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談環保、談永續發展的場合,總是場地太大、椅子太多,但自從荷蘭人認識『從搖籃到搖籃』之後,變成場地總是太小、椅子太少。」在中央政府負責推廣、補助C2C資深顧問姚斯特(Douwe Jan Joustra)說,他真切感覺到明顯的社會變化,「每個人都急切渴望知道更多。」
改變的第一個引爆點是2006年底一支名為《廢物即食物》(Waste Equals Food)的紀錄片。在荷蘭電視頻道播出的第二天,導演哈杜(Rob van Hattum)就接到芬洛市商業司行銷公關經理泰辛(Dick Thesingh)電話,希望知道更多訊息。
尊重環境、與自然共存,一直是荷蘭人思想、生活的一部份,近年來氣候劇烈的變化、糧食與原物料價格的波動震盪,荷蘭由政府到民間都感受到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以保護環境的莫大壓力與急迫感,「我們想達到京都議定書的標準,但我們需要更根本的改變,而不只是溫室氣體減量而已。」地毯公司戴索(Desso)永續發展部經理道曼斯(Rudi Daelmans)說。怎麼做、做什麼,政府與民間一直無法形成共識。
直到《廢物即食物》的出現。「它所傳達的訊息,有力、易懂又富有吸引力,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在馬斯垂克執業的律師考克斯(Roger Cox)看完這部片後,立刻決定要讓更多人認識C2C。當時他所創辦的「地球繁榮(Planet Prosperity Foundation)」基金會剛在全國辦完21場《不願面對的真相》免費放映會。考克斯立刻打電話給哈杜,要求購買20支片子,送給他熟識的社會名流、有力人士,這還不夠,他又主動聯絡熟識的企業主,到他們公司放這支片子。
每個人看完的反應都很類似:「這真是太棒了!我們為什麼不也這麼做呢?」企管顧問班德斯(Koen Bunders)說,C2C吸引他的地方在於,「這個哲學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知道做為人,我們也可以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而不是只能一直消耗地球的資源。」他在網路上成立了C2C後援會(C2C supports),希望把這項福音傳出去。
「這部紀錄片在正確的時間帶來了正確的、正面的訊息,」姚斯特說。紀錄片激勵荷蘭人想要打造自己C2C故事的欲望。點滴累積的聲浪最終催生了一場「Let’s Cradle」研討會,將所有對C2C有興趣而且想做一點什麼事的人集合起來,大家分享他們可以做什麼,可以怎麼做。
主辦這場研討會的考克斯,是荷蘭C2C熱潮的第二隻推手。「Let’s Cradle」把搖籃從名詞變成了動詞,環境與特別規劃部部長克拉默(Jacqueline Cramer)還在會上宣示,荷蘭要在五年內轉型成為C2C國家。
很快地,這股興奮的情緒像病毒般散播開來。設計師思考產品的前世今生;繼節能成為建築物主流,建築師更一進步考慮建材的回收和再利用性;媒體記者自主組成社群,收集、紀錄C2C的相關發展……每個人、每項專業,都找到自己切入C2C的方式。
「我們常花很多時間討論該做這個該做那個,但最後卻什麼都沒做,只有這一次不再只是夸夸其言,而是真的去做!」這樣說的荷蘭人,還不只一個。
荷蘭就這麼動起來了。研討會結束,大大小小的C2C社群有如雨後春筍出現在這個以對抗自然、保護環境為悠久傳統的國家。國際知名的環保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與地球之友總部都設在荷蘭,但這一次他們卻不是主角。
發動力量來自四面八方:企業界、律師、媒體人、顧問公司、非營利組織、設計師、學者、學生,還有政界。企業界包括像衛生紙、磁磚這類的傳統製造業,也有世界一流的建築師事務所。
