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2.3.3








近期活動

2012「麥田狂想」之好麥共響音樂會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黃色罐頭與我、螺絲窟的代價、農地中毒 幾時休
《災難與社會研究系列演講》災難過程中崛起中的草根媒體— 以台灣莫拉克颱風重建為例
「山林魅影-林鵰」首映會 
「婦女的力量,綠色的力量」影像展(3/4~3/31)
「重見/建社會」系列展覽之一張乾琦攝影個展〈脫北者〉
失去的天空—重現真實圖博記實攝影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PM2.5首度公聽會 環保署標準能否保障人民健康?
「環境報導」2012年3月3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環保署2日舉行「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公聽會,預計今年6月底將PM2.5(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粒子)納入空氣品質汙染物標準。

雖然自去年12月14日環保署提出草案的管制標準後,各界呼籲草案標準不足以保護台灣人民,但昨天提出的草案不變:比照美國、日本以10年為期程達到年平均值15微克/每立方公尺,24小時平均值35微克。

彰化醫界聯盟、彰化環保聯盟、台中生態學會等環保團體到場,提出應再提高PM2.5空氣品質標準至少到WHO標準。也質疑手動、自動檢測校正的合理性,另外認為空氣品質測站位置多不在汙染嚴重地區,應重新檢討。  

繼續閱讀

2012台灣水資源日網站啟用
本報2012年3月2日台北訊,曾貞寧、李采薇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世界水資源日」網站,並設置行動與新聞專區,讓珍惜水與食物的觀念和訊息傳播出去,讓民眾從自身平日的飲食習慣去思考改善的空間;另外,聯合國發佈的新資訊也將及時翻譯提供至網站中,供民眾掌握最新的「水」消息。

「世界水資源日」網站以淡藍的水色基調,帶大家感受水的美麗與重要,背後是滋養大地為我們生長出食物、樹木等的地球,期望所有進入網站的民眾都記得愛護地球、珍惜水資源的意涵。在未來,我們也期望世界水資源網站長期更新,告訴大家水資源的新知與資訊。

每年3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水資源日,今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以行動來響應聯合國的「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2012年「世界水資源日」的主題則是『水與糧食安全』(Water and Food Security)。水與糧食一直也都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長期關注的議題,因此協會今年特別成立「世界水資源日」網站http://waterday.e-info.org.tw/。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 哪裡來的核廢料?

黃色罐頭與我

恐懼歸零 福島核災周年人民廢核再上街頭

租約過期 達悟人要台電搬走核廢料

帝寶每坪0元?豪宅前疾呼核電歸零

【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世界最密集、最危險的燃料池就在台灣

綠色電力 未必比較貴

乾淨能源創新國家 丹麥拔得頭籌

日本研究:海流發電 威力同上千核反應爐

蘭嶼核廢貯存場外 微量輻射外釋增

日本核災最壞打算 恐將放棄東京!



新聞回顧 |海洋s.o.s.

保護海洋 地中海國家承諾「藍色」經濟

海豚纏死 WWF籲保護區禁設定置網

輿論施壓 日本亞馬遜全面下架鯨肉產品

保護南極羅斯海 新聯盟催生海洋保護區

311災後海洋復育 大船渡市以杉樹回收重油 氣泡培育牡蠣

永續鯖魚資源 農委會研商國內管理及國際合作

吉里巴斯 經濟5成靠各國入漁費

一年小一寸 鯖魚捕過頭 來不及長大

日本海嘯沖刷入海的殘骸散佈北大平洋

搶救海洋 世銀籌資15億美元

運送活海豚 香港航空遭抨擊

本週精彩專文

農地中毒 幾時休

美麗灣大違建 國賠下的行政責任

如何阻止亞洲地區的熊膽貿易?(一)(二)

追尋新時代的土地政策

魔鬼的交易:瘦肉精的政治和動物福利

全民助力科學研究

從現在看未來,2012年「20個最受歡迎的百年預測」

武陵瘋櫻花-日本花、境、心的櫻花田園經濟學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Dome 迷人的沙漠自然建築!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廚餘堆肥 收穫人生第一桶「黑金」

本週焦點新聞

再生能源多元發展 經濟部釋出多項獎勵方案

美歐締結有機食品貿易夥伴 標章可相互承認

懸浮微粒傷身 環團籲嚴格管制

水源保護區變更 外界憂心大幅縮水

研究:空氣污染與中風、失智高度相關

專家首度發現 蝙蝠流感新病毒

大漢溪畔種菜 違法又有毒

中市含重金屬稻田 公然插秧播種

紙餐盒年耗50億個 回收不到3成

大馬萬人綠色狂潮 反澳稀土廠

氣候變遷 雪帕:無法攀聖母峰

40原民部落 228齊放狼煙宣示主權

美農業部最新研究 豬餵萊克多巴胺 出現攻擊行為


PM2.5首度公聽會 環保署標準能否保障人民健康?
「環境報導」2012年3月3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重汙染工業林立的地區 如何管制PM2.5?(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環保署2日舉行「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公聽會,預計今年6月底將PM2.5(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粒子)納入空氣品質汙染物標準。

雖然自去年12月14日環保署提出草案的管制標準後,各界呼籲草案標準不足以保護台灣人民,但昨天提出的草案不變:比照美國、日本以10年為期程達到年平均值15微克/每立方公尺,24小時平均值35微克。

