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6.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生態新發現 「台灣擬絲珊瑚」現身基翬海域


 台灣擬絲珊瑚

在台東著名景點三仙台,受到飯店、渡假村、遊樂園區等開發案包圍,首要衝擊的即是基翬地區海域及其珊瑚礁。中央研究院陳昭倫博士到台東基翬進行珊瑚礁生態調查,該海域珊瑚礁活珊瑚平均覆蓋率達50%以上,遠遠優於太平洋與台灣活珊瑚平均覆蓋率。更令人興奮的是,中研院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正在進行命名描述的台灣新種珊瑚,台灣擬絲珊瑚(Pseudosiderastrea formosa),也首次在墾丁和蘭嶼以外現身,成為台灣海域第三個擁有此一新種珊瑚的珊瑚礁。

陳昭倫指出,基翬珊瑚礁情況相當良好,石珊瑚種類約有110種、軟珊瑚種類約有20-30種,比墾丁、蘭嶼及杉原的海域情況好。此海域的珊瑚種類以大型的微孔珊瑚為主,許多群體可超過3公尺長、寬,1.5公尺高,按微孔珊瑚成長的速率,這些大群體都已超過3百到5百年的歲數。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珊瑚礁體檢開跑 同步監測海下與海岸環境健康狀況

台灣海洋保護區的迷思與希望

基翬海岸要動工才開說明會 居民連署抗議

居民一字排開 倒地護生態

【看啥小魚可以吃】南洋來的非洲客:吳郭魚

吳郭魚

作者:蔡南益(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資深志工)

台語的「南洋鯽仔」指的就是吳郭魚,雖然在台灣的溪流湖泊中隨處可見,但牠卻不是台灣原產,而是位是個道道地地的外來客。民國35年,由吳振輝與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的13尾魚苗為台灣最早的種源,也因此而得名「南洋鯽仔」以及「吳郭魚」。不過吳郭魚並非原產於新加坡,最初被引進台灣的種類是產自非洲坦干伊克湖的莫三比克口孵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原棲息於淡水湖域的吳郭魚來到台灣後歷經多次的雜交、育種改良,目前在台灣的品種繁多,依品種不同又被稱為「福壽魚」或是「尼羅紅魚」。因此我們習稱的吳郭魚其實並不是指某一種魚,而是泛指一群歷經多次雜交的混種魚。其中有些品種能適應鹽度較高的環境,肉質較細嫩且無異味,這就是為何我媽會說鹹水吳郭魚比淡水的吳郭魚好吃。

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 牡蠣業的經濟鏈一:蚵與蚵農的介紹

蚵產業

作者:黃裕穎

蚵(也稱作牡蠣)是怎麼長大的呢?經過這次參訪芳苑地方工作者阿水,我們才知道:一開始蚵農們會放置蚵殼在潮間帶上,讓蚵苗附著在蚵殼上,以海中的浮游生物維生的蚵,慢慢長大,成為我們吃的鮮蚵。 阿水說,一年當中的夏季七月八月、冬季一月二月是放蚵苗的好季節。而芳苑蚵業是平掛式,蚵需養一年才能採收。

但從蚵苗附著到餐桌上的鮮蚵,蚵農們要做哪些事呢?蚵農養蚵其實就像農夫種田一樣,當中有一道道的過程呢,讓我們一一數道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貝氏倭狐猴是一種紅棕色的猴子,只重30公克,非常可愛,就像風靡一時的電影「馬達加斯加」裡的其中一個角色。牠不僅是最小的一種倭狐猴,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


 

自1999年到2010年間,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超過615種的生物品種,然而他們多數都已瀕危,不禁感嘆,我們根本還是很認識這個地球,卻已經害死了那麼多鄰居。我國與馬達加斯加有許多類似,包括豐富的生態。除了基翬發現珍貴的珊瑚,墾丁也發現罕見的「輪刺棘頭帕」海膽。台灣擁有這麼豐富的生態,為何還要在這麼有趣的地方蓋千篇一律的大飯店度假村呢?東部民團北上發聲,再次抗議東部發展條例當中不適當的部分,他們說「花東怎麼發,自己來決定。」東部最美麗的幾個地方都被財團割據了,相信看到昨天論壇刊出munch所寫關於比西里岸文章的讀者一定都很傷心,來自基翬的青年上台北控訴家鄉遭財團入侵、霸凌之痛,「你買不起我們對土地的情感,買不起我們對海洋的記憶。」他們這麼說,不知大家可能體會一點呢?

