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1.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破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苦勞網

水產出版社
推薦瀏覽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環盟台南分會

生物地理與自然保育研究室  

國際河網IRN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白沙屯田野工作室協會  

台灣大百科
 
  救救鮪魚 需要台灣政府一票

圖說:救救鮪魚!圖片來源:Green Peace
【相關連結】

太平洋鮪魚漁場 台船非法「洗魚」

深海珊瑚列保育 貿易將受嚴格規範

15艘漁船濫捕 限期返國

太平洋地區擁有全世界60%的鮪魚,即使科學家不斷呼籲漁業資源保育的重要性,2008年中西太平洋海域2,426,195公噸鮪魚漁獲仍創下有史以來該區域的最高紀錄。目前商業捕撈的5種鮪魚中,已有大目鮪、黃鰭鮪及黑鮪瀕臨絕種。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負責中西太平洋地區魚群的管理與保育,台灣也是會員之一。目前,台灣每年鮪魚總魚貨量約50萬噸,外銷總額高達9.32億美金、擁有有2200艘鮪魚船隊,是世界上鮪魚船隻數目最多的國家。綠色和平海洋項目主任Sari Tolvanen認為,台灣鮪魚業在太平洋上占重要角色,政府對遠洋漁業的管理態度直接影響中西太平洋地區永續漁業發展的可能。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高山投機農業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陳添寶

民國四十年代,政府為了安置上山開闢橫貫公路的榮民,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設置了3座農場,輔導榮民種植溫帶水果,讓榮民得以溫飽。半個世紀過去,老榮民逐漸凋零,高山農場也在國土復育的聲浪下,紛紛尋思轉型之道。包括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等等,都開始回收農業用地進行造林。

走入福壽山農場,一邊是農場回收的造林地,另一邊卻是在陡坡上大肆開墾的菜田。尤其是福壽山農場附近的華岡地區,放眼望去,一座又一座的山頭,盡是高冷蔬菜的天下。不論是平緩的坡地,或7、80度的陡坡,都被農民地盡其力的種滿了高麗菜與青蒜。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鄭立欣
紐奧良因卡崔娜颱風造成之洪患而受到強制撤離。攝於2005年8月20日。圖片來源:ENS

台灣變小了?!近四年來,因上游水庫、攔砂壩,甚至河川盜採,宜蘭、台北、新竹、苗栗等四處海岸線正在倒退中。台灣也因為反對中科四期、國光石化進駐彰化的計畫,有百餘名反對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民眾前往彰縣預定地進行抗議。

相對於澳洲政府本週公佈了修正碳排放交易法案,成為歐洲以外第二個國內碳排放交易平台。排放交易制度近來越受到全球密切關注,以拯救南極冰層溶解的惡劣狀況。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東部冰原自2006年起已喪失數十億噸計的冰體,科學家擔憂,南極西部融解的冰水將讓全球海平面上升約5公尺。

到底誰該為氣候變遷負責?在丹麥有「氣候討債集團」替環境正義發聲!他們的職責是要求丹麥政府償還虧欠開發中國家的「氣候債」。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氣候變遷威脅食物安全 嚴重性遠超乎想像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所研究生)

再過14天,就是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開會的日子。適逢此際,聯合國轄下的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在本月初提出一份值得深省,但也令人憂慮的重要報告。這份報告名為《氣候變遷:對食物安全的影響》(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Food Safety),旨在闡明氣候變遷將惡化全球食物安全,譬如海洋中動植物的生長棲息環境受損率提升、各種食因性(foodborne)細菌的滋生與傳染風險增加。

這份報告主要是參考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近期的研究成果,依據IPCC的資料分析,氣候變遷已是極為確定之事實,並且本世紀的暖化情況會較20世紀更加明顯與快速。各種極端氣象,諸如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更強烈的暴風、降雨、乾旱等,都會比上個世紀頻繁或嚴重許多。FAO認為,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將嚴重影響全球糧食的生長條件和成長情況,並且造成食物衛生與營養條件的惡化。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連署】搶救七星潭,大家做伙來
沈世宏
發起者:搶救七星潭聯盟

美麗的七星潭,是花蓮人的回憶,更是所有到花蓮遊憩的朋友必停之地。

2009年7月14日,花蓮縣政府提案廢止七星潭唯一的保護屏障──2007年七星潭環說書公告。此動作讓七星潭門戶大開!七星潭天然的景觀生態與周遭居民安危岌岌可危。

你曾經獨自在這片美麗的海灣駐足嗎?

