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比西里岸.山海工作假期(8/20截止)
8/11海無患-淨灘種子志工培訓課程
9/4「屏」水相逢:第八屆環境新聞編採營招生(8/9截止)
7/20-8/2【在蟾蜍山的日子】2013老公館生活故事展
8/3主婦聯盟-綠繪本故事列車
8/3北濱蝙蝠生態解說
9/20太魯閣保育工作假期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訪客
【評論連結】 徐世榮被捕:「我堅持理性、非暴力訴求」
茄萣溼地公園。圖片來源:高雄市工務局
國際團隊一項長達19年的研究顯示,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溼地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隨著提高,可比現階段多吸收32%的碳。二氧化碳的濃度今年已突破400 ppm大關,這項溼地固碳能力新發現,成為減緩氣候變遷衝擊的希望。
結果顯示,C3植物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最大。「C3」植物包含了世上超過95%的植物種類,包括喬木;它們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包含三個碳原子的分子,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它們的光合作用會更旺盛。
精彩內文
本土研究證實:亞熱帶海岸溼地 固碳效果佳
拼低碳 金門卻為開路填平溼地
強調明智利用、零損失 溼地法三讀通過
小溼地vs.碳炸彈 看全球暖化下溼地如何儲碳?
和平抗議 ≠ 公共危險、妨害公務、污辱官署
「環境報導」2013年7月25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23日因舉雙手向總統車隊大喊「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當場被台北市大同分局逮捕,以刑法第185條第1項「壅塞道路的公共危險罪」、135條「妨礙公務罪」移送台北士林地檢署,但檢察官認為他的行為不構成這兩項罪,當天晚上10點30分將徐世榮請回。
24日多位刑事法教授、學者舉行記者會,譴責警察逮捕和平抗議民眾,是濫用刑事訴訟法的強制處分,而這項違法逮捕已構成刑法上「妨害自由與強制罪名」,呼籲檢調應開始偵查起訴濫行逮捕的國安單位及警察人員。
世新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張嘉尹表示, 徐世榮的和平表達方式體現台灣人民的純樸善良, 他只是要表達政府對大埔事件的不滿,也希望總統聽到,這是正常民主國家的正常言論行使,竟然被扣以「公共危險」、「 妨礙公務」,這是曲解法令、更是違法執法。
透視中國環境|中國莫要輕易嘗試成本高昂的乏燃料再處理
作者:M. V. Ramana、Frank von Hippel
用「回收」這個環保詞彙來形容再處理會造成誤導。除了鈽和鈾,乏燃料中所有放射性物質都存在於不同形式的廢料中,並最終進入環境。阿海琺公司向中國提供的再處理技術叫做鈾鈽萃取回收(PUREX)技術。
這項技術會產生一種具有很強放射性的裂變產物酸性溶液,也就是同時含有長壽命放射性元素的高強度廢料(HLW)。此外,這項技術還會產生其他一般稱為中、低強度的廢料;低強度廢料通常會被排到處理設施附近的水域。同時,一些氣相核裂變產物也會逸散到大氣中。
再處理不僅不能解決放射性核廢料處理過程的一些固有問題。同時,由於其產生的高強度廢料還需要以地質掩埋的方式加以處置,因此,也無法擺脫核廢料的貯存問題,甚至不能顯著減少核廢料的體積。而 用過核燃料中所有長壽放射性元素幾乎都存在於高強度廢料中。此外,製造混合氧化物燃料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混合氧化物的 用過核燃料和鈽廢料。
行動參與|搶救! 桃園南崁大片老樹、老房子即將拆除砍掉!
作者:搶救南崁珍貴的老樹老房子
桃園南崁吉林與長春路口街角,有一大片七○年代建築風格的老房子和青鬱濃密的老樹群,是舊育幼院的員工宿舍,如今閒置。這裡十分珍貴難得,歷史的傳奇故事、少見的舊式建築風、老樹群和豐富自然生態...,絕對有潛力成為水泥叢林裡居民們的心靈綠洲。
如今她正面臨拆除危機,請加入搶救珍貴的老樹老房子,讓她成為大家的美麗回憶與藝文持區!
您可以這麼做:
前往聲援搶救行動記者會: 日期:2013年7月25日(四)10:30 地點:桃園南崁吉林與長春路口街角
加入萬人「按讚」救老樹、老房子行列, 持續關注粉絲專頁。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洪郁婷
江翠國中護樹案,退休教師們運用國際常見的樹坐,進行非暴力公民不服從運動。在護樹過程中,護樹志工向警方口頭報案,全都遭到拒絕處理;如今護樹教師竟遭包商提告。另一則重要消息,台灣近日傳出患狂犬病鼬獾咬傷人事件,民眾人心惶惶,為避免狂犬病疫情擴大,農委會要求加強處理流浪動物,捕捉後可採留置、觀察、打預防針等措施。
福島核電廠反應爐建築本周已三度冒出蒸氣,核災善後之路漫漫,24日日本政府報告指出,福島核災善後經費高達5.81兆日圓,比預估高近5倍。避免重蹈核災覆轍,發展乾淨能源是可行的辦法,泰國將增加太陽能發電量,預計達到3000兆瓦的太陽能電力,並希望2021年前乾淨能源可以增加至1萬3927兆瓦。墨西哥陷入垃圾危機,為了提昇資源回收的意識,墨西哥政府以蔬菜獎勵民眾做資源回收,不過整體的垃圾處理系統仍待改善。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120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洪郁婷※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