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生態考量重點(上)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程

道路工程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生態考量重點(上)

2006年10月02日
作者:曾榮英(桃園縣政府水務局)、蘇維翎(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林金德(亞新工程顧問公司)

道路工程生命周期可分為計畫提送、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廢棄階段,主要之生態考量項目及內容如圖1、圖2所示。

圖1 道路生命周期各階段之生態考量重點示意圖圖2 道路生命周期各階段之生態考量內容示意圖

計畫提送階段 兼顧發展與生態保護評估

計畫提送階段在生態方面的考量重點,在於生態的價值判斷,避免不當或欠缺國土整體考量的道路建設計畫。本階段主要是要求政府機關提送道路建設計畫時,應考慮交通需求的重要、必要及急迫性,以確認計畫是否經過完整評估,以提高交通建設資金的規劃、運用和管理。唯有最符合評估標準的計畫,才能獲得經費補助。

在實務操作面,所有交通政策都必須經過國土規劃或政策環評的檢視,建議道路計畫於計畫提送時,必須有交通、生態、景觀之專業審議;然而現有的道路審議制度並未強調此類項目,因此未來道路主管機關應成立環境生態專業之審查委員會、諮詢顧問團隊,或生態總顧問,以兼顧發展及保護生態環境之課題。

民意代表為實現選舉承諾或討好某些民眾,所提出之道路政策或方案(選舉路)尤其要避免,畢竟交通建設是專業考量,應仿歐盟國家的作法,規定政治人物不可拿公共建設作為競選承諾。

可行性研究階段 生態損失為建設成本之一

可行性研究階段為分析路廊適合開發與否,主要的生態考量重點在於判斷道路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程度,目的是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開發成本計算,也就是視生態損失為建設成本的一部分。

由於道路的路廊及構造型式選定後,即決定了道路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傳統道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多僅注重路廊方案在工程技術及經濟效益,常未深入考量道路路廊方案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衝擊。尤其是談到建設成本時,除工程費外,土地徵收費用及補償金也是影響路廊決策的重要因子;然而避開土地徵收費用高的區域,經常就是通過生態價值較高的區域,路廊常不經意就選擇了對生態環境最不友善的方案。

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根據文獻或調查資料繪製生態敏感區位圖(圖3),並分析各路廊方案對生態環境的衝擊,以評估路廊在生態資源之可行性與否。事實上,在國內各界對生態環境意識越趨重視的情況下,生態環境的確已成為計畫持續推動的關鍵,包括環評否決、保育團體抗爭等,亦已造成計畫可行與否或增加成本(包括溝通協調及時間延宕之成本)。

圖3 生態敏感區位圖範例

規劃階段 迴避生態資源豐富地區

規劃階段關係道路工程的路線選定及工程技術研究,主要的生態考量重點在於衝擊因應對策的規劃。本階段籍由前期預測路廊對生態環境的衝擊,針對路線造成的衝擊依序擬定迴避、縮小、補償以及增益策略。

本階段生態調查較可行性評估調查尺度及範圍小而細,即針對計畫影響範圍內之生態資源,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包括目標物種的選定、重要棲地的位置,以及各路段的生態考量重點(圖4)。生態效益評估重點則為迴避生態敏感區位,及提出生態友善的方案,主要目的在於盡量迴避生態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因此每個路線方案都應有完整的生態考量。

圖4 路線選擇應注意生態敏感區位及重要物種資源之影響

設計階段 落實規劃階段的策略

設計階段為訂定道路工程設計圖及相關說明,最主要的生態考量重點在於將規劃階段研擬之迴避、縮小、補償以及增益策略,落實至工程設計中。本階段在編繪設計圖及擬定施工計畫的過程中,必須依循規劃階段生態保護說明書中相關內容與要求,撰寫設計階段生態保護說明書,詳細說明生態保護措施的落實內容、追蹤監測方式、維護管理方法、生態效益驗收方式,以及相關預算之編列,供後續人員參考。

本階段生態調查主要為增益性的調查,針對受到影響之生態資源做深入的了解,包括目標物種的棲地、補償物種的選定、棲地補償的範圍,以及增益性措施所需的生態資訊等。生態效益評估重點則為減法原則(例如減少交流道的佈設、減少路肩寬度、減少路燈數量與降低光度等),以及提出補償、補救及重塑等增益性措施,主要目的是盡量降低生態資源的破壞及浪費。

圖5-1 設計內容應盡量降低生態資源的破壞及浪費圖5-2 設計內容應盡量降低生態資源的破壞及浪費

參考文獻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05. 生態工法應用在道路工程之研究第二期期末報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