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用消費券救地球
三重社區大學
20081218環境手札
921災後重建資料庫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自然步道協會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生命力新聞
關渡自然公園
綠色和平(香港)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太平洋虎鯨體內毒物殘留高 環境污染是元兇
【相關連結】
End of the line海洋紀錄片 日舞影展首映
加拿大頭一遭 政府保護虎鯨不力遭公民訴訟
美國洪險計畫威脅普吉灣鮭魚與虎鯨
黑海燃料油洩漏致3萬隻海鳥死亡

據一份新出爐的科學研究指出,美國西部海岸汙染嚴重,使得國王鮭(Chinook salmon)身上多殘留化學物質,而慣於太平洋西北岸活動的虎鯨因大量攝食這群鮭魚,儼然成為地球上被汙染最為嚴重的野生生物。

這些生長在美加邊界海濱,且有汙染體質的虎鯨俗稱為南方客,而同樣攝食鮭魚,卻棲息在卑詩省偏遠一端、較為健康的虎鯨群,是所謂的北方客。這兩支鯨群活動範圍相差約200海浬,卻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南方鯨群體內的多氯聯苯(PCBs)殘留量竟然較北方族群高出6.6倍之多。追根究底後發現問題出在南方虎鯨喜愛攝食的國王鮭,其自幼生長的海水與河川深受農業廢水、紙漿、其他工廠、軍事基地與城市等廢水所汙染。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世界文化遺產對台灣的意義(上)
清真寺夕照  圖片提供:中華世界遺產協會

作者:傅朝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主任)

回顧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20年多以來,台灣文化資產的認識還經常自限於小視界的範圍,沒有國際的宏觀與體認,甚為可惜。

由於台灣因目前並非聯合國會員,無緣參與世界遺產的相關工作與活動,使國人對於世界遺產存有隔閡,也使台灣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實踐,和世界遺產保存與修護的重要觀念及成果存在著不少落差。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員,但國人並不應該就此自絕於世界遺產之外,台灣的文化資產界可以透過世界文化遺產與國際接軌,進而提升對於文化資產保護正確的態度。

也許有人會質疑,台灣既然目前還無法參與聯合國的活動,自己也沒有任何世界遺產之存在,關心世界遺產究竟有何好處?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美國猶他州部分山地因開採瓦斯及石油遭受破壞。圖片提供:Southern Utah Wilderness Alliance。

過年前政府發給民眾3600的消費券紅包,總統和行政院長都表示要捐出來做公益,但公益團體若沒有「營業登記證」,就不能拿消費券兌現,此將造成資源使用上的困擾

台灣好山好水好風景,受到國際矚目!玉山入圍瑞士新七大奇景基金會舉辦的「新世界七大自然景觀」票選活動,第二階段將和世界其他261個自然景點,爭取前77名候選名單。被公認是河川大使的國際生態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呼籲「保護河川並不是控制河川,要共創水水ㄟ台灣!」台灣西南部海岸沙洲流失嚴重,影響漁民生計也造成淹水情況嚴重,台南縣政府預計花20億元復育濱海沙洲

美國一則保護土地、免受石油開採破壞的新聞:美國法院已裁定,禁止出租猶他土地開發石油,是荒野保育上一大進展,因為荒野沒必要成為未來安全能源下的犧牲品。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社論:新世代需要什麼樣的永續發展領導人?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候補理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在2008年底發表了「凝視地球:2008回顧」(Eye on Earth: 2008 in Review)一文,羅列2008年全球重要的環境議題。該文指出,從8月美國總統競選活動討論了「綠色就業」(green jobs)熱門概念,到前所未有的全球再生能源投資,2008年突顯了全球各地為了回應驚悚的環境挑戰進而打造綠色經濟體所引發的國際總動員。

