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土地倫理協會
國土監測通報網
Grist Magazine  
生態工程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文獻資訊網EBRIST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勞工陣線
國際河網IRN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環評承諾一再跳票 台塑再提六輕五期

圖片來源:環保署網站

【相關連結】

六輕汙染 監委斥監管不佳

環署:台塑六輕比一個永揚垃圾場還不如

研究:5鄉鎮罹癌率 六輕「顯著相關」

環署組獨立專家小組釐清
2009年學術報告指出台塑六輕與周遭居民罹癌有關,監院要求對六輕環境衝擊進行總體檢正在進行之際,六輕無畏民間觀感,再提五期開發計畫。昨(2)日由環保署進行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會議一開頭,主席李育明便表示希望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但在場團體都質疑此舉是為開發單位簡化審查程序。最後在部環評委員主張中止審查下,主席裁示4日加開延續會議再作決議。 

目前環保署在監察院要求下正進行「六輕總體檢」,健康風險評估的專案小組審查也尚未完成,前述疑慮尚未釐清前,有環委主張可援引環評法第43條第5款「經主管機關認定,中止審查」。同時也有委員痛批六輕「所有東西你們六輕都能用錢買,只有生命不能,所以你們就忽略!」

精采內文 

 
 
  溼地日:濕地的故事:竹北蓮花寺 幸好當年這麼努力!

作者:劉月梅(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會長)

濕地日提醒我們關心濕地的未來。2009年國家重要濕地評選,初選新增28處「國家重要濕地」。其中,竹北蓮花寺濕地「因其凹陷谷地所形成之水澤環境,及特殊之營養鹽貧脊特質,孕育許多稀有水生植物,並有台灣少見之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小毛氈苔及長距挖耳草等食蟲植物」,榮升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劉月梅是蓮花寺濕地重要的推手與見證者,這篇文章將告訴我們一個溼地經營治理的故事,一群人著眼於生態的信仰與價值,不放棄、長久耕耘的事蹟。

2009年,蓮花寺溼地由地方級重要溼地變為國家級重要溼地,回頭看看在這片溼地上所流過的汗水、心力及人力,很慶幸每個階段都有一群人這麼努力過,才能給這片溼地最即時、恰當的援助,讓溼地上的珍稀物種可以渡過那段生存極為艱辛的階段,存活至今。幸好當年這麼努力!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台塑六輕五期送入環評之際,少有人注意到五大海洋上的塑膠濃湯。棄置於陸上或海中的食物與飲水塑膠容器、玩具、塑膠袋、釣魚線與網具,在這些大洋環流中永無止盡地漂浮並打轉,碎裂成愈來愈小的碎屑,但是不會完全消失,成了永遠的「海洋垃圾濃湯」!海洋塑膠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仍屬未知數,但是對生物來說,卻造成直接的危害。科學家預估近半數海鳥種類、所有的海龜種類,以及22種海洋哺乳類均遭受塑膠廢棄物的危害,或因此致命,不管是經由攝食,或是在塑膠垃圾分解成微小碎末之前遭到纏繞與勒斃。

今年冬天新竹以南主要水庫集水區的降雨偏少,進水量有限,因此水利署於2月2日決定,將循程序建議經濟部,苗栗中港溪灌區2184公頃一期作將停灌,以節省500萬噸水量,來確保該地區民生及工業用水可以在6月中旬以前供水無虞。同樣是水的問題,水利署評估莫拉克颱風已經對現況地貌作了改變,因此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將重作環評

全球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今年一月底紛紛簽署國際減碳協定,並提出各自的減碳目標;而我國減碳的目標 也將透過管道提出,讓我們拭目以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地球觀測站」(Earth Observatory)網站指出,太空人今年1月13日拍攝的最新照片顯示:「世界島下沉。目前世界島已停止基礎建設,各島嶼呈現集中聚攏的趨勢,意味群島正在下沉中,有沒頂之虞。這項野心勃勃的開發案,完工的日子恐將遙遙無期。世界島的命運和杜拜這顆波灣明珠,從奢靡繁華淪為海市蜃樓的遭遇相互呼應,身為島國的台灣也應以此作為警戒。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透視中國環境:重建草原?

作者:葉蓓(科羅拉多州大學地理學助理教授)

中國實行了許多保護草原環境的政策,然而研究顯示,這些措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被過分高估。

2003年,中國實施了一項名為「退牧還草」的新工程,號召取消放牧,以便遏制和扭轉嚴重的草原退化現象。該工程建立了各種圍欄區,其中一些牧場每年關閉幾個月(巡環放牧的一種方式),一些牧場休牧5到10年,還有一些則永久禁牧。

退牧還草和生態移民有幾個不同的目標:大幅度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狀況和提高牧民的生活標準。此外,中國國務院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白皮書明確地將退牧還草列為氣候適應策略的一種。然而,這些目標能在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現有的證據顯示,社會成本很高,然而生態效益存疑。

精采內文

  書齋:《卯上台塑的女人》之2:線民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道格拉斯看著我坐下,看了我的皮包一眼,又看了我一眼,然後撇開目光。他的臉寫著他是個渾身祕密的人,懷著滿身祕密讓他疲倦不堪,但是他什麼也沒說。他的手指點了點桌上的信封,「我不能把它交給妳,但是妳可以看裡面的內容。」

他靠向我,乾淨的嗓音說道,「我不是當事人,主角另有其人。有些病得很重,有些已經過世。等下會談到的一個人已經不在台塑工作了,因為他的健康報告中,理應只有三十的肝酶素指數高達四百,所以他們就辭退他了。」他看著我說道。「妳對氯乙烯知道多少?知道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嗎?」

精采內文

 
     
