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9.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先破壞再環評 大巨蛋有條件通過
TEIA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拍攝的 DSC_8180。
松菸周遭居民反對大巨蛋開發案
【相關連結】


大巨蛋嚴重衝擊周邊交通 居民與市議員強力反對

議員猛批小巨蛋爛攤難收 松菸高呼大巨蛋改建公園

都會森林到樹木墳場 松菸老樹移植死了107棵

什麼樣的開發,可以先破壞原有環境,再開環評會決議當初的破壞行為不列入影響評估範圍?松菸大巨蛋是也!大巨蛋BOT案於昨日上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委員確認樹木保護委員會的審查決議,雖然樹木保護委員會認定應受保護樹木從163棵增加為209棵,但文化局未依照規定的認定作業標準,在認定程序上有嚴重瑕疵。

新仁里里長李財久表示,教育局和公燈處在松山高中樹木移植的環評說明會上,簡報內容不實引起群情激憤,當地耆老詳知松山菸廠老樹的狀況,文化局應該以訪查方式重啟認定程序。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則抨擊,去年春天大量樹木被草率移植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具有不可回復性,如果無法遏止這樣的行為,環評制度只是開發過程中的橡皮圖章。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為人類幸福而不幸的象鼻蟲
小圓斑球背象鼻蟲;圖片來源:黃文伯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有一種甲蟲,在人類本位主義下,犧牲自我,造福他人,因而被稱為「幸福蟲」。幸福蟲的犧牲自我,自然不是自願的,人類總是喜歡讓別人犧牲,來造福自己。在一個部落中,幸福蟲曾被男性用來展現力氣,誰能將幸福蟲用手指捏爆,那證明自己的氣力,也會受到族裡女性不一樣的眼光。

只是,幸福蟲死了,男性是否因此得到幸福,無從得知,但幸福蟲的不幸福,卻可在男性手指間的汁液,與隨手被丟棄的蟲殼,得到驗證。死了,就找不到配偶,應該是為繁殖下一代,來到世上所追求的幸福感,卻在人類男性證明蠻力的沙文心態下,消失無蹤。若幸福蟲一一被捏碎,找不到幸福蟲時,是否意喻著人類的幸福將不再來?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北極熊家族。圖片來源:First People

 


因人為活動,造成野生動物數量減少的案例,又多兩例:因市場的高度需求,地中海的藍鰭鮪魚數量驟減澳大利亞東北部大舉開墾林地,恐將造成數以千計無尾熊喪命,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鳥類和爬蟲類動物死亡;在台灣,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溼地,長期以來有人在溼地架網捕魚,許多鳥類潛進水中覓食常卡在漁網

中國四川震災後,四川涼山州加強震後地質動態監測,嚴防次生災害。而北極,因極地脆弱多變,專家促立法護生態,來自世界各地約40名法律專家齊聚冰島,試圖為脆弱多變的極地制定新的法律架構。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誰的淡水?誰的發展?關於淡水發展的幾個故事
淡水河

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近日的淡水河北側道路開發案,表面上看似乎又是個環保與經濟衝突的老話題,開路等於帶來淡水發展,對於反對者,台北縣長周錫瑋斥之為自私,認為將會阻礙了淡水未來發展,到底道路興建計劃的效益何在?興建的目的何在?背後的真相與事實是什麼?要了解這些事情之前,我覺得應該先說關於淡水發展的幾個故事讓大家知道。

讓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991年,當時國民黨政府規畫推出號稱是要帶領台灣邁向已開發國的「六年國建」,其中為提供數萬戶國民住宅以疏解大台北人口壓力的淡海新市鎮也在其中。就因為這個耗資1478億造鎮以吸引30萬人口入住的政策,而開始種下了後來淡水珊瑚礁海岸被毀、綠蠵龜被困、漁業資源破壞嚴重的悲劇。精采內文

 
 
