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設計的太陽能建築,在美國能源部舉辦的日光十項全能競賽奪得最高榮譽,再次顯示德國太陽能科技的世界領先地位。台灣的太陽能科技研發,多年來在太陽能車競賽領域已有亮眼表現,但在建築方面的應用仍舊缺席,德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鏡。
本次參賽的大學代表隊來自美國、波多黎各、西班牙、德國、及加拿大等國,分別在10種領域競賽,範圍從建築結構、居住性能、舒適性,到房屋在空間的加熱與冷卻系統、熱水、照明、及各項設備的表現上。達姆斯塔特則在建築結構、照明設備及工程學上表現優異,獲得評審團青睞。
精采內文
去年宜蘭三星鄉的居民,打電話到「我們的島」,無助的訴說老農民對抗高科技的故事,我們才注意到竹科已經相中了宜蘭作為另一基地。記得那天我們到達現場了解狀況,村子裡的老人通通聚集在活動中心,期待著媒體的到來與關注,面對自己的土地要被徵收,老農民不知所措,從公平正義的角度來看,他們是被社會犧牲的一群 。然而如果從理性的層次來看,或許我們真該好好思考,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座科學園區?為何要使用高產質的優良土地?真的只有科技才能帶動經濟嗎?在科技迷思的光環下,我們又失去了什麼?
怎樣的企業才算善盡其社會責任?如何讓消費者吃的安心、用的滿足,還要兼顧對環境友善?
星巴克在中國的各店家,為了達到清潔的目的,用一根倒U形的水管,不斷流出開水衝洗奶勺、溫度計,而被當地媒體批評為嚴重浪費水資源。然而,中國消費者對發起半年了的「筷行動聯盟」反映十分冷淡,很多人依然沒有攜帶主辦方所倡導的自帶筷子。也許如該組織 發起人所言,比起改變消費者根深蒂固的習慣,更為現實的做法是:通過媒體宣傳、消費者監督的方式,說服更多企業加入盡社會責任的一分子。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在過去2週,20個來自美國、波多黎各、西班牙、德國、及加拿大的大學團隊,將其花費2年時間設計、建造、運作、最引人注目且最能有效利用能源的太陽能房屋,帶來參賽。
太陽能10項全能房屋是淨-零-秏能,完全不生產碳,包含最新高科技解決辦法、及對消費者而言有更省錢的好處,且不犧牲舒適、便利,及美學上的功能。
房屋中的每項能源設備皆使用太陽能,且尚有剩餘足夠的能源來啟動電池動力車。所有隊伍都花費超過2年的時間設計、建造及測試房屋,並帶至太陽能10項競賽參賽。
達姆斯塔特贏得建築結構、照明設備、及工程學的競賽。建築結構評審團說明此房屋符合所有要求的條件,且是他們在評比此次10項競賽中所希望看到的房屋形式。建築師的評定是依據進出房屋動線,及公共與私入區域的通風舒適與否;建築策略上能使運轉房屋容納所有的科技設備;並且還有足夠的空間支撐房屋強度結構、合適的材料在建物之中。
照明評審團喜歡此房屋在晚上發光的房型。工程學評審團為這個團隊加上「創新」的一分,並指出沒有人可以將光生電壓式電池系統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該校校長波蒙(Hans Juergen Proemel)指出:「我們的隊伍在這次國際競賽中的勝利,使我非常高興,突顯了德國在談到可再生能源上,是遍及全球的領導者。」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去年宜蘭三星鄉的居民,打電話到「我們的島」,無助的訴說老農民對抗高科技的故事,我們才注意到竹科已經相中了宜蘭作為另一基地。記得那天我們到達現場了解狀況,村子裡的老人通通聚集在活動中心,期待著媒體的到來與關注,面對自己的土地要被徵收,老農民不知所措,從公平正義的角度來看,他們是被社會犧牲的一群,然而如果從理性的層次來看,或許我們真該好好思考,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座科學園區?為何要使用高產質的優良土地?真的只有科技才能帶動經濟嗎?在科技迷思的光環下,我們又失去了什麼?
