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國際回顧:IPCC報告:全球暖化人為造成 與高爾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7國際回顧:IPCC報告:全球暖化人為造成 與高爾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2007年11月25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林松億

高爾推廣全球暖化議題,與IPCC同獲諾貝爾和平獎。(圖片來源:不願面對的真相)

由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在1988年成立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2007年2月所公佈的《2007氣候變遷報告》,是氣候小組第4份氣候變遷報告。報告由100多個國家的2500多名科學家依據對大氣層、海洋、冰川、冰蓋等因素累積6年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小組堅信,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證據的正確性至少達到90%,遠高於該小組2001年發表前次評估報告時的信心水準66%。

報告引用經過同行評估的最新的科研資料指出,氣候變暖的趨勢正在加快,表現的形式包括極端氣溫天氣的增多、空氣移動(風)出現新的模式、一些地區乾旱加重、冰川融化、冰蓋萎縮、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等。報告中並首次證實南極與格陵蘭大量融化,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

氣候變遷,窮國受害最深

耶魯大學森林及環境研究學院教授孟德松指出,由於全球暖化效應造成的氣候變化,在低緯度地區的農民可能必須改種不同的農作物,由高價值經濟作物改種低價值農作物。中、高緯度地區的農業卻可能因為暖化效應,而得以延長農地的耕作時間。位於這些地區的已開發國家,其實是排放溫室效應氣體最多的國家,然而全球暖化卻是對開發中國家造成難以承受的負擔。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公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情勢」報告中,以中國大陸從1998至2002年發生的長江流域洪水為例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和人為造成的地表變遷,導致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貧窮的農民和鄉村居民。在印度、墨西哥和其他貧窮國家,也都可見到許多類似的例子。由於乾旱、洪水及其他因氣候衍生的災害,將會造成許多居民從鄉村移居都市後,永遠不會也無法返回自己的故居。

高爾獲獎,布希政府受抨擊

美國國家科學院9月發表報告,指出布希政府的氣候變遷科學計畫(CCSP)由於缺乏有效領導與預算支持而進度緩慢,也未把減緩或適應氣候變化所需的迫切資訊,傳達給社會大眾。CCPS每年17億美元預算中,僅有1.5%-2%(2500萬-3500萬美元)用於研究氣候變遷的社會衝擊上,例如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的策略等。該計畫也未就氣候變化對美國農業、水資源與健康的影響完成調查評估,而這些資訊對州政府與地方資源管理者、立法人員及一般大眾都極為重要。布希政府官員則宣稱,氣候變遷的研究,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政府機關對於它們掌握的資訊,是不是成熟到可以發布,應該有自由裁量權。

另一方面,諾貝爾和平獎10月揭曉,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因為合作「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刺激各國採取行動對抗全球暖化有功,同獲殊榮。諾貝爾委員會稱讚高爾「可能是出力最多的個人,讓世人更了解需要採取哪些因應措施。」IPCC則是「對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的關聯性,建立更廣泛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