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4.15








近期活動

【跟著自然去旅行】翱翔天際 看見林鵰 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開春健康吃 2012望德園烹飪教學
城市遊牧影展:錢鬼剋星&映後環團座談會片
啟動綠活 永續家園-2012全國NGOs環境會議
2012地球日女性綠色經濟論壇
蕨妙草山-陽明山的蕨類「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研究成果大眾講座」第二場
「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 (RIO+20) 研討會」(4/17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專欄作家:昆蟲的嗅-費洛蒙

作者:楊家旺

2011年12月號,第118期的《科學人》雜誌中文版,有一篇〈費洛蒙 溝通的氣味〉文章,裏頭提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與生物系教授瑪莎.麥克林托克(Martha K. McClintock)在念大學時「參加緬因州傑克遜實驗室舉辦的研討會,一群研究人員談論著小老鼠排卵周期似乎會同步化的現象,麥克林托克突然冒出一句話:你們不知道嗎?女生也會這樣。當時沒有人相信她所說的話,三年後,她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為〈經期同步化及抑制〉,說明了一整學年觀察大約135名衛斯理住宿生得到的效應,相當令人驚艷。」這大概是人類也會散發費洛蒙的研究起始。《科學人》雜誌的這一篇文章,最有趣的部份是關於人類費洛蒙研究的一些實驗成果。比如說,人類在恐懼和喜悅時,會散發不同的氣味訊息。當然,目前的研究還不夠完整,不過這個領域的研究,肯定會非常有意思。相信將來若有更明確的成果,應該會成為科學上的重大發現。

精采內文


 

從挖耳勺看人類基因

艋舺龍山寺伸懶腰石雕作者:江某

清朝時期漢人大量渡海來台,在沃野千里的島嶼上落地生根,並將原鄉的生活習慣與宗教信仰移植,然而時間一久,也漸漸地發展出獨特的台灣文化。鹿港天后宮、艋舺龍山寺及三峽祖師廟等的木雕、石柱上的人生四暢圖,就是取自庶民階層題材的四種舒暢姿態:《伸腰、捻鼻、搔背、掏耳》,四位老者的打扮,平淡的四種日常動作,卻能讓人心領神會地莞爾一笑。

或許是挖耳勺微賤之故,挖耳朵的歷史難以考據。然而,地下出土的文物多少可以讓我們一探它幽微隱蔽的歷史淵源。

精采內文

 

綠色的八斗子海岸

IMG_2195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每年三至五月,到基隆沿岸一遊,海岸的顏色會因隨不同季節而成長的海菜而有所差異。四月,除了綠油油的石蓴、海苔外,尚有褐色的石花菜、茶米菜等海菜。連出幾天太陽石蓴白化的很快,但再下個幾天的雨,又馬上恢復綠色生機。

一般人選擇在夏天親近海洋,海岸的顏色較單調,蔚藍好像就成了海岸的唯一顏色與形容詞。如果是在春天造訪海岸,海岸雖不至於色彩繽紛,但至少會留下一片綠油油海岸的粗淺印象。

精采內文

 

【有毒污泥愛你好】「鈔票的味道」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小鎮的水肥大戰在1994年被端上全國頻道,由獨立導演麥克.摩爾主持的諷刺性節目《電視國度》深入報導。《電視國度》的工作人員從紐約出發,跟著一列滿載污泥蛋糕(「就像最精緻的蛋糕,層次豐富而濕潤」)的火車到賽拉布蘭加,由美可企業的代表莎柏負責在農場接待導覽。莎柏妙語如珠:「我們花了很多心思跟努力才完成這個計畫,這些好東西就是最佳的證明。」被問及味道的問題,另一名美可企業的員工笑著說:「這是鈔票的味道。」

鏡頭轉到休.考夫曼的華盛頓辦公室,原本廉價幽默的氣氛頓時嚴肅了起來。考夫曼說:「有毒原料在紐約州不能被隨意丟棄,也不能拿來作有益運用,那當然在德州也應該用同樣的標準看待。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丟了就走人的非法行為,偽裝成對環境有利的計畫,偽裝就只是偽裝而已……現在,有人愛護紐約岸邊的魚群,有人守護著紐約的土地和市民,而德州的居民卻受到毒害,德州內部正在腐敗。」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昆蟲的嗅-費洛蒙

