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潁齋
【評論連結】 馬英九藉由李鴻源玩弄兩手策略嗎?
6月11日晚間鋒面北移,北部豪雨成災,中和區環球購物中心周邊的中山路三段附近,為往來板橋、中和、台北的樞紐要道。傾盆大雨之下,淹成水鄉澤國,水淹及膝。中山路三段沿線及附近巷弄如民治街、民有街、民享街等亦全無倖免,最低漥處水深甚至可達半身高度。
這場超豪大雨一個小時下了幾百公釐,新北市內多處雨量累積超過400公釐。蘆洲、三重、新莊、鶯歌、三峽、五股、林口、泰山、板橋等地也有淹水災情傳出,烏來瀑布往信賢福山方向,因豪雨導致山崩,已封閉道路橋樑。較嚴重的有板橋區的15處積淹水、鶯歌有13處、三重區積水11處等。
精彩內文
豪雨特報 12日全台嚴防
屏東3天雨量破千 高美大橋封
霧台4百多人困部落 1人失聯
廬山撤旅客 埔霧公路搶通
因應氣候變遷,創造海綿城市(上)
作者:柳中明、 陳瑞文、陳起鳳、劉銘龍、陳明烈、陳瑞成、蕭香娟、陳世勳、陳庭豪
本文主張創造「海綿城市」,改變城市為一個活的生命體。
「海綿城市」一詞,或許曾在某些小說創作中出現,但在學術研究領域,乃以澳洲人口研究學者(Budge, 2006)所提出的意涵為最明確,其乃指城市像海綿般將郊區人口集中吸附,而至偏遠鄉村人口持續減少,同時城市面積不斷擴大。再者,城市的發展會導致建築密集、道路疊架、車輛集中、污染累積,以及電力、油料、食物、水、廢棄物、廢水等各類物質匯集消耗或被創造。因此,海綿城市一詞也有學者意指城市問題的惡化趨勢。
本文主張將「海綿城市」的虛擬觀點,轉變為事實,也就是讓人造城市,轉變為能夠吸存水、過濾空氣、過濾污染物質的超級大海綿,達到降溫、防洪、抗旱、捕碳等效益,根本解決人造城市阻絕水與生態的問題,邁向真正的生態與低碳城市。當然,這不是簡單的工作,許多大城市都已經歷數十年、數百年或是數千年的形成過程,實在不容易在短期內出現大變化。但是,未來全球古老城市的改造,將會是最為重要,因為這些城市仍將是未來人口持續增加累積的地區。
精采內文
【經濟可以不一樣】永續性經濟 值得選擇的未來
作者:莫聞
氣候極端化,每每造成人民身家財產與性命的損失,這是最新活生生的例子。 因應氣候極端化趨勢,設法調整人的行為,提出更永續的作為與治理,使人類社會與地球環境更具有承擔風險的能力,便是「韌性」。
在聯合國今年初提出《韌性的人類與地球:值得選擇的未來》報告中,除了前文〈重新定義好生活 從一坨屎談起〉所提及「讓民眾更有能力做出永續的選擇」、「實踐永續性的經濟」、「加強機構治理」之外,也提出許多國際上例子,做為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國際社群持續實踐,並提供案例分享。
【拒絕遺忘─台灣油症受害33年】KANEMI STORAGE日本最大規模戴奧辛受害事件(下)
作者:藤原壽和(日本油症受害者支持中心事務局長);整理:陳昭如
因為想更全面性地掌握油症訊息,因此我也開始收集台灣的油症資料。我附了上方幾張台灣患者的照片,他們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皮膚上有氯痤瘡,其次則是皮膚色素沉澱,同時還有很多黑嬰兒(可樂兒)誕生,顯示台灣患者血液中戴奧辛的濃度比日本患者要高出許多。右圖表是研究日本患者與一般人血液的比較,由此可看出患者戴奧辛濃度是一般人的10倍,中間的「能勢美化中心」則是一個垃圾焚化爐工廠的患者血液濃度。
目前日本使用的油症診斷基準是在2004年修定的。第一項是PCQ,其次則是患者自覺的症狀。2004年追加了PCDF濃度。但我認為這個檢驗標準還是有問題。例如長崎有對夫婦同時受害,但40年之後的追蹤研究卻發現,太太血液中的戴奧辛濃度有500皮克,但先生卻只有50皮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或許是因40年來先生不斷嘗試各種排毒法。由於油症並沒有真正的治癒方法,很多患者會採用各種民俗療法,包括利用真空法將血液中的戴奧辛抽取出來,而這位先生或許就是透過這類方法,使得血液中的戴奧辛濃度降低了也說不定。由於40年來許多患者都自行透過各種方法排毒,血液中的戴奧辛濃度自然就會減少,如果只因他們現在血液中的戴奧辛不多,而無法確認他們受害者的身份,我認為並不合理。除了我以外,原田教授也有類似的看法。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全台今天依然受暴雨侵襲,多個縣市已經停止上班上課,而在對岸,江西分宜縣也因為連日暴雨發生了特大洪水,甚至有一個鄉鎮被淹沒了。去年10月發生70年來最大水患的泰國,又進入了雨季,目前南部已有部分省份發生水災,這個時刻,總理盈拉宣布,國家水資源與水災政策委員會已完成防洪計畫,將送到內閣審議。但是什麼樣的防洪計畫才能不浪費錢而能真正有效呢?這也是台灣政府在找的。不如看看今天開始刊出的「因應氣候變遷,創造海綿城市」,聽聽學者怎麼說。
先前有媒體報導指台灣水鹿數量增加,高海拔植被遭到水鹿的啃食而無法成長,因此有研究者提出要人為介入來抑制水鹿族群的說法,讓我們來聽聽各領域生態學者的意見。花蓮吉安20個部落10日在花蓮溪出海口的海祭場共同辦理海祭等活動,但早年原住民在河川、溪流捕魚的景象已不復見,包括魚簍、漁網等傳統編製技藝,也嚴重流失,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要怎麼保留下來,而且不是只留在博物館裡呢?有賴更多部落年輕人動腦,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一群學生自動發起種小米計畫,為了實踐布農族文化,他們向學校申請土地,爭取種植小米的機會,也和部落耆老請教歲時祭儀,獲得不少在課本外的知識。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女兒教我的「教育」
作者:陳智華
What's wrong?不是地球生病,而是人生病了!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一直灌輸她,地球、自然、環境、動物、人類等等都是息息相關的。在醫院總會和同事聊聊媽媽經,別人總會問對小孩的期待是什麼,我都是一樣的答案,「要學會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3月11日帶女兒北上參加反核遊行,行前友人幫女兒開了個小型說明會,解釋為何要廢核,以及核廢料處理不當造成的影響等等。遊行回來後女兒跟我說,她要將照片帶去給老師,老師會做分享(女兒班上很多同學出去玩拍的照片,會帶去學校給老師,老師會請小朋友做分享)。她說她要告訴小朋友,不可以把不要的垃圾放別人家,核廢料有毒,蘭嶼的小朋友得癌症,癌症就是會死掉的病。
這幾天女兒跟我反應說老師還沒分享她的照片。其實我心裡早有譜,竹竹念的是公幼,學校老師對於這些照片應該會有所顧忌。今早我打電話詢問有關照片的事,老師問我帶這些照片是媽媽妳有特別的意義嗎?是妳的意見嗎?我回答老師說是女兒的意見,因為她很期待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分享。老師很公式化的回應我,分享要和上課主題相關,會另外再找適當時機......。環保不就是生活教育的一部份嗎?為什麼要有意識形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