  先破壞再環評 大巨蛋有條件通過

本報2008年9月9日台北訊

台北大巨蛋體育園區規劃(圖片來源:我們的島)大巨蛋BOT案於昨(8日)上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委員確認樹木保護委員會的審查決議,受保護樹木總數增加為209株,即作成「有條件通過」的結論。地方居民與環保團體認為,教育局與公燈處違法移除松山菸廠老樹,繳交罰款給環保局根本不痛不癢,此次環評結論只是將違法行為合法化。

雖然樹木保護委員會認定應受保護樹木從163棵增加為209棵,荒野保護協會游藝強調,文化局未依照規定的認定作業標準,在認定程序上有嚴重瑕疵,樹木年齡一直是文化局刻意迴避的問題,包括探訪耆老、直接鑽取年輪判定等,皆未進行,也未辦理現勘,像是森氏紅淡比等同樣樹種,在文化園區皆被列為保護樹木,在大巨蛋開發範圍的體育園區卻不受保護,遭到粗暴移植全數死亡。

新仁里里長李財久表示,教育局和公燈處在松山高中樹木移植的環評說明會上,簡報內容不實引起群情激憤,當地耆老詳知松山菸廠老樹的狀況,文化局應該以訪查方式重啟認定程序。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則抨擊,去年春天大量樹木被草率移植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具有不可回復性,如果無法遏止這樣的行為,環評制度只是開發過程中的橡皮圖章。

巨蛋園區成為新興商區的結果,參與會議的居民紛紛提出質疑(圖片來源:我們的島)昨日第74次環境影響評估會議討論2003年通過的舊環評第二次變更內容。潘翰聲指出,就環評的正常程序而言,大巨蛋開發案已經因為量體變更過大重作環評,豈有回頭變更舊環評的道理,環評委員應該將開發單位所提的變更內容對照表(第二次變更),納入目前正在進行的重作環評程序(第三次變更),而不是為開發單位違反環評承諾來擦屁股。但台北市環保局並未針對環評程序問題做解釋。

游藝表示,去年已對環保局提過公民訴訟告知,未來將依法提出公民訴訟。

Top

 
 
  生物簡介:為人類幸福而不幸的象鼻蟲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有一種甲蟲,在人類本位主義下,犧牲自我,造福他人,因而被稱為「幸福蟲」。幸福蟲的犧牲自我,自然不是自願的,人類總是喜歡讓別人犧牲,來造福自己。在一個部落中,幸福蟲曾被男性用來展現力氣,誰能將幸福蟲用手指捏爆,那證明自己的氣力,也會受到族裡女性不一樣的眼光。

只是,幸福蟲死了,男性是否因此得到幸福,無從得知,但幸福蟲的不幸福,卻可在男性手指間的汁液,與隨手被丟棄的蟲殼,得到驗證。死了,就找不到配偶,應該是為繁殖下一代,來到世上所追求的幸福感,卻在人類男性證明蠻力的沙文心態下,消失無蹤。若幸福蟲一一被捏碎,找不到幸福蟲時,是否意喻著人類的幸福將不再來?

小圓斑球背象鼻蟲;圖片來源:黃文伯

幸福蟲是球背象鼻蟲屬(Pachyrrhynchus)的謔稱,屬於象鼻蟲科(Curculionidae)。在世界上有超過6萬種的象鼻蟲,可分400個以上的屬別,是甲蟲中最大的一個科,在台灣約有119屬 213種,個體大小可由1公釐至50公釐。象鼻蟲最明顯的特徵,在牠們頭部有著宛若象鼻的結構,這結構是複眼前口器的延長,或長或短,但不寬扁。觸角約6至7節,成曲膝狀,長在象鼻口器兩側,象鼻上有凹槽可以收納觸角。

象鼻蟲的跗節結構相當特殊,看起來只有4節,而第三節為寬大的雙葉形,底下長滿細毛,有良好的攀附功能,然而如果用50倍以上的顯微鏡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第三節前端與爪節之間仍有一節,微小的第四節其實藏在第三節的雙葉之間。甚至有一個Anoplus屬,並無爪節,第四節、第五節皆退化,只剩下雙葉型的前端。

