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9年10月,梅姬颱風帶來豪雨,造成蘇花公路發生開通以來,最嚴重的災情。在政治人物與居民高呼「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氣氛下,20天後蘇花改有條件通過環評,創下重大開發案最快通過環評的記錄。
民國100年1月,蘇花改動工,政府宣示要將蘇花改做成模範工程,一年多過去,蘇花改卻遭遇阻力。武塔部落居民連署陳情,獲得27位立委支持,要求蘇花改暫時停工。一個過路村莊,為什麼擔憂害怕?蘇花改又遇上了什麼難題?
宜蘭縣南澳鄉的武塔村,是蘇花公路沿線一個寧靜的泰雅部落,村落背倚武塔山,前有南澳南溪環繞而過。部落居民原本在山上種植香菇、地瓜、花生等維生,近20年來,這座山卻不再有人開墾。
村落後方的武塔山雖然不高,但是山勢陡峭,地震豪雨常會有石頭崩落。今年3月武塔部落的居民得知,蘇花改隧道將從部落旁邊穿山而過,隧道工程距離部落最近的一戶人家,只有130公尺。
公路局蘇花公路改工程處處長邵厚潔表示,這條路線是延續當初蘇花高時期的規劃,已經做過完整的地質調查評估,認為居民的擔憂是多慮。
讓部落居民生氣的還有另一個原因。武塔隧道的另一個出口,將通過武塔公墓的西側下方,這個公墓因為淹水、交通建設等原因,已經被遷移兩次。
武塔居民深知,作為一個過路村莊的命運是什麼。民國60年代北迴鐵路開通,武塔終於有了方便的聯外交通,卻也讓部落一分為二,學校與村落終日承受噪音之苦。40年後,居民同樣期盼有一條便利的蘇花改,卻又對工程的負面影響憂心忡忡。他們向立委陳情,在立委的牽線下,邀請地質學者李思根到現場勘查。
除了對隧道工程的擔憂外,土方處理也是一大問題。基於挖填平衡原則,未來蘇花改南澳和平段的土方,將不會對外運送。580萬方的廢土,將堆置在漢本與南澳南溪河堤附近。根據施工剖面圖,巨大的土方未來會被當成蘇花改的路堤,高出河床約40公尺,橫亙在河床與蘇花公路之間。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曾雨涵表示,南澳南溪的河床年年上升,蘇花改的路堤很可能影響南澳南溪的水文,讓武塔變成較低漥、易淹水的部落。由於規劃單位的計算方式,是以100年洪水頻率作為標準,但近年來超過200年洪水頻率的案例越來越多,再加上南澳常常是颱風登陸點,未來土方堆置、臨時便道等設施會不會影響洪水的宣洩,都是必須關切的問題。
武塔部落居民200多人連署,要求公路局立即停工、重新規劃蘇花改武塔路段的替代方案。對於居民的訴求,公路局蘇花改工程處表示,目前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如果要更改,可能會影響整個路線規劃,包括環評等程序要重新來過,所以現階段不可能變更路線。
武塔部落居民的訴求,獲得27位立委的支持,提案要求交通部暫停蘇花改武塔段工程,卻也引發地方對立。蘇花改要怎麼改,原本應該是一件可以理性討論的事。但在地方的激化對立下,理性討論的空間被壓縮殆盡。
環保團體認為,武塔路段的爭議,突顯蘇花改環評的問題。由於當初蘇花改的環評是在相當匆促的狀況下通過,有些調查並不是那麼充分完善,所以環評委員開出許多附帶條件,包括成立環境保護監督小組。但這個監督小組三個月才開一次會,17位代表中,民間代表只有2位,沒有實質監督功能。
已經施工發包的蘇花改,怎麼做才能改得更好,讓居民沒有疑慮?如何讓監督小組發揮功能,營造一個理性的討論空間?是這個自詡為模範工程的重大建設,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