宜蘭三星鄉,以種蔥聞名的鄉鎮,農人、蔥田、水圳,交織成一幅田園山水畫;好山好水的魅力,竟也吸引了高科技的目光,國科會預計將這裡,劃設為新竹科學園區的宜蘭基地,當老產業遇上新科技,傳統與現代開始產生衝突,純樸的小鎮,宛如面對一場暴雨來襲。
清晨,霧氣與濕氣籠罩著田間,雨後的三星鄉,流露出卸妝後的清麗氣息,村子裡的水圳,還遺留著混濁的痕跡,一條條的水圳,交錯田間、流經村莊,也流入每一戶種蔥人家。
張火爐老先生一家人,坐在自家的洗蔥池裡,熟練的清洗早上剛採收的青蔥,村子裡的每一戶蔥農,幾乎都從清晨四、五點開始洗蔥,這樣熱絡的場景,形成獨特的農村文化。
三星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居民大多種植水稻、上將梨、蔥蒜,由於氣候潮溼多雨,又有優良的中性土質以及豐沛無汙染的水源,造就出台灣第一的青蔥產業,在地方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嫁種蔥、吃不空」。
種田種了好幾代,一家子的生計全依賴這片土地,這片土地維繫著家庭的感情,也讓家人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即使在外地漂泊,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畢竟故鄉的土地,永遠是最厚實的依靠。
長期以來,宜蘭縣的產業結構一直以農漁林業為主,純樸自然的美景,不只吸引觀光人潮,也塑造出生態縣市的形象;不過生態的口號抵不過高科技的光環,在人口外移以及高失業率的隱憂下,宜蘭縣配合「綠色矽島」政策,在縣內設置新竹科學園區的宜蘭基地,2004年縣政府提報8處場址,國科會選址委員會核定了3處優先場址,分別為宜蘭城南、五結中興以及員山內城。
由於員山內城位處於水源區,自來水公司要求擴大水源地保護範圍,因此最後決議改列三星鄉的紅柴林為第一期基地,紅柴林基地的範圍還經過二次變更,但變更的過程當地的居民並不知情,當聽到世居的土地要被徵收時,居民紛紛質疑政府黑箱作業,違反社會公平正義。
張火爐老先生所居住的萬富社區就是如此,於是老農民擔任起自救會會長,綁起白布條,和村子裡的居民,展開了漫長的陳情與抗議。
以青蔥聞名全台的三星鄉,早在1997年就已被宜蘭縣政府列入精緻農業區,優質的產地卻要變更為工業使用,作為光電、生物科技產業的生產製造基地,農民擔心未來水源遭受汙染,多年來建立的青蔥品牌會一夕崩盤,也賠上了宜蘭好山好水的形象。
土地本就應該適地適用,不能像點鴛鴦一般,大筆一揮就決定一切,從宜蘭基地的多次變更過程,就可以看出政府在國土規劃上的粗糙。
土地的傷害是不可回復的,在錯誤還沒發生之前,或許主事者該好好的思考,什麼才是宜蘭的根本?台灣又需要多少座科學園區?別一昧的迷思在科技的光環之下,最後成為失根的遊民……
採訪側記
土地代表著什麼意義呢?在現代的工商社會,許多人只把土地當作財富的象徵,如果回到最初的農業社會,會發現家族的結構、感情、生活,都是因為故鄉的土地而有更深切的連結,當看到農人父子、夫妻共同在土地上奮鬥,深切的感受到土地的重要性,也因為靠著土地維生,因此懂得珍惜,對於台灣才有更深刻的感情;而今都市發展,人人住高樓華廈,宛如架空的軀殼,人離土地愈來愈遠,當不再靠土地耕耘度日,土地變成只是人們口袋裡的Money Money,於是無止盡的剝削利用,直到最後一絲氣息……
參考資源: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一根倒U形的水管中,不斷流出開水衝洗奶勺、溫度計。為了達到清潔和防止微生物滋生的目的,星巴克的長流水龍頭成為每家門店的必備裝置。
近日,有媒體指出,對水資源缺乏的中國來說,星巴克的做法其實是種嚴重的資源浪費行為。以北京地區為例,50多家連鎖店每天會因此放掉近百噸水。而在上海,星巴克連鎖店多達94家,每天放出的水量是否達近2百噸?流水龍頭被指嚴重浪費。
