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樹再指定25棵 北市鄭重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光垃圾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華光樹再指定25棵 北市鄭重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光垃圾

2013年09月05日
本報2013年9月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北市華光社區持續遭到「清空」的同時,台北市樹木保護委員會在4日召開審查會議,增加認列22棵樹齡50年以上老樹以及3棵具有特殊人文歷史的樹木。北市府不但重申,在無明確開發案前,華光樹群將暫時保留,更對法務部採取強硬姿態,限期兩天內改善區域樹木生長環境,否則將開始開罰。而當地目前偷樹風聲四起,當地居民發起24小時巡守,需要更多人加入。

強拆後垃圾多堆積在樹腳,劉維公非常不滿,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除。此次會議除了新增指定25棵樹木受保護,文化局長劉維公也對法務部「明確鄭重」的提出要求,法務部需在兩天之內將堆放在樹旁的垃圾清走等,維持改善區域樹木生長環境,否則將定期與不定期的前往抽查,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對法務部進行開罰。「大家都在看,已經給過你們太多時間了。」會中也再次確認,在開發計畫執行之前,華光社區內所有樹木都應由法務部負責維護,包括因拆遷房屋後續的腐朽治療、防風修剪等。而其餘尚未受保護的樹木,民間團體也可再提新事證繼續向北市府爭取。

避談「樹群」 樹保里程碑功虧一簣

華光社區今年數次強拆引起激烈抗爭與民眾關注,而社區內上百棵樹木是否也將受到波及,或是可以庇蔭相依的社區內建物?民間因此發起「搶救華光老樹群」的行動。從原先只有一棵老樹受保的狀況下,今年4月再增加22棵掛上「臨時受保護」牌。

8月9日北市樹保委員到現瑒進行會勘後,此次樹保會議,副市長張金鶚、文化局長劉維公都親自參與,張金鶚當天早上更特地再去華光探勘一次,可見市府對其重視。會議中除了確認已列入的23棵受保護樹木外,決議再新增指定25棵,不但對50年樹齡採寬鬆認定,更有3株以相鄰歷史建物、與受保樹木相連成綠帶、社區人文意義為由受列,也顯示市府與委員會的善意與小幅進步。

受保樹木地圖

但民間團體最初是以「樹群」概念申請全區保留,此次會議主題亦為「華光社區整體樹木、是否符合本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第二條第五款規定」,會議走向逐棵討論,讓到場關心的數十位民眾感到失望,直呼此次會議本來極可能成為樹保條例的里程碑,突破未曾使用過「樹群」認列的僵局,如此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數十位關心民眾在旁聽席,隔著玻璃用海報表達。全球綠人成員潘翰聲指出,10年前北市長馬英九與文化局長龍應台推動樹保,當時會將第二條第五款「珍稀或具生態、生物、地理及區域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之樹木,包括全體樹林、綠籬、藤蔓等」寫進樹保條例,便是感受到有其需要。然而之前松菸、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廣慈博愛院、美軍宿舍等案,都因「沒有前例」為由,而避談「樹群」認列,此次華光社區集老樹、歷史與生態等元素於一身,最有資格成為開先例的里程碑與經典,卻還是無法獲得認定,終究是見樹不見林。

華光護樹志工隊發問「未來20年的台北市,到底會長得怎麼樣?」。提出雖然北市樹保條例已經推行10年,但仍有進步的空間。志工隊指出,據市議員簡余晏統計,10年內台北市移樹的數量累計超過一萬棵。志工說,包括2004年馬英九任內信義路2至5段綠色隧道因捷運工程移走2000株樹木,郝龍斌任內松菸、花博、客家公園等案,又損失了約2400棵,未來還有華光、林口市大運、廣慈博愛院等案,至少還會再失去1800株樹木。「難道要繼續讓樹保條例成為移樹、砍樹條例?」民眾向樹保委員會喊話,希望能從華光案作出改變。

遠慮:更多「活化」計畫 近憂:偷樹偷文資 

立委姚文智派出助理,傳達支持全區保留的意見,更表示日前曾行文國有財產署關心此案,卻得到「開發計畫現在還沒有最後定案」的回應。潘翰聲也表示,國有財產署明年將有更多所謂「活化」的計畫,是否也將朝向商業開發,而毀去歷史與生態等老台北原貌,讓人擔憂。

華光社區當地經過數波強拆之後,不肖人士將前往偷樹、偷瓦片等文資的風聲不斷,溫州社區發展協會何承翰組隊進行24小時守護,亟需更多民眾加入,意者請向他聯絡0910114036。

兼具歷史、生態元素 民間重申全區保留

陳媽媽護樹志工們從歷史與生態兩方面,將華光社區老樹群與中正紀念堂及大安森林公園相
比較。當地居民陳媽媽表示,比起相鄰的中正紀念堂,華光社區的歷史故事毫不遜色。起於1904年日本興建台北監獄舊址,在台灣是第一座現代化監獄,規模更堪稱當時遠東第一大,而且區域內有以清代古城牆建成的監獄圍牆,與國民黨來台後的移民建物,為台北百年歷史的活字典。社區營造學會執行長吳碧霜更表示,歷經日本殖民與白色恐怖,許多民主鬥士在此成仁,「這裡才是真正的自由廣場!」

志工黃舒楣指出,台北如果真要追求成為設計之都,不是一味製造地標就好,而是要重視華光社區這樣「文化景觀」,黃舒楣更提出柏林經驗,柏林願意將廢棄機場開放給民眾使用,除了保留歷史與生態,還有人們的直接參與,如此的態度才能吸引了兩萬多位設計師去居住,成為實至名歸的「設計之都」,這並不是煙火一般的短期活動。

「樹木不是地上建物,是生命!」志工張小姐指出,此次會議與其中樹木守保護的理由中,「生態」的考量不在其中讓她覺得惋惜。

志工除了再次強調華光樹群是台北盆地中,大安森林公園與淡水河之間生態跳島的重要一份子,許多鳥類仰賴生活,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委員梁蔭民表示,華光樹群自行生成為現在的模樣,比起陽明山、比起大安森林公園,從未需要專人照料,「為什麼一定要把他幹掉?」

陳媽媽更提出新事證,舉出華光樹群與蝴蝶的關係,區域內多元的樹種,提供各種蝴蝶食物,「張副市長,劉局長,如果你是一隻蝴蝶,你就只能吃某種樹,不然你就會死掉,你們知道嗎?」陳媽媽強調,當地每一棵樹都有其價值,若是因樹木不受保護而使某些蝴蝶死去,那將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