最近到立法院發聲的人好多,因為大家都擔心立法院在本月中休會前趕工草率做出決定,多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的「613決戰立法院 刪除核四預算」邀請更多渴望非核家園的民眾一起加入。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大肚山華南路生態工法之疑慮

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作者:蔡智豪(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台中大肚山華南路開闢工程自2010年5月起開工,因華南路緊鄰四線車道華山路,故此路之功能於2005年4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早已定為「生態及休憩功能」。此工程的工法號稱「生態工法」:

工法一「開山填路」:

道路由上坡至下坡橫跨四個稜線、三個溪谷,為避免形成稜線至溪谷上下起伏,故開發單位於施工區中開採砂石,填於行經的溪谷路線,做為路基。此路基高達數十公尺,寬二十公尺,橫向阻斷溪谷的水文;為獲得大量的砂石填此路基,施工區域旁的次生林山坡地遭大規模破壞,只為開採砂石填路。

精采內文

 

 
 

生態新發現 「台灣擬絲珊瑚」現身基翬海域

本報2011年6月10日台東訊,特約記者林翠報導

圖. 1 活珊瑚覆概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基翬珊瑚礁 (郭兆揚 攝影)在台東著名景點三仙台,受到飯店、渡假村、遊樂園區等開發案包圍,首要衝擊的即是基翬地區海域及其珊瑚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近日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博士到台東基翬進行珊瑚礁生態調查。除了為7月底在基翬舉行珊瑚礁總體檢踏勘外,也為基翬地區海域珊瑚礁生物多樣性進行基本資料收集。

本次探勘結果發現基翬地區珊瑚礁活珊瑚平均覆蓋率達50%以上(圖. 1),遠遠優於太平洋與台灣活珊瑚平均覆蓋率。基翬海域的珊瑚種類以大型的微孔珊瑚(圖. 2)為主,許多群體可超過3公尺長、寬,1.5公尺高,按微孔珊瑚成長的速率,這些大群體都已超過3百到5百年的歲數。

圖. 2 碩大的鐘形微孔珊瑚

更令人興奮的是,中研院生多中心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正在進行命名描述的台灣新種珊瑚,台灣擬絲珊瑚(Pseudosiderastrea formosa,圖. 3),也首次在墾丁和蘭嶼以外被發現,成為台灣海域第三個擁有此一新種珊瑚的珊瑚礁。

另外,屬於罕見同屬不同種的大擬絲珊瑚(Pseudosiderastrea tayamai,圖. 4),也在基翬水域出現。

圖. 3 台灣擬絲珊瑚圖.4 大擬絲珊瑚

陳昭倫指出,此次初勘的結果發現基翬珊瑚礁情況相當良好,石珊瑚種類約有110種、軟珊瑚種類約有20-30種,比墾丁、蘭嶼及杉原的海域情況好,與三仙台附近海域相比,石珊瑚種類較多。 基翬距離海岸2~3公尺就有珊瑚礁,5~6公尺即發現一整片大錐珊瑚(圖.5)與磨形盤珊瑚(圖. 6)。

圖.5 匍匐延伸的大錐珊瑚圖.6 層疊的膜形盤跚瑚

此次調查發現,活珊瑚平均覆蓋率至少有50%以上,情況良好區域甚至高達70%,陳昭倫表示「基翬海域珊瑚礁情況與20年前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此外,除了新種珊瑚的發現,本次調查也發現珊瑚群體有受到魚群啃食痕跡,表示基翬海洋生態系統良好,不僅珊瑚礁數量、多樣性豐富,同時也是非常完整的生態系。

