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2.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十大環境新聞線上投票,超值DVD送給你!

2008TEIA感恩茶會,邀請您~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綠色陣線協會  

好燒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10歲生日 巴里島會談進展難定論

日本環境大臣鴨下一郎帶領下,眾人為京都議定書唱生日快樂歌;圖片來源:本報。

【相關連結】


氣候變遷會議不環保? 記者看其綠色措施與公共參與度


聯合國報告:氣候變暖加劇全球緊張


2007國際回顧:IPCC報告:全球暖化人為造成 與高爾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12月8日抗暖化全球大遊行 台灣不能缺席

京都議定書10週年了。1997年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在日本京都簽訂了溫室氣體減量排放的協議,是為《京都議定書》。10年來,京都議定書成長之路卻是跌跌撞撞。

目前巴里島會談的主要任務,是勾勒2012年後京都時代的減量協議。然而到目前為止,受強制減量規範的38個國家僅有2國達成目標,除了美、澳退出,加拿大、日本態度游移,對於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是否納入強制減量,更是難以定論。另一方面,與IPCC同獲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高爾表示,對崛起中的「民眾力量」感到樂觀,他相信這股由下而生的力量將推動領導人採取行動,遏止全球暖化。精彩內文

 
 
  論壇:海洋深層水的水波依然蕩漾
海洋深層水產品展示;圖片提供:陳昭倫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媒體報導全球拒喝瓶裝水的運動和消基會對於市售瓶裝水,特別是海洋深層水製成的瓶裝水的檢驗報告,不僅戳破學者的背書,更讓整個海洋深層水的謎團豁然開朗起來。民眾停下腳步,開始注意到每天我們生活中最不起眼也很少去注意的「水」,竟然有這麼多的大問題。其實,「水、空氣、陽光」是我們生存最基本的三元素,少了一項都不行。可是,因為我們把地表和地底的水源都污染或是枯竭,而商業的包裝與行銷大力灌輸瓶裝水比自來水還乾淨,讓我們不知不覺的以為喝瓶裝水可以保命與健康。
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鰲股溼地

 


台灣的冬季很熱鬧,許多候鳥來報到,不過隨著地球暖化、溼地遭受破壞、河灘地泥沙淤積等因素,今年來台過冬的候鳥減少許多;而日前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為推動全國濕地評選規劃案,到彰化漢寶與大城溼地場勘,當地民眾卻反對把他們的家園劃為保育濕地,因為背後隱藏著「大城工業區開發案」。

【相關新聞】

飛越7500公里 阿拉斯加黑腹濱鷸 來台過冬


地球暖化 來台候鳥銳減2/3


黃河8年不斷流 1.3萬公頃濕地再生


雁鴨報到 龍鑾潭賞鳥好時機

彰化縣府表態 不支持漢寶及大城濕地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京都議定書10歲生日 巴里島會談進展難定論
本報2007年12月12日印尼,巴里島訊;莫聞報導

「祝京都議定書生日快樂!」國際間規範溫室氣體減量作為的《京都議定書》邁入第10週年,昨(11)日在印尼巴里島的氣候變遷大會上,日本環境大臣鴨下一郎(Ichiro Kamoshita)代表國際社會為京都議定書祈福,和與會代表分享一份以森林、黑猩猩裝飾、風力發電與太陽能板裝飾的生日蛋糕。

與綠色和平共同籌辦慶生會的青年團體「Solar Generation」代表說:「京都議定書是未來的希望,我們慶祝它10歲生日時,也希望它負更多責任,希望所有國家都能重視這個協議,為世代子孫著想。」

10年前的1997年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在日本京都簽訂了溫室氣體減量排放的協議,是為《京都議定書》。10年來,京都議定書成長之路上跌跌撞撞,先是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第一的美國,在2001年聲明徹簽,而後澳洲跟進,放棄京都議定書減量機制。到了2004年12月,俄羅斯批准議定書後,終於在2005年2月16日生效。

京都議定書10週年蛋糕京都議定書明年將進入2008-2012年的第一承諾期,目前在巴里島會談的主要任務,則在勾勒2012年後京都時代的減量協議。然而到目前為止,受強制減量規範的38個國家僅有2國達成目標,除了美、澳退出,加拿大、日本態度游移,對於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是否納入強制減量,更是難以定論。