作者:楊家旺

攝於大坑

同一物種的種內氣味溝通,就是我們常說的費洛蒙(pheromones)。換言之,我們可以說費洛蒙是一種語言模式。不同的氣味,意謂著不同的化學成份,代表了不同的訊息義涵。徐堉峰翻譯的《昆蟲學概論》,將費洛蒙依行為的性質概分為五類:性費洛蒙(Sex pheromones)、聚集費洛蒙(Aggregation pheromones)、空間費洛蒙(Spacing pheromones)、標跡費洛蒙(Trail-marking pheromones)和警戒費洛蒙(alarm pheromones)。盧耽的《圖解昆蟲學》,除了以上五種,還多列了一種:標記費洛蒙(marking pheromones)。

當然,這只是依昆蟲行為所概分出來的幾種大類別。若要再細分,單一種昆蟲的性費洛蒙,就可以再區分出好幾種不同的語彙,藉以表示不同的訊息。比如說,雌蝶很可能先散發一種「性誘引費洛蒙」吸引雄蝶前來。等到雄蝶接近時,為了得到雌蝶青睞,雄蝶會散發具有催情作用的「求偶費洛蒙」。像台灣的四種紫斑蝶,皆有毛筆器構造,據說,它會散發一種安撫雌蝶的化學氣味,有助於讓雌蝶降落、收翅、表示願意交配。這些關於求偶交配的不同氣味訊息,我們都概括到性費洛蒙這一類。其他各大類的費洛蒙也是如此,可以再細分出好幾種不同義涵的化學訊息。

這些化學氣味所能傳達的細微,可能遠遠超出人類的理解範圍,霍德伯勒(Bert Holldobler)和威爾森(E. O. Wilson)合著的《螞蟻.螞蟻》就這樣寫道:「總結過去二十年的研究結果,我們發現編織蟻的化學語言已經發展到幾乎能夠運用語法的程度──也就是可以運用化學『字彙』來傳遞不同的『片語』。」換言之,如果要將昆蟲的化學語言研究透徹,並編撰一本辭典,很可能收錄的字詞會超過任一本國語辭典也說不定。

1939年,德國生化學家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因性激素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59年,他發現了第一個費洛蒙-蠶蛾醇(Bombykol)。當時,還沒有費洛蒙這個名稱。這個名稱是後來由瑞士昆蟲學家Marin Luscher和德國生化學家Peter Karlson採用希臘字pherein和horman所創造出來的。

2011年12月號,第118期的《科學人》雜誌中文版,有一篇〈費洛蒙 溝通的氣味〉文章,裏頭提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與生物系教授瑪莎.麥克林托克(Martha K. McClintock)在念大學時「參加緬因州傑克遜實驗室舉辦的研討會,一群研究人員談論著小老鼠排卵周期似乎會同步化的現象,麥克林托克突然冒出一句話:你們不知道嗎?女生也會這樣。當時沒有人相信她所說的話,三年後,她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為〈經期同步化及抑制〉,說明了一整學年觀察大約135名衛斯理住宿生得到的效應,相當令人驚艷。」這大概是人類也會散發費洛蒙的研究起始。《科學人》雜誌的這一篇文章,最有趣的部份是關於人類費洛蒙研究的一些實驗成果。比如說,人類在恐懼和喜悅時,會散發不同的氣味訊息。當然,目前的研究還不夠完整,不過這個領域的研究,肯定會非常有意思。相信將來若有更明確的成果,應該會成為科學上的重大發現。

回到昆蟲的費洛蒙這一話題。在前面提到的《螞蟻.螞蟻》這本書的第四章,標題〈螞蟻的溝通方式〉裏,提到了費洛蒙、聲音、觸碰等溝通方式。無疑地,費洛蒙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溝通方式,螞蟻因為「居住在不見天日的地底蟻巢中,和靜止無風的密閉空間裏,費洛蒙還是最好的溝通媒介。螞蟻基本上就是一具活動的外分泌腺體,牠們能夠產生許多不同種類的費洛蒙。

