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玲菁(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副教授)
※ 編按:接續上篇,世界各國許多消費合作社秉持七大原則,致力於消除貧窮、友善環境的社會經濟活動,究竟合作社有什麼功能?又做了哪些事呢?今日專欄將為讀者們介紹其中幾項案例。
聯合國訂定2012年「國際合作社年」(Yea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s),亞洲儲蓄互助聯盟(ACCU,簡稱亞盟)以儲蓄互助運動響應,致力於降低貧窮人口。亞盟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後,亞洲儲蓄互助社總資產增加2%,預計於2012年前,藉儲蓄互助社與信用合作社推動微型融資,達到改善亞洲地區100萬個貧者之生計,截至2010年已經完成71萬8,000人(註12)。歐盟國家與日本政府則建構「友善的經濟政策」發展合作社,實踐聯合國所關心的議題:脫離貧窮、普及教育、婦女孩童健康照顧、性別平等、環境永續、夥伴關係等社會經濟活動。
生產、生活中的綠色發展
合作運動的綠色發展體現在生產與生活中,各國從農村、養殖、種植、消費、金融合作社的案例,甚至跨國間之「公平貿易」,形成自助-互助-公助之國際社會經濟關懷價值,值得政府制定政策,人民以合作社模式學習綠色發展思維:
例一:挪威風力發電合作社提供偏遠地區農民及其家庭教育,融合科技知識與技能,分享資訊,建立高科技風車電力供應與操作技術,維繫農村潔能與節能的綠色永續發展。
例二:台灣鰻魚合作社社員有別於大陸業者,堅持不用藥物養殖,顧及人體健康與環境的作法,再次博得日本漁業協同組合聯合社認同而相互交流,增加出口機會,提升社員收益。
例三:台灣南投縣原住民的蔬菜產銷班,以傳統方式有機種植蔬菜,經主婦聯盟三年陪伴後,檢驗合格而成為消費合作社之生產者夥伴,共同保障社員健康與保護台灣土地(註13)。
例四:聯合國、北歐各國、英國等國家的消費合作社關懷開發中國家,兼顧綠色環境保護,結合咖啡合作社、生產者合作社,以公平貿易維護中南美洲和非洲的棉花、咖啡、可可亞的農民家庭所得,讓孩童獲得教育機會而脫離貧窮與失業困境,自助地解決社區淨水、學校、道路不足之公共問題(註14)。
例五:法國合作金融體系在法國政府提供稅制優惠下,促進節能產品和能源建設、環境保護與更新住宅改善。根據該國2009年修正財政法案(13/11/2007命令),採有條件的批准抵免稅收的25-50%,允許扣除其所得稅的一部分費用進行,以提高能源效率。
對於環境保育,平民銀行提出生態屋的概念,幫客戶建造太陽能熱水器與風力發電廠作為實踐環境責任的第一步;相互信用銀行建立生態台,在建築物上種植作物,打造建築物上的農場;聯邦平民銀行建立第一個生態補貼的貸款;農業信貸銀行則在2006年開始,透過銀行的風險資本基金提供融資環境投資,致力於再生的替代資源與節能貸款。儲蓄銀行於2008年提供歐幣5,900萬元,提供微額信貸以支持環境保護(註15)。
例六:在日本農村建立六次產業互補,連結生活俱樂部協同組合共同購買綠色生活財,促進綠色生產者友愛土地;組織合作社與非營利組織共同投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的福祉事業,以照顧生活與生命(註16)。
尤其在天災、核災受創之後,合作社更需要強化既有的社區經濟網絡,緊密地協助地區人民的生活與生產經濟重建。
合作經濟:改變的契機
合作經濟以合作社為企業體,創造「社員集體的社會型企業家」,綠色運動有賴於消費者思維改變,藉青年環境守護者、婦女家庭健康守門員、農漁民土地耕耘者,促使政府建立合作政策與修法,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籌組「合作社創業平台」,重視合作金融與各類合作社穩定的在地經濟角色,強化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功能。
近代平民合作經濟、環保運動,係關懷自然環境,從學校到社區、社會、國際,積極鼓勵社會經濟事業,創造「健康的合作社區網絡」共同守護地球環境,以擁抱「下一個合作的家庭幸福」。(全文完)
【經濟可以不一樣】系列文章
※ 專題介紹:經濟發展與環保非得勢不兩立嗎?在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許多人看見了守護自然資本的價值,並在資本主義之外,開拓了提供更友善環境、土地和生產者、消費者的經濟模式。自本週起,生物多樣性專欄將連載【經濟可以不一樣】專題,希望透過實際案例,提供讀者不同思維角度,看見更多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註】
12. 梁玲菁(2011/4),〈微型金融與合作金融〉,新台灣智庫。
13.
作者於2003年蒙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協助訪視南投仁愛、信義鄉之儲蓄互助社;爾後於2008年訪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中分社、台北總社。
14. 林詠心譯(2011),《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原著Dean Cycon(2007),城邦。
15. 參閱法國五大合作金融體系之網站年報、梁玲菁(2009)。
16. 梁玲菁(2010/6),〈「合作」深耕農村婦女的生產/生活經濟〉,2010全國農村婦女大會。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