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9.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來杯公平貿易咖啡

數位造林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海洋台灣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自來水渾濁難入口? 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成效待檢討

田秋堇呼籲徹底檢討石門水庫整治成效
【相關連結】

250億整治石門水庫 治水功效多大? 官員不敢保證

石門庫區治水工程 開放民間參與評鑑

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 環團監督第二階段預算合理性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周年記

卡玫基颱風剛過,雖然北台灣並未傳出嚴重災情,但豪大風雨帶來的泥沙已嚴重破壞了石門水庫的水質。在第二階段治水預算進入立院審議前夕,立委田秋堇拿出一瓶來自桃園縣民家中的混濁自來水,質疑第一階段的整治成果。她呼籲相關單位應針對歷時3年耗資140億元天價的第一階段整治計畫,先召開公開通盤的績效檢討,讓全民了解整治的資金花到哪裡去。

當初為了改善原水濁度飆高而引發停水問題,通過石門水庫整治計畫,自2006年迄今第一階段已結束,得到的成果卻是手中的這瓶即使經過自來水廠過濾,仍是「混濁不堪」的自來水。她呼籲國人在重視中國毒奶粉事件的同時,也該同樣重視用水安全,共同為治水成效把關…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替動物建通道 防止Roadkill效應
蝴蝶、抱卵青蛇、水獺、鳥類皆是動物車禍的受害者。
作者:林穆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標示著「未滿18歲請勿進入!」的網頁上,出現一張張遭車輾撞的動物屍體照片(註1),這些令人怵目驚心、望之鼻酸的照片,不僅控訴著人類權益對動物生存的侵害,也為道路開發切碎棲地、造成生態嚴重衝擊提出最有力的明證!

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令WWF指定為極需保育的重要生態區域,然而我們公路網密度也同樣名列世界前茅,達到每百平方公里面積就有83.3公里道路,且持續增加中。動物與車相撞的roadkill事件,也就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在北美洲,穿越無數山脈和原野的公路,經常遭遇糜鹿、羚羊甚至黑熊的撞車事件,同時造成動物及人車的巨大損傷;因此美國保險業居然出現與野生動物相撞的理賠項目…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CITGO石油公司廠房

 


近日正值季節交替,大批候鳥過境。有「國慶鳥」之稱的赤腹鷹,墾丁已經能觀察到許多蹤跡,當地居民已經發起「護鷹行動」,要讓這批都能赤腹鷹平安過境。當然不只是要保護遷徙物種,澳洲的大堡礁經由考察,發現許多未曾紀錄的物種,也需要人類行為的尊重與保護。

因為人類社會的不當開發,需要有政策來對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美國一家石油公司,因疏忽導致污染物排入河川,日前以違反《淨水法》遭判處1300萬美元罰款。在大陸方面,南京機動車排放廢氣,已納入企業環境評價,如果車輛不達標不能拿綠牌,希望藉此能提高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和更多企業車輛的達標水準。影響的不只是自然界的物種,還有人類本身,例如20年來一直都是荒廢狀態的哈薩克前蘇聯核子試爆場,至今仍有外洩輻射將持續危害居民的健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救股市 不如救環境
番子澳灣卸煤碼頭位置圖

作者:何燕堂(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輔仁大學心理系講師)

行政院為搶救股市,祭出證交稅減半,又要動用國安基金、企圖要為低迷股市打強心針。孰料股市連一日行情也無,反而大跌206點。行政院此種短視近利,病急亂投醫的施政風格,近來迭遭輿論撻伐,卻照做不誤,其原因非技術操作不當,而是一再以「開發主義」的舊思維為政策核心,以各種開發主義的指標作台灣經濟指標,於是股市指數成經濟發展指數。將救股市等於救經濟,此種思維謬誤才是最大問題…詳細內容

 
  行動參與:搶救「淡水第一街」!反對淡水重建街拓寬工程!

連署訴求:
淡水最古老的街道「重建街」即將(假借擴大內需之名)毀於「政治技術操作」之下。屆時,我們再也看不到大台北地區前清時代的歷史老街了!

