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1.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推薦瀏覽

www.salmonnation.com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Earth Day Network  

綠色和平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新世代青年團  

台灣大百科
 
  【世界廁所日】黑‧洞

2008年世界廁所日街頭行動。照片來源:世界廁所組織 
【相關連結】

世界廁所日 全球25億人口缺廁所

環保署:衛生紙丟馬桶 目前仍不合適

環保廁所 分解排泄物沒污染

廁所不淨 每天5千兒童病亡

您或許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世界貿易組織以外,還有一個WTO組織稱為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而今天,正是聯合國所推動的世界廁所日(World Toilet Day),希望在每年的11月19日,重視人類有使用良好的衛生設施這項基本權利。本報邀請一名外籍人士,反思台灣的廁所文化……

當我關上身後的門,心裡湧現的罪惡感與沮喪,遠大過於廁所裡的強烈惡臭。這種事肯定不是第一次發生,如同我當下短暫的厭惡情緒,卻是重演得太過頻繁。每次演變成同樣事件時,我可以在腦海裡想像清潔工用無聲的言語說「天啊...又來了,你們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麼?」

精采內文

 
 
  綠眼睛看地球:不要再給我新的手機充電器

作者:黃雋

花錢,買東西後,你知道這東西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喔,我也不知道,不過有很多方式可以幫助了解,原來每個物品背後的故事在哪裡。其實每一點購買的行為,都是一種力量!

每個人應該都有跟我一樣的想法吧!為什麼手機的充電器,筆電的充電器,每支都給我不一樣的?從過去十年以來,我要用一大盒鞋盒裝下我用過電器設備的變壓器,尤其是手機充電器,這真的毫無道理的浪費啊!

為什麼有這種發展呢?很簡單,廠商為了寡佔市場,不讓對方獨大,每一家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設計生產這種明明就可以統一規格的裝置,因此我們囤積了這麼多充電器,完全只是為了廠商的利益啊,那消費者和消費者的地球呢?當然就被拋諸腦後啦。 幸好這件事不再一直上演,目前已經有新的發展。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廖靜蕙
紐奧良因卡崔娜颱風造成之洪患而受到強制撤離。攝於2005年8月20日。圖片來源:ENS

你曾經注意過每天收到多少廣告DM不但無用而且浪費紙業資源?「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周春娣注意到這件事了,她選擇向業者反映,使家中原本收到的廣告信件重達8.8公斤,降至5.15公斤,輕鬆為環保把關!同樣是廢棄物處理問題,彰濱工業區引進資源回收處理產業後,卻因廢棄物處置不當,多次發生污染。監察院委員認為,經濟部工業局管制輔導措施欠缺實效,而於17日通過糾正案。

儘管經濟危機似乎讓二氧化碳的排放紓緩的現象,但根據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聯合發佈的研究報告說,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年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其中大部份來自中國。另,國際研究團體「全球碳計劃」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200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於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急速增加而創下新高,總量達到87億噸。在這樣下去,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攝氏6度以上,全世界必須加速削減排放量的努力。

真得很難想像,在台灣風光舉辦鮪魚季,慶祝豐收的同時,黑鮪魚被人類吃得快滅絕了。雖然部分海域捕撈的現象趨緩,但保育團體擔心仍不足以挽救這類大型鮪魚,因此力促國際間禁止黑鮪魚貿易。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環球360°:改寫拯救氣候「A計畫」
沈世宏
作者:西蒙‧札德克

現在很多觀察家都預測了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西蒙‧札德克指出,基於自身利益的單邊和雙邊行動,可能才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唯一希望。

現在事情已經很清楚:哥本哈根會議有可能成為歷史上一次重大的失敗。但是現在重要的不是指責,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還有機會促成21世紀第一個全球氣候協議。

現有的承諾即使得到百分之百的落實,到2020年也只能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9%到14%。要把全球氣溫的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這種程度還不到所需減排數量的一半,更別提防止上升3到4度了。如果氣溫升高這麼多,南歐將變成半乾旱地區,億萬人的生計和水源供應都將面臨斷絕的威脅。

精采內文

 
     
  論壇:毒物島十年省思──在死了一萬隻鴨後
沈世宏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近日,台南社大黃煥彰教授、晁瑞光先生所揭露的爐渣養鴨、農田污染事件,正持續延燒中,引發媒體關注的是食品安全的危機。但黃教授等人一再聲明的是:「政府創造了一個資源再利用法,美其名是零廢棄,但卻是將有毒廢棄物包裝成資源物再利用,致有害物質慢慢都跑進環境中──必須要檢討資源再利用法和廢棄物清理法,進行爐渣的管制。」簡單說,黃教授關注的不只是大竂養鴨的單一個案,而是政府正在做一件不負責任、遺害子孫的事──由於每年煉鋼業所產生的爐渣太多,根本沒辦法要求業者處理,於是就是把這些原本有毒的廢棄物,立一個法說是沒毒的,可以用來填馬路、當建材,聲稱這樣是資源再利用。