面對各種質疑,23日星巴克上海總部發了一份《關於星巴克門店內長流水龍頭及用水的媒體聲明》,其中稱「店內的長流水龍頭是為清洗持續使用中的餐具設置,持續的流水衝洗能防止微生物和細菌的快速生長。而出於節約水資源的考慮,我們在滿足清洗要求的同時將水的流量盡可能控制在最小範圍內。」Top
和之前300家餐飲企業同時承諾拒絕提供一次性筷子的轟轟烈烈相比,消費者的反映十分冷淡。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筷行動」開展半個月以來,記者發現,很多食客並沒有攜帶主辦方所倡導的「自帶筷子」。
23日中午,北京建國門附近的沸騰漁鄉坐滿了前來就餐的人,所有客人毫無例外地用了餐廳提供的一次性筷子。餐廳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從沒見過自帶筷子用餐的客人。而已經加入「筷行動聯盟」的俏江南市場部杜雪告訴記者,雖然他們已經給顧客提供了經過高溫消毒的象牙筷子,但仍有消費者堅持要使用一次性筷子。
活動組織者之一,「飯統網」商務拓展部王京坦言,和前期相比,目前「筷行動」的確慢了下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群眾中的宣傳力度還很不夠。至於倡導消費者自帶筷子用餐,王京笑稱這要比拒絕一次性筷子更難。據食客們反映,他們不願意自帶筷子的主要原因是「不方便」。
王京表示,比起改變消費者根深蒂固的習慣,更為現實的做法是,勸說更多餐飲企業加入「筷行動聯盟」。活動已進行半個月,至今沒有一家餐飲企業主動加入該聯盟,承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因此,「筷行動聯盟」計劃用半年時間,通過媒體宣傳、消費者監督的方式,說服2000家餐廳逐步停止提供一次性筷子。Top
全球最大汽車零件供應商德國博世公司(Bosch)22日表示,他們預期未來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日本等國,對於油電混合動力火車的需求市場將會有所成長。
目前輕度混合動力車(mild hybrid)和全面混合動力車(full hybrid)佔總產量1%的博世公司也指出,相較之下歐洲對於混合動力車的需求相當低。
混合動力車結合了內燃機和電動馬達,利用煞車過程中所產生的流失能源回復原理來運轉。日本豐田汽車所生產的Prius則是全面混合動力車,可以單純利用電能行駛較短的路程,只使用內燃機、或電池及電動機推動,亦可二者同時使用。而使用半混合動力的車輛則需要內燃機來發動。
博世公司表示他們在混合動力技術上已有30多年的經驗,曾在油電及柴電汽車上都分別拿下第一份訂單。Top
你的愛車加的是什麼油?95還是92無鉛?現在環保意識高漲,連汽車都要講究環保,像今年的日內瓦車展,很多車廠就打出環保概念車,再加上省油的訴求,所以,現在,柴油車,才是最流行的車種。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球柴油車的市佔率,從2005年的1500萬輛,到2015年時將達到2900萬輛,因此,現在國內也吹起一股,響應環保與動力兼具的風潮。在買車前,不妨多想一想,什麼樣的車,對地球的傷害,比較小。Top
特別是歐洲汽車製造商要通過這一國際汽車盛會,改變保守落後形象,洗刷環境殺手惡名,迎合日益高漲的環保呼聲。於全球氣候的變化以及人們日益提高的環境憂患意識,更由於高居不下的油價,消費者對節能環保車的呼聲漸高。另外,對汽車製造商而言,研發省油環保車以及開發未來汽車新能源已迫在眉睫。
戴姆勒-克萊斯勒,寶馬,通用等都推出了新一代的人們期待的未來新能源——氫氣燃料電池驅動汽車,雖然已有小批量生產,但距大批量投放市場尚待時日,有專家估計可能需要 10-15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