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3.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地球日

地球日-earth hour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台灣環境行動網
 
  【植樹節】面對樹的態度 要正本清源


 

【相關連結】
探視松菸移植老樹 綠黨:要把樹種回來

綠黨籲「好事作到底」 北市客家公園變更設計可創造雙贏

中永和居民:四號公園綠樹留下 水泥廣場夠了
種樹60年 毀壞2小時
3月12日是中華民國的植樹節,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植樹節,又因氣候條件的不同,幾乎每個月都有植樹節。地屬溫帶、亞熱帶的台灣,幾乎隨時都可以植樹。為什麼要種樹?若以植樹節的由來,為了紀念國父孫逸仙,因為他發現造林的重要性,說:「造林是民生建設重要項目」。

這說明了長久以來台灣將林木視為有經濟效益、利用價值的原由,因此對林木關心的是材積、種什麼、種在哪裡、種多久才能高獲利。近來則隨著氣候變遷的挑戰、減碳議題的迫切性,植樹又被賦予減碳的工作。然而,當一棵樹或眾棵樹,阻擋了開發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或者大型活動舉辦需要「空地」,可能因此遭到名為「移植」實則「無疾而終」的命運。精采內文

 
  【植樹節】潘翰聲:每個人都該想想生命中的樹


本報2010年3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每個人都該想想生命中的樹」,或許一時之間想不起來,潘翰聲建議仔細回想看看,或許能找出樹在你生命中的影子,以及關連、故事。如果從小成長在都市,真的都沒有這些回憶呢?《失去山林的孩子》便是描寫都市中沒有機會接觸大自然的孩子,沒有接觸就不易產生情感,這時候,不妨找一棵樹抱抱,有別於國外的抱樹運動,「要砍樹先砍人」,潘翰聲認為,在台灣可以透過抱樹,感受與自然的親近。精采內文

 
  遊牧綠人間:恢復被遺忘的傳統 拯救畜牧業


作者:Gantsatsral.M;翻譯:朱小艾(Enkhuush)

20年前的民主化帶給畜牧業革命性的改變,畜牧業轉向市場化,國營畜牧業變成私有,牧民為了增加自己的利潤,畜牧戶數已達至9萬7千。畜牧戶數數量如此高漲的原因可歸於當時很多工廠倒閉關門,失業率上漲,很多無業遊民都到鄉下去牧羊。由此走上了毫無限制使用自然資源、毀滅畜牧業之路。牧民、牲畜、牧場3者之間出現了不平衡現象。

如何正確使用龐大的自然資源,提高草場恢復率?我們該採取的政策是甚麼?導致牧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正確利用,缺乏愛惜心態及恢復草場作為,沒有一個能夠符合市場機制的正確管理及法律管制環境,『綠金』計畫負責人 DORILINSUREN教授做出上述解釋。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莫聞

植樹節到來,環保團體要求台南市府植栽選種本土樹種,尤其目前正值苦楝樹花期,滿樹紫白色的小花美不勝收,南市街道卻看不到苦楝樹行道樹,建議台江大道或新闢的公園道,可補植苦楝樹。

太恐怖!台中縣潭子鄉台中新城地下水抽驗10出爐,確定6個點中有5個含有化學汙染物的三氯乙烯,等於400多戶住戶長期飲用有毒水,但縣府表示接臨時管線還得等,建議暫時把水煮沸因應。縣議員痛批:「居民健康能等嗎?」另外越域引水爭議不斷,高雄縣那瑪夏鄉災民10日北上立法院,和立委、學者共同呼籲政府,放棄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不要復建,否則是對災民三度傷害。

基因改造爭議方面,歐洲議會議員、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同聲譴責歐盟執委會,指該委員會在歐盟加速批准更多的基改作物供種植,是「陰險的走向、非法的政策改變」。另外,歐盟執委會批准澱粉工業用基改馬鈴薯Amflora的商業種植,該基改生物含有抵抗抗生素的基因,為德國化學工業龍頭BASF公司所研發,消息曝光後,歐盟成員國,其中包括義大利、奧地利和反基因人士表達強烈憤怒與不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擦屁屁 有更綠的選擇


作者:林思吟(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

站在超級市場的衛生紙區,我比較著同樣110抽8包入的抽取式衛生紙,價格從85元到115元都有,兩者價差足以再多買8包面紙。不過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下定決心買了價格較貴、但包裝上多貼有一個綠色大樹形狀的標誌的產品,因為這表示這項產品已經通過「FSC永續林木」認證,不是來自濫砍濫伐森林的木材。

雖然,該包衛生紙的價格對收入平庸的我,真的是有那麼一點負擔;然而,為了用的心安理得,也為用的安心,我仍願意選擇永續林木製成的衛生紙。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網編:葉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