  論壇:氣候政治中的台灣之聲
作者:馬康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小國的環境軟實力

雖於最後哥本哈根協定的生產過程中,仍如同傳統國際政治般,由美、中、英等強權扮演關鍵角色,但在整個14天中,亦有諸多小國展現了其於國際環境治理中,不可忽視的角色。

被台灣視為競爭對手的韓國,除提出2020年時相較基準情境減量減量30%的目標,符合各界對先進發展中國家的期待以外,總統李明博於高階首長級會議中,繼續強調該國以綠色成長(Green Growth)為目標,除說明已花費GDP的2%於環境面向上的綠色經濟發展策略,以及將綠色成長作為明年G20峰會的主題,更宣示將於韓國成立全球綠色成長機構(Global Green Growth Institute, GGGI),作為全球推動綠色成長的智庫單位。

從上述小國的經驗,若能自我定位得宜,於國際環境政治的場域,仍有其可獲得重視之處。政府雖屢次強調台灣可以能源科技為對抗全球共同危機做出貢獻,諷刺的卻是,檢視屢次官方代表團的會談報告之中,極為忽視「技術移轉」此議題的發展。不僅無視後京都談判中,「技術行動計畫」、「技術需要評估、扶持型環境和能力建構」以及「技術路線圖」三項治理架構的實然與應然,亦無視傳統的智財權概念,不適用於此氣候變遷議題。

精采內文

 
 
 
環評承諾一再跳票 台塑再提六輕五期

本報2010年2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圖片來源:環保署2009年學術報告指出台塑六輕與周遭居民罹癌有關,監院要求對六輕環境衝擊進行總體檢正在進行之際,六輕無畏民間觀感,再提五期開發計畫。昨(2)日由環保署進行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會議一開頭,主席李育明便表示希望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但在場團體都質疑此舉是為開發單位簡化審查程序。最後在部環評委員主張中止審查下,主席裁示4日加開延續會議再作決議。

目前環保署在監察院要求下正進行「六輕總體檢」,健康風險評估的專案小組審查也尚未完成,前述疑慮尚未釐清前,有環委主張可援引環評法第43條第5款「經主管機關認定,中止審查」。同時也有委員痛批六輕「所有東西你們六輕都能用錢買,只有生命不能,所以你們就忽略!」

環評會主席主張,開發單位報告內容不完整,包括廢水排放對附近流域影響評估、排放量推估係數說明不夠詳盡、缺乏替代方案等,應直接進入二階環評;因六輕肯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多次補件再審後仍可能會進入二階環評,不如一開始就進入二階,節省前面的審查時間。

但在場團體都認為,直接進入二階反而能為六輕節省時間,這項提議並未獲得在場委員一致支持。

六輕四期疑慮未解  五期開發不該貿進

先前雲林縣政府委託學術單位進行六輕空氣污染與附近居民健康風險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得出六輕與罹癌有顯著相關,因此環保署組成專家小組,針對六輕健康風險再進行評估。同時六輕本身依法應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計畫也正由環保署進行審查。因此有委員表示,在這些問題尚未釐清之前,不應該繼續審查五期計畫。

環委也直指,六輕開發至今,許多當初的承諾都跳票,例如隔離水道本來預計500公尺,現在連200公尺都不到;六輕保證會養灘,但至今沒有任何動作,外傘頂洲持續倒退,「前四期都管不好自己,還提五期!」

環委批評,六輕開發十幾年,早已有多年對附近環境影響的監測數據,但在環評書中卻只是提出模擬數據,「7、8年前就已經發現有影響,他現在還說模擬出來沒有影響。模擬根本不可信,只要挑數字和方法,就能模擬出想要的結果」。環委員也抱怨,每次向六輕要數據資料,六輕只會推拖不給。

六輕  犧牲在地的國家級建設

面臨六輕五期來勢洶洶,當地居民也相當反對。雲林環保聯盟廖冠貿指出,集集攔河堰將濁水溪的水從上游攔截,導致下游揚塵非常嚴重,加上環境污染,種東西都不會活。「以前大家都說好、歡迎六輕來,現在都起來抗爭,如果前面的問題不先解決,不要想蓋五期。」

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也表示,六輕對當地居民相當不友善,水的問題、空氣污染問題都影響當地生計,但是六輕卻要求居民自己提出證據才願意賠償。「附近農漁民都是弱勢,怎麼有辦法自己找證據,而且這些動作本來就應該是六輕主動進行才對。」

台塑強調六輕能為國家帶動GDP成長,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表示國光石化與六輕五期是國家重大建設,因此會全力推動。然而,各方質疑的是:這些國家級建設卻未考量它對整個國家的衝擊:排出的污染並不會經由稀釋而消失、二氧化碳也會繼續留在大氣層中加速暖化現象,但六輕卻只評估對雲林地區的影響,未曾用更高的視野來思考環境影響。

面對多方疑慮,經濟部仍表示,國家經濟也很重要,石化工業又是主力產業,因此希望大家能多點支持。而工業局則表示,「五期生產的是高質化產品,因此產值相當高」,而且工業局也考慮到石化工業對環境的傷害,正主動進行政策環評,預計2010年底能完成。

審查會中,主席並不打算讓台塑補件再審,而是極力主張進入二階環評,認為能夠經由範疇界定會議將許多問題釐清。但部分委員認為應該中止審查,最後主席裁示4日加開延續會議,繼續討論初審結論。

對於加開延續會議,廖冠貿表示,地方居民早已看開,政府不可靠,所以還是靠自己,他們打算組成濁水溪流域連盟,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的生存權力。

Top

 
 
  溼地日:濕地的故事:竹北蓮花寺 幸好當年這麼努力!