這樣5-5-5的跗節結構,並帶有隱藏的第四節與雙葉型的第三節,有一個特殊的專有名詞,稱為Pseudotetramera。這並不是象鼻蟲專有的特徵,一些親緣關係較近的科別,像長角象鼻蟲科(Antribidae)、捲葉象鼻蟲科(Attelabidae)、小蠹蟲科(Scolytidae)、長小蠹蟲科(Platypodidae)、豆象科(Bruchidae)等等,以及天牛科(Cerambycidae)、金花蟲科(Chrysomelidae)、大蕈蟲科(Erotylidae)與姬花螢科(Phalacridae)的Phalacrus屬,皆有如此的跗節結構。

象鼻蟲為植食性昆蟲,成蟲與幼蟲吃樹幹、樹根、花、果實或種子,因此有些種類屬於農業或林業害蟲,以家中最常見的為例。當我們吃的米沒密封好,又放置過久時,就經常能看見細細黑黑大約2公釐長的小蟲在上面爬,把米啃食得處處粉末,我們都叫牠米蟲,也就是米象(Sitophilus oryzae)。米象成蟲利用長長的口器在米粒中打出一個深孔,將卵產於孔洞中,一粒米一般只有一隻幼蟲。

俗稱米蟲的米象;圖片來源:Wiki百科

而個體較大的害蟲,則有大約3公分長的椰子大象鼻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與大約2公分長的台灣大象鼻蟲(Cytotrachelus longimalus),兩種長得頗為類似,但台灣大象鼻蟲在前胸背板基部,有一塊大黑斑,而椰子大象鼻蟲在前胸背板上則有前三後四的7個小黑斑。

椰子大象鼻蟲主要危害棕櫚科(Palmae)的植物,例如大王椰子、棍棒椰子、黃椰子、檳榔等等;而台灣大象鼻蟲則主要以竹筍為食。說到台灣大象鼻蟲,或許牠的另一個名稱「筍龜」會讓大家比較熟悉,成蟲在筍尖挖孔產卵,而幼蟲就以筍子的基部為食物。過去的台灣,對於蟲害防治尚無有效的方法,筍龜經常可見,筍農捕捉牠們除了保護竹子竹筍外,也會將牠們烤來吃。在現代,筍龜已不是那麼常見。

除了上述一些危害經濟作物的害蟲外,許多象鼻蟲並不侵擾我們的生活,反倒是我們迫害了牠們的生存,例如筆者一開始介紹的「幸福蟲」。有「幸福蟲」之稱的球背象鼻蟲屬在台灣可能有7種之多,主要分布在蘭嶼與綠島上。球背象鼻蟲的口器並不長,最為特別的,牠們是少數不會飛行的象鼻蟲。

球背象鼻蟲的後翅退化,前翅所形成的翅鞘相連結合,形成球面無法開啟,如果以橫切面來看,不論是頭部、前胸或翅鞘處,皆形成幾近完美的圓形,圓形最能分散與抵抗外在壓力,加上球背象鼻蟲外骨骼的厚度增加,可稱為硬度最高的甲蟲之一,也因此成了人類證明手指蠻力的犧牲品。

在蘭嶼球背象鼻蟲中以小圓斑球背象鼻蟲(Pachurrhynchus tobafolius)的數量最多,其頭部、胸部、翅鞘表面,甚至六足腿節,皆有許多青綠色鱗片組成的斑紋,在陽光下會隱隱顯現黃綠色的金屬反光,相當漂亮。由於球背象鼻蟲亮麗的外表,在過去曾經有台灣昆蟲商人大量採集,賣給日本的甲蟲愛好者,甚至賣至台東製作鈕扣。直至1980年台東縣政府嚴禁盜採蘭嶼動植物,才讓球背象鼻蟲在珠光黃裳鳳蝶與蝴蝶蘭等物種的庇蔭下,得到喘息的機會。球背象鼻蟲的幼蟲生活在泥土裡,以植物的根部或接近地表的莖部為食,雖然該處仍有火耕法的運作,在幼蟲倖免於難的情況下,球背象鼻蟲才得以存在。

