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

海研一號採集記 (四)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攝影:趙世民

圖7. 住在深海海綿體內的蝦子。  海膽堆中還擠了一些蝦蟹類(圖7)和海星,這一網還是我最豐收。

  「老師,海膽體內這一圈圈的東西是什麼?好像體內沒有什麼內臟!」一個學生拿了一個擠破的海膽走了過來。

  「哦!這是牠的腸子,也是最主要的內臟,它被腸繫膜黏住,懸在膽殼上。」

  海膽除了內臟外,最明顯的可能就是生殖腺,一簇簇像小葡萄般黏在膽殼上,可惜現在不是生殖季,看不到生殖腺,當生殖季一到,飽滿的生殖腺一條條黏在膽殼上,幾乎塞滿膽殼。對海膽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吃和生殖,膽殼內一條長而螺旋的腸子就是為吃和生殖準備。

圖9. 學生在整理剛撈起的各種奇特標本。  「老師,岩礁地區淺海海膽主要以海藻為食,這些深海的海膽吃什麼?」

  「深海的海膽是屬於雜食性,大多以沈積的底泥為食,或以其他動物屍體為食,屬於食垃圾者,你看牠的腸子中全是灰黑色的細泥,就知道牠主要是吸收泥沙中的有機物。」

  「從海圖上來看,這個海域大多是這種底質,加上拖上來的上百顆海膽,我們可以推測牠應該是此區的優勢種生物。」說完,我在船走過的路線劃一條直線,寫上「歪形海膽豐富」。

  我非常訝異這裡的歪形海膽這麼多,內心有許多感慨…。

圖8. 將淺海礁岩的海膽剖開,黃色的都是卵子。  20年前,墾丁淺海也是滿地海膽,但是因為我們開始吃牠的生殖腺(精巢及卵巢(圖8)),大肆捕捉,不到20年,海膽被我們抓得變成稀有動物。我和其他老師只好作人工復育及放流,但努力了3年,族群始終無法恢復。原因是當牠們好不容易長大,準備生小孩時,又被老饕抓來開腸破肚,吃牠們即將受精的小生命。

圖10. 住在深海珊瑚上的長腕陽燧足。  海膽吃光了,人類的惡夢也開始降臨。淺海海膽主要吃海藻,藻類失去了天敵,大量生長,搶走了珊瑚附著的岩石,珊瑚的幼蟲找不到家,珊瑚礁開始消失。誰也沒料到,當我們一口一口吃海膽壽司的同時,也一口一口在吞噬珊瑚礁。

  比起淺海礁岩區的海膽,這裡的可幸福多了,體型碩大,數量依然如此豐富,每年更可如期舉行集團婚禮,將精子和卵子排到海水中受精。我對於這次無禮的造訪,干擾了牠們的生活,頗覺歉然。

圖12. 隨網撈起的各種廢棄物。  在每次拖網中,除了奇特的深海生命(圖9、10、11)之外,總有許多廢棄物(圖12),啤酒瓶、咖啡罐和各種塑膠製品,這些廢棄物沉在海底,百年千年不壞,我們撈了又丟,丟了又撈,沒完沒了。我心理想著,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漁民在載回一船船豐收的魚蝦時,也順手撈回一袋袋的垃圾,那我們的海洋就有希望了。

圖13.破海膽創作的人面。  「老師!送給你!」一個海洋大學的學生捧了一個海膽殼走上前來。他把一個破損海膽的內臟掏乾淨,在艙內的冷氣口風乾,膽殼原先破了一個大洞,好似人嘴,他又挖了2個眼睛,活像一個人面(圖13),效果和南洋地區的原住民用椰子殼雕刻的人面差不多,挺有創意的,恰好海膽是我研究的動物,欣然收下。

  原以為第二網可以拖到更多棘皮動物,但網內空無一物,原因是網具沒有碰到海床。可能是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想測試少了300公尺的纜繩是否奏效,但結果證明是偷懶不得的。

圖11. 一隻深海寄居蟹鑽在海葵體內,只露出一個大螯和幾隻紅色的腳。手指狀的突起都是海葵。  下午3點,船緩緩駛回高雄港,海面平得像鏡子。入港的航道上,可以清楚看到中山大學紅色的海洋科學院靜靜躺在山腳,山腰的研究生宿舍也清晰可見。1984到1986年間,我曾在這裡度過2年研究生的歲月,吹著海風,觀柴山的落日,聽西子灣的濤聲,如夢似幻。

  多年沒回學校了,這裡有我多位師長,二十多年前,中山甫創校,他們每一位都是年輕的歸國學人,滿懷理想和抱負來指導我們,亦師亦友。在此驚鴻一瞥,祝福他們健康快樂,研究順利。南中山,北台大,願母校校運昌隆,雙雄爭鋒。

編按:本文前2篇文稿2月6日的(上)集及2月20日的(下)集,標示錯誤,應當是為(一)、(二)集,特此更正並致歉。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