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1218環境手札
用消費券救地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濕地保護聯盟
 
 
世界經濟論壇:尋求促進經濟復甦的環保策略
【相關連結】
2009環境前瞻:抗暖化,就是拼經濟!
【從搖籃到搖籃】好的設計讓人擺脫罪惡感 荷蘭「搖」起來了
【從搖籃到搖籃】在國際Nutec大展 聽一曲環保、經濟的二重奏
歐巴馬的經濟復甦計畫 將大量增加綠領工作
氣候變遷正威脅我們所有的發展目標和社會進程,但另一方面也向我們展現一個絕佳的機會。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 除非自現在起到2030年止,每年投入至少5,150億美元於潔淨能源發展,否則碳排放量將到達科學家認為無法支撐的水準, 導致全球溫度升高攝氏2度。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希望,全球領袖能利用當前經濟危機提出全球環保新政以創造工作機會, 並藉由對可再生能源和科技發展的投資,來對抗氣候變遷。他說,「藉由正面著手處理氣候變遷,我們能解決現今大多數的問題, 包括全球衰退的威脅。我們站在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意識我們有選擇的機會。我們能像往常一樣選擇短視近利的單向政策, 或者抓住這一規模前所未見的全球合作和夥伴關係。」精采內文

 
 
  書齋:布農神話裡的植物

布農與土地總是牽繫者許多想像之神話。圖片提供:許嘉錦攝

作者:董景生、黃啟瑞、邦卡兒•海放南

布農神話傳說中滿溢植物意象,豐饒的、趣味的、隱諱的、救贖的、自嘲的。

許多人變動物的故事,還牽涉了人對植物的瞭解和運用,包括兩個太陽輪流炙烤大地的年代,一對布農夫婦到田裡耕種,為了不讓嬰兒遭受陽光曝曬,於是將他放在開墾田邊所砌的石牆陰影底下,剛開始用bunbun香蕉的肥厚寬大葉子遮涼,卻不敵陽光而葉片被曬乾,後來改用不會枯萎的asik山棕葉重新覆蓋保護,故事到這裡,先指明山棕葉乾燥也不會變形的道理,可惜陽光太過熾烈,最後小孩仍被曬成蜥蜴,從此只能害羞躲藏石縫納涼。悲傷而憤怒的父親於是決心討伐太陽,沿途手植柑橘生長,供作食物和指引返回部落歸途,後面的成功,仍是躲在山棕葉後才得射日,受傷太陽化作月亮,教導族人敬畏天地的歲時祭儀,從此布農有了以「月」計算的週期。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美麗的紫斑蝶;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開春之際,許多與繽紛生物相關的新聞。2月2日國際濕地日,民間團體在北縣設立水生植物基因庫,搶救日漸消失的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瀕危生物需要人類幫他們搭起急難所,例行性遷徙的紫斑蝶,卻因為今年冬天忽冷忽熱,不斷變換過冬棲地,對溫度的變化相當敏感。原來蚵仔也要透過人工遷徙,七股潟湖的蚵仔也開始例行性搬家,等待春天到來再回到主棲息地。

海空相關的新聞,美國環境保護團體「海洋守護協會」再度阻撓日捕鯨船活動,並未傳出日本捕鯨船船員受傷的意外事件。日本首度採用植物原料製成的生質燃料進行飛行實驗,這也是亞洲國家首次的嘗試。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油症 與毒共存
1972年所發生的毒油事件。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導演 : 蔡崇隆

1979年,台灣發生了兩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多氯聯苯毒油事件-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的重挫與轉捩點。30年後,台灣已經成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之一。但在台灣環保及公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還有多少人記得?注定與毒共存一輩子的盲童,如今已邁入中年,他們的處境又有誰關心?那些罹患各式癌症而病故的受害者,官方又為他們做過什麼?

本片尋訪當年不幸中毒的惠明學校盲生與窮鄉居民,探索毒油事件的科學真相,意外發現台灣竟然重蹈日本公害覆轍,厄運原可避免。而被遺忘的油症倖存者與生來即帶有餘毒的第二代,只能憑著強韌的意志力,與血液中的世紀之毒,進行唐吉訶德式的永生搏鬥…精采內文

 
 
  世界經濟論壇:尋求促進經濟復甦的環保策略
摘自2009年1月29日ENS瑞士,達沃斯報導;YT Chen 編譯;莫聞審校

美前總統柯林頓也出席該論壇。圖片提供:WEF「氣候變遷正威脅我們所有的發展目標和社會進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於1月29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會議上,向全球企業及政府領導人表示說。「在另一方面,它也向我們展現一個絕佳的機會。」