作者:劉月梅(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會長)

竹北蓮花寺 小毛氈苔濕地日提醒我們關心濕地的未來。2009年國家重要濕地評選,初選新增28處「國家重要濕地」。其中,竹北蓮花寺濕地「因其凹陷谷地所形成之水澤環境,及特殊之營養鹽貧脊特質,孕育許多稀有水生植物,並有台灣少見之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小毛氈苔及長距挖耳草等食蟲植物」,榮升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劉月梅是蓮花寺濕地重要的推手與見證者,這篇文章將告訴我們一個溼地經營治理的故事,一群人著眼於生態的信仰與價值,不放棄、長久耕耘的事蹟。

食蟲植物帶來的消息

1986年,因為學生想對食蟲的植物進行專題研究,找尋相關調查資料時,發現文獻上記錄新竹縣竹北的山腳有食蟲植物的分布,對新竹縣各處地理環境都不熟悉的我,只好帶著學生以地毯式搜尋法,由公路兩側往海濱及往山腰尋找,很幸運在第二次的一整天外採活動時,在小溪流的兩側河沙堆積處看到整片生長旺盛的食蟲植物,在這片小溼地上,學生跟我一起完成一篇專題研究。

長葉茅膏菜1989年時,整片溼地上的食蟲植物漸漸減少,但芒草卻漸漸增多,我和學生星期假日拿著鎌刀及水管,幫這些食蟲植物除去一些競爭者及供給一些水源,也積極找尋保育團體或教育單位可以協助,學生聽完徐仁修老師到台南推廣保育概念的演講後,跟他說明我們的困境,熱心及努力的徐仁修前來關心及探查。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在1997年農委會的官員及新竹一群關心生態保育的人士,如新竹市野鳥協會、新竹中學許慶文老師及荒野保護協會一群解說員,在蓮花寺實地探勘及開會,成立了「蓮花寺食蟲植物生態復育區」,第一年在荒野保護協會出人力、野鳥協會協助資訊下,共同接下了這個復育區的責任。

回復原貌

一開始,這片溼地因為攔沙壩的興建,造成沙土堆積,同時也堆積了大量的腐殖養分,但因沙土增高而使溼地的水離地表更遠了。因此,我們以對大自然最好、最自然的復育方式,讓這片土地逐漸恢復到原本溼地的特徵,讓原本生活於此的生物慢慢回來生活。

清除它們身旁的雜草時我們做著費力又耗時、看起來似乎很蠢的鋤草及搬草的工作,此時的我們只想到該除去食蟲植物的第一競爭者白茅(一種該長在乾旱、酸性沙土的禾本科植物),讓食蟲植物有喘息及照到陽光的空間。我們在烈日及寒冬中,默默地鋤著草,每鋤一棵,心中就會有一點點喜悅,想著食蟲植物可能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得以生存下來;又擔心鋤下來的草在原地分解會使土地變得肥沃,使得原本適合食蟲植物及其他溼地植物生長的條件變為不利,於是我們又將這些草全部搬到溼地外的坎下堆放。一年來的努力,以及野鳥協會、熱心人士的鼓勵關心下,食蟲植物的數量由原有39棵的長葉茅膏菜增加至約500棵左右。

食蟲花海

除草雖是可以暫時減少競爭物種的做法,但棲地環境的經營及改善才是重要且長久之計。因此,除了一群解說員仍努力鋤著草,但也有一群解說員在做著物種生長紀錄,更有一群解說員努力討論著這一區域該如何恢復到無須人員介入也可以自然永續維持的狀態。我們在大太陽下挖蓄水坑,有人因此而中暑;有人得戴起老花眼鏡才能避免不小心拔掉一棵珍稀生物。溼地的悶及熱,常常待個1-2小時,就已經全身溼透,更有一次因為白茅叢中有長腳蜂築巢,在除草時,還來不及看到,就有約50隻蜂成群湧出,即使被叮,也無法阻撓我們。

在沙地上挖著蓄水坑,看著無須再除草,水坑邊也長出美麗的食蟲植物及溼地植物,我們的汗水及努力也變成甜蜜的負擔,食蟲植物在我們的努力下長得有如花海。

即使歸零 溼地沒有放棄自己

莉納及桃芝颱風帶來嚴重的雨水,後方山坡地的土石傾瀉而下,原本我們辛苦經營的成果都被埋在黃黃的土石下方,當時常苦笑著說:「小毛氈苔、長葉茅膏菜被土石掩埋,喊救命,也沒人聽見。」一切歸於零之後,這片溼地沒有放棄自己,荒野也繼續在這片土地經營著。在這麼多年的努力下,食蟲植物仍在這片溼地上生存著,雖然數量沒有像大花海,但也至少有百至千棵的長葉茅膏菜及小毛氈苔。寬葉毛氈苔也在消失多年後又重新生長,其他溼地植物如蔥草、點頭飄拂草、桃園草等也都正常生長。更重要的是人力已由每週介入,轉為一年數次就可以了,當人力介入漸漸減少,溼地恢復自然、永續生存就更有希望了。

2009年,蓮花寺溼地由地方級重要溼地變為國家級重要溼地,回頭看看在這片溼地上所流過的汗水、心力及人力,很慶幸每個階段都有一群人這麼努力過,努力的尋找食蟲植物生長地的學生、徐仁修老師、新竹熱心人士、新竹縣政府農業處人員、林務局及農委會人員還有一群默默無聲努力的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幸好有大家的努力,才能給這片溼地最即時、恰當的援助,讓溼地上的珍稀物種可以渡過那段生存極為艱辛的階段,存活至今。幸好當年這麼努力!

Top

 
 
 
塑膠恆久遠 「海洋垃圾濃湯」永留存!

世界五大海洋環流垃圾湯 科學家將調查

摘譯自2010年2月1日ENS百慕達,漢密爾頓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圖片來源:NOAA加州海洋科學家夫妻檔馬庫斯‧艾立克森博士(Dr. Marcus Eriksen)與安‧庫密斯(Anna Cummins)2月4日將自百慕達啟程,紀錄北大西洋環流塑膠污染的範圍。北大西洋環流是北大西洋中洋流所構成的渦流。研究團隊將搭乘72英尺長的單桅帆船海龍號,橫越馬尾藻海(Sargasso Sea),抵達亞速群島。

此研究團隊率先對全球五個大洋環流中逐漸累積的塑膠物質進行研究。環流由風與洋流所形成,分別位於南大西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與印度洋。

棄置於陸上或海中的食物與飲水塑膠容器、玩具、塑膠袋、釣魚線與網具,在這些大洋環流中永無止盡地漂浮並打轉,碎裂成愈來愈小的碎屑,但永遠不會完全消失。

「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塑膠顆粒表面上的化學物質是否會藉由攝食而進入魚類身體組織,進而進入食物鏈中,最終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艾立克森夫婦說道。

