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10.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綠色最前線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破報  
推薦瀏覽
關渡自然公園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六足王國:台灣昆蟲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中外對話
 
  小林滅村要真相 環團:資訊公開、公民參與
【相關連結】
越域引水工程的爭議
更令人膽戰心驚的大安大甲溪聯合運用輸水工程
高屏治水 勿蹈覆轍
安慰小林村靈魂 就要擋下越域引水工程

行政院11日舉行全國治水會議,當天中午,水患治理聯盟、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民與桃源鄉勤和村代表,在全會場外召開記者會,重申小林滅村肇因於曾文 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擾動玉山山脈,致使莫拉克颱風強大降雨引發板塊崩塌,釀成悲劇。水患治理監督連盟易淹水地區召集人徐嬋娟表示,政府有責任還原事情真相, 同時應在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的前提下進行調查。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監事蕭世暉指出,行政院雖已允諾調查,但是進行了兩個月卻甚麼都沒有,他強調,監察或司法的調查不是他們要的,他們要的是真相。蕭世暉質疑,當政府不斷強調要重新檢討治水方針時,若不去反省過去錯誤的水資源政策,要如何思考更適當的治水計劃?

詳細內文

 
 
  演化之舞:與眾不同的水生型呼吸空氣魚類(上)
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作者:黃俊諺、林惠真(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熱帶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水中游的、嘴裡吃的、市面上常見的魚隻絕大多數屬於硬骨魚類。然而,大部分的魚隻主要藉由水中的溶氧進行氣體交換,並利用與哺乳動物肺臟相似的魚鰓來作用。但並非所有的魚類都單純利用水中的溶氧,部分魚種也可以與人類一樣呼吸空氣。接下來就與大家分享與眾不同的水生型呼吸空氣魚類,與一般常見的魚種有何特殊的差異。

少見的水生型呼吸空氣魚類

根據文獻記載,硬骨魚類依照呼吸空氣模式而言,可以區分成呼吸空氣魚類(air-breathing fish)與非呼吸空氣魚類(non-air-breathing fish)。所謂的呼吸空氣魚類,是指除了基本的魚鰓進行氣體交換外,尚可藉由行為或特殊的結構直接利用空氣以進行氣體交換。非呼吸空氣魚類則只利用鰓部進行氣體交換,較為常見。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台東生態工作假期

全國治水會議前一天,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招開「永續工程種子教師研習營」,希望融合永續公共工程與教學設計,推廣永續工程概念。

另外到處林立的飲料店,同時也製造出許多廢氣飲料杯,對此,環保署規劃以法令強制的方式,要求外帶式飲料店設置飲料杯回收桶,方便消費者飲料喝完,空杯能有去處。

聯合國曼谷回合氣候會談(AWG_LCA7/KP9)剛結束,歐盟與開發中國家卻因《京都議定書》現行架構是否會被取代而彼此猜疑。後者認為已開發國家必須為降低排碳量做出更多努力。

氣候變遷導致極端自然災害頻傳,9月至10月間,菲律賓遭受兩個颱風侵襲,至少650人死亡,和56萬噸稻米無望收成。對此政府已下令協助災民安置並,進口稻米25萬噸應急。

中國方面,因工業污染帶來的社會成本日益增加,自10月1日起,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實施意見正式施行。如此才能保障環境污染事故的受害人得到及時合理賠付。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綠色矽島的生態代價 中科二林現形記

台東生態工作假期

作者:馬康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國際負責任高科技網絡主席泰德•史密斯(Ted Smith),日前受邀來台,觀察台灣高科技業所引發的環境爭議。於離台記者會上,指出「台灣是以19世紀的管制手段,來面對21世紀的環境問題」,強調 「除了當高科技的領導者,更應該當高科技環境管理制度的領導者」。然而從日前環保署、國科會、彰化縣政府與友達公司,面對中科四期二林基地開發案所展現出的態度,卻再度凸顯當前針對高科技業的環境治理架構的諸項闕漏,都將使台灣龐大的生態代價。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連署:搶救徐州路綠色隧道 一棵也不能少!

台東生態工作假期

發起者:東門護樹志工隊、台大學生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綠黨

短短800公尺的台北市徐州路,濃密的老樟樹形成極為難得的綠色隧道,這裡也是首都核心區包括市長官邸的密集官舍區,台大法學院和醫學院孕育多少國家人才,老樟樹陪伴學子們在人生最精華的時光成長茁壯。 國有財產局近年大肆賤售國有地,老屋老樹被商業利益黥吞蠶食,成為財團炒作房地產的祭品。徐州路十號這塊地,政府連人行道都賤售給建商蓋豪宅,這棵老樟樹因此將被移植到對街的公衛學院,以過去老樟樹移植死亡的失敗經驗,在骨牌效應下,這條綠色隧道岌岌可危。 我們不要一個對老樹沒有感情、對社區歷史無知的商業開發案,老樟樹沒有擋路,有專業能力的建築師一定可以做出多贏的好設計。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呂苡榕•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