潘基文的看法來自於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除非自現在起到2030年止,每年投入至少5,150億美元於潔淨能源發展,否則碳排放量將到達科學家認為無法支撐的水準,導致全球溫度升高攝氏2度。

「環保投資︰邁向一個潔淨能源的基礎設施」訂定8種對於潔淨能源基礎建設未來發展具規模的新興潔淨能源部門──岸上風力、近海風力、太陽光電、太陽熱能發電、市區太陽能垃圾焚化發電、糖基酒精燃料、纖維質及下一代生質燃料,和地熱能。

潘基文極力主張這些地位顯赫的與會者能利用當前經濟危機提出全球環保新政以創造工作機會,並藉由對可再生能源和科技發展的投資,來對抗氣候變遷。

「藉由正面著手處理氣候變遷,我們能解決現今大多數的問題,包括全球衰退的威脅。我們站在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意識我們有選擇的機會。我們能像往常一樣選擇短視近利的單向政策,或者抓住這一規模前所未見的全球合作和夥伴關係。」潘基文說。

在達沃斯舉行的另一議程,潘基文一再強烈主張針對氣候變遷進行溝通,以解釋、教育,並要求全球各國的合作保證,使預定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可以圓滿達成任務。該會議預計將就京都議定書終止後的替代協議達成結論。

聯合國秘書處代表。圖片提供:WEF美國前總統柯林頓1月29日要求美國即刻領導,遏止當前金融危機、重新恢復全球經濟,並預言從政府對於替代能源技術的刺激經濟投資中,將可預見「工作機會爆炸性成長」。

柯林頓強調,世界經濟的相互依存性正提醒各國政府,當他們投資美國國庫券和證券協助美國復甦時,他們也是在投資自己的出口經濟。

「金融危機證明,全球依存性比其它任何事情更重要。我們不能逃避,離婚不是選項。」柯林頓說。

中國總理溫家寶1月28日說,面對金融危機時,其政府在今後兩年將增加政府支出,並執行結構性減稅措施。「政府投資主要在政府補貼的房屋建築工程、鄉村居民的幸福工程、鐵路建設和其他基礎工程、環保工程,和震後復原與重建工程。」溫家寶說。

俄羅斯總理普丁1月28日在論壇表示,彼此信任將使各國渡過當前危機。「達成信任是我們全體必須解決的關鍵任務。信任和團結將協助我們克服困難,避免許多突發狀況,並在21世紀達成繁榮和福利。」

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及發起者。圖片提供:WEF在1月28日年度會議開幕式中,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和執行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說,「我們正經歷一個新時代的誕生,警醒我們徹底檢查我們的機構、系統、思想,和行動,並調整我們的態度和價值觀,以適應符合世界需要我們承擔更多的責任需求。

施瓦布說,該論壇將提出一份在1月稍早發布的報告,該報告勾勒出36種危機,其中多數與自然資源和氣候問題相關。

該報告警告人們對於與自然資源相關的危機的忽視。當世界領袖聚焦在水資源可得性,該報告顯示水在能源產生過程的關鍵地位。在水資源供給的成本中,約有百分之50與能源有關。

該報告也警告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對於氣候變遷政策主張差異所造成的潛在緊張關係。

中國出席代表溫家寶。圖片提供:WEF該風險報告以正面註腳作結,說明2009年將成為最佳時點,加強全球治理及建立政治意志來恢復全球金融穩定,並且集中在管理稀有資源和氣候變遷的長期挑戰上。

潘基文說「今日,由於經濟衰退和氣候變遷,企業面臨從未有過的高風險環境。但對於有願景的企業,報酬將會相對很高。綠色經濟低碳和能源效率──將會創造工作機會,對永續發展技術的投資將把今日的危機變成明天的永續成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9/2009-01-29-02.asp

Top

 
 
  書齋:布農神話裡的植物

作者:董景生、黃啟瑞、邦卡兒•海放南

布農與土地總是牽繫者許多想像之神話。圖片提供:許嘉錦攝

布農神話傳說中滿溢植物意象,豐饒的、趣味的、隱諱的、救贖的、自嘲的。

許多人變動物的故事,還牽涉了人對植物的瞭解和運用,包括兩個太陽輪流炙烤大地的年代,一對布農夫婦到田裡耕種,為了不讓嬰兒遭受陽光曝曬,於是將他放在開墾田邊所砌的石牆陰影底下,剛開始用bunbun香蕉的肥厚寬大葉子遮涼,卻不敵陽光而葉片被曬乾,後來改用不會枯萎的asik山棕葉重新覆蓋保護,故事到這裡,先指明山棕葉乾燥也不會變形的道理,可惜陽光太過熾烈,最後小孩仍被曬成蜥蜴,從此只能害羞躲藏石縫納涼。悲傷而憤怒的父親於是決心討伐太陽,沿途手植柑橘生長,供作食物和指引返回部落歸途,後面的成功,仍是躲在山棕葉後才得射日,受傷太陽化作月亮,教導族人敬畏天地的歲時祭儀,從此布農有了以「月」計算的週期。