陳昭倫憂心的指出,在台灣與離島珊瑚礁因為人為干擾嚴重衰退的情況下,基翬珊瑚礁生態系的完整性,更顯彌足珍貴。而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是提供當地阿美族傳統漁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更急須保育的行動,以免在目前三仙台多項大型開發案環伺的情況下,踏上台灣西海岸珊瑚礁消失的命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今年珊瑚礁總體檢首次調查基翬海域,除以科學方式記錄珊瑚礁情況,守護深藍大海外,更重要的是希望依據體檢結果採取保護珊瑚礁措施及行動,今年基翬場次珊瑚礁總體檢暨淨灘生態工作假期於年7/22-24展開,邀請民眾一同參與,讓海中世界化成科學數據。 

相關報名資訊請見生態工作假期網站(http://ecowh.blogspot.com/2011/06/2011.html

Top

 

【看啥小魚可以吃】南洋來的非洲客:吳郭魚

作者:蔡南益(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資深志工)

※ 編按:端午過後,氣溫直線飆高,燠熱的天氣讓人直想往海邊跑!海洋具有遊憩、經濟、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卻因氣候變遷、人為污染、過漁等因素而漸失生機,國內外專家不斷呼籲:2050年,或許我們會無魚可吃!前陣子刊登《拒吃魩仔魚》一文後,兩週內獲得近5000人次轉貼分享,顯見許多人關注此議題。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專欄特別與黑潮文教基金會合作,於每週五推出【看啥小魚可以吃】專題,本週則以大家都熟悉的「吳郭魚」打頭陣,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南洋鯽仔要喫就要喫鹹水的,淡水的歹喫,攏臭土味。」

偶而,餐桌上出現紅燒吳郭魚的時候,我媽總是會這樣說,一是表明這隻魚的來歷,二是宣示這隻魚沒有異味。但我一直不懂搞不懂為什麼吳郭魚可以住在海水又可以住在淡水?後來才知道原來那簡單的一句話藏了許多玄機。

從非洲來的吳郭魚

台語的「南洋鯽仔」指的就是吳郭魚,雖然在台灣的溪流湖泊中隨處可見,但牠卻不是台灣原產,而是位是個道道地地的外來客。民國35年,由吳振輝與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的13尾魚苗為台灣最早的種源,也因此而得名「南洋鯽仔」以及「吳郭魚」。不過吳郭魚並非原產於新加坡,最初被引進台灣的種類是產自非洲坦干伊克湖的莫三比克口孵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原棲息於淡水湖域的吳郭魚來到台灣後歷經多次的雜交、育種改良,目前在台灣的品種繁多,依品種不同又被稱為「福壽魚」或是「尼羅紅魚」。因此我們習稱的吳郭魚其實並不是指某一種魚,而是泛指一群歷經多次雜交的混種魚。其中有些品種能適應鹽度較高的環境,肉質較細嫩且無異味,這就是為何我媽會說鹹水吳郭魚比淡水的吳郭魚好吃。

變身「台灣鯛」  迅速竄紅

早期剛引進台灣時,政府曾大力推廣養殖,鼓勵農民將吳郭魚混養於池塘或是稻田中,民眾則常以豬鴨的糞便充當飼料餵養,因此吳郭魚在老一輩的印象中始終是低價且難登大雅之堂的魚類,料理方式也多半為紅燒,以香料調味掩蓋魚肉的土腥味。但隨著養殖方法的改變以及技術的進步,加上政府的輔導轉型,部分口感好肉質佳的吳郭魚品種已經被更名為「台灣鯛」,從傳統市場躍進超級市場,搖身一變為鯛魚片,在超市賣場的冷凍架上隨處可見,料理方式也從傳統的紅燒變成能清蒸、煮湯甚至可以當生魚片。

孔夫子說:「必也正名乎!」吳郭魚改名台灣鯛後大舉攻進各式的快餐、火鍋、以及燒烤店,印象中昂貴的鯛魚料理突然變成了平價的國民美食,誰說取個好名字不重要?養殖吳郭魚還不只是內銷,在1993年到2000年間,台灣更曾是世界最大的吳郭魚出口國!這樣戲劇性的轉變還真像是醜小鴨變天鵝,但這亮眼的表現是要付出代價的!