或者背著吉他向七星潭哭訴那個男孩/女孩離開了…

你曾經與親友一同踏著七星潭的浪,丟幾個小石頭歡笑嗎?

或者只是一群人夜宿七星潭,躺在礫石床上傾聽七星潭歌唱

精采內文

 
 
 
鮪魚瀕危 環團籲政府支持關閉太平洋四袋狀公海區

本報2009年11月23日台北訊,記者黃慧珊報導

救救鮪魚!圖片來源:Green Peace上週六(21日)綠色和平組織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公佈「台灣在太平洋鮪漁業的角色:確保永續漁業」簡報,要求台灣政府改善遠洋漁業監管不足情況;並呼籲政府應支持「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關閉太平洋4個公海區域及成立海洋保育區的方案,搶救太平洋地區鮪魚數量急遽減少的情形,同時保障台灣鮪魚業的永續發展。

太平洋地區擁有全世界60%的鮪魚,即使科學家不斷呼籲漁業資源保育的重要性,2008年中西太平洋海域所撈捕的鮪魚漁獲—2,426,195公噸,仍創下有史以來該區域的最高紀錄。目前商業捕撈的5種鮪魚中,已有大目鮪、黃鰭鮪及黑鮪瀕臨絕種。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負責中西太平洋地區魚群的管理與保育,台灣也是會員之一。目前,台灣每年鮪魚總魚貨量約50萬噸,外銷總額高達9.32億美金,擁有有2200艘鮪魚船隊,是世界上鮪魚船隻數目最多的國家。綠色和平海洋項目主任Sari Tolvanen認為,台灣鮪魚業在太平洋上占重要角色,政府對遠洋漁業的管理態度直接影響中西太平洋地區永續漁業發展的可能。

2005年,太平洋鮪魚保育國際委員會與大西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通過05-02決議,要求台灣暫時削減鮪魚撈量、減少大型(超過24公尺)延繩釣船數目並改善漁船管理,否則將取消台灣非締約合作方的角色。

在國際的壓力下,台灣提出了一套6年(2005-2010)計劃「遠洋漁業管理及產業重整方案」及「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但根據綠色和平的調查結果,台灣籍大型漁船數量雖然減少,事實上卻是轉移成掛他國籍漁船;另外24公尺以下的中小型漁船,仍有1400艘左右在太平洋區域進行撈捕。

Sari Tolvanen說,今年8至10月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在太平洋區域的巡邏調查中,一共發現13艘來自菲律賓、台灣、日本、韓國、美國和巴拿馬的漁船。其中就有7艘是台灣籍或台灣公司經營,並證實了其中3艘有非法行為、另外4艘沒有任何太平洋島國的捕魚許可(只能在公海捕魚),卻長年在該地區進行捕撈作業,由此可見台灣對太平洋鮪魚生態所造成的衝擊。


公海區域1、2、3、4為袋狀公海區域。從2010年開始,第1及第2區域會根據諾魯協議第三執行協議而禁止捕魚,以及根據WCPFC在2008年的決定禁止圍網捕魚。2009年10月底,諾魯協議同意將保護區延伸至區域3及4。圖片來源:Green Peace

Sari舉今年9月2日於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SM)公海上發現的台灣籍「嘉漁發」號及「合海」號所進行的漁貨轉運,說明典型的「洗魚」行為。經過綠色和平查證,持有FSM海域捕魚許可卻無轉運授權的「嘉漁發」號將漁獲轉至未獲任何太平洋島國捕魚許可的「合海」號上,已明顯違法。

Sari解釋,因為公海的漁獲量不需回報給授予捕魚許可的國家,因此許多漁船在經濟海域撈捕後,將漁獲運至公海轉運,呈報不正確的漁獲數。Sari說,這種洗魚行為已對永續漁業造成威脅。她呼籲台灣政府重視非法過度捕撈,否則中西太平洋將面臨漁業資源枯竭問題,台灣的鮪魚業也會崩潰。

Sari舉北大西洋黑鮪魚業為例,因為不顧學者多年的警告,使得該區域黑鮪魚數量進入紅色警戒;明年華盛頓公約將把黑鮪魚列入瀕危物種,禁止捕撈,將衝擊漁民生計。Sari說,太平洋地區的鮪魚數仍有機會,希望政府從現在開始積極作為。