《螞蟻.螞蟻》第四章的第一段,提到的聚集費洛蒙時,講述了非洲編織蟻「能施放五種不同的『訊息』,指出目標的特性。」第一種是找到食物後,回巢過程會沿途留下氣味痕跡,指引巢裏的同伴們前往發現食物的地點。第二種是找到一個建立新巢的地點時所傳達的氣味痕跡,一樣是指引目標以利聚集,但意義是完全不同的。第三種是碰到敵人時,會在敵人周圍留下環形痕跡,聚集同伴前來驅敵。第四種和第五種聚集信號是「指引同伴前往尚未探測的新領域或與敵方遭遇的遙遠地點。」從這裏可以再一次看出,聚集費洛蒙只是一種大分類,即使同一種螞蟻,也有可能具備數種,甚至數十種不同意義的聚集費洛蒙。

在昆蟲裏,最擅於運用化學氣味作為溝通方式的,肯定是螞蟻了。大概就是這個緣故才能造就螞蟻成為昆蟲裏最為成功的族群吧!愈多不同語彙的化學訊息組合,就能夠傳達愈複雜的訊息,而且化學氣味作為一種語言模式,他所可以傳播的距離遠、範圍大、精確度高,而且幾乎只有同種生物才能接收到,這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溝通方式,因為如此一來,意圖便不易被其他物種偵測與察覺到。人類的語言模式,靠著文字或口語,再怎麼精進,也無法達到氣味溝通的優勢。人類的嗅覺相較於多數昆蟲來說,實在太鈍了,因此,大概也不容易發展氣味溝通這種語言模式吧!

但我們已經發現人類也會散發費洛蒙,而且能夠接收到這種無味的氣味,進而影響自己的一些偏愛或情緒反應。也許,在化學氣味的溝通上,藉由科學研究的進展,慢慢地,我們也會擁有一些可以運用的氣味語彙也說不定。

Top

 

從挖耳勺看人類基因

作者:江某

  手作森氏櫟挖耳勺「勺」,挹取也。象形。

挖耳勺,古今不外乎「耳扒子」等一聽就知的名稱。但在唐代,因當時用鐵製的,耳中有垢,用它一挖了事,故亦稱「鐵了事」。而台灣話卻稱之為「消息仔」,大概取意耳朵一挖乾淨了,就聽得到消息。

掏耳,從來只是庶民生活底層裡的一件細微瑣碎之事,手銜著小小耳勺,小心翼翼的伸入耳内輕輕掏挖。原以為這該是全世界普遍共通之舉,但這等本能層面微末需求的小事,卻僅流行於東亞文化圈。而在中國、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甚至有以挖耳為業或理髮業兼之的一項服務。舊時,於剃完頭後,剃頭師對著光線,一手將一耳耳廓拎起,以耳扒子探入耳內挖取耳垢。因而,剃頭挑上都掛有「朝陽取耳」的字牌。

根據日本長崎大學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人類耳垢可分為兩種,呈乾燥屑塊狀的是「乾耳垢」,而呈濕黏液狀的則是「濕耳垢」。耳垢類型的差異全靠人類DNA中位於第16號染色體上的「ABCC11」多型性基因所決定。因為該基因跟腺體的分泌功能有關,如果是G/G或G/A型是屬於濕耳垢基因,97%的非洲與歐洲人屬於此型。東亞人則多為A/A型乾耳垢基因,南亞與中亞人則乾濕各半。而濕耳垢的歐美人因頂泌汗腺的數量較多,約近9成與腋臭症(狐臭)有高度的關聯,乾耳垢的亞洲人體味則較不明顯。由於耳垢牽涉著人種的差異,日本科學家進而調查了各族裔的差異且繪製了「全球耳垢基因地圖」,此圖有助於描繪遠古人類如何遷徙及分布。