「『從搖籃到搖籃』讓我們明白,一個好的設計可以幫助消費者擺脫罪惡感,」哈杜說,也「跳出互相指責的迴圈,」EPEA荷蘭辦公室負責人哈佛斯表示。
荷蘭南部的林堡省芬洛市的官員別克(Hans van den Berk)說,像這種對環境友善,又可以減少營運成本的事,是大家都很有興趣的。芬洛市(Venlo)決心把自己建立成C2C的示範城,並自許成為世界第一個無垃圾城市。十年一度的國際花展Floriade即將在2012年舉行,被視為芬洛的指標案例,並獲得林堡省500萬歐元的預算補助。專案總監史提馬克(Sven Stimac)將所有符合C2C概念的農業科技、技術及產品都納入展覽規畫,並進一步擴大到周邊的農業、溫室等,其中包括了能源、水、肥料、包裝、運送等等相關技術與服務。
這項為期半年的展覽預計吸引400到450萬人,在展覽結束之後還將興建成3萬平方公尺的綠色園區,用以農業的研發及育成。「我們希望能帶給訪客育教於樂(Edutainment)的經驗,讓他們帶著正面的體驗回去,」史提馬克邊說邊展示著將在展覽期間使用的米製餐具。芬洛同時也是全荷最大的生鮮蔬果進出口拍賣市場,實踐生物圈循環,再合理不過。
除了花展,一個由140家企業所組成的社群也成形了。製造衛生紙、廚房紙巾的家族企業豪敦紙業(Van Houtum Papier) 貫徹「廢物即食物」的C2C原則,建立回收系統,以回收廢紙作為原料製紙,同時也致力減量消耗水與能源,製程中使用的水、染料及化學原料被回收使用,產生的蒸汽與熱則用來發電,最終的廢棄物紙渣成為製造紙箱的原料,完成了技術圈的循環。董事長豪敦(Henk van Houtum)表示,預計明年全系列的產品都將達到可生物分解的標準。據泰辛透露,這些努力,在短時間內為豪敦紙業贏得五、六筆大訂單。
而這個企業社群裡也包括了目前較少見的電子產品公司,當地一家國際性的影印機公司所製造的機器已經有80%來自回收材料。「我期待他們能開發出即使丟棄在自然環境裡也不用擔心會造成污染的墨水和墨水匣,」布朗嘉說。
阿姆斯特丹近郊的阿梅勒(Almere)市,則與建築師麥唐諾合作,計畫興建60000戶C2C新屋。節能、環保是建築業最近十年來最熱門的話題。荷蘭建築業世界聞名,上世紀七零年代的石油危機讓荷蘭建築師開始積極思考建築物的節能與效率,幾十年來已經累積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甚至還有玻璃工廠開發出內含奈米級太陽能晶片的玻璃,外觀看起來跟傳統玻璃一模一樣,但卻具有發電功能。
「任何會為明天打算的人,都知道C2C才是正道,」荷蘭前十大建築師事務所Cie.資深建築師哈明克(Hans Hammink)熱情擁抱C2C哲學,他所設計的哈登堡(Hardenberg)市政廳就是一棟依據C2C原則打造的節能建築。這棟即將興建的市政廳比同容積建築少了20%的立面,並盡可能使用日照,用土壤儲存冷熱能,調節冬夏室溫,部份建材也使用回收水泥,「可能是荷蘭最環保的一棟建築物,」哈明克很有信心,「而且我們估出來的造價並不會比傳統建築貴」。
北邊的菲士蘭省則結合北海六個國家、23座離島,自2009年一月起開始展開一項三至四年的整合性實驗計畫,要讓離岸的小島在水、能源及垃圾處理上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平時6000人的小島,在夏天時會湧進超過100萬人次的遊客,對當地的環境帶來莫大負擔,目前所有島上的物資都比本土貴三倍,水及能源都要從本島送去,再把垃圾送回本島處理。這項計畫應用的科技包括生質能源發電廠、海水淡化、再生能源等,「將這些現有科技包裝成整體解決方案,」專案經理佛里斯(Anne de Vries)表示,希望這些示範計畫能起到「滾雪球效應」,再將專案成果推廣到其他離島,這項計畫獲得歐盟360萬歐元補助。
地方政府不遺餘力,中央政府也沒閒著。 (未完待續。系列報導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