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6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華光徹夜未眠 居民、學生相聚防盜老梅樹

擔憂梅樹的安危,護樹民眾自製告示牌,更呼籲北市文化局應該儘速為它掛上官方認定的。

華光社區在上月底一波強拆之後,偷樹風聲更囂,其中老梅樹雖然在日前樹保會議上取得受保護資格,但相依的老屋已在上月底遭到拆除,有意偷取的人士開始明目張膽的不時前往張望。擔憂其安危的民眾與學生相約日夜守護,參與守夜的人從第一天的一人、第二天三、四人,到了5日晚間,已經有20多人前往相聚,守護老樹的同時,也陪伴遭拆遷居民。

除了擔憂梅樹的安危,呼籲北市文化局應該儘速為它掛上受保的告示牌,他們更強調將持續守護,直到封路,確定老樹無法讓人偷走為止,「我們就繼續來烤肉、泡茶、烤地瓜、在剩下的牆壁上把老梅樹的樣子畫下來,每天都來!」他們歡迎更多人一起加入守護的行列。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424華光拆遷 程序不正義之下的居住不正義

華光樹再指定25棵 北市鄭重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光垃圾
凱道守夜 藝院學生粉筆插秧、縫百納被祈福
以土地為師 青年學子反石化擴張 爭世代正義
 

綠色電報|品嚐永續海鮮的無限可能

作者:陳蔓蓉(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公關企劃)

慢食美食家──徐仲將台灣以北迴歸線為分界,以北是義式名廚──王嘉平王師傅;以南為法餐名廚──簡天才簡師傅,兩位師傅以凸顯台灣多元的海島特色為主題,選用台灣獨有海鮮食材的同時,也須將「生態永續」納入食材選用的考量之中。而這樣精彩的「兩大名廚海鮮PK賽」,從下午兩點多,廚房就得開始準備食材了呢!!

在兩位大廚義式、法式料理的重新詮釋下,讓人的口感一次又一次地好驚豔。每道菜在侍者端出廚房前,徐仲大哥都十分用心的以一張張投影片,為大家解釋每道菜所呈現的海鮮故事,並帶出台灣的故事,在在融合「慢食」和「永續」的兩大調味。

說真的,兩大名廚的料理,除了味蕾與視覺是百分百的滿足外,超出我想像更多的是──原來餐飲界有這麼一群創新、手藝鬼斧神工的師傅們,不拘泥在世俗假定的高級食材框架中。

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鄒敏惠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指出,空氣汙染每年大約造成全美20萬人早逝,其中以道路運輸排放的氣體最為致命,緊接著是發電廠。MIT航太系助理教授指出,空氣汙染和早期死亡間的關係已累積許多科學證據和政治關注。空氣汙染的確是所有城市的共通問題,高雄市環保局防制汙染研擬「高市環境維護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未來將要求列管工廠隨意選擇2005年至2007年排碳量為基準,至2020年時排碳量必須降低6%,或以年減1%的方式進行管制;環保局強調,此舉可令業者提早因應國際溫室氣體管制協議的衝擊。

長江中下游武漢段,出現大量死魚綿延30公里。河水有令人作嘔的異味,手摸過河水後,皮膚有灼燒感。有關單位調查後,初步認定是雙環公司超標排污,導致河水氨氮濃度嚴重超標。武漢市政府嚴令沿岸各級政府部門緊急組織人員打撈,嚴防死魚流入市場,同時要求轄區內醫院一旦發現有中毒病人立即上報。

根據華盛頓公約和物種保存法的規定,日本海關人員將會扣留從國外偷渡進來的稀有動物,由於違反物種保存法(禁止轉讓等),5月時福岡縣警察在福岡縣苅田町搜索當地拍賣網站業者,並扣留了兩隻受保護的暹羅鱷,最後放置於北九洲市的到津內森公園的倉庫內。偷渡稀有動物不但增加收留處所的困擾,還需浪費納稅人的稅金來處理,更重要的是這些動物也跟著受苦受難。在台灣也有另一種動物的命運懸而未決,因養豬人口減少,加上保育團體批評,高雄縣旗美義民廟祭拜神豬的習俗今年首度在普渡活動中缺席。主任委員表示非常無奈,但研究客家文史的「美濃周刊」社長卻表示祭拜神豬的形式要保存,不過內容應該改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公共論壇|一棵樹就僅是一棵樹?

作者:大暴龍(公民記者)

2013年3月28日陰雨天,江翠護樹志工隊的潘翰疆趁天色未明,「終究」還是爬上江翠國中校園裡的一棵榕樹,展開接下來十二天的「抱樹」行動。

「一棵樹就僅是一棵樹?」我們回到這個問題時,是不是有多一點不一樣的答案了?當我們談及一棵樹,不僅僅在談樹木的綠蔭降溫、都市防災,個人、社會的歷史、文化情感,但是也不要忘了,在某些人眼裡,一棵樹底下佔掉了多少「地皮」,它的「價格」如何?

政治人物會告訴你:停車場是地方殷切的需求、建設和環保是不能並存、樹會妥善高規格的移植、樹先移走完工後會再移回來、會再種更多更好的樹....。於是我們都相信了,於是我們逐漸感受到生活週遭的綠地一點一滴地消失,長期以來,成就如中永和地區平均每人分享的綠地面積只剩半張報紙大小的奇蹟,即使中和四號公園、永和仁愛公園仍號稱為公園,卻已是嚴重水泥化的公園。

「一棵樹就僅是一棵樹?」這裡面有許多種答案,當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時,想想護樹志工們激烈的行動背後,當然不僅僅就只為了留住「一棵樹」,而是勇敢迎向樹底下那塊「地皮」的保衛戰。

精彩內文

公共論壇|進化吧 飲食觀念!從吃談氣候調適

作者: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主任)

這幾年一再爆發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究竟是黑心業者太多,還是過度消費的文化造成這種現象呢? 一股反思農業耕作方式、食物來源與消費的潮流,逐漸在台灣蔓延開來。

各式各樣的食育、良食運動、自然耕作、有機農業、農夫市集等行動不斷出爐,「食的教育」成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外最受關注的重點,儼然成為第六育。

2005年6月日本通過「食育基本法」,希望成為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飲食生活、環境等急遽變化的對策。在臺灣,這股自然、有機風已經吹入校園,今年下學期開始新北市、宜蘭縣、雲林縣、屏東縣等縣市,都將開始提供有機營養午餐。

國人飲食觀念逐漸改變,是否也能連帶影響國家的農糧政策或氣候政策?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認為,有機農業能夠協助農民氣候變遷調適,因為其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覆蓋率、防止養份和水份流失,使土壤更能抵抗洪水、乾旱和土壤退化的壓力,因應極端氣候與環境變遷所帶來之挑戰。

此外,有機農業尚可保護作物及種源的多樣性,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通常可以降低水資源、化肥、農藥以及能資源使用,並且提高周圍生態系統之穩定性。更由於有機農業通常會與在地飲食聯結,有助於縮短食物里程,降低交通運輸所帶來之碳排放。

精彩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120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吳岱芝、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鄒敏惠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
 

 如無法順利瀏覽,請按此閱讀網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