各種證據指出,當下是探討災難式氣候變遷的迫切時候,而2008年紛擾的一年(包括糧食危機、自然災害及金融海嘯)告知了橫在眼前的艱困道路,因此,除了目前投入永續發展的專業人士外,我們必須設法讓更多人願意加入,並且從中培養出新世代領導人,才可能承先啟後逐步克服橫在眼前的嚴峻挑戰。

精采內文

 
 
 
太平洋虎鯨體內毒物殘留高 環境污染是元兇

2009年1月20日綜合外電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據一份新出爐的科學研究指出,美國西部海岸汙染嚴重,使得國王鮭(Chinook salmon)身上多殘留化學物質,而慣於太平洋西北岸活動的虎鯨因大量攝食這群鮭魚,儼然成為地球上被汙染最為嚴重的野生生物。

這些鯨群活動的範圍主要界於卑詩省夏洛特女王群島與舊金山之間的海域,然而隨著數量逐漸減少,美國及加拿大均將其列名為瀕絕物種。

這些生長在美加邊界海濱,且有汙染體質的虎鯨俗稱為南方客,夏季時令常出現在華盛頓普吉灣與溫哥華島的海域獵食鮭魚。而所謂的北方客則是指另一群同樣攝食鮭魚,卻棲息在卑詩省偏遠一端、較為健康的虎鯨群。

這兩支鯨群活動範圍相差約200海里,卻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南方鯨群體內的多氯聯苯(PCBs)殘留量竟然較北方族群高出6.6倍之多。追根究底後發現問題出在南方虎鯨喜愛攝食的國王鮭,其自幼生長的海水與河川深受農業廢水、紙漿、其他工廠、軍事基地與城市等廢水所汙染。

此外,普吉灣附近的鮭魚脂肪含量較低,因此南方客攝食鮭魚的份量必須比北方虎鯨多出50%才足裹腹。換句話說,牠們的健康是加倍受創。

人類也大啖虎鯨所吃的鮭魚,不過遠不及後者每日500多磅的攝取量,所以虎鯨曝露於汙染物質的風險相對提升許多。況且 美國華盛頓州已公告當地漁獲食用建議,包括提醒民眾當食用普吉灣所捕獲的國王鮭時,建議每星期勿超過一次。

事實上,西岸的汙染情形如此嚴重,像是多氯聯苯化合物等汙染物質,源頭並不只來自當地,其他亦可能透過洋流與風,飄洋過海來到此海域。以空氣為例,只要8天的時間就可以將煤煙、金屬與化學物質,從亞洲越過太平洋來到北美的海岸。

虎鯨威風凜凜座列食物鏈最上層,卻因此成為體內汙染物質累積最快速的哺乳類動物。工業化合物以及舉如多氯聯苯化合物、DDT和溴系耐燃劑等殺蟲劑,充斥在整個食物網絡之中,而生物體內的殘留量則由獵物至掠食者逐層遞增。

西雅圖/溫哥華島選用南方客中的三種鯨魚作為吉祥物圖案,而這三種鯨魚同時也是聖胡安(San Juan)和海灣群島(Gulf Islands)的觀光賣點。然而,光是從1996至2001年短短5年內,其族群數量已銳減20%。加拿大隨後於2004年將虎鯨列入《瀕危物種法》(Species at Risk Act)的保育名單,美國也於2005年以《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加以保護。

不過,加拿大漁業暨海洋部2007年10月卻被6個保育團體指控,對於虎鯨的重要棲地保護不力。

【參考資料】The Daily Green報導

Top

 
 
  世界遺產巡禮:世界文化遺產對台灣的意義(上)

作者:傅朝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主任)

伊斯坦堡舊城  圖片提供:中華世界遺產協會「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根源於1972年11月16日於會員大會中通過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由「世界遺產委員會」(World Heritage Committee)與「世界遺產基金」(World Heritage Fund)於1976年運作後推動的世界級古蹟保存成果。

這項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之任務,存在著兩項主要的使命,一是鼓勵世界上的國家簽署《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並確保它們國家自己自然與文化遺產的保護,二是鼓勵公約的締約國(State Party)提名在它們國境內的歷史場所(sites)進入世界遺產名單的行列。