綠色和平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共同呼籲政府,在2週後即將於大溪地舉行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年會上,支持永久關閉太平洋四個袋狀公海區域,禁止所有捕魚行為,並支持中西太平洋鮪魚撈捕量以2001-2004年為基準減少50%。為掌握正確漁獲資料及數據,必須嚴格禁止海上漁貨轉運,杜絕盜捕和洗魚行為。

另外,他們也希望政府禁止「圍網」及「人工集魚裝置(Fishing Aggregation Device, FAD)」不永續的漁撈方式。圍網漁船使用人工集魚裝置使鮪魚自然地被吸引聚集,為了高產量但低價值的正鰹鮪魚,卻也將瀕危的大目鮪和黃鰭鮪的幼魚一併抓起,破壞這兩種更具價值但已脆弱且不易恢復的族群生態。

 
圍網漁船撈起人工集魚裝置聚集的鮪魚。圖片來源:Green Peace11月21日至29日在台北誠品敦南店地下2樓舉行「福爾摩沙的鮪網-再見‧太平洋?」展覽,以影像向大眾展示太平洋鮪魚面臨的危機。展覽現場有一個裝滿「鮪魚紙片」的圍網,參展民眾可以在紙片上簽名,寫下心得,放到展覽場中,太平洋島國地圖上內的海域上,象徵該海域鮪魚資源盈滿不枯竭。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屏東東港的黑鮪魚漁貨數在1998年尚有1萬尾,2008年已劇減至1千尾,政府每年大肆宣傳黑鮪季,鼓勵消費者大量食用黑鮪魚的行為十分糟糕。他希望透過這次互動式的展覽,讓台灣民眾種是鮪魚保育,與政府合作,支持永續漁業。

※ 「福爾摩沙的鮪網-再見‧太平洋?」展覽部落格

Top

 
 
  我們的島:高山投機農業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陳添寶

民國四十年代,政府為了安置上山開闢橫貫公路的榮民,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設置了3座農場,輔導榮民種植溫帶水果,讓榮民得以溫飽。半個世紀過去,老榮民逐漸凋零,高山農場也在國土復育的聲浪下,紛紛尋思轉型之道。包括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等等,都開始回收農業用地進行造林。 

走入福壽山農場,一邊是農場回收的造林地,另一邊卻是在陡坡上大肆開墾的菜田。尤其是福壽山農場附近的華岡地區,放眼望去,一座又一座的山頭,盡是高冷蔬菜的天下。不論是平緩的坡地,或7、80度的陡坡,都被農民地盡其力的種滿了高麗菜與青蒜。 

眼前一望無際的菜園,對於國土復育的號召,實在是一大諷刺。福壽山農場場長澄清,這些土地都是早已經放領的私有地。福壽山農場附近的菜田,是早年放領給榮民的土地,如今這些土地絕大部分都出租給平地人。看好高山農業的利潤,蒜農也不辭辛勞,從宜蘭來到這裡租地耕種。 

除了青蒜以外,高麗菜是高山地區獲利最好的作物。颱風過後菜價飆漲,也正是菜農開始搶收高麗菜的時節。種植高冷蔬菜是一個與老天賭博的行業,當風調雨順時,一簍菜價可能只有3、4百;遇到颱風,一簍菜價可以飆漲到1400多元,一翻就是3、4倍。 

這幾年幾乎年年都有颱風暴雨,高冷蔬菜的利潤跟著上揚,當地的田租也跟著水漲船高。以福壽山地區的農地為例,一甲地一年的租金少則7、80萬,最高可以喊到130萬,跟果園相比,菜地的租金,是果園的3倍以上!在利益的競逐下,許多地主決定砍掉果樹將土地轉租給菜農。 

這幾年水梨價格下滑,高山茶葉與高麗菜價格上漲,砍果樹改種茶樹與高麗菜,成了一股新趨勢。我們看到有些農民為了在茶樹長成之前仍保有一些收入,保留部分果樹,形成果樹與茶樹、高麗菜混合共生的情況。 

不論是茶園或是高麗菜地,水土保持的能力與果園相比都更差。很多在陡坡開墾的茶園,只是用簡陋的鐵板做擋土牆,更有許多菜園盤據在山頂,從源頭造成侵蝕,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在梨山地區引爆土石流的新危機。像佳陽部落附近這片位於山頂的高麗菜園,就因為水土流失,導致下方的居民這些年飽受土石流威脅。 