甲蟲是昆蟲世界龐大的類群,但有如鱗翅目的蝴蝶一樣,大型、美麗或亮眼的個體招引了人類的收藏。在這些收藏中,能妥善保存或是做為研究之用的比例相當的低,大部分甲蟲被捕捉回家後,在不了解其習性下,養個幾天後,經常被棄置不管,任其死亡爛掉,就算製成標本,也很難獲得專業而妥善的保存,更別說製成標本、有任何研究上的意義了。

卡通「甲蟲王者」引起了學子們對甲蟲的興趣,但也多了更多的昆蟲商,路邊獨角仙一隻一百地賣,甚至數量少了,還會哄抬價格。甲蟲經不起這樣的消費,加上養殖族群對生態的破壞,與外來種的入侵,台灣甲蟲生態正慢慢地被摧毀中。在此,期盼讀者能共同教育下一代,對待生命應有的正確態度與認知。

見到美麗的甲蟲或其他生物時,我們不捕捉牠們的身體,而讓手中的相機、攝影機捕捉牠們的身影,不讓發霉的屍體躺在書架或抽屜的角落,而讓美好的生命留在記憶的相簿中。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地中海藍鰭鮪魚 產生數量危機

摘錄自2008年9月8日原住民族電視台報導

藍鰭鮪魚肉質豐美,一直是製作日本生魚片的上等食材。但市場的高度需求,已導致地中海的藍鰭鮪魚數量驟減。保育團體目前展開一項為期三年的保育計畫,追蹤藍鰭鮪的動向,協助他們恢復以往的數量。

藍鰭鮪魚過去30年,數量奏減80%,在摩納哥王儲的贊助下,世界野生基金會在地中海東西岸海域,包括西班牙跟土耳其等地,展開三年保育計畫,把可以紀錄深度,溫度等資訊的精密儀器,放進鮪魚體內,透過長期追蹤,來協助魚群恢復數量。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漁業單位,已配合歐盟實施漁獲量限制措施,而巴塞隆納的漁業工會為了不讓漁民往後都捕不到魚,甚至贊成幾年內全面禁止捕抓藍鰭鮪魚,民眾也贊成幾年內禁捕的措施。

以往每年的5到9月,是地中海捕抓藍鰭鮪魚的旺季,但今年漁民提前在6月中就收工,研究報告指出,未來50年,人類可能將沒有海產可吃,為了生態平衡,或許偏愛鮪魚的饕客,真的該改變飲食習慣了。

Top

 
 
  澳洲昆士蘭開墾林地 無尾熊等野生動物有難

摘錄自2008年9月8日法新社雪梨報導

環境保護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宣布,澳大利亞東北部大舉開墾林地,恐將造成數以千計無尾熊喪命,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鳥類和爬蟲類動物死亡。基金會警告說,除非立刻停止清理林地砍伐樹木的行動,有些物種將面臨絕種邊緣。

昆士蘭省上週發布的年度聲明披露,由2005年至2006年,該省總共清理了37萬5千公頃的林地。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這個數字意味可能造成兩百萬隻哺乳動物死亡。基金會澳洲分會發言人希斯說,這些因為喪失棲息地而喪命的動物中,將包括約9千隻無尾熊。

希斯接受訪問時說:「這是個令人震驚的數字。這兩百萬隻哺乳動物包括各種袋鼠與沙袋鼠。我們無法提供鳥類死亡的確實數字,但估計會超過500萬隻。」

他指出,基金會是根據早先對昆士蘭省各地區動物密度所做的科學評估,搭配2005年到2006年所開墾林地的面積,推算出上述數目。希斯說,死亡最多的動物就是爬蟲類,包括蜥蜴與烏龜。開墾林地對無尾熊的影響尤其令人關切,這種澳大利亞特有的有袋動物以昆士蘭省的數目最多。

