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2.4.7








近期活動

綠色創新國際競賽首獎六萬美金!等你來挑戰!
夜宿海生館|閱野海洋生態夏令營
透南風第二彈-"海味" 暨 虱目魚食材之路講座
講座「探索深藍的海洋世界-水肺潛水」
氣候變遷之衝擊、調適措施東區座談會
2012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許海洋一個未來 系列演講(8/3截止)
聽診器與鏡頭下的大地-從守護大城溼地談起 《退潮》紀錄片放映‧詩朗誦對談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2012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4/13截止)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串起莽噶艾】山谷新生活(一)
作者:黃啟瑞、黃嘉隆、董景生

石板上焦香的烤肉泛著油光香氣四溢,Elen陪著孫子坐在棚下,而Calebake的妻子─布農族的Abus正調整著石板下的瓦斯火侯,三五成群的遊客,剛從中型巴士下車,在導遊的帶領吆喝下,正朝村裡的老石板屋走去。

為了這次祭典,多納村民已反覆開了好幾次會,提議、討論、分工,大夥決議讓預備年底結婚的部落青年搭上便車,同時讓來部落參觀的遊客沾沾喜氣

繼續閱讀

無能強化台灣恢復力的氣候調適綱領
立報2012年7月16日台北訊,趙家緯報導

官方除彙整國內相關學者提出台灣氣候變遷現狀與未來預估外,更就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等八大調適領域,分析各領域所受氣候變遷的衝擊與挑戰。

洋洋灑灑的政策綱領,卻將因「缺乏制度量能的建構」、「忽略財務支持機制」、「無視社區為基礎的調適策略」三大缺陷,將致使所謂可「適應氣候風險的永續台灣」,將成無法落實的空頭支票。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讓動物 得以生存
內戰盜獵威脅 剛果大猩猩難生存
援中港濕地 「蟹蟹」光臨
復育資源 金門持續放流黑鯛苗
復育紫海膽 澎湖放流2.5萬顆
香山溼地 招潮蟹最愛的家
動物保護組織報告批評越中泰等國
印度宣判 老虎保護區禁觀光
水鹿未知的過去與現在
《瀕危物種貿易公約》會議開幕 關注大象偷獵、走私議題
保育草原巨蜥 夜市拍賣遭檢舉

新聞回顧 |核電問題 持續發燒

日經產相:巴不得馬上全面廢核
福島核電站承包商 涉嫌求工人低報核輻射量
福島核災報告:核安迷思釀禍
核一核二112年除役 雙北搶電大戰 10年後恐爆發
印核廠輻射外洩42人遭汙染
桂綸鎂人形POSE 核一電廠前反核
藝人台上談反核 獲如雷掌聲

本週精彩專文

我不要囚鳥的蛋
好房子的退燒指南
梨山居
封收
瘦肉精牛肉有毒嗎?
【蟲蟲的祕密】紙雕大師長腳蜂
公平旅遊:和Olango島民一起「菲」越貧窮線 (上)
公平旅遊:和Olango島民一起「菲」越貧窮線 (下)
現實版的海角七號:高雄蚵寮漁村小搖滾
萬里電廠二階環評展開,台電又見規避!
明日的城市 與水共存的出路(上)
明日的城市 與水共存的出路(下)

本週焦點新聞

.

海岸復育 茄萣遊憩區動土
排灣豐年祭 男獵山豬女編花環
日本民間推廣環保餐具 5年使用量增3倍
倫敦奧運 史上第一永續綠色奧運
拒絕美麗灣 本週六東海岸音樂會星光再集
新北市抽驗市售香菇 2件重金屬超量
上海:今年新增垃圾分類試點1050個
一閃一閃亮「驚驚」!近6成螢光棒塑化劑超標
自費到太魯閣撿垃圾? 「我下次一定還要來!」
反常! 格陵蘭島大冰蓋空前融化
國家自然公園 美濃社團:別來
港口部落海稻米豐收 醞釀邦查酒文化
美牛案三讀: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容許值
全球首創 資源回收換聽演唱會
喜馬拉雅山「髒雪」 加速了冰河融化
東加爾各答溼地群 面臨開發危機
聲援邊佳蘭反國光6台灣環保人士進警局
大埔留屋承諾跳票 農民籲吳敦義踹共
阿美語扎根/原民部落大學 擬設互助托育
美國公路開發 擬通過原住民領域溼地

無能強化台灣恢復力的氣候調適綱領
立報2012年7月16日台北訊,趙家緯報導

當這兩週全民受熱浪所苦,揣想這是否又是暖化現象的另一徵兆之際,行政院通過《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以期降低台灣面臨極端氣候下所造成的衝擊。

在該綱領中,官方除彙整國內相關學者提出台灣氣候變遷現狀與未來預估外,更就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等八大調適領域,分析各領域所受氣候變遷的衝擊與挑戰。

圖片節錄自:英國衛報報導 / Eric Nguyen/Corbis攝影。繼而提出「建構能適應氣候風險的永續台灣」為政策願景的調適策略,強調將依循政策與機制之整合、調適應以生態系統為基礎、人人有責、夥伴參與及合作、國際合作等9項原則,提出「落實國土規劃與管理」、「加強防災避災的自然、社會、經濟體系之能力」、「推動流域綜合治理」、「優先處理氣候變遷的高風險地區」、「提升都會地區的調適防護能力」等總體調適策略,並就八大調適領域提出因應調適策略,及落實執行的推動機制與配合措施。