艾立克森說:「塑膠顆粒在海中會如同吸引化學物的磁鐵,吸引如DDT, 多氯聯苯、阻燃劑與其他污染物。」

「塑膠顆粒可吸收無法與水混合的『疏水性』化學物質,而不能吸收『親脂性』物質,意即吸引油性物質,如以石油為原料的塑膠物。」艾立克森解釋。

「諸如DDT, 多氯聯苯、阻燃劑、殺蟲劑與其他疏水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會被塑膠顆粒吸附,達到高濃度─相當於周遭海水濃度的100萬倍。」

「這是塑膠污染物能影響人類之所在。我們在魚隻腹部發現塑膠顆粒,其可能把塑膠當做食物,又或者垃圾堆吸引魚隻前來產卵、藤壺成長其上。」

研究團隊目前正航行於馬尾藻海,冬季風浪較大,但夏天會有颶風將更危險。

艾立克森夫婦於大西洋上,首次將採集拖網放入水中,不久便蒐集到塑膠廢棄物。其採集到碎裂的塑膠膜、一個牛奶罐瓶蓋邊環、幾段塑膠彩帶,以及塑膠粒(nurdle),意即塑膠產品製程中的細小塑膠樹脂顆粒。美國一年至少生產2700萬噸的塑膠粒。

海洋塑膠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仍屬未知數,科學家預估近半數海鳥種類、所有的海龜種類,以及22種海洋哺乳類均遭受塑膠廢棄物的危害,或因此致命,不管是經由攝食,或是在塑膠垃圾分解成微小碎末之前遭到纏繞與勒斃。

此計畫相關訊息請參閱計畫網站

Top

 
 
 
降雨不如預期 苗栗中港溪灌區2184公頃一期作將停灌

摘錄自2010年2月2日今日新聞台北報導

由於新竹、苗栗地區降雨未如預期,經濟部水利署2日決定,苗栗中港溪灌區包括南庄、頭份、三灣、竹南等地區2,184公頃的一期稻作停灌,預估可節省用水500萬噸,以確保當地民生及工業在6月中旬以前的用水。

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表示,目前新竹以南主要水庫集水區的降雨仍然偏少,進水量有限,2日進一步決定,將循程序建議經濟部將苗栗中港溪灌區包括南庄、頭份、三灣、竹南等地區2,184公頃一期稻作停灌,以節省500萬噸水量,來確保該地區民生及工業用水可以在6月中旬以前供水無虞。

截至目前為止,總計中南部三個灌區已有2萬2,366公頃一期作停灌,以確保民生及工業至汛期前穏定供水。另外,水利署也會視天候狀況適時啟動人造雨作業機制,由國防部、中央氣象局、民航局、台灣大學共同參與,並在地面、準空中、空中展開全面作業。

Top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 重作環評

摘錄自2010年2月2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曾文越域引水,水利署評估莫拉克颱風已經對現況地貌作了改變,水利署副署長楊豐榮認為,重作環評是肯定的。他還說工程會不會復工,將請專家學者來論證,如果技術上沒法克服,就會停工。

水利署針對曾文越域引水工程已經開挖的隧道,最近就會動工,但副署長楊豐榮表示不是復工,而是針對隧道那段作混凝土撐體,會以最短時間做好2次防護。

Top

 
 
  全球碳污染大國 簽署國際減碳協定

低碳生活部落格2010年2月2日台北訊,張楊乾報導

全球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一月底紛紛簽署了《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並提出各自的減碳目標。根據該協定,各國將努力控制地球的平均溫度,較工業革命前升溫不超過兩度;並應在年底的氣候公約締約國大會上(COP16),完成接替《京都議定書》的國際新法修訂。

目前簽署哥本哈根氣候協定的國家已有55國,合計佔全球的碳污染量達78%(*1);而包括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以及雖簽有議定書、但在2012年前不需承擔減碳義務的中國,都包含在這份減碳協定內,也使得該協定實質管制的全球溫室氣體,已大過於《京都議定書》所管制的總量。

大國政治產物 部份國家反對

《哥本哈根協定》是去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COP15)最後一天時,由美國、中國、巴西、印度及南非等五國所共同提出;但當時由於拉丁美洲幾個左派執政國家的反對,所以並未列為氣候大會的共識,僅以會議「附註」的方式放在大會結論裏。由於該協定是經由密室政治所產生,也沒有明訂全球的減碳目標,因此像古巴在一月初就已表明絕不會簽署,而玻利維亞則表示會在今年四月時舉辦「世界人民氣候變遷大會(World Conference of the People on Climate Change)」,從社會主義的立場來尋求對抗暖化的共識。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南韓,不但簽署了氣候協定,並已提報要在2020年、依現有的碳排放增長趨勢減碳30%、等同於依2005的排放量減碳4%。南韓氣候變化大使Raekwon Chung 2月1日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更指出,南韓今年十二月將透過立法,確認南韓自己的減碳目標,且每年會持續投入新台幣2兆8仟多億元($86 billion)在綠色投資上(*2)。

我國減碳目標 也將透過管道提出

至於在國內對氣候協定的反應方面,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辦公室執秘蕭慧娟2日則表示,環保署過去一個月來已針對《哥本哈根氣候協定》作積極準備,並預估在近日會提出台灣自己的減碳目標。而根據環保署上月底所發出的新聞稿,台灣到時將會嘗試透過不同的管道,向氣候公約組織遞交台灣的減碳目標(*3)。

而長期關注國際暖化談判的台大政治系教授林子倫則分析指出,各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願意簽署氣候協定,對持續進行的全球氣候談判而言是個好兆頭。他說,根據該協定,各簽署國得要在上月底提出減碳目標;然而,此截止期限並沒有強制性,各簽約國卻都選擇遵守,足見各國對減碳決心。

