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8.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第二屆養蚵高峰會 宣布成立 「台灣養蚵發展促進會」

 

第二屆「全國養蚵高峰會議」昨(16日)在立法院舉行,來自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四個台灣最重要的養蚵地區漁民,經過一整天的討論,決定在年底前共同成立「台灣養蚵發展促進會」,共同為全國蚵農權益發聲。

要求中央、地方政府依各地不同養殖方式規畫漁業權。另要求重組六輕監督委員會,會議內容除了環評,還要納入公安等事件。另外主張政府應衡量彰化、雲林地區資源供應量,不應引進高耗水產業,包括中科四期、六輕五期。而總統已宣布國光石化停建,政府應盡快依總統承諾,將芳苑、大城濕地在兼顧漁業權下,畫設為國際級重要濕地。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守護大城溼地 環團與立委獲頒「榮譽蚵民」證書

體驗彰化海岸溼地 中媒尋訪「扳倒」國光石化秘訣

全民信託 搶救彰化大城溼地週年的下一步

灘地文明再發現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蘇格蘭芬霍恩生態村探訪記(六):永續‧在生活中

作者:李紋

因為想知道生態村如何落實永續生活哲學,柔伊和幾個朋友參加了芬霍恩基金會辦理的「體驗週」(experience week)活動。她表示,在台灣不管是政府或民間都在談「永續」,但沒有人能確切知道永續的生活究竟長什麼樣子。是過得像電影《阿凡達》裡的納美人一樣? 還是到最後科技會凌駕一切,我們會住在由精密電腦控制能源的屋子裡?

「我一向注重環保,深知這個世界需要改變……」捧著熱茶坐在窗前,欣賞從山毛櫸滴落的串串雨滴,柔伊說:「對於永續生活,我有許多的嚮往和想像,但現實中,外在的世界沒有改變,我還是一樣受電視廣告誘惑,上街shopping,買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永續?彷彿只是抽象概念,抽象到似乎沒有實現的可能。但奇怪的是,來到芬霍恩之後,我漸漸能夠描繪自己想過的生活樣貌,並開始付諸實行。」

精采內文

環境信託∣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案

作者:吳杰峰

「迷濛中,在森林小火車頭內,看著山坡上被鋸倒的大樹群,整個山稜線光禿禿一大片…。行經一處尚未砍伐的原始林,金黃的陽光穿透山林的霧氣,灑在巨木身上,濃密的綠森林內出現上千條金黃光柱…。這時我許了個願,希望靈性的大樹原始森林重現在山上…。」

我在作夢嗎?白日夢嗎?還是被催眠回到前一世呢?記得有幾次神識出遊,不知不覺在國中課本的空白頁上畫下一片森林、在國小美術課畫下一座綠意盎然的山。從懂事以來,自己就是個鐵道迷,尤其喜歡阿里山與糖廠的小火車,大學時最愛的社團就是登山社,探勘人煙罕至的中級山,在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原始林內穿梭是我的最愛。回想,自己似乎是為著完成某一世的緣與願而來。

精采內文

環境信託∣為後代子孫留淨土 環境信託上路初體驗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6月不但台灣環境教育法上路,同時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也完成申請,樹立台灣環境保護里程碑。6月24日由荒野保護協會主辦「夏探自然谷活動」,包括環保署長沈世宏、綜計處處長葉俊宏都搭上小巴向目的地前進,一探究竟。

而首樁環境信託案落腳此處確有其一定的因果關係,村長田興業是關鍵人物。話說地主為了覓地,走遍桃竹苗一帶的山野,只有田興業除了積極引薦土地價值之外,還推銷珍愛土地的信念。田興業是第一個到處拜託村民不要噴農藥的村長,對於種果樹的農民根本就是「練逍話」,因此常被罵。田興業卻沒有因此打退堂鼓,他說,要給果樹時間,蘋果樹長大了知道自己是蘋果樹,要開花結果……

奇妙的是,田興業不斷成就了這塊豐沃的土地,並且連任村長。因為村長是這麼有概念的人,獲得自然谷所有地主認同,於是這裡的某塊土地並命名為自然谷,更得田興業全力支持。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喜馬拉雅山孕育了亞洲最大的四條河流,它的冰河更儲藏了大量淡水,是超過13億人口賴以生存的資源。但由於氣候變遷,這些冰河快速融化,鄰近國家面對衝擊,正在想對策。而對策應同時回應在地社區需要與環境保育才能有效,需要智慧與科技。日本一家房地產業者推出由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和蓄電池組成的節能住宅,將3種電池一併利用,可說是世界之舉。不只人類需要家,海洋生物也是,因為氣候異常,今年軟絲產卵時間延後一個月以上,海洋生態亮起紅燈

聯合國表示,在上週末有將近2千名來自利比亞和突尼西亞的非洲難民,搭乘船隻抵達義大利。然而除了戰亂、飢荒或愛滋這些黑色印象,非洲在生態農業的成就也不可忽視。《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計畫主持人Danielle Nierenberg現身台北,分享過去兩年在非洲25個國家的見聞,值得台灣農業借鏡。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