淡水老街「重建街」,成街於嘉慶年間,歷史悠久,極具文化特色,可能是大台北地區碩果僅存的清代商街歷史空間。長期以來一直是文化人士的最愛之一,也是淡水之所以讓人流連忘返的迷人之處。如果沒有了重建街老街,淡水所謂「港埠山城」的歷史意象,也就名存實亡了,淡水已不再是令人懷念的淡水了。

我們的訴求:

  1. 暫停目前的細部設計工作,改變拓寬道路的規劃思維。

  2. 依據台北縣政府所完成「淡水區域保存計畫」,進行重建街與清水街區的相關規劃工作。

  3. 縣府團對與規劃團隊進駐街區,與居民討論相關街區發展構想。

 
 
  自來水渾濁難入口? 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成效待檢討

本報2008年9月25日台北訊,周肇萱報導

田秋堇呼籲徹底檢討石門水庫整治成效卡玫基颱風剛過,雖然北台灣並未傳出嚴重災情,但豪大風雨帶來的泥沙已嚴重破壞了石門水庫的水質。在第二階段治水預算進入立院審議前夕,立委田秋堇與民間監督團體「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拿出一瓶來自桃園縣民家中的混濁自來水,質疑第一階段的整治成果。她呼籲相關單位應針對歷時3年耗資140億元天價的第一階段整治計畫,先召開公開通盤的績效檢討,讓全民了解整治的資金花到哪裡去。

田秋堇今(25)日會同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她表示,當初為了改善原水濁度飆高而引發停水問題,使通過的石門水庫整治計畫,自2006年迄今第一階段已結束,得到的成果卻是手中的這瓶即使經過自來水廠過濾,仍是「混濁不堪」的自來水。她也呼籲國人在重視中國毒奶粉事件的同時,也該同樣重視用水安全,共同為治水成效把關。

而除了顯現在末端的用水品質問題,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石門小組召集人陳儒東,集水區整治後的情形如同「國在山河破」一般,雖然政府花了大筆經費蓋攔沙壩、建擋土牆,工程達到的效果卻令人質疑。水利專家簡振和另表示,蓋在上游的攔沙壩擋下的大多為巨大石塊,而非預期的砂石。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林長茂也指出,集水區的農地和民宿超限利用900多公頃,不但破壞水土保持,造成水庫淤積,甚至造成土石流等危險。田秋堇也另指向其主管機關新竹縣及桃園縣政府,呼籲新竹縣長鄭永金與桃園縣長朱立倫「不要再製造災民」,希望該單位不但應為縣民生命安全及用水品質負起責任,也不該讓民眾住在利用水泥工程也無法阻止災害發生的危險地區。

依據水保法第17條縣政府可將集水區劃定為「水土保持特定區」,避免土地利用過當而造成水庫集水區山坡地崩塌,但目前桃園、新竹兩縣政府卻不見行動,任由水庫濁度標高,投入大筆經費卻難看出效果。陳儒東也疾呼,希望能召開第一階段績效評鑑會,為接下來的第二階段找出最有效率的執行方案。

為解決2001-2005年多次風災造成原水濁度標高而引發的缺水危機,立院自2006年1月3日通過預算高達250億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目前第一階段整治計畫已結束,即將進入第二階段,站在自然保育及資訊公開的角度,由民間主動發起的「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希望扮演民眾參與的監督力量。

Top

 
 
  生物多樣性:替動物建通道 防止Roadkill效應

作者:林穆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標示著「未滿18歲請勿進入!」的網頁上,出現一張張遭車輾撞的動物屍體照片(註1),這些令人怵目驚心、望之鼻酸的照片,不僅控訴著人類權益對動物生存的侵害,也為道路開發切碎棲地、造成生態嚴重衝擊提出最有力的明證!

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令WWF指定為極需保育的重要生態區域,然而我們公路網密度也同樣名列世界前茅,達到每百平方公里面積就有83.3公里道路,且持續增加中。動物與車相撞的roadkill事件,也就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在北美洲,穿越無數山脈和原野的公路,經常遭遇糜鹿、羚羊甚至黑熊的撞車事件,同時造成動物及人車的巨大損傷;因此美國保險業居然出現與野生動物相撞的理賠項目;同時這也使得北美兩個國家很早即注意動物撞車的預防。然而台灣較少大型哺乳動物,慘死輪下的多是昆蟲、青蛙、蛇及小型哺乳動物等,對roadkill效應的注意,要到1995年,由陽明山國家公園最早開始調查起。