不過,林子倫也說,《哥本哈根協定》是屬政治性的宣誓文件,實際要如何減碳,仍要回到國際氣候公約談判桌上的兩份談判草案內。然而,他對各國能否展現效率,在年底的墨西哥回合氣候談判中,即時達成接替《京都議定書》新協議,則是不抱太樂觀的期待。

國際環保團體對各國簽署哥本哈根協定,也並不全抱正面看法;綠色和平組織就以「哥本哈根漂綠」一詞,來形容各國不願就氣候正義提出真正的解決之道。綠色和平的 Wendel Trio 就警告說,各國現所提出軟弱的目標,恐使全球升溫超過三度,將會為全人類帶來災難(*4)。

【參考資料】
(*1)Reuters 1-Feb-10 "Major emitters set carbon goals after Copenhagen" by Alister Doyle
(*2)NY Times 1-Feb-10 "Countries Submit Emission Goals" by John M. Broder
(*3)環保署新聞稿 28-Jan-10《我國將參照哥本哈根協議要求向國際公佈溫室氣體減量措施》環保署溫減管理室
(*4)BBC 1-Feb-10 "55 countries send UN their carbon-curbing plans" by Richard Black 

【延伸閱讀】
南韓官員:四十年內韓能源將完全自主》張楊乾 2-Feb-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哥本哈根會議 為愚蠢年代揭幕》趙家緯 21-Dec-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哥本哈根協議 爭議中產出》張楊乾 20-Dec-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世界島下沉 杜拜變海市蜃樓

摘錄自2010年2月3日中國時報報導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邦的公營控股企業「杜拜世界」(Dubai World),去年底爆發債務危機,旗下負債纍纍的開發商「棕櫚集團」(Nakheel)打造的大型開發案「世界島」(World Islands),也因金源斷絕停工。「國際太空站」的最新衛星照片更發現,世界島正逐漸下沉,已不復原來面貌。

由三百座小島組成的世界島,從高空鳥瞰剛好構成一幅世界地圖。世界島在2003年動工,棕櫚集團花了五年時間,以3.3億立方公尺的沙和4700萬噸石頭,填海打造世界島地基。

但據英國《每日郵報》二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地球觀測站」(Earth Observatory)網站指出,依太空人今年1月13日拍攝的最新照片,世界島已經停止基礎建設。更讓人訝異的是,各島嶼呈現集中聚攏的趨勢,意味群島正在下沉中,有沒頂之虞。2008年10月宣佈打完地基後就不再更新。這項野心勃勃的開發案,完工的日子恐將遙遙無期。

世界島的命運,和杜拜這顆波灣明珠從奢靡繁華淪為海市蜃樓的遭遇相互呼應。

「施羅德投資管理公司」(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主管席達也則指出,杜拜仍未脫離險境,龐大的債務負擔將繼續把杜拜壓得難以喘息。

Top

 
 
  透視中國環境:重建草原?

作者:葉蓓(科羅拉多州大學地理學助理教授)

內蒙古退牧還草專案,由巴圖攝。中國實行了許多保護草原環境的政策,然而研究顯示,這些措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被過分高估。

2003年,中國實施了一項名為「退牧還草」的新工程,號召取消放牧,以便遏制和扭轉嚴重的草原退化現象。該工程建立了各種圍欄區,其中一些牧場每年關閉幾個月(巡環放牧的一種方式),一些牧場休牧5到10年,還有一些則永久禁牧。

退牧還草工程的季節性循環放牧和播種觀念與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的草原政策類似。這些政策的實施是出於對大規模草原退化的關注,包含許多技術方案,如消滅鼠兔(兔的一種),補貼恒冬家庭,建立圍欄,提供牲畜住所,種植補充性冬季草料。除了加強技術干預措施以外,這些政策還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種賦予農民使用土地權利的制度)從農業區推廣到牧業區。推廣冬季牧場使用權私有制的構想是基於這樣的假設:這一措施將給予牧民適當的激勵,促使他們更好地管理土地並成為更有效的市場生產者,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讓牲畜較少的貧窮家庭將牧場租給牲畜較多的家庭,使之成為一種產生收入的策略,這在一些地區也被認為是有益處的。

和許多政策一樣,退牧還草的實施也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在西藏自治區,種植牧草等與原有政策一致的干預措施得到重點推廣。牧民傾向於把該項目提供的圍欄材料用於儲備生產力較高的高山沼澤草地,將後者作為冬季飼料或應急飼料。然而,負責決定圍欄區域的政府官員則遵從上級政策,將生產力低下的高山草地和沙地用柵欄封閉不等的時間,以便改善這些土地的情況。這一分歧源於各方對當地草原生態的理解不同,導致當地牧民對這一專案缺乏熱情,而政府對於牧區損失的賠償也不足,特別是對於原本許諾給當地牧民的牧區。

種草的努力目前為止似乎並不十分成功,尤其是在西藏自治區西部的乾旱地區。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退牧還草採取了與眾不同的方式,沿著高速公路建造混凝土柱圍欄,其中一些甚至沒有形成完整包圍圈。然而,當地居民必須保衛這道重要的圍欄不被小偷侵入,唯恐官員視察時它已經消失。

退牧還草工程的一些方面對原有政策進行了擴展,重點集中在改善牧民對牧場的管理技術手段上;然而該工程的其他部分則與原有政策大不相同──試圖將牧民從土地上徹底遷移出去。這一截然不同的形式已在青海三江源(「三條河流的源頭」之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區開始實施,這一區域被稱為「中國的水塔」,對於整個國家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在這裏,退牧還草與生態移民共同施行,促使牧民在城鎮中定居十年或者永久定居。根據省政府的計畫,自願集體遷居或永久放棄畜牧的牧民將得到8萬元人民幣(合11718美元)作為補償,並且可在5年內得到8000元(合1172美元)的糧食補貼;自願單獨遷居或休牧10年以上的牧民可得到40000元(合5859美元)的補償和6000元(合879美元)的糧食補貼;最後,由於環境條件惡化而提前搬遷的牧民將得到20000元(合2930美元)的賠償計畫和每年3000元(合439美元)的糧食補貼。