適應力極強  衝擊淡水生態

由於生長快速,繁殖力強且對環境耐受度高的優點,吳郭魚成為重要的養殖魚類,然而這些優點也讓牠迅速的在台灣水域站穩了一席之地,成為台灣入侵最久且分布最廣的外來魚種。目前台灣各大河川的中下游水域都能見到牠的身影,強悍的領域性以及護幼行為加上雜食的習性,讓吳郭魚變成了台灣淡水魚類的夢饜,龐大的族群數量嚴重擠壓了本土魚種的生存空間,對水域生態造成極大的衝擊。

從遙遠的非洲輾轉經新加坡來到台灣,吳郭魚落地生根融入台灣的環境,也住進了每個人的回憶與生活中,不管是廚房餐桌上的紅燒魚,或是夜市火鍋裡的檸檬鯛魚。這位外來的客人現在已是重要的養殖漁業之星,餵養著無數的台灣人民,同時牠也是兇狠的生態殺手,消滅了無數的本土魚類。無論是非功過,這位身分百變的外來客,早已成為台灣的一份子。

Top

 

農村草根行∣ 牡蠣業的經濟鏈一:蚵與蚵農的介紹

作者:黃裕穎

搬移蚵殼的蚵農,圖片來自 番挖61號 文史自然行動倉庫 部落格

蚵(也稱作牡蠣)是怎麼長大的呢?經過這次參訪芳苑地方工作者阿水,我們才知道:一開始蚵農們會放置蚵殼在潮間帶上,讓蚵苗附著在蚵殼上,以海中的浮游生物維生的蚵,慢慢長大,成為我們吃的鮮蚵。

阿水說,一年當中的夏季七月八月、冬季一月二月是放蚵苗的好季節。而芳苑蚵業是平掛式,蚵需養一年才能採收。

但從蚵苗附著到餐桌上的鮮蚵,蚵農們要做哪些事呢?蚵農養蚵其實就像農夫種田一樣,當中有一道道的過程呢,讓我們一一數道來:

下圖三:蚵的天敵-蚵螺,圖片來自蚊咬

一、選蚵殼、蚵殼打洞:有好的蚵殼才讓蚵苗好附著、打洞才能讓殼苗附著。

二、蚵殼綁上蚵架、放置蚵苗:在陸地上打好洞後,就要把一長串的蚵殼放到蚵棚裡,讓蚵苗附著。
三、分開蚵架:當蚵長夠大時,蚵農就必須將蚵串分開點,讓蚵能充分獲取浮游生物。

四、挑蚵螺:蚵螺是專門吃蚵的天敵,會分泌酸性物質穿透蚵殼,吸食蚵肉。所以蚵農須去蚵田裡挑蚵螺,以防蚵被吃光光。順帶一提,挑出來的蚵螺可以吃、所以也可以賣錢呢!

開蚵殼的長輩們,圖片來自 番挖61號 文史自然行動倉庫 部落格

五、開蚵:去過王功街上的人一定看過,一群群長輩們在開蚵殼,以出售鮮蚵。

這些工作就已經養活了芳苑蚵業數萬蚵農,而且沒工作的地方居民若認真剝蚵殼,一天還有不錯的收入呢!上面我們說的只是蚵農的工作而已喔,但中間加工、銷售的部分還沒提到呢,請接續看下篇:牡蠣業的經濟鏈二:蚵的加工。(待續)

Top

 
 
 

馬達加斯加 新發現的物種多數瀕危

本報2011年6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陳雅琦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新種變色龍( Furcifer timoni )。圖片來自:WWF。自1999年到2010年間,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超過615種的生物品種,其中包括了41種哺乳類。然而,其中有許多色彩鮮豔、令人為之興奮的物種已瀕危。

專家指出,馬達加斯加有獨特的生物棲息環境,現在卻面臨許多威脅;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森林砍伐。這座島嶼的原始森林覆蓋率已減少了90%。

自1999以來,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品種包括了385種植物、42種無脊椎動物,17種魚類、69種兩棲類、61種爬蟲類及41種哺乳類。

2000年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貝氏倭狐猴(Microcebus berthae),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圖片來自:WWF。WWF發表一篇報導,名為「珍稀之島:馬達加斯加的新生物多樣性」,這篇報導收集了十年來的新發現。馬達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島嶼,其自然資產多樣性極為豐富。但報導也同時提出嚴重警告,這座島嶼的脆弱環境所受的威脅已不斷增加。

