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會議不環保? 記者看其綠色措施與公共參與度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氣候變遷會議不環保? 記者看其綠色措施與公共參與度

2007年12月12日
本報2007年12月12日印尼,巴里島訊;彭郁娟報導

一場探討氣候暖化的會議,能否設計得更環保?每天聚集上萬參與者的盛會,即使只是小細節的規劃,也影響地球甚重。目前在巴里島舉辦的氣候變遷大會,曾有報導批評這樣的「抗暖化集會」,反而製造龐大的CO2。記者以最普遍的環保眼光觀察,現場環保作法確實有待加強。

會議提供塑膠杯並鼓勵回收使用會議當中,對於所有會議與談人一律提供瓶裝水,而基於安全理由,則不鼓勵與會者自備水壺進場,僅在飲水機旁提供塑膠杯。雖然主辦單位強調重覆使用,但眾人在忙碌追逐一場場大小會議之間,恐怕沒有多少餘力認真執行。有次記者以瓶裝水空瓶裝水,旁人卻指點:「這是給參加者喝的水。」言下之意似乎質疑記者「偷水回去喝」,而沒想到這是資源重複使用,其觀念的薄弱令人咋舌。

紙張耗用方面,會議議程資料與媒體資訊均以一般紙張印製,並未特別採用再生紙。而各組織展示攤位也提供大量文宣品,為了爭取目光,一份比一份精美,細看其中資訊,大部分是可上網下載,似乎在與會者大談森林砍伐之際,主辦單位並未作文宣品印製的相關規定,如文宣印刷總量限制、使用再生紙等。

會議鼓勵綠色運輸

在交通運輸方面,巴里島會議提供自行車免費使用服務。會議提供方便的巴士接送,每天定點、定時在鄰近主要旅館、各會議場地之間接駁。而在自行車商贊助下,主辦單位提供了方便取得的自行車。與會者僅需出示通行證,填寫簡單資料,即可免費以自行車穿梭於努沙度瓦(Nusa Dua)各飯店的會議場所,並可甲地借乙地還。

不過,當地的道路建設尚未支援這樣的綠色運輸方式,一方面車道狹窄,自行車常阻礙後方車流遭汽車按鳴喇叭。而人行道間相接處多半是很高很斜的坡,只得下車牽行。

重維安 開放度不足

由於巴里島歷經恐怖攻擊事件,在此陰影下,本次主辦國對於會議的公共參與開放度,和往年比較起來略嫌保守。以2005年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11屆締約國會議為例,據參與過歷屆會議的與會者轉述,當時的周邊會議有許多是由草根團體主辦,現場常可看到不同意見激烈交鋒,呈現大鳴大放的特色。反觀今年,場邊會議主辦單位多為跨國性NGO或聯合國官方組織,談論主題與氣氛相對「中規中距」許多。

主辦單位對非主流媒體之態度也顯得保守。雖然註冊流程上開放網路媒體(online media)選項,但本報原冀望以媒體身份註冊,以取得更多一手資訊並未成功。在記者追問下,大會主管階層則以「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回應。

儘管台灣國際地位受限,台灣方面仍有多位中央部會及高雄市政府參加本次會議,而民間團體與學者也各自利用管道與會觀察,可觀察到台灣與會者與國際團體有相當深度的互動,本報將另闢專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