三峽祖師廟掏耳木雕

耳垢又名「耵聹」。通常人們總以為耳屎就是耳內的垃圾,需不時的清理。然而這種在醫學上稱為耵聹的東西,是由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黏稠液體,富含氨基酸、脂肪酸、免疫球蛋白等物質,可保護外耳道上皮,發揮抑菌的功效,並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以保護耳膜,不宜時常挖取。俗語說:「耳不掏不聾,眼不撥不瞎」,就是在提醒不要常挖耳朵及揉眼睛。

清朝時期漢人大量渡海來台,在沃野千里的島嶼上落地生根,並將原鄉的生活習慣與宗教信仰移植,然而時間一久,也漸漸地發展出獨特的台灣文化。鹿港天后宮、艋舺龍山寺及三峽祖師廟等的木雕、石柱上的人生四暢圖,就是取自庶民階層題材的四種舒暢姿態:《伸腰、捻鼻、搔背、掏耳》,四位老者的打扮,平淡的四種日常動作,卻能讓人心領神會地莞爾一笑。

艋舺龍山寺伸懶腰石雕

或許是挖耳勺微賤之故,挖耳朵的歷史難以考據。然而,地下出土的文物多少可以讓我們一探它幽微隱蔽的歷史淵源。

過去,考古工作者曾在南昌的在一座三國時代東吳的古墓中發現了一只黃金製成的龍形小器物,龍舌是挖耳勺,龍尾尖為牙簽。也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陝西秦公大墓(秦景公)中出土了一枚略帶黃色的玉石雕琢成的挖耳勺。更早則在距今3200多年前的殷墟中發掘了一個古墓,墓中發現兩枚魚形的玉製挖耳勺,頭部的魚眼,透雕為孔,穿繩後可以佩在身上,口、背、胸、尾,紋飾清晰,十分精美。此墓主叫婦好。據甲骨文所載,婦好為商王武丁之妃,極為受寵,不僅主持祭占,並為王室重要將領,也一度出入征戰,握有重兵,是已知最早的女政治家及軍事家。

當人們看到這些距今久遠出土的纖細而溫潤的玉製挖耳勺時,是否會覺得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小物件,在人們耳中有垢微癢難舒之際,滿足了本能上最基本的需求,也揭示了所謂的人生享受,並不在富貴榮華般的生活饗宴。就像鏤刻在廟宇石柱上的人生四暢圖,那半瞇著雙眼,搔搔微癢的耳朵的模樣,真實地讓我們感受了文物的鮮活,體味了歷史的溫暖。而就在滿足那卑微的小小需求中,讓我們理解到原來人類共通渴求的幸福感與價值觀,其實並非那麼的遙不可及……

從古墓出土的文物裡,我們看到如同生時的縮影情事都被妥貼地安置,彷彿只是短暫的離去,猶伴著隨身之物與不捨的心情,而又那樣的視死猶生地,把平常瑣碎的生活物件也帶進了再也無能領受的無限時空裡,默默地填補了生者那道心裡的小小裂隙。

耳垢,這為人所輕鄙的身體代謝物,讓人難以置信地竟牽連著人種和體味差異的基因類型,甚至還可能揭開人類從非洲出走的族群大遷徙的秘密!而庶民文化中最卑微的掏耳朵,也在地下出土的文物裡讓我們看到人類在本能的需求上生死不異。甚而視為人生暢快之事,刻呈在廟宇裡。

原來,人世最不可丈量的距離,不在生死,而在離自己最近的心。一如那不起眼的小小耳垢,竟隱藏著人類起源的大事紀!