世界遺產之緣起

根據《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的精神,地球上重要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都是人類祖先所遺留下來的資產,是人類所共有,應妥善保護以傳後人。該條約也認定自然與文化遺產應是一相輔相成的整體,因而制定有一個標誌,其為外圓內方彼此相連的圖案,方形代表人造物、圓形代表自然,也有保護地球的寓意,兩者線條相連為一體,代表自然與文化的結合。

由於名列世界遺產,不但國家或城市的文化聲望可以提高,還會獲得經費上及技術上的雙重支援,因此每一個公約締約國家無不卯足全力爭取其國家之文化資產成為世界遺產。當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處文化或自然資產,經各會員國提名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於每年年底通過世界遺產之後,即可以將世界遺產之標誌放置於文化資產之上以昭告世人。

目前全世界只有830處世界資產有資格標示此項至高榮譽之標誌,因此其通常也會成為訪客合影的對象。由於此標誌在近幾年日益受到重視,所以許多世界遺產無不花費心思來標示之。例如英國愛丁堡整個城市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其標誌乃置於新舊城市交接處地面上,與一旁的城市模型共同成為市區中之重要文化資產識別系統;另像義大利聖吉米亞諾城及羅馬哈德連別墅等,則如同大多數之西方國家的世界遺產,於入口處以牌匾設置;日本許多案例則會銘刻於特別設置之大石之上。

世界文化遺產對台灣的意義

回顧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20年多以來,台灣文化資產的認識還經常自限於小視界的範圍,沒有國際的宏觀與體認,甚為可惜。

由於台灣因目前並非聯合國會員,無緣參與世界遺產的相關工作與活動,使國人對於世界遺產存有隔閡,也使台灣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實踐,和世界遺產保存與修護的重要觀念及成果存在著不少落差。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員,但國人並不應該就此自絕於世界遺產之外,台灣的文化資產界可以透過世界文化遺產與國際接軌,進而提升對於文化資產保護正確的態度。

也許有人會質疑,台灣既然目前還無法參與聯合國的活動,自己也沒有任何世界遺產之存在,關心世界遺產究竟有何好處?其實不管一個國家是否是世界遺產條約的締約國,世界遺產的存在已是近三十年的事實。而台灣如果可以更加關心世界文化遺產,對於我們在文化上將會有實質的助益,其中尤其以下面幾點特別有其意義。 清真寺夕照  圖片提供:中華世界遺產協會

一、作為了解世界文明與文化的媒界

坦白的說,台灣一般民眾對於整個世界文明與文化的基本知識普遍不足。其中原因之一乃是台灣一直缺乏完整、有體系之媒介來教育民眾,雖然各級學校的相關教材對於世界文明與文化多少會加以介紹,但總是流於人名、地名與年代之記憶。

由於世界文化遺產是經過篩選出來的人類文明與文化結晶,在時空上涵蓋了各個文明的重要時刻,因此,若能以此作為了解世界文明與文化的媒界,必能更生動的成為教育之一環。事實上,許多先進國家都已經利用世界遺產,作為其國民認識世界文明與文化的媒界。(年後待續)

※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消費券配套不周 作公益還要「營業登記」?

本報2009年1月23日台北訊

消費券怎麼用?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劉兆玄都曾公開表示,要捐出來做公益,但是財政部的配套疏漏,銀行拒絕公益團體兌領。包含綠黨、青年九五勞動聯盟等多個公益團體發表聯合聲明,希望馬英九能「聞聲救苦」出面解決公益團體的窘境。

原本立法院通過的「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有鼓勵捐助給公益慈善團體的美意,依其第五條規定得以捐贈抵稅,但是財政部「振興消費券兌付辦法」卻限制,需要有「營業登記證」方能兌換。但是公益團體既不為「營利事業」,幾乎不會申請營業登記。青年九五勞動聯盟莊雅涵表示,雖已收到民眾捐助的消費券,但不能至銀行兌換,造成資源使用上困擾。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指出,多數公益團體的主要支出並非一般消費,而是房租、人事薪資等,因此開放公益團體兌領消費券「意義重大」。此外,公益團體也聯合推出「讓人民更有力量」網路貼紙,對於各項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可以自由捐贈,讓消費券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Top