Top

 
 
  鰲鼓溼地 漁網暗殺 野鳥煉獄

摘錄自2008年9月8日聯合報嘉義報導

亞洲面積最大的溼地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溼地,長期以來有人在溼地架網捕魚,許多鳥類潛進水中覓食常卡在漁網,不是折翼就是被絞死,讓鳥友非常心疼。鳥友痛心地說,如果政府再坐視不管,任由漁民戕害野鳥,鰲鼓溼地不僅不再是野鳥棲息的天堂,反而成了野鳥煉獄,有損我國保育形象。

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說,他曾經在漁網內發現數十隻被絞死的小水鴨;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鰲鼓農場還疑遭縱火8次,對鰲鼓溼地的生態造成浩劫。台糖東石農場主任陳耀祥說,台糖有勸導這些漁民,但漁民不配合,台糖也很無奈。

Top

 
 
  四川涼山州加強震後地質動態監測 嚴防次生災害

摘錄自2008年9月8日四川日報四川報導

涼山州國土資源局表示,該州採取措施加強對震區震後地質動態的監控監測。

截至9月5日17時,會理縣原有的112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有不同程度的變形,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點增加至18個;會東縣新增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點6個,原有的3個隱患點變形加劇。隨著降雨和餘震等因素的影響以及排查工作的深入,預計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還會增加。為此,涼山州安全生產委員會要求,國土、水利、建設等成員單位在各自應急預案啟動的基礎上,24小時值班加強監測監控,嚴防次生災害發生。

Top

 
 
  極地脆弱多變 專家促立法護生態

摘錄自2008年9月8日法新社冰島報導

來自世界各地約40名法律專家7日齊聚冰島,進行三天的會議,試圖為脆弱多變的極地制定新的法律架構。會議籌辦單位聲明指出:「我們亟需要一套經協調後管理兩極地區商務和研究活動的國際規則,以反映新的現實環境,緩和在這些高度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形成的壓力。」

在北極,氣候變遷正導致北極冰帽融化,科學家預測,曾是虛構的西北通道,2030年夏季將因此暢通。

座談會主席、艾庫雷利大學的李瑞說:「由於這個地區會更容易到達,將有更多的人類活動,也因此有更多某種形式的意外風險,如沈船,或甚至當年『艾克森瓦拉茲』船難漏油事件。」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北極計劃」的沙克席納女士同意這個觀點。她在聲明中警告:「缺乏自然光、極凍、移動浮冰、強風和低能見度,使北極海運航道成為世界最危險航路之一,且北極海洋環境特別容易受污染傷害。」她說:「但國際間還沒有具約束力的規定規範近海設施運作造成的污染。我們也亟需制定北極石油運輸的嚴格標準。」

Top

 
  論壇:誰的淡水?誰的發展?關於淡水發展的幾個故事

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淡水河「沒有任何的政策是斷裂的,無論環境與政策,都有其發展的軌跡」這是綠盟的前任理事長賴偉傑長期從事環運工作的心得,但是關於公共政策的發展與變遷,在台灣這方面的歷史書寫ㄧ直很少見,使得社會看待環境議題事件,往往只能從當下的爭議來看,看不到爭議背後的歷史脈絡與政治分析,以致讓政府永遠可以用同一套說詞來應付民眾,而台灣社會也一直跳不開環保與經濟二元對立的情境。

以近日的淡水河北側道路開發案為例,表面上看似乎又是個環保與經濟衝突的老話題,開路等於帶來淡水發展,對於反對者,台北縣長周錫瑋斥之為自私,認為將會阻礙了淡水未來發展,到底道路興建計劃的效益何在?興建的目的何在?背後的真相與事實是什麼?要了解這些事情之前,我覺得應該先說關於淡水發展的幾個故事讓大家知道。