精采內文

 
 
 
【世界廁所日】黑‧洞

一位外籍人士眼中的台灣廁所

作者:Syko Song(韓籍台灣女婿);編譯:Tracy

2008年世界廁所日街頭行動。照片來源:世界廁所組織編者前言:您或許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世界貿易組織以外,還有一個WTO組織稱為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而今天,正是聯合國所推動的世界廁所日(World Toilet Day),希望在每年的11月19日,重視人類有使用良好的衛生設施這項基本權利。本報邀請一名外籍人士,反思台灣的廁所文化……

當我關上身後的門,心裡湧現的罪惡感與沮喪,遠大過於廁所裡的強烈惡臭。這種事肯定不是第一次發生,如同我當下短暫的厭惡情緒,卻是重演得太過頻繁。每次演變成同樣事件時,我可以在腦海裡想像清潔工用無聲的言語說「天啊...又來了,你們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麼?」

是的,我承認把馬桶徹底堵塞的確令我感到抱歉,但是,對於無能的抽水馬桶沖不了簡簡單單的幾張衛生紙,更令我火冒三丈。或許對台灣當地來說,把用過的衛生紙,不管是使用面朝上朝下然後丟到角落的垃圾桶,就像是外國人把用過的衛生紙丟到馬桶沖掉一樣天經地義。但是自從我來到台灣,從來沒有人教過我這外國人如廁的正確禮儀。沒錯,我看到了牆角通常不加蓋也不怎麼乾淨的垃圾桶,沒錯,我也實在不太受得了悶濕氣候與排泄物加起來的惡臭,但是,我絕對相信我不是第一個犯下這種謀殺馬桶的滔天罪犯。

一開始我會責怪我自己對台灣無力沖廁系統的無知,但真不敢相信有誰會這樣設計一個如此無用的馬桶?台灣製造的馬桶難道不需通過一次沖走8個乒乓球的國際標準沖廁測試嗎?

我為自己辯護的態度並不會與多數美國人有何不同。在美國,人們更關心的是廁所是否芳香宜人及找到柔軟度高又適合擦拭的衛生紙,馬桶本身從來不會有沖不掉東西的疑慮。於是在台灣屬於少數族群的我,開始質問自己對於當地如廁禮儀的過程,審視自己態度上與使用上另一種想法。愚蠢的是,我花了將近兩年時間與無數次參訪公廁,才恍然大悟了解到靜置在旁的垃圾桶用途與台灣的正確化妝室禮儀。隨著了解不同風俗民情,突然發現單是從"丟棄衛生紙"來講,就有不同做法與思維。於是,我開始研究台灣與美國兩地的人民,對馬桶文化衍生出來的態度與行為。在這和大家分享我所觀察到的狀況。

像把口香糖或煙屁股隨手丟到馬桶裡的小動作,全世界皆然,不過在國外比較隨性的人,也會把用過的牙線、棉花棒或是保險套直接丟到馬桶裡。事實上,只要能眼不見為淨的話,對大多數人來說,馬桶和垃圾桶的功用其實分不太出來。

除了馬桶本體的設計舒適與沖水量及音量的要求外,也越來越多浴廁使用壓縮空氣原理,在壓縮槽內製造渦輪沖刷的馬桶,比一般單純沖水馬桶更有效率。所以,我們對"投入馬桶之物"與"馬桶"互動關係最重要的見解,主要不外乎是否可以把所有東西沖得一乾二淨。一般來說,在國外很多人潛意識裡相信馬桶就如史帝夫霍普金理論裡的黑洞,只要輕輕按下沖水把手,容器裡的所有東西,就像是被外星怪獸吸入遙遠的異次元外太空,飛灰煙滅。

這或許解釋了在電影或現實裡,看到黑道毒梟遇到警方臨檢時,總是從容到廁所內,把毒品沖到馬桶裡毀屍滅跡。所以,學乖的警察現在總先把供水系統強行關閉然後再神勇的破門而入。

或許以下新聞讓你覺得毛骨悚然或不可思議,但在美國偶爾就會有不知道怎麼做叉燒包的冷血凶手把屍體支解後,一塊一塊沖到馬桶裡。或者受不了家暴與外遇的太太,心一橫的把丈夫命根子一刀剪下,沖入馬桶付諸東流。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人對廁所與馬桶這個私密空間不同的運用與定義。(註: 這是多年前美國真人真事,結果沖掉部分有找回來。這位先生花了大筆錢把受傷部位修補並接長後,變成了真槍實彈A片演員,影片大賣,順便也把醫藥費賺了回來)

網路上也有記錄影片,實驗飛機上的廁所的沖刷力。有位長年到處作秀的喜劇演員,幾乎有整個月時間都在秀場、機場和飛機上度過。於是在百般無聊又突發奇想狀況下,把整捲的衛生紙在機艙走道上攤了開來,留下一小端在馬桶裡。在按下沖水紐後,「刷!」的一聲,飛機馬桶的超強吸力,在數秒內把整捲衛生紙吸得清潔溜溜。