隨著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增加,在高海拔討生活也面臨更嚴厲的挑戰。2004年敏督利颱風來襲,大甲溪河水暴漲,整個梨山地區處處土石崩塌,至今仍然可以見到山林重創的痕跡。由於大甲溪的不斷下切與掏刷,兩岸土石崩塌與地滑是常見的現象。事實上整個梨山的地質環境處於相當不穩定的狀態,地理學者曾把大梨山地區稱為邊際土地,正說明了這裡地形條件的嚴苛。 

大梨山地區所屬的松茂部落,是地滑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很多剛蓋好的工寮不到幾年就變形倒塌。新佳陽部落是另一個地滑嚴重的區域,沿線中橫道路路基明顯下滑,自從敏督利颱風之後開始計畫遷村,5年過去遷村案還在規劃。如今,部落上方的菜地與茶園仍繼續擴張,讓人不禁替下方的住戶捏一把冷汗。居民擔心,萬一1000多公釐的雨量下在這裡,這很可能就是另一個小林村! 

當高山農場開始退耕還林,為山林的復育邁出第一步時,在周邊的農場放領地、原住民保留地或林班地,更掠奪式、投機式的高山農業,卻仍繼續發燒著。這些明顯違反山坡地水土保持的農耕方式能夠繼續存在,正突顯出公權力不彰,與相關單位執法上的大問題!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台灣變小了 4處海岸線退縮

摘錄自2009年11月22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台灣海岸線正在改變。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一項衛星調查,四年來,受上游水庫、攔砂壩,甚至河川盜採等因素影響,宜蘭蘭陽溪南岸、台北淡水河口至桃園觀音、新竹香山金城賞鳥區一帶、苗栗後龍溪口附近至大安溪口北側等四處,海岸線正在倒退中。

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朝宗提出警語,假如趨勢不變,不僅影響未來這四處國土規劃或海岸工程,當地球持續暖化,這四處也將是台灣最早被吞噬入海的國土。

而根據最新衛星資料,蓮花、莫拉菲、莫拉克及芭瑪等四個今年襲台的颱風,颱風波浪及暴潮效應產生的海水倒灌,對海岸造成侵蝕;在暴風範圍外的海岸,沿岸流會帶來侵蝕區或河川輸出的沉積物,使海岸造成堆積現象。

Top

 
 
  反中科進駐 逾百彰縣人載棺抗議

摘錄自2009年11月23日自由時報報導

反對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100餘名民眾,22日前往彰縣預定地舉行「中科死期告別式」,「送葬行列」以農用車載運假棺木及寫著「馬匪、卓匪」的稻草人等,且車前還懸掛縣長卓伯源相片,下方寫著「駕馬西歸」,強調未來如執意動土將激烈抗爭。

卓伯源競選總部發出聲明表示將保留法律追訴權;並指出,行政院已經宣示對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採取最嚴格的環評規範,而且史無前例地要求園區廢水必須排放至外海3公里處,二林園區總投資額1.2兆、年產值高達9200億元,可帶來3萬個就業機會,是彰化鄉親期待的大建設。

這項活動由彰雲環境搶救聯盟總幹事周明文發起,除了100餘名民眾前往響應以外,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也前往聲援,國民黨提名的縣議員候選人洪文程並到場致意。

他們以「送葬」方式進行,行列中還有電子花車播放哀樂,民眾分別持招魂幡、頭綁白布、拉白布條,隊伍最後停在台糖大排沙農場辦公室前方的一塊空地後,還有人送上「腳尾飯」,同時不時撒冥紙。

周明文等人指出,中科四期、國光石化進駐彰化的計畫,將會造成污染,嚴重危及彰化農業,剝奪農民的生存權,希望政府懸崖勒馬。

警方在場兩度舉牌警告違反集會遊行法,最後周明文決定取消原來焚燒假棺木、稻草人的儀式,但是強調如果政府仍然執意要開闢,將在未來的動工典禮中進行激烈抗爭。

Top

 
 
  澳洲碳排放交易法案 本週進行表決

摘錄自2009年11月22日路透雪梨報導

經過數月政治折衝後,澳洲政府本週將公佈修正過碳排放交易法案,且可望於26日國會今年休會前進行表決。如果這次排放交易制度(ETS)再度遭到充滿敵意的參議院否決,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將有機會以氣候變遷為由,提前舉行大選。

排放交易制度將於2011年7月開始實施,涵蓋1000個澳洲最大污染源,這將是歐洲以外的第二個國內碳排放交易平台,為每公噸碳排放定價。

澳洲排放交易制度的爭辯,受到其他國家密切關注,尤其是美國,美國國會議員正在為他們的提案展開辯論。鄰國紐西蘭也試圖通過修正過的排放交易法案。

這項碳交易制度是陸克文2007年競選的重要諾言,他希望於12月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舉行全球氣候會議前,ETS法案能過關。