陽管處保育研究課的黃光灜博士在1995到2006的11年間,光從陽明山國家公園內48公里公路上,即拾獲超過13000筆遭車輛輾斃的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屍體;平均每10年有上千隻命喪輪下。交通部在二高施工前,也曾委託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和台大野生動物研究室進行調查研究,從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短短9個月中進行了19次調查,就記錄有3805筆動物屍體資,平均每10公里即可發現5隻動物遺體。

為改善人與動物相撞事件,陽管處首開生物廊道之先河,在黃光瀛及同事的通力調查下,將每次發生動物車撞事件地點以GPS定位並予以記錄,這些資料數據便成了後續規劃動物穿越涵洞時的重要參考,可供了解有哪些物種、在什麼季節、什麼地點以及何種生態棲地最易發生車撞意外事件,並依此來決定主要為哪些動物設置通道,同時依此來設計通道的大小,並選擇最佳的設置地點。陽管處最後選定5處最易發生意外事故的地段設置微型動物走廊,其中2個位於遊客中心附近(台2甲陽金公路),3個位於巴拉卡公路上(101甲縣道)。

「並不是設置動物廊道,動物就會乖乖聽話去走;人都不愛走天橋、地下道了!」黃光灜表示,要成功建造人們樂於使用的地下道,一定要由使用者的層面思考;同樣的,動物通道的設計,也需從動物的角度出發。目前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廊道設施,以地下涵洞為主體,四周並要裝設導引動物入內的誘導網。

黃光灜對陽管處這幾年來在生物通道方面的研究心得侃侃而談:「誘導網的設置角度向內彎折,以避免動物攀爬;同時要埋入地下,以防止有些動物喜歡挖洞。考慮到蛇及蜥蜴類的爬行需求,涵洞底部不可是光滑的水泥,最好鋪上泥土和枯葉,保持粗糙。在涵洞的入口種植栽,也能提供自然且隱密的環境,引導動物進入。」同時為了預防動物通道遇雨變「水道」,還需在路兩旁的邊溝與涵洞相遇的前後方,緩慢降低路邊溝的深度,形成U型與涵洞立體交叉。

為掌握動物使用通道的情況,陽管處還在涵洞上方架設紅外線自動感應照相機,以準確記錄穿越動物的種類、數量、性別及使用的時間和季節等。此外,涵洞入口處也架裝24小時動態錄影監測系統,更完整的記錄周遭動物的出沒和生態習性。

影像會說話,2004年8月涵洞完工後開始,照像錄影系統在涵洞中曾記錄到保育類哺乳動物白鼻心及鼬獾、赤腹松鼠、刺鼠,爬蟲類的臭青公、紅斑蛇以及兩生類的蟾蜍等動物。而其防止roadkill的成效呢?據估計,其中一個涵洞建成後半年內,即讓意外肇事率減少30%。

在保育意識日漸抬頭的今日,Roadkill效應愈來愈為人所關注。國內已有不少單位加入為動物「行的安全」請命之列,如玉山國家公園在新中橫路段設置的台灣獮猴天橋;生態資源豐富的墾丁國家生物及綠島,也都有研究團隊正為螃蟹設置可供橫越馬路的地下生態廊道。

但美中不足的是,比較起一些先進國家的案例,目前國內設置的生物通道,尚難脫離「以人為本位」的思考,而使動物通道藏伏於人類的道路下。如果換個角度,學著以動物為本的思考,讓動物走上面、人走地下呢?日本日光宇都宮道路,由於通過日光國家公園,即將原本規劃的路堤改為隧道貫穿,一方面減少地表破壞,也讓動物遷徙衝擊降至最低。

加拿大班夫公園內的動物通道,則是另一則融合了以人為本和以動物為本的最佳例子。班夫國家公園有壯麗的山景和冰河,每日吸引眾多朝聖人潮,開闢車道是不得不的選擇。但其管理單位針對園區中常見的糜鹿,依其習性,在最常出沒的林地之間的車道上方,搭建了種滿植草的穿越道路,以誘導糜鹿自然穿越。在遠離穿越道的車道兩側,則刻意維持一段僅長矮草的緩衝帶,以減少麋鹿在此出沒。這個較大型的動物穿越道自從1996年建造完成,經監測,公園內24種野生動物中,有11種大型哺乳類使用過,總次數超過94000次,同時有效減少野生動物車撞事件達80%,糜鹿車撞事件更減少了95%!目前,班夫國家公園內共有超過17個這樣的動物通道。由於成功達成棲地連結的功效,近幾年,有人曾在班夫公園的生物廊道中發現罕見的美洲獅足跡;已成為道路生態工程的成功範例。

