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7.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全國步道藝文推廣活動
2010「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推薦瀏覽
新世代青年團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看守台灣協會
綠色陣線協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環境信託網站
荒野保護協會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BP石油毒害墨西哥灣食物鏈


船隻航行穿過墨西哥灣中石油溢散的海面。圖片來源:美國海軍。

墨西哥灣的貝殼裡夾著石油油滴、土狼啃食沾滿油汙的鳥類、鯊魚因為石油覆蓋了魚腮而窒息至死,英國石油(BP)漏油事故3個多月來,現場宛如荼毒眾生的煉獄現場。鵜鶘怎麼死的?它們展開雙翅,心裡想著要在陽光下把翅膀曬乾,結果它們就在陽光下被煮熟了。

石油污染了微生物也值得憂心,因為BP利用除油劑跟石油結合,把油污沉到這些地區。「數量眾多的鯨魚還有鯨鯊迴游會經過漏油的地點。鯊魚不會閃躲油污,結果石油污染了呼吸腮,害得它們窒息。」根據美國環保署毒性資料,除油劑跟油結合之後比汽油或是除油劑本身都還要毒。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墨灣漏油搶救行動 讓海龜身陷火海
墨灣漏油的教訓──海洋油污染研究的短視效應
追蹤墨灣漏油 最新互動式地圖出爐
美國會調查墨灣漏油 指5大決策失誤
 

生物多樣性:從中國電子廢棄物污染看生產者延伸責任(下)

作者:賴芸(綠色和平)

為了從源頭解決電子廢物污染問題,綠色和平一直努力遊說電子企業,改善環保政策。綠色和平要求電子企業為其產品承擔全部責任,包括回收電子廢物,與停止在電子產品中及其生產過程使用有毒物質。隨著4年的不間斷努力,綠色和平得到了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半數的生產企業的公開承諾。

從2004年到2007年,Acer、Apple、Del、HP、Lenovo、LG、Nokia、Samsung、Sony、Sony-Ericsson、Toshiba等,分別公開承諾在今年前,在其所有產品中停止使用溴化阻燃劑和 PVC等有毒物質。因此將有55~60%全球市場分額的電腦,和三分之二的手機生產企業將得到改變。但實際執行情形如何?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田寮洋一隅;攝影:田寮洋居民。

今年夏天,北半球各地頻遇高溫天氣,在人們大汗淋漓,酷暑難耐時,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研究指出,隨著全球變暖仍在進行 ,未來高溫熱浪將越來越普遍。八八風災及重建工作將屆滿周年,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進行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 多數民眾對目前政府重建的進度並不清楚。而災後12個月天氣儼然1998年再現,汪中和提醒:八八之後氣 候更形嚴苛,記取1998秋颱效應。

台塑六輕25日晚上發生重油外洩,氣爆引發大火,這是六輕半個月來第二次重大工安意外, 六輕環評監督委員林進郎認為,六輕頻頻出事,已影響民眾身家安全及免於恐慌的自由。而台塑六輕面臨民眾提問避 重就輕,回稱「只會產生二氧化碳」,民眾大感不滿。

為爭取農民權益,過去曾分別採取激烈手段的農運人士楊儒門、李建成,現在以溫和方式支持農業。每周5、6、7, 他們在北市默默運作的「農學市集」,讓農民除了將作物交給盤商收購之外,多了一個「友善通路」可選擇。設市集的楊儒門並說,「農民必須自己站起來, 想靠別人幫助是不可能的。」

不同於彰化國光石化的與海豚爭地,中國大陸有友善的方案。為保護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港珠澳大橋預算增37億。大陸官方對於即將施工的港珠澳大橋進行施工調整,減少橋墩數量, 並減少在海上作業的時間。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我們,愛吃台灣米

作者:鍾怡婷(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生)

7月18日,大家從新聞媒體上看到的那一片油綠稻秧,來自雲林西螺,一個擁有濁水溪沖積平原、肥沃土壤的稻米之鄉,孕育出名聲響亮的西螺米。本來應該長在柔軟土地裡的秧苗,卻在這個周日的晨光中靜靜躺在台北總統府前的柏油面路上,許多農民不捨,彎腰撫觸有點曬傷的它們,心裡可能想著,今天過後,不把秧苗種回田裡不行。

把稻子種回田裡去,是所有被徵收地區的農民們,共同的心願。為了讓這批來到都市裡的秧苗繼續生生不息,農友們要尋找一片適合的土地、適合的人,把靜默躺在凱達格蘭大道的稻子種回田地裡。

把凱稻種回田裡,不只是讓生命與反農地徵收的烈火延續,把稻子種回去的決心,還象徵著農民堅持要在台灣的土地上繼續種稻,而我們想要吃台灣自己土地上長出來的米。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連署]老樹保護,拯救磺溪綠帶

發起單位:磺溪綠帶保護會

為了保護這塊綠地、老樹、與文化遺產(李翰祥導演曾居住與拍電影的老房屋),磺溪綠帶保護會再度推動此連署運動。這一切無價的生態環境(磺溪綠帶的老樹與稀有生態)與遺產(李翰祥故居)都存在於同一個區域,應當要好好珍惜的。

台灣這幾年來,已走向保護古蹟、推動文藝興盛的軌道,走向一個能越來越了解珍惜環境與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品質的趨向。這次值得令人慶賀與開心的。但是這條路曲曲折折,是需要每一個人都參與在其中,不僅了解並願意支持這樣的改變與創造。

讓我們為下一代好好愛惜大自然,還有創造一個充滿文藝氣味的美好學習環境。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