但自由黨議員反對這項法案,指稱將會因此犧牲就業機會,並損及產業。澳洲政府已同意將農業排除於ETS法案外。但反對黨仍尋求進一步修正法案,以確保煤礦業者與發電業者受到額外保護。

Top

 
 
  研究:南極冰層瓦解速度超乎想像

摘錄自2009年11月22日法新社巴黎報導

一項新研究顯示,曾被視為大部分未受全球暖化影響的東部南極冰原,自2006年起,已喪失數十億噸計的冰體,未來很可能助長海平面升高。

今天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e)期刊的研究顯示,較小且較不穩定的西部南極冰原,也有大量且明顯的冰體在脫落。

科學家擔憂,全球溫度上升可能引發南極西部快速瓦解。南極西部融解的冰水,將足以讓全球海平面上升約5公尺。

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預測,海平面將在2100年前上升18至59公分,但這項估計並未將格陵蘭(Greenland)及南極冰原瓦解的潛在影響算入。

許多IPCC科學家今天表示,即使吸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降低,海平面仍可能上升近1公尺,此已足夠讓幾個小島國家無法生存,造成肥沃三角洲上的數億家園受損。

Top

 
 
  丹麥:氣候討債集團將至

全球之聲2009年11月21日Solana Larsen報導,譯者:Leonard;校對:Soup

若你和其他數千人一樣,都將在12月前往丹麥哥本哈根,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你有可能會遇見一群穿著一身紅衣的男女,他們分別來自丹麥、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辛巴威與尚比亞。

他們是「氣候討債集團」(Climate Debt Agents),職責是要求丹麥政府償還虧欠開發中國家的「氣候債」,若各位身在丹麥,也希望加入他們的行列,請到這裡申請,亦可瀏覽他們的部落格Facebook

誰來買單?

富國許多決定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但貧民卻因此背負鉅額代價,氣候變遷造成旱災、饑荒與死亡,但只要擁有儲水設備等科技,就能避免許多地區造成這種情況,也幫助當地社區因應新氣候狀態。

但一切都得花錢。

國際反貧窮組織「ActionAid」曾發表簡短報告名為「誰該償付氣候債?」[PDF檔],其中估算至2020年時,總債務將高達1350億歐元,並建議各國應背負的比例。

過去三個月以來,MS ActionAid Denmark訓練一批網路及實體成員,協助散播相關訊息,派遣他們前往肯亞比利時與丹麥,並讓學員與全球之聲部落客配對,以遠距方式進行為期六星期的部落格指導與訓練

Top

 
  論壇:氣候變遷威脅食物安全 嚴重性遠超乎想像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所研究生)

再過14天,就是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開會的日子。適逢此際,聯合國轄下的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在本月初提出一份值得深省,但也令人憂慮的重要報告。這份報告名為《氣候變遷:對食物安全的影響》(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Food Safety),旨在闡明氣候變遷將惡化全球食物安全,譬如海洋中動植物的生長棲息環境受損率提升、各種食因性(foodborne)細菌的滋生與傳染風險增加。

這份報告主要是參考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近期的研究成果,依據IPCC的資料分析,氣候變遷已是極為確定之事實,並且本世紀的暖化情況會較20世紀更加明顯與快速。各種極端氣象,諸如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更強烈的暴風、降雨、乾旱等,都會比上個世紀頻繁或嚴重許多。FAO認為,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將嚴重影響全球糧食的生長條件和成長情況,並且造成食物衛生與營養條件的惡化。

FAO在報告中特別指出,氣候變遷將嚴重衝擊海洋生態的安全,因為增升的海水溫度會導致帶有毒性的水藻大量繁衍;科學證據已確認當海洋溫度上升時,弧菌屬(例如:Vibrio chlorae; V. parahemolyticus; V. vulnificus)的繁殖及其造成的海洋動植物疾病病例也同時呈現增加的趨勢。一個確切的例子是,印度近幾年因弧菌屬所引發的霍亂程度與聖嬰現象及氣候暖化作用的關係極為密切。