退牧還草和生態移民有幾個不同的目標:大幅度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狀況和提高牧民的生活標準。此外,中國國務院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白皮書明確地將退牧還草列為氣候適應策略的一種。然而,這些目標能在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現有的證據顯示,社會成本很高,然而生態效益存疑。

使退牧還草和生態移民能在任何地區改善草原退化問題,必須滿足幾個條件:草原必須退化;過度放牧必須是該問題的主要原因;停止放牧必須能中止生態系統的不良狀態。然而,許多科學家(例如理查‧哈里斯的《青藏高原的牧場退化》)質疑關於整個高原普遍退化的概括陳述。的確,一些資料似乎是來自毫無根據、方法可疑的調查,而許多經常被引用的關於退化程度和改善速度的統計資料就以這些資料為基礎。

為更嚴格的確定牧場退化的程度,中國政府最近進行了一系列努力,卻得到了相互矛盾的結果。因此,儘管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過度放牧無疑是導致某些地區植被改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氣候變化等其他因素以及多種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可能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迄今為止,極少有研究嚴密地探討這些相互影響的多種因素,或涉及在諸多干預條件下生態系統能在多大程度上轉變為其他狀態的問題。為了闡明禁牧對某些地區的生態影響,我們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另外,我們有理由相信,各種形式的「退牧還草」都不會是一個雙贏的解決辦法,不能既保護了牧地又適應了氣候變化。大規模圍欄育草和使用權私有化會降低草原的機動性(儘管小範圍的草原圈養對於保護牧場和飼料加工通常是有益的)。這會使得草場更易受到暴風雪的打擊,而氣候變化模型預測,今後暴風雪會變得越來越頻繁而且越來越猛烈。此外,這種大範圍圈養還會導致牧草資源分佈不均衡,給遷徙野生動物群和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中國科學家在四川省若爾蓋縣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牧地按戶分配以後,當地面臨水資源短缺的牧民是原來的3倍(言召麗等,《青藏高原牧地私有化政策以及實施狀況回顧》)。另外,最近在青藏高原東部進行的全球變暖和放牧實驗顯示,適度放牧能控制全球變暖對於減少生物多樣性和降低牧場品質的不利影響。實驗表明,全球變暖會減少物種多樣性,包括藥用植物,同時,全球變暖還會降低單位面積內生物數量,包括可口的野味。然而,當放牧存在時,這些影響會減弱(詳見茱莉亞‧克萊因的文章)。這些結果表明,退牧還草可能無法幫助適應氣候變化。

目前關於生態移居牧民的研究也表明,移居對於提高牧民生活水準的影響被高估了。一些自願移居的人表示後悔了,他們說他們當時沒有意識到新城鎮生活中的所有東西都必須用錢來購買。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政府補助是遠遠不夠用的,尤其是在通貨膨脹提高了生活成本而政府補助又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一項在果洛進行的研究表明,移居到城鎮的牧民年收入低於過去的水準,開銷卻變大了。受訪民眾也表示,移居鄉鎮後,由於生活條件和飲食狀況的改變,他們的身體情況也大不如前。

另外,西藏的牧民不會說漢語,也沒有掌握能在城鎮賺取收入的技能,這使得問題更加嚴重。他們中的一些人去工地做了建築工人,一些人找到了新的賺錢機會(例如培育和販賣藏獒等),但是大多數人只能依靠暫時的政府補助或挖掘冬蟲夏草來賺取微薄收入。那些沒有能力挖掘冬蟲夏草的人是最慘的。即便參加技能培訓中心的培訓,也經常找不到工作。一旦政府補助消耗殆盡,失業或就業不足造成的問題就會進一步加重。的確,一些社會問題已經開始出現,據說有些無所事事又沒有收入的牧民幹起了偷竊的行當,以至於他們的定居地很快便有「小偷村」的綽號。

與此同時,在三江源地區的許多地方,移民的主要是家畜很少或或根本沒有家畜的家庭。他們的一些牧地交由其他家庭放牧,這破壞了該項目最初的生態學構想。基於上述因素,在很多地區,退牧還草和生態移民似乎無法完成既定的環境和社會目標。相反,這些措施不僅不能保護牧地或提高氣候適應性,反而對當地居民生活產生不利影響。但是,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嚴密的實證性研究,以便檢驗牧場退化的原因和程度,衡量現有政策的社會經濟學和生態學影響,並找出能提高青藏高原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最好措施。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1月26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書齋:《卯上台塑的女人》之2:線民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卯上台塑的女人》講述的是美國一名女子起身對抗政府所包庇的石化產業,努力捍衛家園的真實故事。參與摧毀她家園生態的官商團隊中,儼然出現咱們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和台塑集團!有幸能獲本書中文版出版單位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熱情支持,提供精華篇章予以轉載。未來2個月中,咱們天天書齋,時時思考,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台灣,我們可以、應該做些什麼!

美聯社的這篇新聞報導讓黛安起身捍衛她的家鄉。

間諜課上完之後,我下車走回自己的小貨車,然後兩台車一起開到道格拉斯指定的咖啡廳。我不曉得地方,但是麥克知道,他曾經路過那間咖啡廳幾次。

我走了進去,這是我第一次幾乎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就進到一個地方。我費盡全力才停下腳步,才沒有一股腦衝到底直接從另一邊的門離開。我看見道格拉斯坐在一個角落的位置,一個陰暗的黑洞;他翹著細瘦的腳,一雙手像兩隻老貓一樣安靜地交疊,桌上放著一份信封袋。

我朝他走過去。「道格拉斯?」喔,他就是道格拉斯沒錯,這是我從他身上最不費力就得到的訊息。他彷彿鎖滿上百個十字螺絲,身上沒有任何東西鬆垂飄散:他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袖口扣得好好地,襯衫外頭套著一件風衣,而不管是襯衫或風衣都沒有一絲折皺。道格拉斯看起來一點都不邋遢,坐在他身邊,我看起來活像個一身火紅的吉普賽人。我把皮包放在桌上,用手理了理頭髮。