甚至於本屆大會預定討論2009-2010年的「巴里島路線圖」(Bali Roadmap),在幾個工作組的草案內容這兩日也未有具體定案。

本屆目前為止最重要的決策,可說是10日各國終於同意設立於京都議定書機制下的「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該基金主要由先進國家自2008年起投入資金,協助發展中國家因應氣候暖化進行調適計畫,大會並同意以「全球環境基金」(GEF)作為「調適基金」秘書處,而世界銀行則扮演信託機構角色。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稍早發佈的《2007世界能源展望》,全球能源相關的CO2排放在2030年將再成長60%,高達420億噸──比2006年估計的150億噸高出甚多。在此情形下,京都議定書能否成為更強力的機制,各國是否能更緊密的配合,今明兩日開啟的部長高階會議,將會有所結論。

Top

 
 
  論壇:海洋深層水的水波依然蕩漾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海洋深層水化妝品;圖片提供:陳昭倫消基會檢驗了市售的瓶裝飲用水的水質檢驗報告,透過媒體的報導又再次顛覆了海洋深層水的商業包裝。除了喝采消基會本著為消費者健康把關的努力,這樣一波波檢驗「水」的運動,其背後議題發酵的過程與教育更需要社會大眾一起來反省。

當三個月前八卦媒體報導了台灣東部海洋深層水取水問題後,海洋深層水產業推動的神祕面紗才慢慢的被掀起。起先社會大眾對於八卦媒體的報導都採取高度的懷疑與不信,而且廠商更下30億的天價大動作的控告媒體,試圖拉回消費者的信任。當法院開始傳喚媒體出庭時,屬於海洋深層水原力的「熱鹽環流」是否流經台灣東部的論戰,由立法委員揭開公部門在推動海洋深層水產業策略上的粗糙與一味模仿日本的窘境後,民眾更清楚納稅人辛苦繳出數十億的稅金原來是隨著深層水BOT產業的推動,沈入那根本無海洋深層水形成的東海岸。

此時消費者開始在便利商店冰箱前裹足不前,位居台灣最高海洋學府的學者卻跳出了出來,試圖以學術大老的姿態幫台灣東岸仍具有海洋深層水作出最佳解釋。期間不只教訓了業者不知研究重要,誇大醫療神效,同時痛批那些質疑海洋深層水的學者所說的「在東北角海域深海底拖網採樣採到塑膠瓶,憂慮深層海水有毒;有些人告訴媒體可以配深層海水給社會大眾」是「學者無法脫離學術象牙塔」的鴕鳥心態。同時強力背書深層海洋水「絕對」是一有價值的資源,要求政府和業者要來個大溫暖大開發的產學合作。

當消費者更感到徬徨時,媒體報導全球拒喝瓶裝水的運動和消基會對於市售瓶裝水,特別是海洋深層水製成的瓶裝水的檢驗報告,不僅戳破學者的背書,更讓整個海洋深層水的謎團豁然開朗起來。民眾停下腳步,開始注意到每天我們生活中最不起眼也很少去注意的「水」,竟然有這麼多的大問題。其實,「水、空氣、陽光」是我們生存最基本的三元素,少了一項都不行。可是,因為我們把地表和地底的水源都污染或是枯竭,而商業的包裝與行銷大力灌輸瓶裝水比自來水還乾淨,讓我們不知不覺順理成章的以為喝瓶裝水是可以保命與健康。

當這一切美麗謊言的潘朵拉盒子被掀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停下腳步,好好去找出搞壞陸地水源的元兇,同時關懷生態環境,想辦法去恢復乾淨的水源呢?想想看,「水」已經被包裝成高價的商品在販賣,當全球暖化繼續惡化地球的環境,而商人將會持續開發自然資源不斷加以包裝與迷信化, 或許有那麼一天,便利商店就有可能會賣具有神奇療效的「瓶裝空氣」和「瓶裝陽光」也說不定,你說不是嗎?

Top

 
 
  飛越7500公里 阿拉斯加黑腹濱鷸 來台過冬
摘錄自2007年12月11日中國時報彰化報導

美國漁獵暨野生動物保護署研究員藍考特博士去年6月親手繫放的兩隻黑腹濱鷸,日前飛越7千5百公里,來到台灣彰化縣福寶溼地過冬。 但由於彰化縣政府規畫在福寶溼地興建西濱快速道路,藍考特和國內保育界人士10日在鹿港鎮集會,決定向國際發聲,告知世界各國這項訊息,並發起1人1信運動寄給台灣政府,盼能改變西濱路線,避免福寶溼地生態被破壞。

