:「再這樣下去,就沒有魚吃了!」為此,他建議長江全江應禁捕十年以回復生機。至於禁補對漁業經濟的影響,2006年中國漁業產量5200多萬噸,長江捕撈產量僅10萬噸,「歇業」不會影響漁業發展。

Top

 
 
  國際捕鯨會議結果 停滯不前
摘譯自2008年7月1日ENS智利,聖地牙哥報導;劉仲恩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6月27日起在智利聖地牙哥召開年度會議,令人遺憾的是這會議沒有任何新的建樹,保育與捕撈的歧見依舊是各國政府跨不過的鴻溝。

各國在會議中避免投票表決,希望能夠透過協商達成共識,因此花了大半時間討論組織的未來規劃,僅出現短暫的意見相左。

這項避免表決的策略,是由IWC主席、同時擔任美國代表的霍格斯(William Hogarth) 所提出與主導的。霍格斯曾任美國海洋漁業部的高級官員,現任南佛州大學海洋學院的院長。避免表決的策略,主要是為了建立立場不同國家間的互信。

因為丹麥要替該國格陵蘭原住民爭取10頭座頭鯨的限額,他們堅持交付表決,導致了避免表決策略的宣告失敗。這個提案最終沒有過關,但相關的討論卻讓這81個會員國陷入與以往一樣的爭執中。

鯨豚保育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是一個國際保育組織,總部設在英國,他們的代表費雪(Sue Fisher)表示:「聽到座頭鯨在歐洲水域安全的時候,我們鬆了一大口氣,如果採行該規劃不良的提案,讓原住民的維生漁業加入商業元素,會立下一個糟糕的先例。」

在激烈的討論後,在歐盟國家21個會員國中有20張反對票,丹麥長期為了該國自治省格陵蘭多方遊說,這回在沒有法律責任下投了贊成票。

鯨豚保育協會站在科學立場反對該提案,因為格陵蘭無法證明他們需要更多的鯨魚肉來作為維生的需求,他們甚至連現在的配額都無法用完。

巴西、阿根廷與南非2008年再一次撤回了「南大西洋鯨魚保護區」的提案,用以表示他們願意作為良好的夥伴,為改造IWC效能努力。

日本以科學研究為名捕殺鯨魚。圖片來源:Greenpeace在特殊捕鯨執照這個爭議性議題上面,如致死性研究用撈捕,IWC的科學委員會2008年採行了一個新的方法來審查這些執照。

在協會的背書下,JARPN II將成為該方法的首項計畫。擁有特殊捕鯨執照的日本,在2007年間,他們在JARPA II下捕撈了551頭南極小鬚鯨,在北太平洋捕了207頭小鬚鯨、100頭塞鯨、50頭布氏鯨與3頭抹香鯨。

特殊捕鯨執照如往年一樣是個極受爭議的話題,正反方都提出了強烈的意見。日本代表團說現況對所有成員國來說都不好,而IWC需要對此正常化。

日本認為因為IWC各成員國間嚴重的歧見,難以進行建設性、理性又科學的的討論與決策,IWC現在的情況可說是完全失效。

鯨魚正面對日益嚴重的威脅,包括日本、冰島與挪威的擴大撈捕,保育團體為IWC未能對此做出回應感到憂心。

下回IWC的年度會議將於2009年在葡萄牙舉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論壇:以休閒漁業與觀光的發展來取代賭場-以澎湖的發展為例(下)
作者:吳雙澤(流浪鯨魚民宿群)

伍、孩童的教育:

教育的良莠,除攸關每一位未來主人翁的價值觀及人格健全,也直接影響到社會命脈。以澳門為例,因為賭場強大的磁吸效應,社會風氣敗壞經年,讓很多孩子從小的志向丕變,被高薪所誘惑,多嚮往到賭場工作。他們在念完基礎教育後,就一窩蜂去考賭場訓練學校,替代可能會讓他們有較多全人發展機會的一般大學。他們的價值觀早被定型:賺錢是生命唯一的出口,其他的技能、興趣與才華都不重要。試問,這樣的社會如何健康?一個健全的社會是多面向的發展,每個人都會尊重不同行業的價值,讓所有行業共存共榮。很擔心澎湖的將來,若真發展賭博業,我們的孩童只會一切向「錢」看,變得目光短淺唯利是圖,成為出賣自己靈魂的浮士德。

發展深度旅遊的澎湖,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孩童學習所長將來很容易貢獻用在自己的家鄉,所以各種興趣都可以被接納。這樣的孩子,除了專業外,也重視通才,較容易發展成為完整的「全人」。