彰化醫界聯盟、彰化環保聯盟、台中生態學會等環保團體到場,提出應再提高PM2.5空氣品質標準至少到WHO標準。也質疑手動、自動檢測校正的合理性,另外認為空氣品質測站位置多不在汙染嚴重地區,應重新檢討。

另外,台聯立委黃文玲、台聯立法院黨團副主任劉國隆也提到,空汙已是跨縣市傳輸,環保署還在以地區畫空氣品質區並不合理。

經濟部工業局、衛生署國健局、各地方環保局等單位與會,不過並未表達意見。

地球公民基金會發布新聞稿指出,高雄人口密度高,又承受重工業汙染,PM2.5採年平均值,未來高雄地區民眾勢必承受比其他地區更大的空汙風險,強調至少標準應改為跟WHO相同的標準。另外要求環保署應於中、南部再舉行公聽會。

彰醫:空氣品質標準應至少比照WHO標準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葉光芃表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即使是WHO的標準也已無法保障人民健康,「努力目標應沒有上限」。他舉例,美國已達到WHO標準,但胸腔科醫師還是呼籲全民應積極努力。

葉光芃強調,不是美國、日本的就好,台灣醫療、健保制度就遠比美國好,例如美國新生兒死亡率6%,台灣是4%。台大公衛所教授鄭尊仁已提出自動監測達17微克小兒就會造成氣喘,28微克會影響肺功能。

他認為,標準訂定應與時俱進,「維護國人健康一定要有始命感,如果我們還在用美國過去10年的標準,我們就會死掉了」。

台中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則認為,訂定標準不是在談要不要參考什麼標準,而是應以「人民不會受傷做標準」。

不過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當場並未承諾是否修改標準,他強調現階段先比照美日標準,未來會持續檢討朝WHO目標前進。未來每5年做一次期中檢討,且比照美國成立委員會,每3個月檢討一些減量配套措施落實情形。

空氣品質測站設置位置 美化空氣?

蔡智豪表示,台灣目前75個空氣品質測站很多設在公園、學校,並非人民長時間直接曝露空氣汙染的環境,「這也是美化」。

彰化醫界聯盟張淑芬表示,偏遠地方要重視,中南部的空氣汙染很嚴重,但六輕所在地的雲林卻只有三個監測站,民眾提出質移,環保局就回應:六輕會自己監測。她問:「六輕測到汙染會跟你說嗎?」

環保署監資處科長劉志堅說明,目前的測站是1993年設定,之後就沒有很大變動,的確有不少位於學校,原因是要在一個固定建物設站要屋主同意,於是就請傾向找公立單位、幼稚園、消防隊等等,「是有一點妥協,未來應檢討。」

葉光芃接著說,所謂改善是要增加、不是改測站地點,應該在一些路口、汙染工廠設更多監測站,而且設站位置應有公民參與機制。

張淑芬要求,今年6月前每個縣市應再增加五個監測站,或比照香港使用路邊的監測車。謝燕儒說這可以再檢討,不過台灣目前只有6部移動監測車。

立法速度牛步

張淑芬表示,中國去年才注意PM2.5,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1日就發布了《環境空質量標準》。馬總統去年4月承諾,直到今天還在討論立法階段,就在標準訂定時,很多汙工廠還在到處擴廠,大企業的小孩都在美加,但消費台灣的空氣,把汙染留給我們,良知在哪裏。

她強調,環保署要快點去做,不是一直在開會,例如要教育小朋友什麼是PM2.5, 使用不同顏色的旗區別,告訴小朋友什麼色的旗不要到外面玩等等。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則要求,PM2.5中有一半是PM1,也應訂定標準。環保署回應,防制PM2.5對PM1也有一定的減量效果,不會另訂標準。

手動、自動如何校正?

另外就是這一陣子最受到關注的自動、手動監測校正。

環保署從2006年起以自動監測PM2.5濃度,從去年3月起在全國8個測站採用手動監測法,校正後手動比自動監測所測值少30%,年平均值從31微克/每立方公尺,一下子掉到20.8微克,外界批評「刻意美化空氣品質」。

不過環保署強調,美國、日本在訂定標準時都以人工採樣、再到實驗室分析,然後以這個數值去訂定標準,並表示:這是國際的標準方法。

彰化醫界聯盟吳君真質疑,手動監測是較舊的儀器,但自動是較新的儀器,為何用舊儀器推翻新儀器?

葉光芃則認為,手動、自動監測法引起很多質疑,尚無定論,環保署不應就以8個測站、而且比對不到1年時間的方法說得很權威。

針對這個議題雙方各有不同說法,雙方也都認為無法在現場釐清,謝燕儒承諾,另找時間讓各方針對這個議題做充分討論。

標準訂了  然後呢?

其實標準訂定是一回事,未來如何落實才是大問題。例如台灣PM2.5的大宗是燃煤電廠,中興大學環工所敎授莊秉潔多次提到,只要台灣的燃煤電廠改燒天然氣,PM2.5的問題立刻可改善。

但光是這點要落實就很難,特別是政府一宣布核一、二、三不延役後,多個火力電廠立刻提出擴增機組計畫。而環保署目前針對燃煤電廠的改善計畫也只是加嚴管制排放系數,並未要求電廠改燒天然氣。

還有汙染工廠的擴廠計畫,環保署也沒有抵擋能力,六輕4.7期不就順利又在環評小組過關了?因此未來如果政府對此沒有覺醒、各部會也繼續各行其事,即使訂什麼國際最嚴標準,恐怕都無法保障人民的健康。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