而另一則人變獼猴的傳說,故事裡指出,有戶人家煮了芋頭招待到田裡幫工的親友午餐,芋頭還未煮熟,偷懶休息的年輕人跑去掀開姑婆芋鍋蓋,偷吃半熟芋頭的結果,澀味癢得年輕人掐著脖子地上打滾,過程中鋤柄插到屁股,終於爬到樹上變成猴子,鋤柄化成猴子尾巴。故事同時教導了聽者,指明芋頭必得煮熟才吃,而煮食芋頭過程,可以姑婆芋葉權充鍋蓋替代。

更有一些歌頌高聳參天大樹的神話:獵人去山上打獵,上山途中休息沉睡被母熊抓走,朦朧中知道身處雲霧之上的熊窩,無意間聽到母熊告誡小熊分食獵肉的禁忌,趁母熊外出時,獵人拿起斧頭砍死小熊,母熊回巢時也一併殺死。俯視皆為樹林,獵人受困高樹上多日,直到部落裡的人前來找尋,當經過這樹時,獵人呼喊卻無人聽聞,直到獵人丟下斧頭警示才獲救,這株高大的樹就是臺灣雲杉。

人類仰賴各種植物方得生存,植物卻也並非總站在人類一邊,原本自己會走進家裡當作柴薪,二葉松卻因婦人不知感恩咒罵,為了懲戒族人,集體跑到峭壁生長,導致往後人們必須耗盡體力,氣喘吁吁上山撿拾柴火和菜蔬,並且留下詛咒,讓往後攀高揹回松柴的人腿痠,誤碰栓皮櫟的燒灰,則會搞的全身髒兮。

神話時代以來,動物也曾是不同個性或遭遇的族人,而植物與布農人如此親近,有些甚至用作人名,包括dahu無患子、havutaz青剛櫟、bisalu臺灣何首烏等。細究這些道理,除了融會人們對植物特性的瞭解運用才得活存,二葉松留給人們的訓誡、貪吃未熟芋頭將變成猴子,更是滿滿教導勤奮、謙遜、感恩的美德,尊重自然和植物,更是布農人生存高山應有的稟性。

◎ 本文選錄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農委會合作出版之《走山拉姆岸――中央山脈布農民族植物》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環保團體在北縣設立水生植物基因庫

摘錄自2009年2月2日教育廣播電台台北報導

配合世界濕地日,並且搶救日漸消失的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台北縣永續環境發展協會結合多個民間社團,共同在五股鄉準園休閒農場的300坪大水池,成立台灣水生植物基因庫。將宜蘭、桃園等地特意保存下來的水生植物在水池內繁殖,預計明年可以達到150種提供推廣和學術研究之用。

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因為受到農田廢耕、農藥殺草劑濫用、外來種入侵,原本生長的水池、灌溉埤塘等棲地遭受破壞,或人為蓄意放養魚類,而瀕臨物種滅絕。由台北縣地方教育人士組成的台北縣永續環境發展協會,經過多次探勘,選定在台北縣五股鄉準園休閒農場的水池作為台灣水生植物的基因庫。

協會理事長、退休校長陳木城表示,2月2號是世界溼地日,今年的主題強調「上游、下游:濕地連繫你我」,以濕地蘊含動植物生態保存和淨化水質的功能,希望喚起大眾注意台灣水生植物迅速消失的危機。而協會照顧的水生植物基因庫主要由兩個水池和一條小溪連結,過去從桃園、宜蘭搶救回來保存在實驗瓶的水生植物,將移植到水池內繼續繁衍。

Top

 
 
 
冬天忽冷忽熱 紫斑蝶頻換棲地

摘錄自2009年2月2日原住民族電視台報導

每年冬天,好幾10萬隻的紫斑蝶都會從北台灣,飛到屏東和台東一帶的大武山、「紫蝶幽谷」來過冬。大量蝶群飛舞,可說是奇觀。不過,今年冬天因為忽冷忽熱,研究人員發現,紫斑蝶不斷的變換過冬的棲地,可能對溫度的變化相當敏感。