陸、台灣最後一塊海洋淨土

澎湖做為台灣最後一塊海洋淨土:「Penghu, true Formosa」這是一位加拿大觀光客對澎湖的觀察。澎湖列島讓每年的台灣本島逐浪客可以在航程一個小時內,有這麼乾淨純樸的渡假島嶼可以親近。旅人來到澎湖洗淨風霜,在海天交錯的中放鬆心情,整個人天寬地闊,回到本島即可再蓄勢待發。從事旅遊業的朋友,很容易看到了澎湖做為一個台灣離島渡假島嶼的重要性:很多被生活的重擔及競爭壓力折磨的朋友們,來到澎湖這麼自然的島嶼,可得到真正的休憩,好像回到心靈的故鄉般自在舒暢。他們的假期雖短,三、五天的時間,也足以讓他們徹底放下工作,回到像是童稚期無憂的原初自己。來澎湖旅遊彷彿已變成很多旅人推動生命往前的動力。這是澎湖的魅力所在,也是澎湖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可讓台灣本島人有個很好的渡假選擇,可充份替代國外的渡假島嶼。因為澎湖除已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小眾旅遊型態,比國外很多島嶼更好玩之外,它的花費少,語言相通,社會型態相近,更有二、三十年前台灣的懷舊氣氛,讓人感覺親切熟悉。

博奕的發展與目前的旅遊型態相左,對觀光業有不良影響:除大規模的建設會破壞自然的原貌,賭博業興盛也會侵蝕善良民風。它所破壞的,正是澎湖永續發展的根本。

柒、澎湖做為優質國際渡假島嶼

澎湖的沙灘美景及玄武岩地景極具吸引力,很有國際競爭力。很多國外旅人來訪,多驚訝於澎湖這麼美好的自然條件,竟然沒好好宣傳。對於很多國外旅人來說,愈自然的美景,特別是沙灘及海底生態,是他們愈嚮往的度假條件,而澎湖正符合了這樣的條件。公部門如果加緊腳步,找到好的行銷企畫人才,並改善軟硬体的條件,讓遠道而來的旅人玩得更舒適安心,這就是澎湖推展國際觀光的最好方向。大自然會說話,可能只需幾禎很棒的照片就可把澎湖行銷出去,所以方向如果明確,用對方法,並持續推動,要把澎湖觀光推向國際舞台並不難。 若博奕通過,公部門要管理好博奕這龐大複雜機器,並同時操作難度高得多的行銷,以現在公部門的行政管理能力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捌、深度旅遊可創造返鄉潮

深度旅遊旅遊興起創造更多可能性,吸引了青壯人口回流。在經營旅遊業的過程中,累積經營管理能力、提高團隊人力及服務素質,而養成一個個地方專業團隊。若能將關懷層面從本業再擴及到地方,協助地方環境提升,讓更多人有適當的發展機會,就會形成更好的循環,吸引更多願為地方貢獻心力的青壯人口返鄉,地方也更有邁向永續發展的可能。

玖、澎湖人要自然無負擔的快樂生活

澎湖人的快樂指數是全台第一,很多人不見得收入高,卻因為島嶼花費少生活簡單,很容易得到滿足。當台灣本島的生活形態愈來愈都市化,消費文化盛行而且步調太快時,很多人感覺到壓迫感。因為人際網絡完整,很多人在澎湖感到自在,就算是沒有太好的收入,因為有很好的感情連帶,社會的安全網很密實,所以不怕在突遇困境時無以為繼。筆者曾在花嶼看到三位唐氏症的孩子在門口玩耍,他們臉上的表情平和愉悅,讓人印象至深。整個社區都在呵護著他們,這就是澎湖,儘管貧窮,人也活得有尊嚴。發展深度旅遊讓很多人找到出口,可依海洋及土地為生。它所需的資本不多,需要的是技術與創意。其實,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及其他生命的熱情。

發展博奕會讓社會結構產生改變,可創造出一批新富階級(畢竟只是少數),但因物價上揚,物質主義及及功利思考變成主流,會讓很多底層或邊緣人,更入貧無立錐之境。

筆者與很多愛澎湖的鄉親,都希望讓澎湖人對於設立賭場這公共議題,有參與並發聲的機會。首先是要創造討論氣氛,讓不同的想法可以激盪,真理是愈辯愈明,透過充份的辯證,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將來,而不是被利益團体或是政治力所把持。很希望台灣可以逐漸建立公民社會,這才是真正的民主。筆者最大的焦慮是:博弈條款在未經公開辯證,也未有審慎評估(包括環評,及後續可能效應),也未有周全配套的狀況下,就草率過關。我們要珍惜現有的努力成果:結合休閒漁業與觀光的深度旅遊已為澎湖找到一條活路,只是需要再精緻化,並有更好的國際行銷及配套,我們深信,如此,澎湖的將來會更好。