或許是因為馬桶有如此神奇吸力與令物體消失的能力,所以我們有時也會看到,例如「青少年未婚媽媽將新生兒沖入馬桶」等讓人憤怒的頭條。或許因為少不更事又不知所措,但是不成熟到認為這個神奇黑洞能夠把她的難題沖走消失,卻也實在可恨荒唐。

但是在台灣,人們似乎很明白只有排泄物才能用馬桶沖走。也或者由於普遍缺少強而有力沖廁系統或害怕會堵塞水管,大家幾乎不會把奇怪的外來物丟進馬桶裡。台灣似乎少見類似歐美變態兇殺或犯罪行為,所以我可想像最不該被馬桶沖走的物品,頂多是不小心從口袋裡掉到馬桶沖掉的手機,或在看完海底總動員的小孩,善心大發把夜市撈到的金魚沖到馬桶放生。

當我更深入研究人們對馬桶沖廢物的態度及其物理過程,一個不可忽視的環境議題隨之展現。有些議題,不管是任何種族文化國家都很普遍,例如大家多半不多思考就使用對環境與海洋有所危害的浴廁清潔劑。雖然不論我們沖下了什麼東西,在物質不滅的定律下,這些東西總有一天還是會回歸到我們的海洋與沿岸,但在美國多數人仍認為,這個神奇黑洞將會幫他們處理一切。最常見就是,大部分人仍會把沒吃完或已過期的處方藥直接丟到馬桶沖掉。雖然原本是為了避免小朋友好奇而意外誤食,或淪落到服成藥上癮者的手上,但這因,同樣也造成了在沿岸捕到的魚,體內含有高度處方藥的果。如果世界各地對待黑洞的心態相同,台灣與美國比較起來,由於汙水管道與排水處理系統未普遍,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可與不可投入馬桶的內容物,警覺意識雖然不那麼強,但在連衛生紙有時候都沖不走的情況下,對其他異物丟棄於馬桶沖走的機率,實在沒有甚麼好擔心的。

當然我不是認為在台灣每個人都有強烈環保意識,或對環保規條個個捍衛守護。事實上,如果我的假設正確,可能純粹只是因為台灣沖廁系統因為效能較差,以致於環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較小。可想像往後新蓋住家或大樓,在建立更強大有效率沖廁系統後,台灣人,會不會和美國人一樣,對待廁所也有了同樣的黑洞心態?

也因為這次探討主題,讓我意識到曾經只會抱怨沖不掉的衛生紙排泄物,或嫌惡潮濕悶臭廁所的態度,轉化為不同觀點的覺知與了解。不管是101大樓的銅管或透天厝的塑膠管,我們藉由這些黑洞與管線息息連結,把曾經是有機身體的一部分和我們沒有意識的行為結果,對大家相生共住的唯一自然,造成最直接的影響。

Top

 
 
  綠眼睛看地球:不要再給我新的手機充電器

作者:黃雋

花錢,買東西後,你知道這東西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喔,我也不知道,不過有很多方式可以幫助了解,原來每個物品背後的故事在哪裡。其實每一點購買的行為,都是一種力量!

每個人應該都有跟我一樣的想法吧!為什麼手機的充電器,筆電的充電器,每支都給我不一樣的?從過去十年以來,我要用一大盒鞋盒裝下我用過電器設備的變壓器,尤其是手機充電器,這真的毫無道理的浪費啊!

為什麼有這種發展呢?很簡單,廠商為了寡佔市場,不讓對方獨大,每一家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設計生產這種明明就可以統一規格的裝置,因此我們囤積了這麼多充電器,完全只是為了廠商的利益啊,那消費者和消費者的地球呢?當然就被拋諸腦後啦。

幸好這件事不再一直上演,目前已經有新的發展。

以歐洲為主的全球通訊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最近關注了這件事,打算發起一項變革(早該變革了),讓聯盟旗下的廠商都製造同樣規格的接頭,使手機充電器有統一的接頭可重複使用。

這有什麼好處呢?先讓我引用一下原文:

the Universal Charging Solution could provide some seriou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or one, it will dramatically decrease the number of chargers produced, shipped and discarded, preventing all that waste from winding up in landfills. The new solution is expected to eliminate about 51,000 redundant chargers. Plus, the chargers will reduce phones' standby energy consumption by 50 percent an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about 13.6 million tons every year.

簡而言之,我們都知道這樣很浪費,但消費者無力改善。此一變革可帶來充電器的減產、運輸和廢棄物,估計約可減少51000個充電器的生產。因為減少充電器,還可以連帶解決許多無用充電器插在牆上的待電消耗,減少珍貴能源的浪費,每年可為全球減少大概1千3百萬噸的CO2!

好吧,聽到這個消息我真的非常開心,亞洲的製造商應該也會對此決定印象深刻,因為未來要銷到歐洲(其實是全世界)的手機都得用同樣規格了!