道格拉斯看著我坐下,看了我的皮包一眼,又看了我一眼,然後撇開目光。他的臉寫著他是個渾身祕密的人,懷著滿身祕密讓他疲倦不堪,但是他什麼也沒說。他的手指點了點桌上的信封,「我不能把它交給妳,但是妳可以看裡面的內容。」

他靠向我,乾淨的嗓音說道,「我不是當事人,主角另有其人。有些病得很重,有些已經過世。等下會談到的一個人已經不在台塑工作了,因為他的健康報告中,理應只有三十的肝酶素指數高達四百,所以他們就辭退他了。」他看著我說道。「妳對氯乙烯知道多少?知道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嗎?」

「我只知道一點點。」

「台塑只承認淋巴管肉瘤。肝癌等等員工抗議的其他病症呢?想都別想。如果不是立刻致癌,而且如果沒有顯著的嚴重後果所謂顯著的嚴重後果,就是要看到員工因為生了那個病,躺在醫院,半死不活。如果不是這樣,台塑都只把那些當成是員工在抱怨,是員工偷懶不工作的藉口。看看我剛才說的那傢伙。他差一點就要升上領班,可是台塑說他得先去做健康檢查,然後肝臟報告一出爐,他就給踢出工廠大門。他是個很棒的銲工,總是負責管線。他們說他酶素很高是因為他吸毒,是個毒蟲。要是如此,他之前工作表現怎麼會這麼好?在他幫台塑做管線、在他吸進大量氯乙烯或二氯化乙烯之前,他可是一尾活龍。他跟公司反應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公司只給了他感冒糖漿。我想台塑大概早就準備好了好幾加侖的感冒糖漿吧。」

道格拉斯說,他在台塑工廠舊區的氯乙烯控管室工作,他不曉得公司對新廠區有何打算。或許他們是想要毀了這個地方吧,包括飲用水和空氣。那邊有很多人都嚇得屁滾尿流,覺得那地方根本是個鐵定會爆炸的汽油彈。他說,他上一次在控管室的時候,有26個旁通管1自動關閉。他已經懶得計算工廠裡有多少壞掉的儀器,大概12或13個吧。

道格拉斯幾乎動也不動。他是個相當小心謹慎的人,只採取最小的動作,只展現需要展現的東西,其他的一切就像天候惡劣時出海的船,上頭所有東西都給鎖得死緊。他喝著那杯無咖啡因的咖啡時,不動聲色地瞄了我的皮包一眼。

我不住胡思亂想,不曉得到底記筆記比較好,還是不記筆記比較好,究竟哪個看起來比較可疑,最後,我還是沒有打定主意,但從皮包裡撈出筆記本。我在心底默默計算著,在錄音機響起來之前,我還有多少時間。

道格拉斯停了下來,把手放在信封上,「哎,既然我不讓妳帶走這些文件,妳要怎麼記下這一切?妳又沒有錄音機,對吧?」

對、對,我說。我用眼角餘光看到一切即將曝光。坐在兩桌外的麥克突然決定不再觀望,起身往我們這邊走來。我疑惑地看著他,但是他沒有停下腳步。我不禁想著,在我倆給踢出去之前,還剩下多久。

麥克站在我的桌前,說道,「我和黛安一起工作,介意我加入嗎?」然後他在道格拉斯回話之前就自己坐下。我什麼也沒說,而且道格拉斯同樣一言不發,他只用看著我皮包的眼神看著麥克。然後,道格拉斯拿出文件,裡頭有各式各樣的內部備忘,包括意外報告、設備失常造成低氧情況的員工提報、否認化學物質外洩的偽證、四大頁工廠查帳時發現的問題、員工暴露在氯乙烯之中卻無人監控、員工暴露在氯乙烯之中卻無人提報、容器破洞造成瓦斯外漏、需要檢查的容器裂縫、壞掉的氣泵閥、全工廠電線外露的情況等等。

我拿起每一份文件仔細閱讀,然後遞給麥克。資料很多,密密麻麻地,我不曉得我應不應該抄錄每一個細節,還是期望我還會再見到這些文件。皮包裡的錄音機即將開始倒帶,即將發出刺耳的聲音,這些念頭打斷我的注意力。我不知道道格拉斯對荒謬的定義是什麼,但我想我跟密探應該快要到達他能容忍的底線了。文件看到一半,咖啡喝到第二杯,麥克在桌底踢了我一下,「這些咖啡消化得還真是迅速!」他說。

我看著他。「喔,喔,喔。」我說,然後抓起皮包起身。麥克轉頭對道格拉斯露出大大的微笑,「女人啊。」他說。「女人和她們該死的皮包。」他倆轉頭著我離開。

後來,我告訴道格拉斯錄音機的事情,但他早就知道了。「那個皮包可是大過頭了。」他說。我跟他見了四次面,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一次他到漁屋來,讓我看車子後窗上一個彈孔。「子彈不是針對著我來的。」他說。

「目標是我太太,因為她害工廠停止生產。」他說他太太在台塑工廠舊區的焚化爐部門工作,舊廠區別名腐蝕區。他沒有說出她的名字。(明日待續)

※本書轉載自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出版之《卯上台塑的女人》一書

※相關文章:
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寫在《卯上台塑的女人》中文版出版之前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1:偵探課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3:台塑的真相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4:台塑對街的小老百姓
※本書轉載自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出版之《卯上台塑的女人》一書
※支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歡迎訂購本書

Top

 
  論壇:氣候政治中的台灣之聲

作者:馬康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當「望」本哈根(Hopenhagen)變成「破」本哈根(Brokehagen)決定這一代人歷史評價的14天,最後的具體產出是項差強人意的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這份可處處見到美國鑿斧痕跡的協定,被評為僅為一政治宣言,而非眾所期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議定書。