 
 
  世界七大奇景網路票選 玉山爭「峰」

本報2009年1月23日台北訊

由瑞士新七大奇景基金會舉辦的「新世界七大自然景觀」網路票選活動,玉山已初步入圍的世界261個自然景點之一,進入第二階段,將爭取前77名候選名單。該名單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遴選專家選出21強後,由民眾票選出「新世界七大自然奇景」。

即日起至2009年7月7日以前,全世界的民眾都可以連上世界新七大奇景網站票選。票選步驟需注意玉山的英譯為Yu Shan,屬於亞洲Asia 內的 Chinese Taipei。投票時不得七處選相同景點或僅選一處放棄其他六景點。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不僅是台灣、亦是東北亞的最高山,其間除豐富繁茂的野生物種及生態景觀資源,更有純樸富厚的原住民文化與歷史古蹟,值得民眾積極投入票選,爭取台灣之美在國際上曝光的機會。

Top

 
 
 
保護河川 馬修連恩籲國人攜手共創水水台灣

摘錄自2009年1月22日今日新聞台中報導

台灣河川日代言人馬修連恩在一場座談會中強調,「保護河川並不是要控制河川」,他呼籲國人一起攜手,共創「水水ㄟ」台灣!座談會主持人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坦言,沒有民間團體的督促,政府的進步有限,「常態的溝通」是需要被建立的。

就要在3月底成為台灣女婿的台灣河川日代言人,被公認是河川大使的國際生態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在經濟部水利署所舉辦「邁向親水、樂水的水水環境」座談會中,分享了他十年來遊歷寶島各地的所見所聞。

個性爽直的馬修連恩不諱言,他剛從加拿大到台灣之初,很驚訝的發現,不管爬得再高,都還是看得到河川被許多的人工建設所包覆,他認為,環境是需要被保護而不是被控制,雖然台灣是個富裕且人民受教育相當高的國家,但是人們卻不斷的汙染河川、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生態的不平衡,讓台灣在環境保護的觀念方面和先進國家有落差,像是個第三世界的國家,他認為,應當要給河川更大的空間,讓水中的生態系統能夠更加完善的發展,避開所有的人工建設,才能達到所謂「親水、樂水的水水環境」。

馬修連恩的憂慮,水利署署長陳伸賢作了回應,他說,其實,保育團體相對於政府,是一個「既合作又競爭」的角色,他坦承,如果沒有民間團體的督促,政府的進步有限,他認為,「常態的溝通」是需要被建立的,而「愛護河川」更是需要雙方共同合作,一同分享可用的資源,去避免「生態不斷的破壞,然後自然反撲,復建又破壞」的情況,這些正是政府和民間必需要共同努力的。

Top

 
 
  南縣保護海岸線確保漁民生計 沿海沙洲復育動土

摘錄自2009年1月23日今日新聞台南報導

避免沙洲流失影響漁民生計,縣府積極規劃搶救濱海沙洲復育,22日在青鯤鯓鎮海將軍廟舉行濱海沙洲緊急復育工程動土典禮。

鯤鯓至七鯤鯓、青鯤鯓、南鯤鯓及北鯤鯓等沙洲,伴隨著先民墾築及開發,一連串的沙洲,受到近年來沿岸高度開發的影響,沙洲深度變淺、面積範圍也縮小了,為搶救北門濱海、七股鹽田潟湖外圍的離岸沙洲,縣府積極規劃搶救濱海沙洲復育。