不過回過頭來,我還是得煩惱藏在衣櫥鞋盒裡頭的各式變壓器,該怎麼丟棄啊?

※ 本文轉載自沙發上看地球

Top

 
 
 
廣告DM氾濫 環團疾呼減量

摘錄自2009年11月18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去年起針對宣傳廣告單的氾濫做調查,去年3至7月,基金會董事長周春娣家中收到的廣告信件重量高達8.8公斤,經向業者反映,今年3至7月的廣告單重量已下降到5.15公斤。

此外,部分百貨量販公司以怕淋濕、可分解為藉口,在廣告DM包上塑膠套膜,造成另一種環境污染。周春娣呼籲,業者應重新檢討消費者名冊勿重複郵寄,促銷打折或週年慶以電子郵件或大型廣告一次處理,或直接將廣告DM放在公司供人取閱,並設置廣告DM回收箱,讓消費者重複使用,過期後變賣捐為善款。

周春娣強調,以一年4個重要檔期計算,一家百貨公司每年約寄出128公噸的廣告DM,可救下2560棵樹的壽命,她呼籲業者一起愛護地球,若再不改善,不排除向環保署檢舉依「資源回收再利用法」開罰,或發起拒去拒買運動抵制。

Top

 
 
  彰濱工業區污染 工業局遭糾正

摘錄自2009年11月18日台灣新生報台北報導

監察院調查發現,彰濱工業區引進資源回收處理產業後,因為廢棄物處置不當,多次發生污染。監委認為,經濟部工業局管制輔導措施欠缺實效,昨天通過糾正案。

監察院財經委員會昨天通過洪德旋、林鉅鋃、尹祚芊提案,糾正經濟部工業局。

監委調查發現,民國九十年間,經濟部工業局為了配合政府的環保政策,在彰濱工業區內闢設「金屬表面處理專區」及「資源回收專區」,引進電鍍及資源回收處理等特定產業。希望能以集中管理方式,減少個別業者零星散布造成環境污染。

Top

 
 
  最新研究:碳排放增加主要來自中國

摘錄自2009年11月19日美國之音報導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聯合發佈的研究報告說,儘管全球經濟出現危機,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年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其中大部份來自中國。

報告說,2007年到2008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6.71億噸,其中3/4來自中國的排放增長。該報告指出,中國正以空前的速度增建火力發電廠,空氣污染無法避免。

報告作者凱雷教授說,「煤炭越來越多地被用作燃料,目前已經取代燃油,成為主要燃料。全世界煤炭用量增長中有超過90%來自中國。」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大氣研究員格雷格·馬蘭說,「排放算在中國頭上,因為來自中國。但是事實上,發展中國家的排放很大部份實際上是用來為發達國家生產產品,發達國家有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

報告還對滯留在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表示擔憂。報告說,5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只有40%留在大氣層中,其餘被地球上的海洋與森林吸收;而現在,二氧化碳排放有45%留在大氣層內,而且在逐漸增多,森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卻在下降。

馬蘭說,「排放增加很快,吸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自然體系無法滿足需求。所以,我們不光是增加排放,而且有越來越多被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大氣層中。」

報告警告,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積留越多,氣溫增加就越多;氣溫增加越多,留在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就越多,會形成惡性循環。

Top

 
 
  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87億噸 創新高

摘錄自2009年11月18日中央社記者東京報導

國際研究團體「全球碳計劃」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於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急速增加而創下新高,總量達到87億噸。

由日本和歐美科學家組成的這個研究團體指出,去年全球由於企業生產和交通等排放的二氧化碳經換算達87億噸,比前一年增加2個百分點,平均每人一年的排放量達1.3噸,都創下最高紀錄。

去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增加達41個百分點,主要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的火力發電廠和生產鋼鐵等大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開發中國家的排放量已大幅超過已開發國家。

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指出,照目前排放量的急增看今後數年的趨勢,以及「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 Change)的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攝氏6度以上的最壞預測,全世界必須加速削減排放量的努力。

Top

 
 
  大西洋黑鮪魚捕撈額度將減少 保育團體要求禁止貿易

摘譯自2009年11月17日ENS巴西,勒西腓報導;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地中海黑鮪魚 (GREENPEACE提供)明年東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黑鮪魚捕撈壓力將較目前和緩,但保育團體擔心,各國商定降低的漁獲量將不足以挽救這類大型鮪魚;他們敦促國際間禁止黑鮪魚貿易。

國際大西洋鮪魚保育委員會(ICCAT)將黑鮪魚的全球總許可漁獲量 從2009年的22,000噸降低至 2010的13500。

委員會也承諾,將以科學為基礎,建立2011至2013的捕撈基準量;該基準量將有60%可能使2023年恢復健全的族群數量。

本次會議也決定,在減少捕撈配額的同時,也將削減漁船大小和漁季長短。圍網漁撈的季節將從每年2個月縮短至1個月,且不得因氣候惡劣延長。

此外還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如果2010年當中,ICCAT的科學家發現魚群數量有突然暴跌的高度風險,則東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黑鮪魚將可能全面禁捕。