於共同願景上,雖宣示將以控制增溫兩度為目標,其後更順應小島國家的要求,增列「2015年時,將再依已達成的減量行動,檢視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最終目標,包括能否能將增溫控制到1.5度以下」的條文,然而相較於會議前,各方關注的實質減量數字,卻是一片空白,僅明文要求附件一國家,均需於明年1月31日之前,提出其減量目標,而非附件一國家亦須在該期限前,提出其國內所規劃採行的減緩行動。

被視為本會談重要成就的「資助」(Funding)部份,協定中明定成立「哥本哈根綠色氣候基金」,以協助發展中國家進行「減緩森林退化」、調適、能力建構、技術發展等。而已開發國家承諾將於2010年至2012年之間,提供3百億美元「新增」以及「額外」的資助。而此協定中強調此資金的運作應為調適與減量並重,但強調對最低度發展國家、小島國家、非洲等,調適應為優先。在「財務資助」的長期承諾,則是如美國所要求,強調基於落實「有意義」以及「透明」的減量行動的前提之下,已開發國家將於2020年時,共同提供每年一千億美元的資助。但此看似寬厚的資助額度,也僅達會議進行前,國際環保團體提出的每年1,950億美元資助額度的半數。

而在「技術移轉」(Technology Transfer)以及「減緩森林退化」(REDD)上,協定全文中,雖強調將設定一技術機制(Technology Mechanism),以加速技術發展與移轉,但最受爭議的智財權授權問題,並未有明確的解答。「減緩森林退化」上,則強調意識到此行動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將有REDD的延續計畫(REDD-plus),但面對國際環保團體指出此機制中的諸多漏洞,例如查證、重複計算等,亦未解決。

台灣無法參與此項公約,但相關部會承諾將視哥本哈根會議成果,調整國內氣候變遷政策,包括溫室氣體減量法的審議等。由此可知,相關部會必將對哥本哈根協定中的文字推敲再三。但事實上,這14天中,還有其他對台灣極具啟示性的趨勢發展。

小國的環境軟實力

雖於最後哥本哈根協定的生產過程中,仍如同傳統國際政治般,由美、中、英等強權扮演關鍵角色,但在整個14天中,亦有諸多小國展現了其於國際環境治理中,不可忽視的角色。

如台灣的邦交國吐瓦魯為例,因被視為全球暖化的首個難民國,因此於氣候變遷談判之時,該國具有極高的道德高度,向各國提出要求。本次COP15開議的第二天,與會者即發起「吐瓦魯證明一切」(Tuvalu is the real deal)的行動,向已開發國家施壓。

馬爾地夫不僅在會議進行前,即被國際環保團體評選為具有最優良氣候政策的國家,該國總統更親自參與談判,直到會議最後一刻,極獲公民團體之讚賞。且於最後協定的大會討論過程中,主動發言支持哥本哈根協定,亦被視為與英國氣候大臣米利班同為協定通過的關鍵推手。而最後的協定定稿,亦為回應小島國家的要求,增加了增溫1.5度的相關條文。

另一個展現小國力量的則是墨西哥,於COP15中,宣示自2012年起,憑該國之力自行削減5千萬噸的排放量,更預計將原設定2020年相較於BAU削減21%的目標,提昇至30%。更重要的是領銜提出全球氣候基金的規劃,並獲得英國、澳洲、挪威等國的支持,並納入最終協定之中。總統卡德隆,亦獲得全球立法者組織(The Global Legislators Organization, GLOBE) 頒發的國際環境領導者獎(Award for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of the Environment)。

被台灣視為競爭對手的韓國,除提出2020年時相較基準情境減量減量30%的目標,符合各界對先進發展中國家的期待以外,總統李明博於高階首長級會議中,繼續強調該國以綠色成長(Green Growth)為目標,除說明已花費GDP的2%於環境面向上的綠色經濟發展策略,以及將綠色成長作為明年G20峰會的主題,更宣示將於韓國成立全球綠色成長機構(Global Green Growth Institute, GGGI),作為全球推動綠色成長的智庫單位。

氣候政治中的台灣之聲

雖於哥本哈根會談期間,政府成立專屬網站,表示將積極推動台灣加入此公約。而於官方代表團於哥本哈根會場,也穿梭著進行多樣的會談,並籲請友邦發言支持台灣參與公約。但不禁要問,當世界貿易組織無法忽視台灣龐大的經貿實力,世界衛生組織無法忽視台灣的醫療水準之時,在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上,台灣是否有同樣的成績與努力,可獲得國際組織的重視?還是屢次因過渡捕撈漁產、以工業區侵佔國際公認瀕危物種棲地飽受譴責的台灣,已被貼上「受管制的對象」的標籤,而非一起努力的國際夥伴?

此外,從上述小國的經驗,若能自我定位得宜,於國際環境政治的場域,仍有其可獲得重視之處。政府雖屢次強調台灣可以能源科技為對抗全球共同危機做出貢獻,諷刺的卻是,檢視屢次官方代表團的會談報告之中,極為忽視「技術移轉」此議題的發展。不僅無視後京都談判中,「技術行動計畫」、「技術需要評估、扶持型環境和能力建構」以及「技術路線圖」三項治理架構的實然與應然,亦無視傳統的智財權概念,不適用於此氣候變遷議題。

由此觀之,若僅是抱著斷裂性認知,全然從「國際參與」、「避免經貿制裁」與「創造綠色新商機」,來爭取成為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員國的機會,無視於氣候變遷議題的環境正義本質,則即使有站上會談發言台的機會,是否能展現獨立於美國、中國之外的立場?是否能為聲援同屬高脆弱度國家的小島聯盟以及非洲友邦們,譴責已開發國家對其歷史責任的漠視?是否能如同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般,提出對現行發展型態的反思?又是否會感受到長久以來國際政治的打壓,呼應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對密室最後協定制定過程,違反民主程序的嘲諷?是否能給公民社會一點期待,期待官方代表在長期委身為NGO參與氣候變遷會議之後,願意學習以「台灣社會集體即將面臨的未來與共同的承擔」為出發點,基於重新建構共同的環境意識,對世界說出台灣對全球永續社會的想望?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葉人豪‧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