台南縣長蘇煥智表示,這項工程很特別的。政府長期以來,對海岸沙洲環境都不重視,但這對討海人來說,卻是相當重要的,目前全國僅存3.4個內海,也就是所謂的潟湖,七股潟湖可說是全國最大的內海,北門潟湖應該可算為第二大內海。還有嘉義布袋沙洲,也面臨即將消失的命運,台南縣的北門、七股潟湖是國寶級的內海,因為過去大家都不重視,結果現在即將消失,因此,更要保護內海沙洲。

近年來,颱風肆虐沿海地區,沙洲失去原有的功能,使得將軍溪附近、青鯤鯓均成為水鄉澤國。因沙洲愈來愈淺,在雨水來臨時,山區洪水欲排入將軍溪,但海水倒灌的作用下,使得北門一帶都淹水。他又說,7、8年前,沿海沙洲有1600公頃,現在只剩下不到1000公頃,由於內海愈來愈淺,青鯤鯓的漁船無法駛進內海,因此,縣府為保護內海不被破壞,成立全國唯一的海岸保護科。

此次復育工程,為避免沙洲被沖散,計劃將沙洲深度延伸到3公尺,寬度至少達到30公尺,十分憂心沒辦法保護沿海沙洲,為保護漁民生計,呼籲大家一起來關心海岸線。

水利處海岸保護科科長王國安表示,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近年來的颱風雨勢驚人,加上沙洲逐漸倒退,深度也愈來愈淺,山區雨水無法順利排入海裡,海水倒灌,造成沿海地區水鄉澤國,導致嚴重危害居民生計。

由於北門、七股潟湖外圍離岸沙洲長度約為5公里及9公里,全面復育工程所需經費約需20億元,礙於經費有限,縣府在全縣28億額度內編列1億8800萬元,緊急復育濱海沙洲。計劃包含4件工程:北門潟湖3300萬元、七股鹽田海堤外側8800萬元、網仔寮4800萬元、曾文海埔地外側1990萬元,均在2008年度完成發包工作,期於2009年汛期前全部順利完工。

Top

 
 
  美國法院裁定 禁止出租猶他土地開發石油

摘譯自2009年1月19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聯邦方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法院法官伍爾皮那(Ricardo Urbina)17日晚間審理環保人士訴訟案件,最後裁定石油公司暫緩至少11萬坪的猶他原始荒地開發案,防止了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進一步出租土地。

此案是由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南猶他州荒野聯盟( Southern Utah Wilderness Alliance)與地球正義(Earth justice)組成的陣線聯盟,於2008年12月17日針對公有土地出租案提出訴訟。NRDC資深律師布奇諾(Sharon Buccino)表示:「這項裁定使得土地免於受到油氣鑽井破壞,是荒野保育上一大進展,荒野沒必要成為未來安全能源下的犧牲品。」

法官伍爾皮那在審判中發現,環保團體的法律論據充足,此外「與能源開發比較起來,避免環境與公有地遭受不可挽回的破壞,後者所彰顯的公共利益更為重要。」

南猶他州荒野聯盟會長布洛赫(Stephen Bloch)表示:「審判結果真是振奮人心。土地管理局試圖出租土地,當作是布希政府離開前給石油公司的贈別禮,好在法官伍爾皮那的審判及時踩下煞車。」

大峽谷信託基金執行長海頓(Bill Hedden)認為:「在布希政府的領導下,土地管理局透過資源管理計畫(Resource Management Plans)將不少美國最敏感與美麗的公有土地轉讓,成為石油公司的私人遊樂區。」

山巒協會(Sierra Club)代表拜比(Myke Bybee)也認為:「當我們開始容忍鑽油公司以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作為商標背景時,我們知道有些事必須改變,該停止再交出珍貴的自然讓油公司獲利。相反的,我們應更投資在能源效率與乾淨能源發展,才能讓大家受益,也為我們留下最後一片淨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9/2009-01-19-093.asp

