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2.2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消費券捐助社運團體
步道趴趴走部落格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自然步道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台灣綠黨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地球公民協會
青蛙小站
 
 
糧食危機:世界上有過半糧食浪費掉了!
【相關連結】
全球糧食警訊:2100年半數人口陷饑荒
水危機:世界糧食危機的根源!
水稻視界 - 遠離餓夢
支持在地小農與生態保育的「社區土地信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表一篇研究,顯示世界上過半食物因為人類的不當管理,而蹧蹋浪費掉了。這篇報告提到,世界上1/3的穀物被當作牲畜飼料,到了2050年將會增加到1/2,屆時將加重貧窮以及環境剝削問題,但若將廚餘回收作為牲畜飼料以及將草、堅果外殼等廢料轉為生質能利用,則有助於減低沃土以及森林系統壓力。

「如果更有效的運用糧食,那麼不只養活預估的人口成長數不會是問題,含可兼顧野生動物、鳥類、魚類都能安然生存。」至於人造肥料與殺蟲劑的廣泛使用,以及用水量、伐林的增加,都將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有機農業會是這場災難中的救星……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韓國江陵端午祭為例(下)
韓國端午江陵祭;圖片提供:台灣世界文化遺產協會

作者:黃縷詩(韓國江陵市關東大學影像學系教授,文化保護委員)編譯:孫海倫

江陵端午祭保有豐富的人類文化,也是具有獨特性的活動,但在現代社會中面臨消失的危機。為了持續傳承,必須注入所有的努力,在登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現在這份傳統或可維持下去了。

保存江陵端午祭的政策

實際上近代江陵端午祭的文化遺產正在漸漸消失,因為維持文化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世襲巫減少的速度也相當快,如果不即時提出對策,將會面臨無法傳承的危機。學習起來比較簡單的假面舞,是目前傳承最活躍的項目,但是萬一江陵市民和地方自治團體無法將江陵端午祭的精神本貌維持下去的話,將無法在國際社會中落實這份文化遺產的約定。為延續文化,應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努力。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維吉尼亞州的發電廠排放有毒汞物質至空氣中

政策推行需要魄力,而且對的政策會在歷史上留下紀錄,一如美國歐巴馬政府一改前任政府放任汞汙染的作風,採取更為嚴謹的態度看待此全球性議題;雖然美國立場轉變之大,引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一片嘩然。另外在中國方面,加強在西部的資源富集省區,展開工大型能源項目,雖然至今在官方媒體上皆是歌功頌德之詞,但是如何作為、帶來什麼影響,有待長遠觀察。

你對改裝汽車有興趣嗎?改得環保,環保署有補助!計程車改裝補助還提高到45,000元!此外,彰化傳出疑有口蹄疫疫情,動物防疫所已經撲殺養豬場內的六百餘頭豬隻

接下來會不會沒水用?近幾個月沒有明顯的降雨量,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增加,加上又遇到枯水期,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期待梅雨季解圍,否則未來可能吃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名家談暖化:抗暖化之路的迷航與歸途─寫在京都議定書生效4週年(下)
2008/11於台灣所召開之氣候變遷國家調適會議_張楊乾攝

作者:馬康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重視「調適問題」 深化台灣社區運動

台灣長期推動社區營造的過程中,早已有類似「地方社群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行動,如社區防災地圖的繪製、原始林原生樹種的保護等。若能以既有社造脈絡為基礎,將氣候變遷調適議題塑造成社區工作的優先順序,則此經驗,還可進一步協助台灣較不具氣候變遷調適能力的邦交國,建立社區型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機制,其功效絕對比現行由上而下類似CDM的機制為佳,更可跳脫南北國家間常見的「碳殖民」指控。如去年台灣雖有贈送諾魯60套太陽能光電住宅照明系統的計畫,但歐盟亦於該地提出大規模的再生能源推廣計畫,就「節能減碳」而言,後者的效益將遠高於那六十套的光電板。而同為海島的台灣,若能針對伴隨著海平面上昇而來的洪患與土地消失等衝擊,協助諾魯採用CBA的方式,納入在地社群之意見,妥善規劃調適策略。此國際合作的實質成效,絕對高過於昂貴太陽能光電板等再生能源設備的補貼。精采內文

 
  論壇:回應〈停止盲目放流〉一文──我們當創建自己的生態文明

作者:陳建志(博玖企業社)

相當認同〈停止盲目放流,避免基因污染〉的標題,從日前「櫻花鉤吻鮭的限定數量放流計畫...」等,也都是因應避免「基因庫狹窄化」或是「近親交配導致隱性基因或是壞基因顯現的機會」...等的考量。而目前,在台灣有太多的所謂善心人士,或因為宗教,或因為修德,或為了生態復育...等因素,大量地將鳥類、爬蟲類和魚類「放生」,尤其是魚類的放生數量,更是其中之冠!

前兩個放生的目的確實相當可議,但是目前沒有具體的法條可管,且在民意高漲和宗教勢力抬頭的當下,也很難有具體的作為。比較可行的方式,是透過立法和道德勸說(若有2~5%煙害防制的經費和廣告量,一定會有相當宏大的效果)。這些措施和法令一旦制訂之後,有了執行和管理的依據,再來討論一些根本的學理和所能導致的危害也還來得及!否則窮極學者一生疾呼,相信也沒有太多的效用。

至於第三個因素,這些「有志的學者」就能立即使得上力了!因為一些漁業的管理階層,不都是學長學弟妹的關係。同樣都是為了做一些「業績」的前提下,若是能有更響亮的口號,更義正嚴詞的理由,也不必另外爭取經費,更能師出有名的前提下,在「恢復資源的放流」行為上,不是更有機會達到目的?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