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瑛(《南方週末》記者);王靜怡(《南方週末》實習生)
中國至少還存在1000多萬的學齡前兒童,因為營養不良而生長遲緩,這個數字僅低於印度,列全球第二,而6—11個月大的嬰兒生長遲緩率大有持續惡化之勢。
被忽視的「生長遲緩」
距離青海省西寧市80多公里的樂都縣,一條黃水河把這個約30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縣分成了南山和北山,3周歲的榮統璽和爺爺奶奶住在南山的峰堆鄉上帳房村,一個只有6000多村民的典型的西北村莊。
站在一堆嬉戲的孩子中,榮統璽看上去比同齡的孩子矮瘦了許多。身高84公分,體重9.4公斤,這樣的資料足以讓中國著名兒童營養專家陳春明痛心。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針對3歲兒童體格發育的參考值:91.1公分—98.7公分,榮統璽比最低標準值還足足矮了7公分。
陳春明說,這個在爺爺奶奶眼中平日吃喝都挺「正常」的孩子很可能患有中度生長遲緩症。
官方定義中,生長遲緩症是指由於兒童在兩歲前長期營養攝入不足,造成體格發育遲緩,該症狀一旦形成,將給兒童帶來不可逆轉的身高「生長遲緩」。
在這個以麵粉、土豆為主食的西北村莊——峰堆鄉上帳房村,榮統璽並不是個例。
根據當地村醫榮德全的介紹,村裏滿6周歲的兒童有7個,其中3個身高和體重低於同齡兒童平均值。峰堆鄉衛生院院長安君則說,該鄉每年例行體檢至少15%兒童患有輕度到中度「生長遲緩」。
而中國疾控中心在2010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全國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在9.9%。200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對外宣稱,中國至少有1270萬兒童患有「生長遲緩」。
然而,生長遲緩問題在中國乃至全球卻經常被忽視。
「在某些地區,生長遲緩十分普遍,所以人們誤認為它是一種遺傳性而並非可預防的疾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麥吉蓮說道。
很大程度上,這一誤認造成了中國一直以來對於兩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關注十分有限。中國疾控中心國家食物營養監測系統專案的一組資料說明了這一問題:貧困農村1歲以上兒童生長遲緩率雖然2008年—2009年間基本不變,而2010年卻出現反復,回到了2005年的水準;6—11個月嬰兒生長遲緩率在2008年—2009年間增加了一倍,由6.7%增至12.5%,有所惡化,持續到2010年為12.1%。
關鍵的「1000天」
僅僅一河之隔,命運之神似乎更加眷顧北山共和鄉等9個鄉鎮的孩子。
2009年8月份,樂都鎮包括共和鄉在內的9個鄉鎮被納入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兒童早期發展專案」,針對6個月到兩歲兒童發放包含蛋白質、鐵等微量元素的「營養包」作為日常膳食補充,並針對孕婦發放營養補充劑。
作為「營養包」的發明專家,陳春明認為兒童營養不良所帶來的生長遲緩,抑或貧血病,都可以通過「營養包」得到有效緩解,其中的關鍵在於母親懷孕至兒童兩歲這中間的1000天時間。
該專案進行至今,資料證明,專案所涉及鄉鎮的營養不良問題得到了一定改善。在共和鄉,《南方週末》記者看到與榮統璽同樣年齡大小、兩歲前參與「營養包」專案的男性兒童,經簡單測量的資料顯示:身高101公分,體重16.4公斤,與前者形成了較大的反差。
「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的項目官員劉蓓博士,在專案實施一年後進行跟蹤調查發現:樂都縣12—14個月齡嬰兒的生長遲緩率由10%下降到了4.6%,基線6—8個月齡兒童到18—20個月齡時貧血率降低了38.6%。
每一個百分點的降低就意味著更多的兒童達到了營養攝入標準線。
1000天雖然是因應兒童營養不良的「最佳時機」,但它的重要性卻一直以來被一個「樂觀事實」——兒童營養不良率大幅下降所掩蓋。
「事實上,過去幾年營養不良率的下降更多是受到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營養專家常素英分析道。經濟發展與惠農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這自然而然提升了兒童的營養攝入水準。
但常素英提醒,除卻經濟因素,其他因素也在影響兒童營養水準,一旦經濟發展進入平緩期甚至倒退,這反映在兒童營養水準上極其敏感。
來自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位也顯示:自2005年以後,兒童營養不良率的下降逐漸遲緩,2010年受到全球經濟危機影響,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率甚至出現了增長的勢頭。
以兒童營養不良的一個重要指標貧血率為例,這幾年一直居高不下。即使在實施了「營養包」計畫後,樂都的貧血率仍然維持在46.4%。
劉蓓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西寧市抽樣調查顯示貧血率更高,達到64.5%。2010年,全國5歲以下兒童的貧血率是12.6%。全國農村3歲以下的貧血率是19.2%。貧困農村3歲以下兒童則在23.2%。
「貧血問題不僅僅是在農村,包括上海、廣東這樣的大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依然存在貧血問題,2010年全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地區嬰幼兒貧血率達到20%以上,而個別西南貧困縣則高達70%。」劉蓓說。
如同「生長遲緩」,貧血對於兒童智力發育的影響也是「長期」和「不可逆轉」的。
「只靠衛生部,解決不了問題」
眼見樂都兒童受惠於「營養包」計畫,2011年底,中國青海省政府決定撥款1000萬在全省普及「營養包」計畫。「這是全國第一個由政府出資,在全省範圍內普及『營養包』的省區。」常素英說。
然而,從「營養包」推廣歷史來看,至今不過覆蓋了全國13萬多名兒童。陳春明和國內兒童營養學家焦急地期待著「營養包」能夠普及到更多的兒童,尤其是貧困農村兒童。
2012年4月8日,衛生部傳來消息,計畫對山西呂梁山片區實施「貧困地區學齡前兒童營養與健康干預專案」。對貧困地區6個月—6歲兒童免費提供營養包也將考慮先從呂梁片區開始試點。
政府力量的介入似乎給這一計畫的未來帶來了一絲曙光。然而,在已經87歲高齡一輩子奔波於兒童營養事業的陳春明看來,目前的工作還遠遠不夠。
「問題在於如何把符合營養標準的食物送到需要的孩子嘴裡,即如何形成可持續的發放機制,這光靠衛生部,解決不了問題。」陳春明擔憂地說。
此前,中國發放的針對改善學生營養的資金,就因為資金發放機制不夠合理,本該用於改善學生營養的補助被家長挪作他用。
陳春明提出,未來如何形成可持續的發放機制,如何免費發放,如何市場化運作,這都是未來保證解決中國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關鍵所在。
相關文章
中國米污染 2012年4月11日
讓孩子到自然中去吧 2012年1月10日
中國低生育率隱憂 2011年12月21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5月15日,原文刊於2012年4月19日《南方週末》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