Top

 
  社論:新世代需要什麼樣的永續發展領導人?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候補理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在2008年底發表了「凝視地球:2008回顧」(Eye on Earth: 2008 in Review)一文,羅列2008年全球重要的環境議題。該文指出,從8月美國總統競選活動討論了「綠色就業」(green jobs)熱門概念,到前所未有的全球再生能源投資,2008年突顯了全球各地為了回應驚悚的環境挑戰進而打造綠色經濟體所引發的國際總動員。

各種證據指出,當下是探討災難式氣候變遷的迫切時候,而2008年紛擾的一年(包括糧食危機、自然災害及金融海嘯)告知了橫在眼前的艱困道路,因此,除了目前投入永續發展的專業人士外,我們必須設法讓更多人願意加入,並且從中培養出新世代領導人,才可能承先啟後逐步克服橫在眼前的嚴峻挑戰。

然而,我們必須嚴肅地指出,台灣現階段關心永續發展的人原本就不多,遑論新世代領導人,因此有必要加緊腳步來提升。質言之,我們需要有創新思維來管理層出不窮的議題,像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的開發;確保可信賴且永續的糧食及水資源供應之機制;保護並強化生物多樣性的管理計畫;污染防治及清除方法的執行;以及利用永續發展市場力量的新誘因等。

其次,永續發展資深領導人將逐漸老去,新世代領導人必須儘速填補這些缺口,因此值得反思的是,政府或民間組織如何快速地將知識及經驗移轉給新世代年輕人以確保永續發展能持續?第三,處理急迫環境議題的人力需求之成長往往比訓練此領域新人力的能力來得更快速。第四,有迫切的需求來激發且鼓勵新世代年輕人,以免他們深陷於不信任、不關心、不思改變的消費型態及生活方式。

我們必須思索如何建構年輕專業者的能力,如何發展出一套培育年輕專業者的計畫,也必須檢視永續發展領域中出現的新世代領導人如何透過非政府組織及跨政府組織來培育。年青專業者培育過程必須將「在職經驗」與「正式教育」整合,方能辨識出在不同永續發展領導人培育計畫中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未來必須完成的?而組織之間也需要協調整合及交換資訊。下列提問應可作為思索培育新世代永續發展領導人的參考:

首先,如何透過培育計畫栽培更多年輕專業者?如何證明這些計畫是重要的?如何強化這些計畫?需要蒐集什麼資料?需要那些研究?如何有效溝通各種年輕專業者培育計畫?

政府或民間團體是否能確保新世代領導人具有某些核心技能?是否能針對這些技能發展出一些共通教材?就集中式教材而言,是否某些技能比其它技能更合適?

目前僅有的少數培育計畫只及於有限的年輕人,而這些計畫又大多集中在某些特定區域、部門或類型,公私部門如何合作以培育更多年輕人及更多不同專業範疇的年輕人?就培育計畫或網路發展而言,這些培育將會是什麼樣態?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新工具或新概念(例如社會網絡等)?

如何在不同組織中更有效合作,來加強中階年輕專業者的能力以真正成為領導人?不同組織如何增進年輕專業者的能力來加強永續發展的能力(包括透過組織間的就業途徑)?

最後,必須注意的主要挑戰在於如何找到資源來經營並強化年輕人/年輕領導人的計畫?如果能體認到對年輕人及組織的價值,什麼才是協調不同組織的適當資源強度?資源從那裡來?如何決定將資源妥適分配給年輕人及培育材料?多少要分配給工作人員及組織的整合?

這些提問看似複雜,其實不然;它們主要在提醒我們──如何讓新世代年輕人願意花心血在永續發展上?如何讓他們知道他們面對的是跨世代/跨區域/跨領域的全球議題?如何從年輕人中找到願意引領大家共同解決永續發展議題的新世代領導人?

在全球環境挑戰愈來愈嚴峻的當下,新世代年輕人勢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如何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永續發展並讓他們具備永續發展的各種能力將愈來愈重要。透過2008年的回顧及提問,不僅可作為所有人凝視地球、邁向永續的開始,更可作為培育新世代年輕人及年輕領導人的參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