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世界保護區大會專欄]

大會行腳 來自南非德班的觀察筆記 (二)

作者:盧道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

  大會進入第二天,議程以全體的大型會議為主,以便先將準備討論的議題帶出來。第一場由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CPA)主席Kenton Miller在台上以跨界利益為題演講。緊接著由環境規劃署(UNEP)署長上台,對世界保護區的現況作了一番分析,他強調,保護區的議題最近已從所謂「生態島嶼」走向「網絡」,除了強調自然與人類福利的連結外,也開始重視經營管理的效能;保護區應更積極地以為民眾為主,不能只停留在尋求民眾支持的階段。

補強資料落 強化權益關係者參與

  南非的學者Sholes以本國為個案做生態系分析,他提到資料不是不夠,而是太多,要能找到重點,建立連結,做有意義的解讀才行;並且資料的品質必須提高,生產低品質的資料,無利於進一步的資料分析。國際保育協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CI)的報告最叫人印象深刻,當中提到幾個概念:一是資料不足、不確定性高;二是必需進行全球的落差分析(gap analysis)、找出重點與優先項目;三是與社會科學的連結亟需加強;四是要與人類福利緊密互動。這裡有個插曲,在一張又一張快速閃過的幻燈片中,突然瞥到一張所謂新熱點(new hot spot)的片子,居然也把台灣列了上去,興奮之餘卻有點不敢相信,看來在這個地方,政治力的介入還不是很嚴重。

研討會的空檔,人們聚集討論的神情/盧道杰 攝影  在進入討論階段時,大會播放了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在保護區議題的運用,強調各權益關係者的重要性。來自伊朗一游牧民族的代表,其以影片與簡短的說明,強調其與土地及溼地數千年來的互動連結,今天因為引水農業灌溉的影響不僅生活形態大受影響,溼地品質劇降,生物多樣性也遭到破壞。他們呼籲國際保育社會支持他們跟伊朗政府協商,讓他們自己來治理他們長久以來即視為世人所謂「保護區」的這塊土地。他們要保持他們的生活形態,不要定居農耕,這不僅是保育問題,更是文化存續的問題。

  另外,其他代表提出各種相關意見,包括:生態網絡建構、許多保護區不被社會所接受的窘況、以及「權益關係者參與是保護區經營管理的關鍵」等議題。

  下午分有兩個研討會,我選擇第二場「變局中的管理」(managing with change),也就是說,保護區的經營管理,必須採取動態的、調適性的取向。會議一開始,先以衛星影像與GIS分析來呈現全球環境的改變。接著來自新加坡的女性法律教授提出簡報,介紹東南亞國協在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跨國機制建立的過程與現況。一位東歐國家的前環境與區域規劃部部長,則暢談國有土地私有化過程的影響。

媒體大幅報導

討論會場一景/盧道杰 攝影  會場週遭過了晌午就可看到許多免費的當地報紙,均以頭版大幅報導這次大會。除了報紙外,當地的電視也製作專題,針對保護區的整體發展做系列報導。有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成員、來自喀麥隆的女士接受專訪,她說現在保護區的設立不是只要善待人們,而是要幫人們尋找資源。許多人們依賴保護區的資源存活,維持生計,這並非光憑保育界就可獨力處理的議題。這席話讓我想到今天某位講者提到,今日保護區的典範已逐漸轉由發展中國家領導,已發展國家則扮演跟隨與配和的角色。

  綜合這兩天的議題,逐漸浮現幾個主軸:保護區的重要性已為世人所普遍接受;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保護區工作應有其重點與優先順序;保護區經營管理的效能應再強化;而在地參與及原住民傳統文化在此脈絡下,則將更受重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