本文轉載自得閒集

Top

 

綠色的八斗子海岸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IMG_2195

週六陪朋友遊走八斗子,今早整理照片時,發現很多張綠色海岸的照片,特別挑出幾張與大家分享-春天時佈滿石蓴的綠色八斗子海岸。

每年三至五月,到基隆沿岸一遊,海岸的顏色會因隨不同季節而成長的海菜而有所差異。四月,除了綠油油的石蓴、海苔外,尚有褐色的石花菜、茶米菜等海菜。連出幾天太陽石蓴白化的很快,但再下個幾天的雨,又馬上恢復綠色生機。

一般人選擇在夏天親近海洋,海岸的顏色較單調,蔚藍好像就成了海岸的唯一顏色與形容詞。如果是在春天造訪海岸,海岸雖不至於色彩繽紛,但至少會留下一片綠油油海岸的粗淺印象。

IMG_2175IMG_2196

IMG_2188

請在春天的氣息裡來一趟八斗子海岸之旅,來一起數一數海岸有幾種顏色?海岸的綠也有是有層次的,來了,你就能有所體會。

Top

 

【有毒污泥愛你好】「鈔票的味道」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小鎮的水肥大戰在1994年被端上全國頻道,由獨立導演麥克.摩爾主持的諷刺性節目《電視國度》深入報導。《電視國度》的工作人員從紐約出發,跟著一列滿載污泥蛋糕(「就像最精緻的蛋糕,層次豐富而濕潤」)的火車到賽拉布蘭加,由美可企業的代表莎柏負責在農場接待導覽。莎柏妙語如珠:「我們花了很多心思跟努力才完成這個計畫,這些好東西就是最佳的證明。」被問及味道的問題,另一名美可企業的員工笑著說:「這是鈔票的味道。」

鏡頭轉到休.考夫曼的華盛頓辦公室,原本廉價幽默的氣氛頓時嚴肅了起來。考夫曼說:「有毒原料在紐約州不能被隨意丟棄,也不能拿來作有益運用,那當然在德州也應該用同樣的標準看待。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丟了就走人的非法行為,偽裝成對環境有利的計畫,偽裝就只是偽裝而已……現在,有人愛護紐約岸邊的魚群,有人守護著紐約的土地和市民,而德州的居民卻受到毒害,德州內部正在腐敗。」

《電視國度》也在賽拉布蘭加塵土飛揚的大街上訪問當地居民,聽他們苦澀地抱怨。一名婦女憤怒地說:「到哪裡都聞得到惡臭,我搞不懂為什麼紐約市有權利把他們的屎往我們這邊倒?」另一位居民則說:「我們最近有很多人過敏,以前從來沒有過敏的人,現在身上長了一堆這種玩意兒。」

節目播出後不久,美可企業對考夫曼和《電視國度》的製作公司索尼影業提出告訴,要求3千3百萬美元彌補其受損的名譽,並指控他們「發表誹謗言論……惡意製造虛偽不實的陳述」。訴訟指稱美可企業花費約60萬美元在德州進行直效行銷公關活動以建立商譽,不過由於節目播出而前功盡棄,損失逾半。考夫曼也不甘示弱,反控美可企業勾結組織犯罪、違反德州與紐約州法令,並妨礙聯邦調查。

在過去,考夫曼舉發了許多環境污染弊案,如紐約州愛渠事件、密蘇里州時代灘戴奧辛污染事件。在雷根時代,他拉下了環保署長柏芙,柏芙因不願交出內部文件藐視國會而被迫請辭。柏芙的屬下拉維兒,還因挪用公款、在國會作偽證,而服刑4個月。

考夫曼表示:「這個問題更大條,因為這次是政府與組織犯罪過從甚密的企業妨礙司法調查,用納稅人的錢以一紙非法合約插手非法廢棄物處置。柏芙跟拉維兒的案子只不過是政治力介入清理地點罷了。」

考夫曼說:「在賽拉布蘭加,這次基本上是政府也下海,在公開調查中支持犯罪組織。」

相關:

【有毒污泥愛你好】有毒灰渣的合法污染!

【有毒污泥愛你好】屎尿齊飛

【有毒污泥愛你好】水肥簡史

【有毒污泥愛你好】祕密成份

【有毒污泥愛你好】玫瑰改名依舊香?

【有毒污泥愛你好】看吧,都是為你好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Toxic Sludge is Good For You! : Lies, Damn Lies and the Public Relations Industry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
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出版社:紅桌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80903
裝訂:平裝
定價:3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