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2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歷時2月 東沙環礁再度攝得珊瑚產卵珍貴畫面

排卵中的菊珊瑚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克服海況不佳因素,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經過二個月的持續觀測與採樣調查,在4月28日夜間再度拍攝到東沙環礁珊瑚產卵之紀錄畫面。

 

海管處與中山大學調查人員從3月初即開始採樣觀察珊瑚生殖腺之發育,並為避免錯失珊瑚的生殖週期,持續以接力方式,進行夜間水下調查作業,終於守候到東沙珊瑚產卵行為,為東沙環礁珊瑚的生命力留下珍貴紀錄。東沙環礁是我國海域唯一發育完整的珊瑚環礁,同時東沙海域緊鄰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最高的珊瑚大三角區域,為我國海域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首見珊瑚產卵

黑頂織紋螺穿羽衣 東沙環礁發現共生現象

東沙環礁新紀錄正小磨鰕虎 世界最小珊瑚礁魚種

學者於東沙海域採得台灣新記錄種:粉紅珊瑚

環球360° ∣ 倫敦「霧都」治理 是童話還是奢侈的煩惱?

作者:馮潔(南方周末記者)

在泰晤士河南岸,形同「玻璃蛋」的市政廳裡,倫敦市議員戴倫•詹森戴著他標誌性的綠領帶,在一間色調和外面天空一樣灰濛濛的大會議室裡,接待了一群特殊的中國來客。戴倫•詹森是英格蘭和威爾士綠黨成員,對面的中國客人則是幾位粉絲量數十萬的「微博達人」,他們大多來自北京,對北京糟糕的空氣品質忍無可忍,期待著上一堂空氣治理課。以死亡4000人的1952年大煙霧事件為起點,歷經60年治理,倫敦看似成功摘掉了「霧都」帽子,成為許多中國人心目中「知恥而後勇」的典型。

然而,就像不能追問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之後的故事一樣,倫敦童話的結局有點出人意料。在歐盟標準下,倫敦現在仍是整個歐洲空氣最糟糕的首都。3月中旬,倫敦也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空氣污染」。那幾天倫敦的PM2.5值是40多,儘管只是北京PM2.5值的零頭,但相較世衛組織(WHO)推薦的健康標準和歐盟標準而言,已經是數倍之巨了。

精采內文

大地之音 ∣〈動物園〉或〈馬戲團〉?流行歌手也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作者:許惠婷

以「小魔女」形象在大小朋友之間走紅的范曉萱,決心作自己後,在2001年8月推出的《絕世名伶》專輯大聲唱出自己的聲音。其中〈馬戲團〉一曲,范曉萱用童趣甜美的嗓音唱出馬戲團動物處境「花兒再香、天空再藍;小鳥在飛、人都回家。只剩黑夜裡我一隻玩具在哭泣」。輕快的曲風搭配「有時真希望看不見明天的太陽」這樣灰暗的歌詞,呈現出馬戲團裡動物的哀愁,就像裝瘋嬉鬧的小丑,以濃妝豔抹隱藏自己的哀傷,卻又在面具上大大畫下一滴水藍色的眼淚一樣;真實存在,只是從來不曾被認真看待。

曹格則在歌曲〈動物園〉中,將受傷的心以「我像頹敗的老虎 被你關在這裡只剩下孤獨」、而「就算烏龜也值得一片大海 」等等來比喻。然而,只是在心境上,都如此不安了,實際上,對體型巨大的鯨鯊而言,這可是牠深沉的哀愁。作詞者寫下「你揮手笑著飛舞Oh!那麼的幸福,而我只能認輸。」民眾除了拒絕到以囚禁動物營利的場所當歡笑的觀眾之外,動保團體一再地呼籲政府能盡快通過展示動物的相關法令規範,以落實動物福利。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紀 ∣ 播報員:賴柏維

關於H7N9禽流感又有新發現,中國專家找到監測H7N9人傳人的方法,但同時發現H7N9已出現基因移位,只差一步就會人傳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中國以外傳出有感染病例的國家,須同時小心防範。

已持續一段時間的反風車抗議前往英華威公司的工地抗議,結果不但被警方強制驅離、還有人被銬上手銬。人權團體批評警方執法過當,但是苗栗縣警察局強調、尊重處理員警在現場的判斷。一樣是台灣的新聞,很多民眾至今仍不知,棄養的寵物、通報的犬貓,進入收容所,大多在12天後就遭人道宰殺,因此狗明星米蘇為收容所同伴發聲以認養替代購買,盼飼主能有愛心和公德心照顧動物。

關於生態保育有兩則新聞,濕地就像是地球的腎一樣,可以過濾及清潔人們的用水,並且是很多指標性的物種如香蒲、鶴、短吻鱷等的棲息地。在密蘇里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Zhiqiang Hu與其團隊的研究中,那些在濕地中微小且看不見的生物,卻是當地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密蜂越來越引起國際間的注意,現在儘管英國等政府反對,歐盟27國中仍有15國同意禁用新菸鹼類殺蟲劑2年的提案。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徐琬婷、葉人豪、詹嘉紋、賴柏維•網編:賴柏維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