國際大西洋鮪魚保育委員會共有48個成員國。

但是保育團體仍然對這類大型鮪魚的存亡感到憂心,特別是因為黑鮪魚壽司生意有優厚的利潤。

在ICCAT會議於巴西召開之前,包括藍色海洋研究所、綠色和平組織、皮尤環境組織(The Pew Environment Group)、世界海洋保護組織(Oceana)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等5個團體,共同呼籲在北大西洋黑鮪族群數量未完全回復之前,ICCAT應停止核發捕撈配額。

會後WWF表示,2010年的13500噸捕撈配額仍然太高,將使黑鮪族群數量無法回復。在WWF呈給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即使是每年只可捕撈8000噸的嚴格限制,東大西洋黑鮪魚將只有50%的機會於2023年恢復族群數量。WWF和綠色和平組織警告,地中海的盜捕對黑鮪魚是嚴重威脅。
 
體型較小的鮪魚同樣具有市場,即在於公海上的育肥場。在出售前,黑鮪魚被限制在網籠內並受到餵養。環保人士表示,「有8.4% 到 21.09%於地中海飼養且銷到日本的黑鮪魚,在捕獲時的體型小於法律限制的可捕撈最小體型。」

目前,保育團體將希望寄託在,將於3月在卡達杜哈舉行的「瀕危野生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IES)會議。此次會議將審議一項提案,即黑鮪魚是否應被列入最高級別的貿易限制。

Top

 
  環球360°:改寫拯救氣候「A計畫」

作者:西蒙‧札德克

現在很多觀察家都預測了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西蒙‧札德克指出,基於自身利益的單邊和雙邊行動,可能才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唯一希望。

現在事情已經很清楚:哥本哈根會議有可能成為歷史上一次重大的失敗。但是現在重要的不是指責,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還有機會促成21世紀第一個全球氣候協議。

現有的承諾即使得到百分之百的落實,到2020年也只能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9%到14%。要把全球氣溫的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這種程度還不到所需減排數量的一半,更別提防止上升3到4度了。如果氣溫升高這麼多,南歐將變成半乾旱地區,億萬人的生計和水源供應都將面臨斷絕的威脅。

有人說,金錢就是協定達成的阻礙,但這個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對於「增量成本」的估算,大家有一個大致的共識,即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800到1200 億美元,總共約為1.5萬億美元。如果能夠拿出這筆錢,就兌現了富裕國家為增量成本提供資金的承諾,彌補國家預算、國際援助和私人投資的不足。

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要知道,據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估計,經濟衰退在短短一年之內導致全球產出減少3到4萬億美元。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在倫敦二十國集團峰會的閉幕式上說,所有主權國家總共要花費約5萬億美元才能爬出全球衰退的泥潭。換句話說,到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總成本,實際上只有這短短幾個月中金融動盪損失的12%到15%。

如果用低成本的長期主權債務的形式進行,富裕國家實際上每年只需要分擔150億到200億美元就可以在10年時間裏湊夠這1.5萬億美元。要知道,這對於總年收入500萬億到600萬億美元的富裕國家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還不如它們每年花在寵物食品上(400億美元)的錢多。

短期經濟及其相關的政治能夠更好地解釋我們的失敗。這場博弈當然會有失敗者,就是那些不能收拾自己爛攤子的重污染產業,以及那些戀棧污染產業或者無法改變國民不可持續行為的國家。但同時低碳增長也孕育了一些潛在的勝利者,而且打發失敗者的成本也微不足道。

然而,短期的失敗者在積極活動。據環境保護基金會的估計,在華盛頓有超過2600個反對達成全球氣候協議的企業遊說者在活動。美國反對者們持續的公共活動使得相信氣候變化是人為引起的公眾數量不斷下降,2009年從72%降到57%。

歐洲儘管一向在氣候減緩承諾中發揮帶頭作用,但東歐領導人的立場倒退使歐洲「開明旁觀者」的光彩大大褪色。而七十七國集團+中國的發展中國家集團主張的西方歷史責任雖然是正確的,但它們對短期目標的執著和對富國承諾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產生了負面效果。要知道,大自然的底線是無可退縮的,這個底線就是:如果我們現在不能採取徹底的集體行動,所有的發展努力都會化為泡影。

對當前任務的誤判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推進性的力量都認為我們的使命就是在主權國家談判和管理下,達成一個約束性的國際協定。但是,市場行銷中最重要的教訓就 是不要讓自己的叫賣所愚弄。要達成全球協定,也許還有更有效的方式。事實證明,所謂的帶有「主權約束力承諾的」 全球協議從來都是令人失望的。無論是好是壞,那些已經締造了歷史的力量都更加低調,包括: 「強權就是公理」、對「相互確保摧毀」的擔心、建立在自身利益上的單邊行動,以及在特殊情況下偶爾的公民直接行動。