Top

  論壇:就是要保護珊瑚礁
寫在第十一屆國際珊瑚礁大會開幕之前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當台灣海洋生態正因為開放寶石珊瑚與三海浬底拖漁業而受到重創的同時,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2500位科學、教育管理和保育人士將在7月7到7月12日於美國佛州勞德岱堡參加第11屆國際珊瑚礁大會。這個研討會將由全球氣候變遷、疾病、永續發展等各項議題,針對全球珊瑚礁衰退的問題進行研討。

全世界熱帶與亞熱帶珊瑚礁的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只佔全球海洋0.2%,但是卻是全世界超過10億的人口所仰賴生存的生態系。小小的台灣島何其有幸,在這只有0.2%的比例中,卻也擁有豐富的珊瑚種類和珊瑚礁生態系。北起北方三島,南到南沙太平島,西有澎湖列島,東有綠島和蘭嶼,本島的墾丁、杉原、東北角和北海岸都有珊瑚的蹤跡。過去,一般民眾與漁民對於珊瑚礁生態的重要性不了解的情況下,超限的漁業捕撈、沿海的開發、核能電廠的設立、無限制的遊憩人口,加上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海水升溫等等逆境,讓珊瑚礁逐漸衰退。這樣的問題不僅在台灣周圍的海域,只要在全世界有珊瑚礁的地方,都碰到相同的問題。然而,珊瑚礁的存亡,關係著人類是否能永續的發展下去。因此,珊瑚礁生存的問題已經不在是區域性的,更是一個全球性,全世界的人們必須嚴正共同去面對的問題。

然而寶石珊瑚生存的深海珊瑚礁區,也碰到人類開發與漁業捕撈的問題。因為生活在極深,人類無法到達的海底,寶石珊瑚的生態連科學家都很難一睹他們的風貌,何況一般民眾更是無法了解。然而,鮮紅的體幹成為人們收藏與雕琢的藝術,在高價哄抬之後,成為時尚品味下的犧牲品。大部分的人很難想像寶石珊瑚一年直徑只能長不到1公分的生命,而一株20公分高的寶石珊瑚已有200歲的年紀了。更重要的是,包括寶石珊瑚在內的深海珊瑚生態跟他們淺海的造礁珊瑚生態一樣,都是涵養地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棲地,他們的生存與人類的未來一樣是密不可分的。

1997年發起了第一次的國際珊瑚礁總體檢(ReefCheck)的活動,經過人們的努力,首次喚起世界對珊瑚礁生態系的重視。1998年第一次的國際珊瑚礁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Reef, IYOR)接續珊瑚礁保育的熱潮,但卻遭逢全球海水升溫,全世界珊瑚大白化,當年30%的珊瑚礁消失於地球。而在這次事件之後,世人開始思考與珊瑚礁之間的關係, 全球氣候逐漸暖化, 而珊瑚礁恢復的速度卻極為緩慢,如何能協助珊瑚礁繼續在地球上延續。10年後的今天,第二次的IYOR國際珊瑚礁年就從尊重「珊瑚礁生存權」的最基本開始,倡導人們以尊重生命的概念,轉化人心,才有可能讓珊瑚礁不消失於地球。

過去這10年,雖然台灣周圍海域的珊瑚礁仍然受到超限的利用和天然災害後的衰退,但珊瑚礁生態的教育與保育在許多學者與政府單位的努力下已逐漸深植於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今年2008珊瑚礁總體檢活動在台灣杉原灣海域首次的由阿美族原住民發起的生態保育開始,讓台灣的民眾了解到美麗的珊瑚礁就在我們每天生活不遠的海邊;而由綠島潛水志工們自願前往參與世界級的珊瑚礁潛場的調查,綠島居民自發的燕魚保護區的劃設,顯示民眾關心與努力保護珊瑚礁的決心。

除了志工們熱情的參與之外,關心珊瑚礁的夥伴連署「珊瑚礁生活權宣言」的熱情更是另人動容。自從6月26日在台灣環境電子報刊出連署之後,已經有超過四百人,使得台灣總共連署的人數超過1500人之多,名列138個國家中的第2名,僅次於美國的4500人。如果以單位面積的國土或是珊瑚礁的面積來算,台灣連署的人數早已是世界第一了!所以,應該給簽署的夥伴一個漂亮的掌聲。

大部份的人們都會以為,他們不住在墾丁、台東、綠島或是澎湖,也不浮潛或是潛水,對珊瑚礁的生存應該是不會有影響才對。但是,我們每天的行為卻是深深的影響著海洋裡珊瑚礁的生存。少用一雙免洗筷、少喝一瓶瓶裝水、少開一點車、回收資源和不要食用珊瑚礁魚類和龍蝦等無法人工養殖的生物,更不要購買由珊瑚礁所製成的珠寶,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每天生活的小動作,卻是幫助珊瑚礁能夠生存下去的大行動。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