花費金錢及心力為動物建造通道,在國內只能算是剛起步,且多為在已經運行的既有道路上補強,其實要有效解決roadkill效應,應該在道路開闢前的規劃中,即已開始進行。包括生物資源調查、周遭棲地生態的影響評估、施工階段的生態衝擊避免等等,皆要將道路開發及使用上可能造成的影響一併考量(註2)。以美國90號公路為例,由於將穿越一段生物學家認定危脆的生態地帶,華盛頓州民和美國議會決定投入7000萬美元,在長達15英哩的公路上規劃、設置生物廊道。因為大家有所共識,生物廊道的設置,不僅能維護野生動物的遷徙、繁衍,同時也是減少人身危險、促進交通運輸效率的好方法。長遠看來,這樣的投資完全是值得的。

然而硬體和資金的投入,並非改善roadkill效應的唯一方法。尤其道路生態工程需因應各地生物種類、生態習性及棲地特性的不同,找出不同的熱點、熱時、標的物種,才能規劃出真正解決roadkill問題所需的動物通道。以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螃蟹roadkill事件為例,據調查,十幾種蟹中最易遭受車撞的僅有2種,且多集每年中秋節前後二星期入夜前後的2小時,會同時在固定的地點大量朝海灘移動。一年中只要在其繁殖高峰期的這二星期的夜裡4小時,將道路管制,並請人看守,即可達到良好的保護效果。這不僅突顯出生態調查的重要性,也正說明了生態工程因地、因時制宜的意義。

註1:照片請參見綠島道路殺手效應調查影像集
在這個綠島文化生態協會伙伴所寫的部落格上,他們痛心說明:「自94年8月開始做綠島道路殺手效應調查,發現整個環島公路簡直就是一個殺戮戰場,死屍遍野。我們實在不忍心公布這些小生命死亡的慘狀,可是不斷冤死的道路亡魂,讓夥伴們心情越來越沉重,決定公佈這麼血腥的照片,希望喚回用路人的良知,為這些屬於真正的綠島原住居民留下些許生路。」
註2:請參見道路工程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生態考量重點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墾丁赤腹鷹大軍壓境

摘錄自2008年9月24日聯合新聞網屏東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技士蔡乙榮表示,每年都會有十幾萬隻赤腹鷹過境恆春半島,93年曾創下22萬1000多隻飛過墾丁南下的最高記錄,那年9月18日,更創下單日就有5萬9000多隻赤腹鷹過境的歷史記錄。

鷹群數量是怎麼算出來的?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遷移資訊中心,從9月1日起開始以望遠鏡觀察統計,當鳥群數量大時,在空中畫一條「起跑線」,用心算加上計數器,以10或20為單位,就可算出飛過的鳥群。

赤腹鷹從9月初開始過境後,緊接著9月下旬開始是「灰面鵟鷹」的南遷,並在10月10日出現最大量,因此也被稱為「國慶鳥」,牠們前一天傍晚飛抵台灣後,會習慣先棲息在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主要都集中在滿州鄉山區,翌日再飛出海再向南遷徙。

屏東縣滿州鄉民也成立「護鷹巡守隊」,有40名成員,從10月1日起展開護鷹行動,夜間輪流巡山護鳥,屏東地檢署與警方、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

Top

 
 
  大堡礁科考 新發現上百種珊瑚與海洋生物

摘譯自2008年9月19日ENS澳洲,湯斯維爾報導;YT Chen編譯;莫聞審校

科考人員在大堡礁進行水下探勘(攝影:Gary Cranitch,圖片節錄自昆士蘭博物館)探索著久為潛水員所熟悉的澳洲珊瑚礁群,海洋研究團隊驚喜地發現上百個新品種軟珊瑚和其他種類的動物,而且,這些物種過去未曾被科學家所提及。研究人員也指出,各種對珊瑚礁群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使得澳洲珊瑚礁群的生物清查顯得更為急迫且優先。

「珊瑚正面臨各種威脅,不論是從海洋酸化、污染、暖化,或是過分捕撈和海星大量繁殖。唯有設立生物多樣性的底線並追蹤新近的普查資料,人們才能瞭解那些威脅所帶來的影響並找出能夠減輕衝擊的線索。」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首席執行官Ian Poiner博士說,該研究機構領導此項研究計畫。