故事一:淡海新市鎮的一場大夢

讓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991年,當時國民黨政府規畫推出號稱是要帶領台灣邁向已開發國的「六年國建」,其中為提供數萬戶國民住宅以疏解大台北人口壓力的淡海新市鎮也在其中。就因為這個耗資1478億造鎮以吸引30萬人口入住的政策,而開始種下了後來淡水珊瑚礁海岸被毀、綠蠵龜被困、漁業資源破壞嚴重的悲劇。

在營建署的強力主導下,對淡海新市鎮做出無數個美好的承諾,可是許多都市規劃學者都警告這種草率造鎮的失敗經驗。果不其然,這個造鎮計畫在1995年發現了大問題,營建署原先並未考慮到環保設施即送環保署審查,在環審會中發現30萬人口的造鎮計畫竟然未規畫垃圾及污水的處理用地,但計畫區內公設比已過高,沒有多餘土地,開發單位營建署亡羊補牢,決定為新市鎮在海岸築堤造地(鄰近沙崙海水浴場),此一開發案地方及環保團體並未被告知,一直到1995年4月底包商偷跑施工及5月營建署來淡水鎮公所對地方做環評說明時才初知有此開發案!

雖然在海岸築堤造地的面積不是很大,但因地處珊瑚礁海岸等生態環境敏感帶,同時也是淡水河口北岸重要漁場,引起漁民的強烈反對,綠盟決心投入搶救,結合地方民眾於1995年6月底發起「淡水海岸搶救聯盟」,期間除向政府陳情,並結合立委、學者專家、漁民、地方民眾召開記者會、公聽會提出誠摯呼籲「保留淡海淨土」,要求此工程暫時停工,待重新評估適當地點再行動工,但施工單位堅稱此工程已經環評,對環境沒有太大衝擊,執意繼續動工,於是政府動用公權力在爭議期間強行取消漁會的漁業權,然後再提撥補償金來塞住漁民的不滿,甚至為了造成既定事實,強行急速施工。在施工期間一度發生綠蠵龜被困在築堤的海域內,證明了當地的生態的確豐富,而非像環保署之前認定「對環境沒有太大衝擊」;但最後這片海岸仍然淪陷,築堤造地完工了。

然而在數年之後,符合當初民間的質疑與預言,2001年初營建署終於承認淡海新市鎮計劃失敗了,但那個美麗的淡水貝殼沙海岸也已經在那年消失了,被破壞的漁業經濟和漁民的社群,也都為了錯誤的經濟大夢而犧牲!可是這樣的政策錯誤與資源浪費似乎並沒有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切。錯誤的政策不但浪費公帑(新市鎮計畫至今仍每個月須繳交一億五千萬貸款利息),也破壞了生態,而至今仍沒有任何一位當初決策的官員為這個錯誤政策負責,這是台灣公共政策的荒繆,也淡水發展史上的悲哀。

故事二:淡水環河快速道路的失敗

就在淡海新市鎮欲振乏力的情況下,1996年交通部公路局規劃在淡水河北測,沿河興建一條快速道路,從沙崙到大度路口,全長12公里,但是淡水環河快速道路案對環境、交通,甚至對整個淡水河水文的衝擊,專家學者及各部會都曾在歷次的協調會中一再提及,無論是國工局、水利處、水資源局、林務局、農委會、台北捷運局、捷運公司、台北市都發局、以及台北縣政府等單位,都持質疑或否定的態度,但交通部門絲毫無動於衷,置若罔聞。

此道路的興建不但會對紅樹林生態有難以挽救的損害,更會破壞淡水河沿線豐富而特殊的地景風貌,也造成多處古蹟遺址、鎮民生活的衝擊與影響,因此文史團體、環保團體、當地居民於1997年12月17日共同發起「全民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舉辦記者會、公聽會,甚至提出民間版的環境影響評估。然而1998年3月公路局在淡水鎮公所召開說明會,仍然抱著傳統保守的心態,只通知議員、代表等支持動工者出席,反對人士完全不知。