研究人員進入台東縣大武山區,尋找翻山越嶺千里迢迢進入山區過冬的紫斑蝶,在牠們身上寫上記號標放,要瞭解紫斑蝶過冬的生態。不過今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牠們很特別的過冬生態,因為今年台灣南部的氣候忽冷忽熱 變化很快,因此紫斑蝶過冬的棲地位置也隨著氣候快速變換,專家認為紫斑蝶很會挑選過冬的環境,溫度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

這種像候鳥一樣,會飛到溫暖南方過冬的蝴蝶,其實人們對牠們的瞭解很有限,現在又有這樣不同的發現,研究人員更要擴大調查紫斑蝶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過冬棲地環境。

Top

 
 
 
開工囉! 七股潟湖的蚵仔開始搬家了

摘錄自2009年2月2日今日新聞南縣報導

連續9天的假期結束,各行各業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打拚,台南七股潟湖的蚵仔也搬回內陸河道,等待春天到來氣候穩定再回到主棲息地。

今天是農曆連休假結束後第一天的上班日,各個行業回到工作位置,打起精神,為未來的一年繼續打拚奮鬥。從事蚵仔放養的蚵民,頂著清晨寒冷天候,捲起褲管,拉起袖子,開著小型舢舨遠到數海浬外的潟湖,撈起一串串還在成長中的蚵仔,準備回到內陸淺灘河道寄養。

蚵民說,蚵仔生怕強風寒流,碰上潮汐變化大的氣候,成長速度就會受到阻力,以去年整年而言,蚵仔的成長速度就受到阻礙,連帶影響蚵仔的產量,直接受損的是利潤也變少。

有經驗的漁民大概在過年前後將出海口較遠處的蚵仔棚移到內海較沒有風浪河道,工作粗重,有時候需頂著大風浪前往移除,雖然工作勞碌些,但為了多賺點錢,蚵民說有錢賺再苦也是值得,比起遭裁員的人來說他們算是幸運的一群。

Top

 
 
 
NHK:美環保團體再度阻撓日捕鯨船活動

摘錄自2009年2月2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美國環境保護團體「海洋守護協會」(TheSeaShepherdConservationSociety)在日本時間2日清晨5時(台灣時間2日清晨4時)左右,再度對前往南極海進行調查捕鯨活動的日本船隻進行阻撓活動,對日本捕鯨船「日新丸」等船隻投擲多只瓶罐,不過,根據日本水產廳的消息,並未傳出有日本捕鯨船船員受傷的意外事件。

日本水產廳指出,「海洋守護協會」環保人員搭乘2艘橡皮艇,除了對「日新丸」等捕鯨船投擲瓶罐之外,還將繩索投入海中,企圖阻撓捕鯨船的去路,總計這次的阻撓活動長達約5個小時。

Top

 
 
  日航試飛生質燃料 亞洲首航

摘錄自2009年1月31日中時電子報日本報導

日本航空30日在東京羽田機場,首度採用植物原料製成的生質燃料進行飛行實驗,這也是亞洲國家首次的嘗試。日航在生質燃料飛行實驗中使用的是波音7471300型飛機,採用的生質燃料則是以非食用的十字花科亞麻薺屬(Camelina)等植物及藻類為主要原料提煉精製成的。

飛行實驗是將飛機四個引擎中的一個引擎,注入50%的噴射機燃料以及的生質燃料後,從東京飛往仙台,進行約一個半小時的飛行實驗。飛行員在約一萬公尺的高空中,讓引擎加速、減速、停止、重新啟動,以測試生質燃料的性能。

過去英國維京航空、紐西蘭航空、美國大陸航空都曾進行生質燃料飛行實驗,日本航空則是全球第四家、亞洲第一家進行生質燃料飛行實驗的航空公司。

Top

 
  我們的島:油症 與毒共存

導演 : 蔡崇隆

1972年所發生的毒油事件。圖片提供:我們的島。1979年,台灣發生了兩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多氯聯苯毒油事件-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的重挫與轉捩點。30年後,台灣已經成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之一。但在台灣環保及公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還有多少人記得?注定與毒共存一輩子的盲童,如今已邁入中年,他們的處境又有誰關心?那些罹患各式癌症而病故的受害者,官方又為他們做過什麼?