人們期待哥本哈根會議達成全球協議,依靠主權國家之間具有約束力的長期承諾實現減排,並對發展中國的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行動進行資助,看來這個願望是無法實 現了。許多人都不願聽到這個消息,他們擔心這會影響我們共同努力的願望,擔心正中那些不願意達成協定人的下懷。但是,進程迄今顯而易見的失敗讓這些擔心顯得毫無意義。

要達成協議,必須從實踐開始,然後才能逐漸形成原則和規範。這主要存在三個原因。首先,要在將近200個主權國家之間達成複雜的協定本來就是癡人說夢,眼前的氣候和貿易談判足 以說明一切。其次,主權國家之間的所謂約束性承諾實際上一文不值。歐盟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共赤字、競爭和補貼規定隨隨便便就被扔到一邊。第三,所謂經過「 全球演繹」的協議過於注重無所不包的機制以及相關的制度性安排。幾乎在所有個案中,這些都會由於官僚機構、政治干預、尋租行為甚至赤裸裸的腐敗而失敗。過去半個世紀中總額達到5萬億的官方發展援助的命運就是最好的例證。

要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基於自身利益的單邊行動、再加上可能的國際合作支持,是我們唯一的希望所在。

當前的跡象是鼓舞人心的。中國的5000萬輛電動車,以及每幾個小時便有一台新風力發電機投入使用的事實,正是上述單邊行動的明證。另外,巴西關於制止森林破壞的單邊承諾印度雄心勃勃的國家太陽能計畫都是如此。歐洲也發起了地區性的單邊行動,率先進行立法試點,建立一個覆蓋全大陸的碳交易機制

這些行動並不是全球協議的「替代品」,而是達成一個國際遊戲計畫唯一可能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與其不切實際地空想一個「全球協議」,不如腳踏實地面對真實發生的情況。這並不是作為備胎的「B計畫」,而是真正有用的「A計畫」。

那麼,「把注意力放在促進國家行動上」在實踐中如何體現呢?我在這裏想強調三個特別的要點:

一、低碳增長與發展:AcountAbility公司將於2010年1月啟動一個名為「國家氣候競爭力指數」的項目,追蹤並鼓勵朝向低碳路徑的進展,指明每個 國家在低碳未來中發展和繁榮的走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可以促進類似的努力,當然,不是作為官樣文章空空地規定一下海市蜃樓的資金援助,而是投射為一 個國內進程,樹立人們的意識、選民支持和戰略。

二、快速啟動俱樂部:我們只能更加依靠暫時的「俱樂部」來促發雄心勃勃的早期行動,而不是張羅著構建什麼包羅萬象的永久性機制,這些機制很快就會變成問題的一部分。通過這些由國家或私人行為體構成的「俱樂部」,我們吸取全球抗擊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的教訓,可以更好地完成在能效、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及避免森林破壞等關鍵領域的行動。一個「快速啟動基金」可以支持這些行動,使即刻行動能夠得到鼓勵、種子基金和重視,這應該成為哥本哈根會議的主要特徵,而非細枝末節。

三、全球性稅收: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未來十年碳市場有可能出現巨大的缺陷和分裂,因此我們確保早期而強大的碳價格信號的唯一希望就是強制實施碳關稅,至少是在 美國和歐洲實行。我們知道這將成為一個動搖全球體系的政治炸彈,但這個認知不會讓我懷疑它的功效,技術上的複雜性和管理上的挑戰也不會讓我動搖。如果把所有最不發達國家(LDCs)完全排除在外,並且把明確達到承諾以外進展的生產部門層面協議排除,公平和期望中的效率都可以得到實現。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肯尼士·阿羅曾經指出,有缺陷的均衡解 決方式還不如精心設計的不均衡方式有效。如果能夠達成一個帶有承諾和目標的有效全球協定,我肯定要第一個熱烈鼓掌。但這只是一個妄想,而且是一個很危險的 妄想。我的三個建議其實並不新鮮,甚至可能並不正確或者並非最重要的。但重要的一點是,21世紀的解決方案中,世間應該引導並生成規範 ,而非反過來。這在理論上是第二選擇,但實際上卻是達到我們必要目標的最佳路徑。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11月11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論壇:毒物島十年省思──在死了一萬隻鴨後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近日,台南社大黃煥彰教授、晁瑞光先生所揭露的爐渣養鴨、農田污染事件,正持續延燒中,引發媒體關注的是食品安全的危機。但黃教授等人一再聲明的是:「政府創造了一個資源再利用法,美其名是零廢棄,但卻是將有毒廢棄物包裝成資源物再利用,致有害物質慢慢都跑進環境中──必須要檢討資源再利用法和廢棄物清理法,進行爐渣的管制。」簡單說,黃教授關注的不只是大竂養鴨的單一個案,而是政府正在做一件不負責任、遺害子孫的事──由於每年煉鋼業所產生的爐渣太多,根本沒辦法要求業者處理,於是就是把這些原本有毒的廢棄物,立一個法說是沒毒的,可以用來填馬路、當建材,聲稱這樣是資源再利用。