在大堡礁,世界的最長的珊瑚礁群,這些科學家於4月2日到22日間考察蜥蜴島,並從8月25日到9月14日這段期間更進一步探索更南方的蒼鷺島。還有一次是自6月5日到25日探訪西北澳離岸的Ningaloo珊瑚礁。這3 次探險各自花費3周,出動了約25名成員。

在今後3年內,研究團隊每年將對這3個地點進行重複考察,以繼續更新盤點清單,並且偵測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和其他程序。

大堡礁附近的軟珊瑚Dendronepthya soft coral(攝影:Gary Cranitch,圖片節錄自昆士蘭博物館)澳洲考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全球珊瑚礁普查計畫(CReefs)的一部份。該計畫是17項海洋生物普查之一。 「在珊瑚礁群上極其豐富的珊瑚和魚類,長期以來吸引著潛水員,但是我們對這些棲息地中其他物種多樣化感到驚訝。成千上萬個生命形式正等著被發現。關於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影響著很多層面,其中或許還包括人類的健康 - 這些動物之一可能對人類有巨大的價值。」 海洋生物普查的首席科學家Ron O'Dor說。

參與CReefs的科學家想多瞭解究竟有多少種生物在珊瑚礁群中生活,有那些是屬於珊瑚礁群的特有種,而他們如何對人類騷擾出回應。

朱利安•卡利博士,這位在CReefs 工程的目的和共同領導人的主要研究科學家說,這3個已探查的珊瑚礁群座落在擁有不同生物多樣性的兩個海洋盆地中。 「相較於我們所未知的,我們的海洋生物知識如同海洋中的一滴水。替所有海域的多樣物種和豐富的生命型態進行盤點,正挑戰著科學和人們的想像。」卡利博士說道。

在3次考察中,科學家發現︰

  • 大約300種軟珊瑚中,多達一半以上屬於科學上的新發現。 

  •  許多小型甲殼物種 – 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科是目前科學所未知的。 

  •  顯少被取樣的Maxillipiidae科的片腳類物種。擁有約其身體3倍大小,古怪的鞭狀後腿為其特色。只有一些種類在全世界有過記錄 。

  • 新種的異足虫甲殼動物,是一種像蝦一樣的動物,有些擁有比他們的身體還長的螯。

  • 美麗,稀有的仙后座水母,在海底頭下腳下的被拍到,觸角在水柱中揮動 – 該姿勢使共生的海藻生活在其觸角中以捕捉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 許多極小的片腳類甲殼動物──海洋世界的昆蟲,估計其中的40%到60%第一次被正式紀錄。

雖然這些豐富的物種並不構成珊瑚礁群,但他們統治著我們研究過的一些地區,並遍布約海底25%的區域。

大堡礁海域的鯨鯊(攝影:Gary Cranitch,圖片節錄自昆士蘭博物館)「這次新的澳洲考察顯示了我們對於有多少種物種生存在全球各珊瑚礁群所知甚微。」 隸屬位於華盛頓的斯密森學會,也是CReefs另一首席調查員南茜•諾爾頓博士說。

O'Dor博士對珊瑚礁種類的演化很感興趣。「即使在這低等的範圍,我們必定想瞭解大自然為何在珊瑚礁群中演化出如此多樣的物種。他們代表著生物多樣性,但造成並維持珊瑚礁群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仍是個未知的領域。」 「海洋生物的普查」是一個由80餘國研究員所組成的國際網絡,進行一項10 年行動,評估並解釋海洋生物的差異、分布,以及多樣性,並橫跨過去、現在,和未來。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污染河流 美石油公司遭破天荒重罰1300萬美元

摘譯自2008年9月18日ENS美國,路易斯安納州,查爾斯湖報導;楊璧如編譯;莫聞審校

CITGO石油公司廠房美國德拉瓦州一家石油公司CITGO,因疏忽導致污染物排入路易斯安那州的河川,17日以違反《淨水法》遭判處1300萬美元罰款。司法部官員表示,這次的罰款,是史上觸犯《淨水法》刑事微罪的相關判例中,金額最高的一次。

CITGO坦承疏失,未能好好維護該公司在路州硫磺市的石油提煉廠的雨水儲存槽,並且未能保持儲水槽適當的蓄水能力。因此,在大風雨後,導致近5300桶油流入Indian Marais 和 Calcasieu 河流域。

