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1.12








近期活動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誠徵 濕地經營專員
2012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第六期野地教育輔導員培訓招募(最後五個名額!)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之迷失在自己的地圖裡: 談自然寫作者的手繪圖像與空間想像
穿上青蛙裝 走進濕地「混水摸魚」
「全球能源創新」講座(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 Woodrow Clark 博士 主講)
窮忙年代 -水花下的美麗與哀愁 攝影展(1/7~1/20)
2012年BBS繁殖鳥類大調查志工招募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守護杉原灣送您反美麗灣毛巾!(送完為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反高台水庫 泰雅爾族封山保家園

 

百年來泰雅爾族的馬里光、基那吉兩大社群從未舉行正式的和解儀式,昨(11日)天兩大社群族人在新竹縣尖石鄉高台上,用竹杯盛小米酒,用手指沾酒品嚐,宣誓和解並許下承諾,表達參與反對興建高台水庫、保護家園的決心。高台是個地形險峻的狹小山谷,也是兩社群的界限,過去彼此爭戰不斷,多次不得已的和解都選在高台之地。錯落的山谷之間,有田園、白雲、溪流、紅的黃的綠的樹木,許多第一次到這裏的人都忍不住讚嘆山林之美。

然而一旦興建高台水庫,高達180公尺的壩、331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積,山林景緻將完全消失,田園、溪流、樹木、以及田埔、控溪等許多部落也即將被淹沒。面對生存、生計、還有流離失所的危機,族人都已感受到十足的危機感。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壩毀家園,興建水庫前的再思考

他們為何反水庫

環球360°∣威利•斯米茨的生質能源革命

作者:伊莎貝爾•希爾頓

斯米茨深知,猩猩種群之所以受到威脅,不僅因為有人要獵殺牠們為食或者換錢,更因為走投無路的當地人只能通過破壞猩猩的棲息地開荒種地來維持生計。距斯米茨與那隻小猩猩的偶遇已經過去20多年了。這20年裡,他不僅拯救了上千隻猩猩,將幾千公頃退化的耕地變成森林,更在無意中開發出一種據稱能繁榮當地經濟、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活力、並有望造福全世界的永續生質能源。這是一個環保主義者的美好幻想還是有科學根據的偉大計畫?

印尼各地的地方社區都在抵制油棕樹的瘋狂入侵。企業投資油棕樹是為了滿足世界日益增長的生質能源需求,而僅印尼一國,油棕林的面積就已經達到了3萬平方公里。但油棕樹的到來破壞了當地人的生計和寶貴的森林碳匯。印尼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國,棕櫚油的生產和與之相關的毀林難辭其咎。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熊熊知多少:最新的重要發現(三)

作者:黃美秀(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亞洲黑熊專家群組共同主席、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非法狩獵黑熊在許多國家並沒有減少的趨勢,也成為令人最憂心的問題,這多少是受到與中國的活絡非法貿易的因素驅使。另在其他少數國家,當地居民也會主動非法狩獵,並利用熊類製品。在臺灣,黑熊經常因誤中為了獵捕草食類動物(如山豬、山羊、山羌等)而設置的陷阱而被抓。若再加上可利用的自然棲息環境有限,臺灣黑熊的族群將難以有顯著的增長。

此外,為了抽取活熊膽汁的熊類養殖場(Bear farming)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數量似乎有日益增加的趨勢,這似乎與源自中國的市場需求有關。活熊的非法貿易也算是活躍,數以百計的熊因非法貿易或被人當寵物飼養而遭查緝,最後被沒入並送到收容中心圈養。在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境內(如越南、柬埔寨、印度等),這樣的收容單位多是由非政府組織所設置。熊因為許多沒有被人善待的個體得以在收容單位被適當的照顧,但收容單位卻因暴增的動物而在經費上日趨捉襟見肘,因此也引發了有關什麼是最好的處置方式的熱烈討論,有人提出將部分個體釋回野外環境可能是照顧牠們的最佳方案。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厄瓜多想在葉蘇尼國家公園保護區開採石油的計畫,由於將傷害亞馬遜雨林,因此爭議多年,雖然「群眾集資」補助該國經濟損失的活動讓計畫暫停,但是該不該付錢,對一些人來說,還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但無論如何,我們的確沒有本錢失去亞馬遜這個地球的心臟,「世界末日鐘」日前又往午夜世界末日近一分鐘,是由於全球在如何對付核武威脅和氣候變遷上舉棋不定,讓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感到憂心。 去年的渤海灣溢油事件,還在收拾殘局,河北樂亭的29名養殖戶向康菲與中海油,索賠超過2.3億元。中國面臨春運時刻,全國正在想盡辦法回家,然而北方現在持續大霧,北京PM10嚴重超標,航班、鐵路、公路均發生延誤

一名攝影記者踢爆一件驚人的事情,位在印度洋安達曼群島上的原始部落遭遇到,英國觀光客將食物丟給他們,並命令跳舞提供娛樂的命運。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特稿】毒餌滅鼠 生態損失不容忽視

本報2012年1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長期以來,農委會為了降低農損,每年以毒餌滅鼠的滅鼠周政策為解決;但是,滅鼠週到底能不能真的抑制鼠類(齧齒類)族群數來達到減少農損之目標,至今未有定論,但包括猛禽在內的食物鏈頂端族群的間接傷害,卻缺乏討論。

無論農地用藥殺蟲、除草、滅鼠,都牽涉到屬於全民的生態價值與食品安全問題。有鑑於上述疑慮,環保署10日邀集農委會防檢局、林務局和特生中心及地方農業局,研商「農委會滅鼠周執行期間之施藥期如何避開保育鳥類繁殖期」,但因只解決保育鳥類繁殖期,而召開單位既非農業主管機關也非保育主管機關(環境資源部組法草案尚未完成立法,主管機關仍為農委會),也不探討毒餌政策,更未全面探討毒餌滅鼠的生態損失以及食品安全,而顯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