整個駱駝山隨處可見集塵灰造粒而成的大小「毒珠」。但政府始終不聞不問。(2005.1.16攝)

 
十年來全台毒物場處理進度牛步,新污染場址則源源不絕(圖為十年前仁福村抗議毒物場,以及鯉魚山汞污染的畫面)

 

 
 

台灣事業廢棄物的問題牽連甚廣,筆者嘗試整理相關脈絡,提供各界酌參:

戴奧辛鴨只是冰山一角,要檢討電弧爐產業

我們先談這次的主角:爐渣和集塵灰。

煉鋼業依其使用之原料與生產設備,可分為鐵礦砂為原料之高爐(中鋼、中龍鋼等一貫作業煉鋼廠),和以廢料煉鋼的電爐煉鋼廠兩類型。煉鋼過程主要產生兩類廢棄物,一是毒性較弱的爐渣,被歸類為一般事業廢棄物;另一是含戴奧辛劇毒的集塵灰(燃燒後產生的粒子和灰塵),被定義為有害事業廢棄物。

一般而言,高爐衍生的水淬爐石問題較小,但電爐業者的原料來自成份複雜的廢鐵、廢五金、甚至含放射性的廢料,其產生的爐渣未必毒性低,嚴格說來還是應該被納入有害事業廢棄物,然而,環保署卻允許業者以各種再利用名義做為道路級配、建材等,埋下恐怖的毒害危機。

電弧爐業者每年產生的爐渣高達100萬噸左右,環保署說:台灣早在1960年代就有鋼鐵廠熔爐產生的廢爐渣,但直到2008年才要求廠商上網申報爐渣,並以衛星定位儀管控最終流向,2009年4月開始,才管制爐渣傾倒農地。此意味著過去幾十年下來,被污染的水土不知道有多少?

集塵灰則是法定的有害事業廢棄物,單單在南部,就有149家會產出集塵灰的業者,每年所產生的集塵灰至少16萬噸之多1。這些集塵灰是如何被處理?

還記得線西毒鴨蛋事件的元凶──台灣鋼聯公司嗎?

台灣鋼聯就是台灣12家電弧爐工廠集資成立的集塵灰處理廠2,其許可年處理量為59,000噸。由於戴奧辛毒鴨蛋事件,台灣鋼聯被勒令停工至今,環保署表示:截至98年9月底國內鋼鐵工業之集塵灰累積暫存量約達49萬公噸,這是另一個未爆彈。

經過台灣鋼聯處理的集塵灰還是產生了毒害,那沒處理的跑去那裡了?非法棄置?還是混入爐渣中處理掉?

結論是:電弧煉鋼業是高污染的產業,爐渣和集塵灰僅能做到局部的管理,數十年來大部分被非法棄置、合法(未必合理)再利用,正毒害著人民和後代子孫。如果不從源頭檢討電弧爐煉鋼業3,毒鴨、毒魚必然存在。

二、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數十年如一日 

近日的媒體報導,環保署列管的175處非法棄置場,其中21處屬於甲級、乙級重度污染,154處為需要監控的丙級和丁級中度污染。而這次爆發戴奧辛鴨風暴的養鴨場,並不在這175處中。其實這已經是十年前的資料,當年由於台塑汞污染事件引爆,檢警調全台追查非法棄置的問題,這些場址才一一曝光,但台灣究竟有還多少非法棄置場址?答案是「不知道」。

事業廢棄物一直是龐大但隱晦的課題,前環保署長郝龍斌曾為文4提到台灣最棘手的環境問題就是事業廢棄物,他寫著:「在地狹人稠的台灣,為往生的人找一塊墓地已屬不易,哪裡有這麼多土地可以做為年復一年,每年2,000萬噸的事業廢棄物處置廠?」其實,每任署長都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但很可惜,不論是每年出版的環境白皮書或是官方網站,環保署都未真正公開這些資訊,郝署長的真話竟只能從一些非官方文件找到蜘絲馬跡。

即使我們把問題限縮在有害事業廢棄物來看,問題同樣令人心驚。

2001年,我們遊說立委召開了一場公聽會,環保署和工業局提出的資料顯示,當年度有害事業廢棄物預估有171.4萬噸,但是處理量卻只有1.55立方公尺,意味著當時可能就有高達170萬噸被非法棄置。另外,工業局預估2002年可處理5萬噸;2003年可處理23萬噸;2004年可處理96萬噸,這些是依據行政院核定的全國事業廢棄物管制清理方案(2001),打算在大發及龍崎工業區(南)、彰濱工業區(中)、榮工公司(北)設置大型的廢棄物處理中心,以及許多配套才能達到的目標,但據了解該方案根本沒有按進度達成,以致於實際處理量增加有限。