CITGO在1994年將潟湖廢水處理系統轉換成儲存槽,來處理多餘的廢水和雨水,因預算的關係,當時只造了兩個儲水槽。但在1998年初,工作人員和外部承包商即建議需多建造一個儲水槽,不過CITGO直到2005年才核准第三儲水槽的興建計畫。

此外,該公司也未按照標準程序來維護水槽,在其運作時期,並未移除儲槽內的石油、污泥和固體廢物,且未修復除污設備。因未按照以上程序,使得雨水槽中累積了相當程度的油汙,終而引發油汙溢出。

此次違法排污,造成污染水路長達10天無法進行商業通航。

除了罰款之外,CITGO將實施環境履約計畫,將採取措施,以確保這類的事件不再發生。路易斯安納州西區檢察官華盛頓(Donald Washington)說,「環境保護是我們最優先的考量,我們不會放任企業或是其僱員逃避他們應避免環境危害的責任。」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南京機動車排放納入企業環境評價 車輛不達標不能拿綠

摘錄自2008年9月24日中國環境報南京報導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南京市將採取「一票否決」的方式,把企業所屬機動車達標排放情況納入全市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指標,以提高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和更多企業車輛的達標水準。

南京市規定,凡納入環境行為評價企業的所屬車輛,必須嚴格按照南京市規定執行相關標準和檢測方法,對所有車輛進行定期環保檢測。想要進入綠色榜單的企業,所屬車輛檢測達成率必須達到100%,且年檢一次上線、路撿和抽檢3項合格率均為95%;如3項合格率分別達90%、85%的企業,可分列藍色與黃色榜單。

未按國家和江蘇省現行檢測方法和標準進行車輛定期環保檢測者,年檢一次上線、路撿和抽檢3項合格率只達到80%及以下的企業,將被列入紅色警告及黑色榜單。在此評價體系中,機動車污染管理部門將採取「一票否決」的評判原則,以促使企業承擔起所屬車輛達標的責任,並每年對社會公示結果。

Top

 
 
  哈薩克前蘇聯核子試爆場 輻射外洩威脅仍存

摘譯自2008年9月18日ENS 哈薩克,阿拉木圖報導;楊佳珊編譯;莫聞審校

住在哈薩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老婦人(攝影:Christopher Herwig)被外界所遺忘的哈薩克核子武器試爆區,近20年來一直都是荒廢狀態,但專家表示除非完全移除整個試爆區,否則外洩輻射將持續危害居民的健康。

自1991年該區就封閉成為核武試爆區,而2008年9月一國際組織¬「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組織」(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 Organization)開始在塞米巴拉金斯克核子試驗場(Semipalatinsk Site)進行一連串的儀器測試,以鑑定出核子試爆的痕跡。

之所以選塞米巴拉金斯克核子試驗場的原因是因有些測試可透過實地檢驗測出,例如包含在土壤及大氣中的輻射程度等。此外哈薩克獨立後不久,就發出聲明表示成為第一個自願放棄核武的國家,而塞米巴拉金斯克州被視為是最好的證明。

和輻射如此深厚的歷史淵源,讓塞米巴拉金斯克州至今仍生活在輻射的遺害下。學術人員與人權團體表示鄰近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地區,居民罹患癌症、先天性缺陷、發育遲緩、神經失調等的機率,相較於哈薩克其他地區都高出許多。

根據哈薩克東部地區癌症中心的紀錄顯示,該區病發率比全國平均高出10到15%,且大部分患者的年齡落在50至60歲這個層級,也就是那些在核子試爆行進中,身處周圍的人們。

哈薩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核子試爆區在上空清晰可見(照片來源:美國NASA)其中,在地上進行的核試一直到1962年結束,但地下的核試又持續了許多年,直到1989年才終止了該計畫。然而大約有170萬人因輻射外洩而引發健康問題。

這些日子以來,輻射程度已大幅下降。但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少量且持續的外洩輻射會衍生基因突變而產生畸形的問題,且除非試爆區完全清除,不然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論壇:救股市 不如救環境

作者:何燕堂(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輔仁大學心理系講師)

行政院為搶救股市,祭出證交稅減半,又要動用國安基金、企圖要為低迷股市打強心針。孰料股市連一日行情也無,反而大跌206點。行政院此種短視近利,病急亂投醫的施政風格,近來迭遭輿論撻伐,卻照做不誤,其原因非技術操作不當,而是一再以「開發主義」的舊思維為政策核心,以各種開發主義的指標作台灣經濟指標,於是股市指數成經濟發展指數。將救股市等於救經濟,此種思維謬誤才是最大問題。