如在各方所憂心的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方面,綱領中分就洪災、土石流、旱災等各類災害,指出氣候變遷將造成「極端降雨強度增加提高淹水風險」、「侵台颱風頻率增加提高二次災害風險與復原難度」、「水庫淤砂量增加,影響水庫正常運轉」等現象,據此研擬「推動高災害風險區與潛在危險地區的劃設」、「檢視、評估現有重大公共工程設施之脆弱度與防護能力」、「研究透過保險機制強化災害預防及救助」等調適策略。

如在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方面,綱領中指出將面臨「溫度升高,降雨量不足等,打亂作物生長期,農產品產量及品質面臨不確定性,危及糧食安全」以及「環境變化,亦影響生態系原有棲地,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等」兩大衝擊。

針對農業方面所研提的調適策略則包括「重新檢視農地休耕、農地變更及耕作制度等政策,使災後都有對應的農作物種植與復耕計畫」、「建立農業氣象及國內外市場變動之監測評估系統」等。在生物多樣性上,則倡議應「建構海岸與內陸溼地的藍帶網絡,串連綠地與森林的綠帶網絡,建構生態網絡」、「建構有效的種原保存系統,以確保農林漁牧與野生物種原保存」等。
但此類洋洋灑灑的政策綱領,卻將因「缺乏制度量能的建構」、「忽略財務支持機制」、「無視社區為基礎的調適策略」三大缺陷,將致使所謂可「適應氣候風險的永續台灣」,將成無法落實的空頭支票。

缺乏制度量能的建構

氣候變遷調適考驗官僚體系面對長期規劃的能力,因此在制度量能上亦須進行相應的調整。雖綱領中提出「制訂架構性之氣候變遷法律」之建議,藉此建立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律架構、政府組織、決策程序與財政策略。亦就政府組織上,提出成立獨立的氣候變遷委員會之建議,但此兩舉措,卻未能面對氣候變遷調適策略上的特性:「鎖定效應」(Lock-in Effect)。

鎖定效應指的是短期間的決策,將型塑無法面臨長期環境危機的結構。以國土計畫為例,因國土使用分區決定的各基礎公共建設的設計,而若此壽齡長達30 年以上的公共建設在設置初期,未能考量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則到40年極端氣候現象日增之時,其將無法因應其衝擊,導致損害加劇。因此在制度建構上,台灣已經不能再等待個3至5年後,待氣候變遷專法立法後,再推動實際的調適策略,而更應著眼於將調適策略的推動,整合至各個既有法規之中。例如既然將國土規劃視為總體調適策略,就該確保審議中的國土計畫法能發揮氣候變遷調適功能,而非僅是現行草案中僅在原則中提出「因應氣候變遷,建立國土防災調適機制」泛泛之論。

在行政組織量能上,綱領上雖提到「氣候變遷政策的主要機關,包括負責政策規劃與協調推動的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及負責氣候變遷政策執行的環境資源部及相關部會之功能均應適度調整」,但綱領中所畫出的部會分工圖,卻仍是僅依循現行的部會組織進行規劃,而未能提出組織再造後,對氣候變遷調適策略之推動有何實際助益。

忽略財務支持機制

財務支持機制,既錢的匯集與分配,一向都是國際氣候變遷協商的核心焦點,此現象亦彰顯談財務支持機制的研擬,對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重要性,但綱領中卻就此議題有任何討論。在上個月份舉行的里約+20永續峰會之中,各界均指出若能移除當前各國總共每年400億美元以上的化石燃料補貼,則可足以短期氣候變遷調適基金所需的300億美元。

此建議乃提醒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財務支持,除了拓展額外財源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將原本有害於氣候變遷調適的公共投資預算,轉移至調適工作的支應。因此在調適綱領中,應提出將氣候變遷調適納入公共建設預算編列的準則與檢核方法,而非僅是將其列為各部會的後續落實工作,未有統籌前瞻式的思考。

無視社區為本的調適策略

綱領中雖強調「人人有責」、「夥伴參與及合作」等原則,亦強調要「結合民間團體、充分運用社區資源」,但整個調適綱領中,基本上是無視近期國際積極倡議的「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Community based adaptation, CBA)。CBA是指因認識到對於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其實是內化於社會與文化之中,因此此策略的重點為如何使培力社區,使其透過既有的決策方式,擬定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以增進其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水災、風災、乾旱的抵禦與恢復力(resilience)。

而欲落實社區型氣候變遷調適的概念,則需先瞭解以往在地社區面對這類災害的應變模式,分析氣候變遷將對此類自然災害發生頻率與規模的關聯性,進而研擬出該社區應優先採取的調適策略。也因此所謂的社區型調適策略,並非只是單一事件的回應,而是如同一社區的發展計畫。

故推動社區型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其檢驗的準則並非其所研擬出的調適行動,而是其調適策略的研擬過程。唯有藉此過程,方能使民眾將氣候變遷的風險內化至其生活之中,以因應短期與長期的影響。

氣候變遷恢復力等於國力

因為歐債危機,整個台灣都擔心將陷入二次衰退,都著眼於如何重振出口成長,但卻總是忘了英國經濟學家史坦爵士的提醒:「氣候變遷將使每年的經濟損失達到5%以上,最高甚至會達20%。」由此可見,氣候變遷對全民福祉的真正影響,絕對不下於各項金融市場的崩達或是產業成長的遲滯。既然已經邁向氣候變遷恢復力將決定國力的時代,面對調適策略的研擬,朝野與全民的關注程度,不應弱於證交稅、收賄案。因為對於氣候變遷的不作為,是我們這一代對子孫最大的偷竊。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