交通部門雖然決策粗糙,但握有工程預算的大餅,連部分民代都墮入利益迷陣中,因此,當反對聲音出現時,政府更變本加厲地以利益協調和黑箱作業應對;淡水環河道路案的環境影響評估都還沒做好,而立法院卻已經強行通過設計及土地徵收費。此案未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即先編預算動工已不符程序正義,而工程設計竟然還先行發包,政府帶頭違法的行徑實令人嘆為觀止,為何不顧法令如此堅持開發?難道是為了圖利在沙崙重劃區炒作地皮和房地產的財閥嗎?其間聯盟發起全民請願施壓救淡水,揭發淡水環快弊案等等行動,堅持反對了3年,2000年此案終於因環評沒有通過,交通部將全案撤回,反對運動宣告成功。

關於淡水的故事進行式:淡水北側沿河道路案重蹈覆轍

看了之前的淡水發展故事,我們將眼光再重新放回今年初台北縣政府開始推動興建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誰能料到事隔10年,北縣政府竟然舊案修改後再度提出,除了將長度縮短、路線稍作變更,但本質不變,仍然是一條破壞景觀與生態的沿河快速道路。

2006年周錫瑋縣長向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爭取經費,認為此案不僅可解決北淡地區交通問題,帶動北海岸觀光發展,對於淡水新市鎮的開發也具有正面的意義。而推動開發案的過程仍是與過去的歷史似曾相識,直到今年6月在淡水鎮公所的一場說明會,環保團體及反對民眾才終於得知這個消息,原來之前縣府已經低調舉辦了數次說明會,但大部分的民眾卻根本不知道!當地居民開始自發地組織起來,7月「反淡北道路聯盟」成立,7月底舉辦了記者會呼籲縣府傾聽民意,停止道路興建。許多當地義工開始每天在社區擺設連署站,讓更多民眾了解此案;同時,在網路上超過100個民間組織共同參與連署,短短1個月內達到5000人以上連署反對。

由於之前開發失敗的經驗,縣府宣稱這條道路不是快速高架道路,只是平面慢速道路,以求不需提送環評,但避不過的仍是對紅樹林生態、文化遺址的衝擊,而且推行至今,台北市政府、林務局、環保署都陸續表示不宜開發,台北縣政府卻執意興建,匆匆進行土地徵收、道路細部設計及招標程序,為求達到年底動工的競選支票,試圖造成既定事實。台北縣長周錫瑋甚至在報上表示淡北道路「即使違法發包也要做」!

歷史一再重演,但台灣人民總是選擇原諒?

歷史一再重演,政權也輪替了2次,但經濟與工程至上的輿論、錯誤的決策判斷、錯誤的回饋金收買模式、錯誤的價值觀、錯誤的公權力濫用,卻一點都沒改變。當2001年淡海新市鎮宣布失敗後,長期關心淡水發展的綠盟發表了一篇評論,質疑工程優先創造了什麼?綠盟的前任理事長賴偉傑寫道:「淡海新市鎮的例子證明這種模式的可惡和可悲,施工過程裡強勢又不願對話的行為,不僅徹底枯竭了台灣現有的資源和打壓民眾對自己生活的發言權力,更浪費了資金與資源。」

事隔多年,我們看不到政府對於淡海新市鎮計畫的任何反省,只看到台北縣政府又開始侈言要將淡海新市鎮打造成娛樂搏弈特區,建商開始大打房屋廣告,承諾還未興建的快速道路計畫,將淡海新市鎮形容成下一個信義計畫區,又一場大夢,最後犧牲的又是誰?讓我們怎能不擔心淡海新市鎮的苦果會再次出現!

以上的幾個故事,只是淡水發展史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從1991年到2008年,從淡海新市鎮的發展夢起與破滅,從淡水環快的失敗到重起爐灶,追尋公共政策的發展軌跡,我們看到的是同樣的錯誤不斷地發生,錯誤的政策不但比貪污可怕,更可怕的是歷史一再重演,被犧牲的生態與弱勢民眾無人聞問,但台灣人民總是選擇原諒?政府都說這些建設是為了淡水發展,但回顧過往我們必須思考,到底是誰的淡水?誰的發展?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