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世界保護區大會專欄]

大會行腳 來自南非德班的觀察筆記 (五)

作者:盧道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

  主題工作坊分組的第二天,我仍選擇留在「治理」這個工作坊。早上是社區保育區(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的個案分享,下午則將尺度放大到大面積的保護區──「共管(協同管理)保護區」的個案分享。

  從原住民自治並爭取到國家體制接受與承認的過程中可觀察,保護區的執行機制能否成型,完整的傳統社會制度是相當關鍵的因子。當尺度逐漸放大到有多部落共同參與時,就有些問題產生了。在所謂共管的機制裡,只能看到菁英的參與,國家公園(或保護區)當局與基層民眾間其實是沒有任何直接的關連。

  歐洲地景保護區取向的現代民主政治體制下的所謂共管機制,也可以觀察到一些弱點。當民主選舉的參與度不高時,如何能確定地方政治人物就能代表社區的意願,就能爭取社區的最大利益呢?在這個分組,我就發問,當整個世界潮流朝向所謂西方民主的潮流發展時,所謂民主較進步的歐洲所展示的共管經驗,到底可以提供其他國家怎樣的一個學習方向呢?答案當然是相當有爭議的。

一名原住民耆老在口譯陪同下發問,質疑在場的保育官員回國後,仍無法改變國家公園剝奪其土地、限制其權益的現實/盧道杰 攝影  討論過程中,有位原住民耆老舉手發言,他質問這次大會後,這些來參加大會的國家公園官員將如何來對待那些被國家公園管理當局剝奪土地、限制權益的原住民部落。主席並未正面回答問題,但他說道,世界上原本就有許多政治系統並存,歐洲也是,我們應該尊重各種不同的體制與價值。

豐收而疲憊的中秋節

  幾天討論下來,彷彿上課一般,到處都是資料、到處是人流,收穫雖然豐盛,卻也頗感疲憊。碰巧這幾天天氣不好,雲層低且厚,沒什麼月光可言,偶一靜下心來,才驚覺中秋節已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了。

  晚上八點左右就寢,早上二點起來寫這篇稿子。一晃眼,竟以四點五十,窗外印度洋的海浪一波波湧上岸,遠處大的貨輪黑影幢幢,海岸半島上的燈塔閃著燈,天就快亮了吧!梳洗一下,洗洗衣服,待會兒還得去找地方上網傳資料。(全文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