顯然地,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種種地球生態的轉變正在威脅本世紀人類的健康與生存安全。FAO的報告中也同時指出,溫暖和潮溼地區的穀物比以往更容易導致食因性疾病的擴散與流行,像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彎曲菌等病原體不但更容易傳染,毒性也更為猛烈。此外,流行病學專家也擔心氣候變遷將加速一些在人與動物之間相互感染寄生性疾病的可能性。

因氣候變遷而正受到嚴重衝擊的食物安全,是這次FAO報告中希望凸顯的核心重點。倘若這份報告的內容不是過度悲觀或者是參考的科學證據出了差錯,那麼目前許多國家在因應食物安全上的能力欠缺與制度匱乏將無法因應報告內容中所提及的食物安全危機,也就是說未來因為食物衛生或食因性疾病而失去健康或甚至喪失生命的人口數會大幅增加。

氣候變遷為人類生存帶來的安全威脅絕對超出我們目前的想像和能力可控制之範圍,而國際合作共同抑制全球暖化的努力還是停留在以呼籲為主的階段,具體的成果寥寥可數。這份FAO關於食物安全的報告如果能夠在哥本哈根COP15召開前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便已算得上是有所貢獻。至於各國的決策高層能否真正苦民所苦,為其人民展開一些具體的行動,似乎已不宜抱持太樂觀的期待。

Top

 
行動參與:【連署】搶救七星潭,大家做伙來

發起者:搶救七星潭聯盟

美麗的七星潭,是花蓮人的回憶,更是所有到花蓮遊憩的朋友必停之地。

2009年7月14日,花蓮縣政府提案廢止七星潭唯一的保護屏障──2007年七星潭環說書公告。此動作讓七星潭門戶大開!七星潭天然的景觀生態與周遭居民安危岌岌可危。

你曾經獨自在這片美麗的海灣駐足嗎?
或者背著吉他向七星潭哭訴那個男孩/女孩離開了…
你曾經與親友一同踏著七星潭的浪,丟幾個小石頭歡笑嗎?
或者只是一群人夜宿七星潭,躺在礫石床上傾聽七星潭歌唱

2007年1月2日,花蓮縣政府核准派蒂納公司七星潭渡假村開發案。
2007年4月24日,花蓮縣府於媒體承諾做好環境、生態保育把關。派蒂納公司七星潭渡假村開發計畫,因違反86年七星潭環說書公告而無法變更地目動工。
2009年7月14日,花蓮縣政府提案廢止-86年七星潭環說書公告(未事先向縣民說明)
2009年10月30日,環保署通過廢止86年七星潭環說書公告

現在,全民連署-搶救七星潭。

開發沒有不好,但在自然保留區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勢必要經過更審慎的評估。

開發可能很好,但假如只是把一塊地方圍起來開始收費,加了許多人為設施破壞原來生態、自然,然後只帶動渡假村內的經濟,如同花蓮富源蝴蝶的故鄉,或墾丁飯店將海圍起來收費,那這些更是用納稅人的錢去替私人集團賺錢的不正義行為。

許多在地居民憂心的指出,近幾十年來七星潭海岸線退縮快速,居住安全勘慮。加上考量全球暖化造成海水面上升以及風暴越來越強的趨勢,七星潭除加強聚落區海岸護堤外,其它非聚落區應強化海岸保安林的防風定砂和防潮功能,土地只應低密度使用,建築線應儘量向內陸退縮,而不是短視觀光開發近利,興建飯店和渡假村,並要求政府建造愈來愈高海堤,與海爭地,圖私人利益,卻要納稅人買單。

我們的訴求

1. 縣府遵守土地法,不得私用七星潭

請花蓮縣政府和國有財產局遵守土地法第14條規定:「海岸一定限度內之土地不得私有」,以及遵守行政院國土復育方案規定,不得續租或標售海岸地區公有土地予派帝娜公司做非關生態保育、國防、公共設施等用途。

2. 監院立院主動查,不要弊端七星潭

請監察院、立法院、花蓮縣議會主動調查花蓮縣政府核定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渡假村」開發計畫書是否有弊端。

3. 資訊公開社區知,公民參與審查會  生產生活與生態、三生三贏七星潭

請花蓮縣政府提供《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申請書》暨《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請營建署和環保署主動開放審查會議訊息,並邀請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民間保育和環保等相關團體參與審查過程,期盼政府與民間共同協力創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三贏的自然、人文永續發展共業。

※ 線上連署網站
※ 七星潭危機的詳細說明
※ 搶救七星潭協作平台有詳盡的資訊
※ Peopo公民新聞平台上關於搶救七星潭的影片(慈濟大學傳播系同學製作)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