本片尋訪當年不幸中毒的惠明學校盲生與窮鄉居民,探索毒油事件的科學真相,意外發現台灣竟然重蹈日本公害覆轍,厄運原可避免。而被遺忘的油症倖存者與生來即帶有餘毒的第二代,只能憑著強韌的意志力,與血液中的世紀之毒,進行唐吉訶德式的永生搏鬥…

1979年,台中發生了多氯聯苯毒油事件,包括惠明盲校一百多位師生在內的中部民眾,約兩千多人受害,中毒者滿臉爛瘡的電視畫面震驚了全島民眾。尤其已經是弱勢的盲童,吃進這種終生難解之毒,更讓人深深不忍。

事件之後,臺灣第一個消費者保護團體──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隨即誕生,第一要務就是幫這群受害者進行集體訴訟。懍於強大的社會壓力,政府也成立食品衛生處及環保局,開始由專責單位來為臺灣的公共衛生及環保把關。

時光飛逝,近30年後,在臺灣環保及公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有多少人還記得?註定與毒共存一輩子的盲童,如今邁入中年,他們的處境又有誰關心?那些罹患各式癌症而病故的受害者,官方又為他們做過什麼?如果說,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遺忘;這段歷史的空白,正好印證了臺灣的環保運動為什麼始終難以振衰起蔽,臺灣的公害及食品衛生事件為什麼迄今仍不絕於耳。

回到原點,細細檢視事件的軌跡,探尋眾多受害者與世紀之毒搏鬥的身心歷程,對經濟成長趨緩,環境意識高昇的現代台灣社會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紀錄片中爆發毒油事件之油行。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受毒油傷害之弱勢盲童。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毒油事件不堪回首。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毒油事件連年幼嬰孩也受波及。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導演的話

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其實是我早已褪色的青春期記憶。

毒油事件也受到日本關注進行公開研討發表。圖片提供:我們的島。隱約記得報紙斗大的標題描述著,有一群盲人學生因為某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因素,身上集體長出可怕的膿瘡,所有人都覺得他們好可憐。然後呢?我就慢慢忘了。我想,這個社會就跟我一樣,大約擁有3分鐘的愛心熱度,比較誠懇的人或許會捐款救助他們一下。但是,不可能持久,因為這是一個將持續數十年的戰役。在當時,沒有人想像得到,包括得到油症的受害者自己。

近30年後,我已經步入中年,在偶然的機緣裡接觸到這些中毒的當事人,多半是跟我一樣五年級的盲人朋友。在他們平淡的描述中,我重溫比當年驚心動魄百倍的國中記憶,才逐漸了解,原來這些無辜的盲小孩竟然吃了這麼多連大人都難以消受的苦。更令人駭然的是,以為這件罕見悲劇應該會被妥善處理的認知完全錯誤。肇禍的油商脫產而且病死獄中,公部門除了提供一些營養金與短期的醫療援助之外,三十年來,這群人完全沒有得到任何制度性的補償或後續醫療照護。

唯一可以放在檯面上的只有門診時有少許優惠的「油症卡」。可悲的是,持卡者往往要忍受無知醫護人員的不耐或白眼。諷刺的是,〈與毒共存〉中的多數主角,甚至連油症卡都拿不到,因為七零八落的醫療體系,早已搞不清楚台灣的油症患者到底遷徙到哪裡,或者衍生出多少後代了。我們訪問的油症受害居民之一,還很自豪的說,他每年都會去固定捐血,因為捐血站表示他的血沒有問題。但他和捐血站所不知道的是,多氯夫喃這種微量的劇毒化學元素,並不是一般的檢驗設備可以化驗出來的。

所以,拍攝〈與毒共存〉想做什麼呢?有人說,我應該把議題的部份更深入的挖掘批判,就如我過去的作品。是可以這樣沒錯,但結局除了悲憤與嘆息之外,還有什麼可以留下。這次我更想讓觀者看到的,是在不義體制中生存,油症當事人自發的生命哲學與求生意志,那是超越文字與影像所能表述的東西。毒,固然存在於體內,但他們早已了然,要對抗的,不只是多氯聯苯。 既關心又心疼的眼神.毒油事件澆熄了多少家庭的健康成長?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所以,也有人不解,片中的美麗島事件與藍綠對抗,跟油症事件有何關連?責任又不在他們身上。本來就沒有直接關係,那只是我和油症受害者共有的時代記憶而已。至於責任,嚴格來說,沒有人必須承擔,只能說油症受害者非常倒楣。但綜觀來說,每個人也都有某種責任,因為我們棄他們於不顧,而且30年毫無長進,台灣的環境仍然在沈淪。

如果可以批判的,不再只是法官,政府或外商公司等特定邪惡對象,那這部片到底能做什麼呢?也許它就只是一個提問。問問我們自己:到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走出蒙昧的青春期夢魘?

※更多內容請見與毒共存官方網站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