WWF的馬達加斯加保育董事Nanie Ratsifandrihamanana表示:「這篇報導再次指出,馬達加斯加的生態環境是多麼獨特和無可取代,使這座島嶼擁有如此多樣的物種。」

「WWF每天致力於建立具代表性的保護區域網路,並推動永續經營的生活方式,如此一來,馬達加斯加的人們能與其周遭的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在馬達加斯加,許多物種在剛被發現時已面臨瀕危,包括貝氏倭狐猴(Microcebus berthae,Berthe's mouse lemur)。這是因為環境不斷快速地惡化,主要是由森林砍伐造成。

塔希娜棕櫚 (Tahina spectabilis)。圖片截錄自:Trebrown Nurseries。「塔希娜棕櫚」(Tahina spectabilis, Tahina Palm)是一種高大的扇形巨型棕櫚,這種棕櫚樹一生只會開花一次,從樹頂的中心長出巨大的花序,無疑是科學家最令人大開眼見的發現之一。它們開完一次花後便枯萎死亡。

然而,大部分的人對馬達加斯加的瞭解多來自於島上的有名的倭狐猴,這是地球上最迷人的一種動物。貝氏倭狐猴在2000年被發現,是當時最令人興奮的消息。

貝氏倭狐猴是一種紅棕色的猴子,只重30公克,非常可愛,就像風靡一時的電影「馬達加斯加」裡的其中一個角色。牠不僅是最小的一種倭狐猴,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

瀕危的天堂

馬達加斯加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熱帶荒野之一,也是許多奇特野生動物的家園。全世界有5%的動植物棲息於這座島嶼,而島上有70%的生物只生存於此,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蛛網龜(spider tortoises)。圖片來自:WWF。在這裡,奇特的野生動物有孤猴(aye-aye)、 輻射陸龜(radiated tortoises) 、蛛網龜(spider tortoises)、海龜(marine turtles)、狐蝠(flying fox)、長尾靈貓(fossa)、馬島猬(tenrec)、變色龍(chameleons)、鱷魚(crocodiles)等等。

然而,這個具生物多樣性的天堂已陷入危機,許多物種已經身處絕種邊緣。當森林砍伐和棲地零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持續不斷的同時,珊瑚礁也飽受侵蝕和沉積作用之苦,使得馬達加斯加的群落前所未有的脆弱。乾旱之後,人們放棄了原本的耕地和牧地,進而轉向海洋,以非永續經營性方式捕魚,使得魚群的縮小也不斷加速。

Nanie Ratsifandrihamanana表示:「這些奇特的新品種告訴我們,在馬達加斯加危急且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將會失去甚麼。WWF馬達加斯加分部將不遺餘力地投入心力和資金,將土地、海洋和生物物種視為第一考量,努力保護他們。」

「藉由保護環境和馬達加斯加的生物多樣性,我們幫助地方社會和各國政府達成更多永續經營的長期發展目標,並幫助世界保護無可取代的自然資源。」

※※資料來源:WWF報導

Top

 

《牠叫輪刺棘頭帕》罕見海膽 墾丁首見

摘錄自2011年6月9日自由時報屏東報導

墾丁又現罕見物種!屏東後壁湖保護區近幾個月來發生多起生態破壞事件,不過長久以來的保育工作仍見成效,墾管處人員上月底下水觀察時發現從未見過的海膽,經學者鑑定後證實是台灣罕見的「輪刺棘頭帕」海膽,首次現蹤讓居民相當興奮。

「輪刺棘頭帕」海膽的發現,讓墾丁海域的海膽種類數達24種,墾管處保育課指出,海膽以藻類為食,清理出來的空間有助珊瑚蟲著床生長,挖的洞穴可供其他生物躲藏,增加海洋生態生物多樣性,被認為是珊瑚礁生態系關鍵物種之一,值得民眾共同保護。

Top

 

東部民團北上發聲 花東怎麼發 自己來決定

本報2011年6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康杰修整理報導

東部發展應重視公益低碳合作事業花蓮、台東及北部的民間團體於9日再次北上集結陳情。成員表示並非反對東發條例,但是對花東有負面影響的條文應修改。立法院會期將在6/14結束,本週進入所有法案協商關鍵期,影響花東甚劇的「東部區域發展條例」也不例外。