2001~2004有害事業廢棄物產量與處理處置設施預估

年份

環保署.預估年產量

工業局.預估處理量

2001年

171.4萬公噸

15,500立方公尺

2002年

180.9萬公噸

5萬公噸

2003年

191.1萬公噸

23萬公噸

2004年

202.1萬公噸

96公噸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01.6.13(立法院公聽會)、環保署廢管處1999.3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胡思聰副研究員(2003)統計工業局和環保署的資料後,得出的答案是:每年「待處理」的有害事業廢棄物為120萬噸,若以密度0.1估算淨體積,合理的堆疊高度為2.5公尺,每年至少必須有50公頃的貯存場面積。 

在最終處置場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非法棄置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即使是合法的業者都可能喪盡天良,2000年昇利化工接受竹科委託處理後,竟把有毒廢溶劑倒入高屏溪;1998年台塑把一部分汞污泥以廢水泥塊名義輸出到柬埔寨,1999年在屏東鯉魚山也發現了疑似台塑公司的大量汞污泥,這些都是典型的案例。因此,台灣非法棄置的場址必然不僅官方宣布的175處,山谷、河川、農田、魚塭、建築地基裡,都可能被填埋有毒事業廢棄物,紅蝦山、大坪頂已被棄置數十年,政府就是不聞不問,非得出現毒鴨、毒魚、毒木瓜5,甚至毒死人才不得不處理。 

處理事業廢棄物的難題

有害事業廢棄物主要的來自電機電子業、化工業、金屬工業,這些正是台灣的三大產業,如果要求100%的處理率才能營運,大部分工廠大概都得關門大吉,因此,我常說:如果認清追究事業廢棄物的問題,將會動搖國本。 

環保署所做的事,只是要求業者自行上網申報數量,然後加強稽查,這種小官兵要抓大強盗的事,無論如何都做不好。 

不論是民生的垃圾焚化爐、掩埋場都是人人不愛的嫌惡措施,而事業廢棄物的最終處置場更是難找,如果要設置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地點一公開,其遭遇的民意挑戰將不輸給核廢料。 

環保署和主流媒體都說,戴奧辛鴨是工業發展過程的「歷史共業」,把責任推給「歷史」,真是不負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本該停止高污染產業的擴張,先把舊的問題處理好,但遺撼的是,政府和業界從不考慮環境的承載量,還是持續推動煉鋼、科學園區、石化等高污染產業,創造新的污染,難道屆時再推給「歷史共業」? 

產業轉型喊了一、二十年,卻始終停留在口號層次;清潔生產、從搖藍到搖藍的工業設計盡管成為時尚觀念,但絕大部分工業界還是選擇把污染成本外部化,留給了當代及後代子孫承受惡果。 

非法棄置場或污染場址,不僅威脅食品安全,也威脅著居住人民、就學的孩子。根據美國的「社區保護兒童運動」曾公布一項報告指出:全美至少有上千所公立學校建在有毒廢料污染場地上面,或是相距甚近的地點,使得數十萬學童較容易罹患氣喘、癌症、學習障礙及其他與環境污染源有關的疾病。(2002.1.21,世界日報)在台灣,尚無人統計到底有多少學校位於污染場址附近,但是,紅蝦山附近的學校如昭明國小、金潭國小已飽受直接的威脅,另外,高雄地區許多新的建築開發案更是緊鄰污染場址。政府實應進行全面的評估,展開健檢與流行病學追蹤。 

事業廢棄物的問題沈寂了十年,在台南社大黃煥彰、晁瑞光等環保鬥士揭露毒鴨、毒米後,總算再度獲得國人重視,但願能在見樹又見林的狀況下,徹底整頓被毒害的山河大地。

延伸閱讀:

十年前,筆者剛進入環運界,此時連串爆發非法棄置毒物的事件,深受刺激和啟蒙。高雄縣的仁福村、紅蝦山(昭明、新厝村)的毒物場、屏東鯉魚山的汞污泥、餉潭的五氯酚等地,是曾經勘查過的地點。其中有部分和本事件有關,請讀者參閱李根政部落格 

1 事業廢棄物常出現各種不同數據,即使環保署也無法給個正確的數字,2008.3.21的新聞稿說,南部地區96年間工廠產生的集塵灰將近有16萬噸之多;2009.11.13,環保署說,近年鋼鐵業因景氣不一,全國集塵灰年產量約為13~15萬公噸。

2 這十二家廠商是:東和、豐興、海光、協勝發、建順、慶欣欣、世家興業、龍慶、聯成、威致、易宏興、漢華等。

3 有關電爐業的其他問題,請參考林聖崇,李根政,2005。〈從電弧爐產業看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外部成本

4 出自《綠色資本主義》郝龍斌序文,天下雜誌出版。

5 2001年屏東縣許姓農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花了二百萬元租到一塊被埋有毒廢棄物農地種植木瓜,要收成時才被檢測出木瓜含銅、鉻量超標,只好全數銷毀。

※ 本文載自地球公民學會網站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