不僅對待經濟問題如此,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是如此,節能減碳變成呼籲中秋節不烤肉,卻放任各地方政府、公私營財團任意開發。以自然海岸保護為例,行政院於去年7月核定「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表示:「為順應國際趨勢及發展需要,我國現階段海岸永續發展,應以建立海岸保育軸觀念為優先,俾作為行政機關研訂部門發展政策及施政計劃之依據」,其短期發展策略明訂:「自然海岸線零損失」為目標。然而一年多來,行政院針對海岸保護幾無任何具體措施,「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淪為紙上作業,破壞海岸之行為反而還變本加厲。

擴大內需反破壞自然

台電的深澳發電廠將於「番子澳灣」興建的「卸煤碼頭」,量體總長為1460公尺、寬40公尺、高10公尺,其總量體就如同砍倒2.9座101大樓放入海灣中,對於番子澳灣生態環境與漁業經濟的破壞已經無庸置疑,對基隆市與海洋科技博物館的觀光利益也會帶來直接的衝擊。依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基隆自然海岸佔海岸長度比率僅有15.4%,不到三公里,若興建卸煤碼頭,則基隆將無任何自然海岸可言。

台東縣政府於2004年12月將杉原海水浴場5.9公頃土地興建營運移轉(Build Operate Transfer,BOT)給美麗灣渡假村,但該區域尚有阿美族沒有登錄土地所有權的民宅。2005年2月5日實行的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第22條「政府於原住民族地區劃設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林業區、生態保育區、遊樂區及其他資源治理機關時,應徵得當地原住民族同意,並與原住民族建立共同管理機制……。」

台東縣政府不僅違反原住民基本法,2005年更協助業主規避環評,變更地目切出一塊0.9965公頃的區域逕行興建旅館,經過各界搶救下,今年1月23日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已判決該案「違法開發、建照無效、須全面停工」。然而,台東縣府卻透過換屆重聘環評委員,在違環評委員遴選辦法下,在今年6月15日迅速通過了環評審查,讓此已被高等行政法院判違法在案的開發案,竟事後補救程序而就地合法化,第二期更擴大的海岸開發計畫,業已進行中。

「番子澳灣」的「卸煤碼頭」、杉原灣的「BOT美麗灣渡假村」絕非僅有,而是遍布全台,從海岸到山區到處可見。此種開發主義舊思維,從中央瀰漫到地方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在此種政策思維如何落實,「擴大內需方案」在此種思維底下,更將成為放任地方政府、公民營事業任意開發海岸、山林破壞環境生態的殺手。

救股市不如救環境;救經濟更要救環境,這才是馬政府該調的政策思維。

原載自09月19日蘋果日報

Top

  行動參與:搶救「淡水第一街」!反對淡水重建街拓寬工程!

發起團體:淡水社區大學、淡水社區工作室、淡水史田野工作室、淡水文化基金會等

連署訴求:

淡水最古老的街道「重建街」即將(假借擴大內需之名)毀於「政治技術操作」之下。屆時,我們再也看不到大台北地區前清時代的歷史老街了!

淡水老街「重建街」,成街於嘉慶年間,歷史悠久,極具文化特色,可能是大台北地區碩果僅存的清代商街歷史空間。長期以來一直是文化人士的最愛之一,也是淡水之所以讓人流連忘返的迷人之處。如果沒有了重建街老街,淡水所謂「港埠山城」的歷史意象,也就名存實亡了,淡水已不再是令人懷念的淡水了。

所謂的「六號道路」乃六十年代規劃、早已過時的計劃道路,如今中正路早已是單行道、甚且假日都已是徒步區。這條接通到中正路八巷的「六號道路」一旦實施,只會讓淡水街區的交通打結,不但無法舒解中正路的交通,反而將造成淡水鬧區交通的大災難。

我們的訴求:

  1. 暫停目前的細部設計工作,改變拓寬道路的規劃思維。

  2. 依據台北縣政府所完成「淡水區域保存計畫」,進行重建街與清水街區的相關規劃工作。

  3. 縣府團對與規劃團隊進駐街區,與居民討論相關街區發展構想。

歡迎協助宣傳,更多詳細內容在連署網頁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 高美鈴•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