東發條例草案截至第二次協商為止(100/1/12),出現了七個版本的草案。而花蓮、台東民間的訴求—「刪除土地釋出條款及土地作價」到了最後一次協商,雖然「土地釋出」條文已刪除,「土地作價」卻仍保留,因此花蓮、台東及北部的民間團體於再次北上集結陳情。成員表示並非反對東發條例,但是對花東有負面影響的條文應修改。

緊鄰部落的美麗灣度假村即使被判違法開發,縣政府仍執意讓美麗灣業者合法營運,甚至未來族人可能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

聯盟成員分別搭了夜車及早班車從花蓮、台東北上。從台東搭夜車北上的刺桐部落阿美族人林淑玲說明,緊鄰部落的美麗灣度假村即使被判違法開發,縣政府仍執意讓美麗灣業者合法營運,甚至未來族人可能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

來自花蓮的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陳毅峰,指出若東發條例通過,這樣的情況將屢見不鮮,而花東人所需要的發展,應該讓公民有參與討論的空間。

東部夢想書寫卡 台灣及花東形狀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賴威任說明花蓮、台東團體目前持續進行的串連工作,最後於現場發放花東民眾自行發揮創意、義務製作的紅包及東部發展小冊子。

記者會上,該聯盟以「花東開發分佈圖」說明花東的現況,並帶來東部民眾所寫的「東部夢想書寫卡片」排成台灣地圖及花東的形狀。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說明「土地作價」的問題。由於中央政府預算難以支應「東部發展基金」5百億元的需求,行政院相關部會研商出用土地代替現金的方案。以經建會版本為例,5百億基金實質上僅有4百億現金,再將等值於1百億的花東國有土地抵押給縣政府,補足基金缺口。即使這些花東土地的所有權依然在中央手上,取得使用權的縣政府可以積極出租和開發。

若以花蓮和台東沿海路段的公告地價每平方公尺平均675 ~ 1690元估算,各取得價值50億土地的花蓮和台東,將能開發300 ~ 740公頃的國有土地。假設一般開發案平均占地面積10公頃,兩縣將各增加30 ~ 74間飯店或度假村,屆時東部海岸的自然景觀將被這些人造建築完全取代。東部發展聯盟表示,他們並非反對東發條例,但是其中對花東有負面影響的條文,必須修改。

花蓮台東北上民眾 及穿紅衣聲援之學生聲明稿中指出,東部發展條例應該以「庶民經濟、人民自主」為考量,期望政府能夠不只懂得以大規模土地開發吸引財團投資,也需發展微型經濟模式「圖利」花東在地民眾。地方社團長久以來都在討論、推動、實踐諸如小農經濟的可能,是否可多傾聽地方人民的心聲,將花東的未來真正回歸到在土地上生活這件事,讓錢留在地方,才是「東部發展」最重要的關鍵。

記者會當天下午,花東團體亦前往立院拜訪兩黨黨團,民進黨團已表示支持民間的訴求,因此未安排拜會,且會與賴坤成委員協調刪除土地作價部分。國民黨則由立院黨團書記長謝國樑負責與民間團體會談,謝國樑表示,將要求經建會於地方召開公聽會,並把民間針對土地相關的意見帶回去研究。

 

附件、七個版本的東發條例草案版本比較 (截至100/1/12的協商為止)

 

出爐日期

版本

公有地釋出 / 排除法規

東永小組

交通補助

基金額度框定為五百億

基金來源可以土地作價折抵

備註

立院公開版本

99/02/11

民進黨版

部分(可釋出,但未排除既有法規)

 

99/02/24

國民黨版


(未指定額度)

中央補助建設計畫

99/0\5/05

王廷升版

中央補助建設計畫,未列基金來源

立院未公開版本

100/01/11

經建會版


(100億額度)

 

100/01/12

賴坤成版

 

100/01/12

簽名版

˙不只花東,而是全台偏遠補助

˙未列額度,交通部擬訂補貼辦法

除交通補貼(第十條內容)外,其餘同賴坤成版

100/01/12

破局版


(100億額度)

 

註解:

土地作價」名詞解釋:由於中央政府預算難以支應「東部發展基金」5百億元的需求,行政院相關部會研商出用土地代替現金的方案。以經建會版本為例,5百億基金實質上僅有4百億現金,再將等值於1百億的花東國有土地抵押給縣政府,補足基金缺口。即使這些花東土地的所有權依然在中央手上,取得使用權的縣政府可以積極出租和開發。

Top

 

Pangcah抗議三仙台寶盛水族遊樂區 圖利財團

本報2011年6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康杰修整理報導

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9日於立院前召開記者會,兩位比西里岸部落青年控訴家鄉遭財團入侵、霸凌之痛。Fusay Rekal表示,部落居民一直在為地方發展努力,也盡力保護生態環境景觀,政府和財團卻從來不問居民的需求、不關心居民自己規劃的產業藍圖,「你買不起我們對土地的情感,買不起我們對海洋的記憶。」Fusay說。

2010台北縣聯合豐年祭,在城市中的原住民傳統舞蹈比賽,賴品瑀攝同樣來自比西里岸的青年Sawu Koyuan未語淚先流,她指出,國家每次要呈現台灣多元文化特色就拿出原住民,卻從來不尊重原住民,「東海岸一個個BOT開發下去,要18萬阿美族人口怎麼辦?我們要去哪裡豐年祭?去哪裡海祭?」

長期關注土地議題的阿美族馬太鞍部落青年理新‧哈魯蔚語帶哽咽地點出長年來原住民遭受的結構性壓迫和不自主,「民國六、七十年開始,政府發展工業,把我們族人帶去工廠做工;現在要發展觀光,又要把我們族人帶去飯店、遊樂區工作。去都市做工的阿美族很窮,在河邊蓋房子被你們說是違建,但我們回得去嗎?土地都被拿走了,我們連租地耕作的錢都出不起!為什麼政府從來不遵守原基法?」

前來聲援的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陳毅峰也強調政府必須尊重原住民的聲音,勿縱容財團粗暴的進入傳統領域浮濫開發。

風景優美的比西里岸。「比西里岸」這個地名意即「養羊的地方」,和漢人杜撰的三個神仙登臨小島的「三仙台」有著完全相異的意趣。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代表高潞‧以用指出,離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預定地最近的小部落基翬部落(Kihow)意思是天然港灣,名字反映出海岸阿美族與土地一直以來親近的相依共存,不是在於傳說,而是真實的生活。因此呼籲:國家勿違反原基法、寶盛公司立即停工。

東海岸知名景點三仙台即將被財團觀光飯店全面包圍。5月30日,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業者於三仙社區召開說明會,資料不全、沒有阿美族語翻譯,卻說出「下週一就要動工了,現在僅是告知」的粗暴論調,讓當地居民感受不到一絲尊重。6月6日,寶盛預計動工日,居民發動快閃抗議,業者至今仍無回應。

日前寶盛遊樂園開工 基翬居民一字排開 倒地護生態(照片來源:林念慈)

三仙台地區由海岸往內依序面臨12.7公頃的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10.3公頃的滿地富太平洋南島文化渡假村、3.15公頃的六福BOT大型觀光飯店,不只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更嚴重侵犯居民權益。原名Pisiliang(比西里岸)的三仙台地區自古就是阿美族傳統領域,現在仍是當地阿美族人生活的處所,從政府把土地收為國有、東管處設立風景區,到如今引進財團大肆開發,都未曾徵詢過族人同意;粗暴進行開發的業者寶盛和長期侵佔、出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東管處,都明顯違反原基法第21、22條規定。

Top

 

動員:613決戰立法院 刪除核四預算

共同發起團體: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關懷生命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鹽寮反核自救會、台大大學新聞社、諾努客行動團隊、綠黨、看守台灣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生態學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宜蘭人文基金會、台灣文化基金會、宜蘭環盟、陳定南教育基金會、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青平台、財團法人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財團法人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新北市三重社區大學、台灣母語聯盟、台灣生活黨(更新至430)

地點:立法院大門(中山南路)613決戰立法院 刪除核四預算

時間:6/13(一)上午9:30分集合

活動說明:

在全球紛紛出現檢討核電政策的聲浪下,執政黨卻仍然執意要通過140億的核四工程預算!核四廠雖新,卻是台電自行拼裝,不僅設計錯誤、試運轉事故不斷,比核一、核二更危險!!而且是在沒有任何核安體檢與安全係數升級之下,讓問題重重且未來隨時可能爆發核災的核四廠繼續燒錢!
⋯⋯
核四是台灣現在最危險的核電廠,去年意外事故不斷,證明核四的設計跟施工方式有極大的缺陷,不過現在馬政府顯然沒把人民的身家安全看在眼內,企圖在未徹底檢討核四工程問題並提出根本解決方案前,就要強行通過這筆預算,繼續沿用錯誤的設計和施工方式來完成這個最危險的大怪獸。這根本是拿我們納稅人的錢,來危害的我們全民的生命安危!

下週將是這筆140億核四工程預算進入表決的最後關鍵時刻,430向日葵廢核行動數十個發起單位,在此共同號召及動員更多反對當前核電政策的公民朋友和民間團體,集結包圍立法院,要求朝野立即刪除這筆威脅人民身家安全的危險工程預算!

立法院該為人民把關,向日葵廢核行動的發起團體已於日前拜會過民進黨團,民進黨立委已確定將全數反對通過這項預算案,但佔國會多數的國民黨卻沒有回應,我們呼籲不分政黨都應體察目前廢核民意,不應以過時保守的心態面對福島核災後的變局,希望國民黨團能秉持民主精神開放投票,讓個別立委可以表達對於核四預算的態度,而非以黨意逼迫所有立委只能投贊成票。

向日葵廢核行動已發起一人一通電話給選區立委請願,以核災疏散圈內的選民身分,要求立委善盡把關之責,反對核四預算案,讓民眾遠離核災。希望在6/13立院預算進入表決的關鍵時刻,能有更多關心的人能夠站出來,集結包圍立法院,展現公民的力量。

更多詳情: http://430nonuke.blogspot.com/2011/06/613.html

 Top

 

論壇∣大肚山華南路生態工法之疑慮

作者:蔡智豪(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台中大肚山華南路開闢工程自2010年5月起開工,因華南路緊鄰四線車道華山路,故此路之功能於2005年4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早已定為「生態及休憩功能」。此工程的工法號稱「生態工法」:

工法一「開山填路」:

道路由上坡至下坡橫跨四個稜線、三個溪谷,為避免形成稜線至溪谷上下起伏,故開發單位於施工區中開採砂石,填於行經的溪谷路線,做為路基。此路基高達數十公尺,寬二十公尺,橫向阻斷溪谷的水文;為獲得大量的砂石填此路基,施工區域旁的次生林山坡地遭大規模破壞,只為開採砂石填路。

工法二「保安林換人工植栽」:

此道路之環評差異分析報告僅通過6m道路及週邊14m綠化。施工區域本為保安林,但為開此路而解編;14m綠化工程,經典的工法是剷除原本茂密的森林再換上人工植栽。

工法三「施肥阻演替」:

綠化工程為讓人工植栽能在貧瘠的大肚山紅土台地生長,故開發單位努力施肥。但台灣低海拔重要的次生林樹種,如相思樹、山黃麻…等,均具有耐貧瘠的特性,故這些植物能迅速在崩塌、火燒干擾後的環境下生長,而順利保護台灣的土地。人工努力施肥,將讓這些台灣原生的次生植物無法進入,阻礙了自然復育的機制,在開發單位的努力下,此區域可預見最後僅剩人工植栽的景象。

在2010年6月19日施工前說明會中,與會官員藉此工程為生態工法,再三要NGOs放心。但一年來觀察整個工程施作的過程,令人不解到底有哪樣是符合「生態」?

圖1. 保安林解編、剷除,預計換上6m道路、14m人工綠化。(2010/12/12)

圖2.施工區域旁的次生林山坡地遭大規模破壞,只為開採砂石填路。(2011/3/26)

圖3.行經的溪谷路線,填入大量的砂石做為路基,路基高達數十公尺,寬二十公尺,橫向阻斷溪谷的水文。(2010/12/12)

圖4.人工努力施肥,將讓台灣原生的次生植物無法進入,阻礙了自然復育的機制。(2011/06/07)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