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10.0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白海豚保育密碼 pH8.0

環保署專案小組會議昨(2日)針對六輕海域海水酸化問題,要求台塑改善海排廢水酸鹼值,維持pH值在8.0以維護白海豚生存。台塑卻認為甲級放流標準維持pH值7.5以上即可,要求到8.0是強人所難。

根據台大教授周蓮香調查報告指出,中華白海豚49%有皮膚病。環保團體據此認為罪魁禍首包括六輕多座汽電共生廠、發電廠的脫硫廢水,每日約18萬噸直接海排;而石化業排放的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造成海水酸化,不但直接影響白海豚安危,也使得海域生態不振,無法供應白海豚生存條件。周蓮香則澄清,白海豚皮膚病是一項針對已死亡白海豚的調查中得到的結論,不過此項研究範圍是全台白海豚,並非針對特定區域,也未釐清原因,並不能證明與六輕排放的廢水有關。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金門小學生拍「白海豚之海洋保衛戰」 籲大人負起責任
驚喜遇見白海豚 甘宸宜用理想改變殘酷現況
為何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為一獨立族群?
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護區-恢復台灣西海岸生態與漁業資源的藍圖

有機農業Q&A|(5)有機農產品價格高,驗證可靠嗎?

作者: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在商業社會中,任何制度無法做百分之百保證,但是沒有制度就會天下大亂。根據現行法規,農產品經營業者若要之農產品或其加工品,未經驗證標示,不得用「有機」的名義販售。不過真正的有機產品分成兩大類,第一個是經過驗證,貼有合格標章的有機產品;第二個是向與有信譽的農友或農場購買名義上不用「有機」,但是確實是符合有機農法原理的產品。

直接在大賣場、有機商店、市場都看得到合格標示的有機產品。這些地方因為消費者並不與有機農民接觸,因此需看驗證標章來確保買到真正的有機產品。現行的驗證方式或許還不是很完善,但是根據政府抽驗測農藥殘留量的結果,不合格的比率相當低,表示驗證還算可靠。

精采內文

深度報導|十四張 新店大坪林即將消失的歷史聚落與原始綠地(上)

作者:施其陽

新店大坪林十四張聚落的範圍,約位在現今新店區的中央、中山、和平等里,東至中正路、中央路,西、南以新店溪為界,北至民生路86巷一帶。十四張開墾時間,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從大坪林當時五庄(七張、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及寶斗厝聚落)領導人所簽訂的〈水路車路合約〉中,可以看出,簡書、朱舉、吳德昌、陳朝誇為當時十四張地區的開墾大戶。

隨著捷運環狀線開工、土地徵收與開發,大坪林十四張傳統聚落就此消失,是好是壞?且讓我們隨著作者之筆逐一認識從清乾隆至今的聚落史,當能有更全面的判斷…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環保署駁回六輕的擴建申覆案,外界擔心會影響外資來台資的意願,行政院近期會請經濟部及環保署的兩位首長做簡報說明,行政院表示不會推翻環評結果,除非台塑提出訴願,不然沒有什麼轉圜空間。而在桃園,白木屋食品公司竟沒有取得排放許可,就任意排放廢水,影響附近都是農田灌溉水源,遭民眾檢舉, 桃園縣環保局開罰並要求限期取得排放許可。

對於海洋,大家了解多少?台灣綠色和平調查指出,有8成的民眾不知到海洋資源已耗竭,他們也透過沿近海漁民訪談,發現政府容許少數大型遠洋業者過度捕撈,而使得小型漁民生計大受打擊。而過去因過度捕撈,使北海鱈魚銳減,近日英國媒體報導說目前僅剩約100尾,遭漁民吐槽,海洋專家也出來澄清,北海鱈魚量雖一度銳減,但近年魚況已逐漸改善。而在澳洲的大堡礁就沒那麼幸運了,由於棘冠海星增加、暴風雨及海洋酸化等等因素,造成珊瑚白化,使得大堡礁的珊瑚覆蓋少了一半以上,若讓水質更好、控制棘冠海星數量,還是有機會讓珊瑚慢慢恢復的,大家努力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於環境對於大海,都會是有幫助的。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2012 中秋烤肉劫

作者:賴鵬智

姑不論烤肉過程是否產生致癌物吃下肚、或是燒炭排出二氧化碳(雖然與燃油煤發電、工業生產或交通運輸之排碳量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能不排就不排)、或是否造成空氣污染,我最在意的是為什麼烤肉一定要使用大量的拋棄式用品?大家可以看到,烤肉耗用了多少塑膠、保力龍、保特瓶等石化產品,用後又成了可觀的垃圾,埋了不腐化,燒了飄出世紀之毒戴奧辛,遺害子孫千萬年。

這些人也真奇怪,中秋烤肉多選在交通轟隆隆的大橋下,也看不到月亮,中華文化長久以來的中秋浪漫情懷早已忘卻或拋棄,就只管吃喝玩樂。而隨著烤肉時間拉長,烤肉圈周遭的垃圾愈來愈多,形成是在垃圾堆飲食作樂的荒謬場面,而這樣的「休閒」環境,就是我們台灣人的生活素養?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