藍考特表示,台灣是目前阿拉斯加繫放黑腹濱鷸最南端的棲息點,他很敬佩台灣利用福寶休耕、廢耕的方式,將濱海土地經營成海岸水鳥棲息地。台灣是候鳥遷徙的中繼地,許多保育鳥類都選擇在彰化福寶濕地覓食,等體力充足再繼續飛行。 他擔心彰化縣濱海一帶的開發工程,將破壞候鳥棲息地,不僅台灣環境受影響,連來自美國、俄羅斯、中國東北等地的候鳥都將絕種。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揚指出,國內僅有的彰濱海岸線泥灘地區是候鳥停留台灣時最重要的食物來源地。上個月公路總局為了開闢西濱公路福寶段,重新提出環評資料,仍將照原計畫將把快速道路興建在海堤旁,環保團體很難接受。

Top

 
 
  地球暖化 來台候鳥銳減2/3
摘錄自2007年12月10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每年9月到隔年4月,是雁鴨從西伯利亞南飛到台灣過冬的時節,不過隨著地球暖化、自然環境破壞等因素,河灘地泥沙淤積破壞了濕地的環境,而濕地嚴重陸化間接也讓候鳥不願停留棲息而持續南飛,選擇至菲律賓或越南過冬。 2006年來台過冬的候鳥數量約5000至6000隻,但2007年飛到雁鴨自然公園棲息的候鳥僅有約1500隻,數目銳減了近三分之二。

不過候鳥來台數量銳減,還是整個大環境的改變所致,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石瑞德表示,候鳥從西伯利亞一路經過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等地,沿途的環境都會影響候鳥南飛的數量,但生態的破壞不止是台灣,西伯利亞也因為開發使野鳥銳減。

為了積極挽救漸漸流失的濕地,華江里里長楊華中等社區人士及專家學者,成立「華江濕地守護聯盟」積極從事自然環境的保育;楊華中表示,台北市府目前在有計畫的引水潤澤濕地,減低河川污染,持續清理淤泥。

Top

 
 
  黃河8年不斷流 1.3萬公頃濕地再生
摘錄自2007年12月4日大紀元報導

山東黃河河務局最新調查發現,黃河連續8年不斷流,使河口地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與2000年相比,在15.3萬公頃的黃河三角洲上,有1.3萬公頃濕地得以再生。

溼地面積不斷增加,提供了鳥類棲息場所,近年來,一些海內外罕見的珍稀鳥類—白鸛、黑鸛、黑嘴鷗等飛來黃河口棲息繁殖。據統計,黃河口濕地的鳥類種類已從187種增加到283種,每年來這裏的候鳥達400萬隻。

黃河從1970年代出現斷流,1990年代後幾乎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時間長達226天,嚴重影響了黃河三角洲濕地植被、生物發育和生長。從1999年起,國家授權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量統一調度,使黃河擺脫了斷流噩夢,到目前已8年未斷流,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顯著改善。

Top

 
 
  雁鴨報到 龍鑾潭賞鳥好時機
摘錄自2007年11月21日中國時報恆春報導

在大批白鷺鷥過境後,南遷度冬的雁鴨科也陸續進駐龍鑾潭,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預估,再過不久,就可看見雁鴨科盤踞湖面壯觀場面,屆時潭面碧波盪漾,景致優美,與雁鴨相互呼應。

墾管處技士劉川表示,由於龍鑾潭水域四周長滿五節芒、蘆竹等植被,加上潭中魚蝦資源豐富,提供鳥類絕佳棲息及覓食的環境,因此,每到冬季,總是吸引候鳥來此群集,成為南台灣的野鳥天堂。

根據墾管處歷年調查,龍鑾潭區域的鳥種達200種以上,其中以候鳥居多,占了7成以上。冬季時,就有來自北方的大群雁鴨停留在龍鑾潭及其附近的水塘度過冬天,直至翌年春天才北返回繁殖區。

Top

 
 
  彰化縣府表態 不支持漢寶及大城濕地
摘錄自2007年11月20日自由時報彰化報導

彰化縣府19日表明不支持、不同意漢寶及大城濕地列入國家重要濕地規劃內,並反駁縣環保聯盟的指控,指中央前來勘察,縣府是依規定通知當地公所,並不是縣府為開發大城工業區才動員反對,且強調環保人士不應太理想化,而要多聽民眾心聲。

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揚19日發表聲明指出,縣府為開發大城工業區,而反對國家重要濕地的規劃,且竟然動員地方鄉公所,以不理性的態度抗議,其行徑與黑道並無二致。

蔡嘉揚表示,除要公開譴責縣府蠻橫外,同時也要求未來能舉行公開聽證會,讓全國各界一起來檢驗芳苑、大城和彰化海岸濕地生態的重要性,正視目前已遭受不當的開發和破壞現況,因此要加以保護,這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陳誼芩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