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政府團隊對外積極宣示打造金門成為低碳島,最近卻傳出多項聯外道路工程,不但將增加運輸工具使用,怪手更直接伸進浯江溪口,將能減碳的溼地挖掉,填海造陸。當地居民10日驚覺有異,才讓此事見報,工程單位雖已暫時停工,但因工程將帶來當地無可回復的破壞,當地居民串連成立「搶救浯江聯盟」,要求縣府停止這項計畫。
施工卻未有告示牌
浯江溪口怎麼會有土方堆積到海茄苳樹下?仔細一看,原來這裡有工程施工,不知情的民眾趕緊通報縣府,原來是縣政府進行的「水頭商港北側聯外道路工程」,可是怎麼會沒有豎起工程告示牌呢?說也奇怪,21日縣議員現勘時,告示牌就豎起來了。
此項工程斥資4億2600萬元擴建水頭商港,聯外道路由水頭商港區經建功嶼到浯江溪口的浯江橋,道路全長1.95公里,工期為400日曆天。浯江溪口到建功嶼沿海岸興築,正在填土;縣政府表示,水頭商港進出旅客至2012年已達150萬人次,預估到2021年會達到250至300萬人次;經評估後從3個方案選出北側聯外道路優先辦理。
但聯盟卻指出,小三通旅客出入量在去年已呈下降趨勢,而金門市區道路都是二線道,勢必無法吸納連外道路湧入的車潮。
兩周內辦座談
此事經當地縣議員陳滄江介入關心,21日與當地居民以及專家往浯江溪夏墅石牌前進行現場會勘,縣府工務處立即喊卡;24號下午,金門縣長李沃士率領縣府團隊及媒體,抵達現場會勘溝通,在場約2、30位生態保育人士也趕抵現場陳情,他們高舉昔日老照片要求立即停工,過程也曾爆發口角。
李沃土表示,兩周內由縣府及生態保育團體所推薦相關專家學者、鄉親代表及本府相關部門,就路線的研擬與生態保育研討適切解決方案。縣府也將責成建設處、水試所、環保局針對浯江溪口的生態保育研擬防範措施、替代性復育計畫及建立監督機制。
開路必要性須商榷
只是這條路到底有沒有必要開。金門縣的道路面積比例已居全國之冠,而考慮低碳旅遊也應評估島嶼的遊憩承載量以及推動生態旅遊,以質優取勝;填平溼地開路更有違低碳目標。搶救浯江聯盟發起人洪篤欽表示,縣府團隊口口聲聲要打造金門成為低碳島,卻任由河口溼地被填平,溼地能有效降低河川中生活污水氮磷等營養鹽,具有淨化水質作用,更有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碳排放量的顯著效果。若此案付諸實行無異是縣府團隊自打巴掌。
此項工程未進行環評,金門縣政府工務課表示當地非環境敏感區位,不需環評。工務處科長關嘉榮說,會要求廠商加強保護措施,後續也會請建設處進行紅樹林移植復育工作。
洪篤欽則不以為然,他說,金門島嶼因幅員較小、環境較為敏感且脆弱,相對台灣是小的,環評法規定5公頃,以此標準來規範金門島似乎並不合適。
水獺遺鷗顯示生態樣貌豐
金門舊稱浯洲,即是「浯江」為名,對金門人而言,浯江有如母親河。浯江溪口有大片紅樹林,有豐富的魚貝類,吸引鳥類覓食,繼發現水獺之後,本月初,才經鳥友發現列為IUCN列為易危物種的「遺鷗」出現在金門縣浯江溪口,鳥友呼籲重視浯江溪口溼地環境的維護。
根據學者研究,后豐港至夏墅一帶的海岸因潮浪較為平緩,因此是鱟最佳的棲息繁殖地,目前也只有當地有繁殖記錄。另水試所的調查報告指出,稚鱟的分佈帶來了大量的水鳥,營造浯江溪口成為候鳥的中繼站,是台日鳥友觀光景點。
搶救浯江三訴求
聯盟提出三項訴求,包括立即停工、復原現狀,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文化景觀,並申請設置國家級濕地,以及召開公聽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洪篤欽表示,水頭商港聯外道路涉及的並非是單純的紅樹林與鳥的問題,而是自然環境景觀與觀光資源甚至於民眾共同記憶的問題,「這裡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長達千百年來人類活動更孕育了金門的文明,再加上國軍進駐後工事地景的塑造,形成特有的軍事景觀,都證明此處人文歷史景觀之獨特。」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景觀學系主任郭瓊瑩也為文指出,「縣府似乎忘了島嶼生態與人文歷史才是具競爭力、有持續性的資產。今日因闢海岸公路破壞了浯江溪口溼地,明日恐會面臨昔日被隔離的珍貴海岸沙丘在除雷後快速都市化、商業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