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7.12.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2008環境大預言】十大環境議題前瞻論壇,歡迎報名!

2008TEIA感恩茶會,邀請您~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綠色陣線協會  

好燒的京都議定書
 
  氣候大會:全球減碳協議確立  專家:台灣不減碳將遭抵制

We are watching you! 世界排放大國的減碳誠意,全球都在關注。

【相關連結】


創意發聲:巴里島氣候會談場邊抗議集錦


巴里島路線圖要點


西雅圖溫室氣體減量的啟示


經建會、經濟部反對立法明定減量目標

長達13天的馬拉松協商後,聯合國氣候高峰會上週六(15日)終於獲致成果。在美方讓步下,各國就下一階段抗暖化目標達成協議,同意依不同國情訂定減量目標,並協助發展中國家技術轉移。本次大會可看出國際趨勢在關注減碳以「緩和」暖化之餘,也開始強調「調適」,對於目前尚缺調適策略的台灣,值得借鏡。

今天在一場台灣與會NGO代表返國記者會上,專家指各國的長期減量都愈來愈嚴,「台灣政府應訂定溫室氣體排放基準 年和長期減量目標,以國際減量趨勢,2050年的長期減量目標,至少減量50%。」而世界的產業界,也正透過產品供應鏈的訂單 和企業新標準的壓力,來管理未來的全球碳排放,「台灣政府和企業界必需全面改變來因應此一全新的競爭趨勢。」精彩內文

 
 
  觀察中國:中國希望從全球氣候協定中得到什麼?
巴里島氣候變遷會議中心會場;圖片來源:Mark Robert Wilson

 

 

作者:亞曆克斯•埃文斯(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資深政策專家和全球風險方案負責人)

中國希望從全球氣候政策中得到什麼?這個問題——很多人在思考,但鮮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在未來兩年裏可能會成為討論的熱點,原因是《京都議定書》的第一階段將於2012年到期,而制定替代政策的討論勢頭越來越強勁。

在最近由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我已表明,有關氣候變化的兩種對立觀點之間的「競標戰」正在進行——一方是歐盟,另一方是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而夾在中間的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決定權實際上掌握在他們手中。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放寬農地蓋農舍標準」利弊或利多?有利於誰?又對誰不利?恐怕不是只從單一面向,就能夠得出結論。環境保護者看到的是,放寬標準後,對鄉村地景地貌及自然生態環境將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經建會從房地產的角度預見,此案一旦通過,全台建地超量供給,將使國內房地產價值大幅縮水,都會區不動產市場面臨崩盤。然而,儘管11月曾在台南舉辦「農業發展條例與農業政策」公民願景審議論壇,但在政府、媒體討論此條例時,卻不見農地使用者─農民的聲音,或許我們更該認真的從農民的角度,告訴他們這些政策的利與弊,聽他們的需求,想出更好的方案。

【相關新聞】

農地變建地 房市會暴斃


蓋農舍大鬆綁 農地形同建地


北市釋放3000公頃容積


農地變建地 農委會憂流失優質地

南寧政府強佔農地轉售財團 村民憤怒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陳誼芩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