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水獺之死凸顯保育困境 野放、圈養難為保育員

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去(2012)年8月24日經金門航管站人員拾獲的水獺,交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收容後,不幸於10月15日死亡。金管處雖按照規定向金門縣政府通報,事隔3個月卻遭民眾投訴,進行野放訓練時水獺曾一度逃脫,收容人員花了9天時間硬是將水獺尋獲帶回,可能二度捕 捉造成緊迫死亡,此事反映收容野放的困境。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長邱天火表示,在水獺救援方面缺乏經驗,當初收容中心成立是以救治傷鳥為目的,而每一種野生動物都不一樣,很難轉化相關技術。今年1月金管處再度啟動一項3 年計畫,由台大生科系教授李玲玲研究團隊承接,希望能利用分子技術了解金門全島水獺族群分布,能將棲地和廊道連接起來,作為水獺保育的依據。金管處也期待透過這項計畫能培育當地的水獺保育人才。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瀕絕物種水獺航道獲救 金管處積極保育

金門浯江溪現水獺 保育人士驚喜

日宣布日本水獺為滅絕物種

改善棲地與水質 英國水獺重現倫敦市區

綠色電報|如何用格陵蘭語 對冰原說「我愛你」?

作者:Corinne Purtill;翻譯:李楊

從小在蘇格蘭邊區長大的Campbell一直以來都嚮往北方的氣候,而且她一開始來到格陵蘭就是為了以冰為題材進行文學創作的。後來她開始更仔細地關注冰川對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語言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她在博物館館長的幫助下學會了一些格陵蘭語——這種語言有大量的複合詞,一個詞可能包含好幾種不同的意思。

「讓我流連忘返的不是冰天雪地,而是這裏的人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方式,他們對環境的敏感和關注,以及這種生活方式高度的永續性。」她說。 Campbell在格陵蘭的生活感悟最終凝聚成《如何用格陵蘭語說「我愛你」(How to say “I love you” in Greenlandic)》這本書。她用這本作品向格陵蘭逐漸消失的冰層和語言致敬。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場景大多落腳在台灣,而充滿狐獴的奇幻小島到底在哪可以看到?來到南台灣的恆春熱帶植物園,就可以親身體眼白榕包圍想像狐獴到處奔跑的感覺。而這樣的林業資源也是需要保護管理才能讓它永續下去,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表的報告指出,2050年木材需求量會增加3倍,林業是保護森林的關鍵,良好的管理計畫才能保障森林的存續。

慈濟內湖基地遭民眾檢舉為違建,建管處現場會勘,卻將居民擋在門外不讓居民參與,這與蔡堆日前說過慈濟的大門是24小時敞開的,這情景與他的說詞不太一致。

日本首相安培認為前政府的2030年零核電政策無具體根據,表示將對前政府訂的政策做重新挑整。我們的馬總統在接見法國核安署署長時表示,希望可以藉由公平的國際機構評估,確定安全才會讓核四運轉,但更希望馬總統看到民眾反核的意志,了解台灣根本不需要核四!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農業主權—台灣進入第二生產序列的危機

作者:munch

帝國資本主義就是真實版的電腦遊戲,所有強國只是按照地球上的不同國家的資源,依照自己的生產序列,排出一個最有利的生產序列,獲得利益,唯一差別,就是從豪奪,變成訂定條約的巧取,甚至給點小惠的失衡交換。

近五十年來,台灣進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生產序列中,扮演一個代工勞力與產品消費的經濟殖民角色。以早期台灣經濟奇蹟為例,表面是中小企業打天下,企業財團衝外匯,但是實際上卻是建立在犧牲勞力與土地之上。

精采內文

 

水獺之死凸顯保育困境 野放、圈養難為保育員

本報2013年2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去(2012)年8月24日經金門航管站人員拾獲的水獺,交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收容後,不幸於10月15日死亡。金管處雖按照規定向金門縣政府通報,事隔3個月卻遭民眾投訴,進行野放訓練時水獺曾一度逃脫,金管處為了讓內政部長李鴻源巡查時看到水獺,收容人員花了9天時間硬是將水獺尋獲帶回,可能二度捕捉造成緊迫死亡。金管處保育課長邱天火鄭重否認,此事也反映收容野放的困境。

去年8月拾獲的水獺,原期待可異地野放,卻功虧一簣死亡,引發關注,圈養保育兩難。(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邱天火表示,去年剛收到水獺時,是體重只有860公克的幼體,為了保育水獺,邀請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玲玲、屏科大獸醫以及金門野鳥學會莊西進一起研商討論保育目標,並選定雙鯉溼地附近為未來野放的地點。只是水獺太小,仍無法自行覓食,因此先於雙鯉溼地自然中心建築物下的廊道做成一個水獺的中途之家,在野放前暫時棲息。

經過40多天的照顧,水獺體重已達2010公克,學者認為長期養於室內會影響骨骼發展,建議讓水獺到室外活動,10月4日帶到戶外時,一下子掙脫,逃脫地點是一條污水溝,四處水泥溝渠,並不適合水獺生存,因此才動員尋找。保育人員擔心其安危,每天固定在附近放置魚,並讓其他動物不易取食,經過幾天觀察,得知水獺位置,13日將其帶回,目的是能照原計畫到雙鯉溼地野放。

原考慮作為野放最佳地點的雙鯉濕地。(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帶回之後,發現水獺體重有稍微下降,當察覺水獺狀況不佳時,即已聯絡金門動植物防檢局,15日死亡後也進行檢驗,證實無外傷、且糞便亦經動植物防疫所獸醫檢驗過後也尚未發現寄生蟲,死因為心肺衰竭,不排除與二度緊閉造成的緊迫有關。

邱天火表示,水獺一死亡即已通報金門縣政府,而動植物防疫所也屬於金門縣政府,相關檢驗報告都有。而雙鯉溼地也已5個監測器觀察,證明適合水獺野放,這一切最後功虧一簣。

邱天火坦承,在水獺救援方面缺乏經驗,當初收容中心成立是以救治傷鳥為目的,而每一種野生動物都不一樣,很難轉化相關技術。今年1月金管處再度啟動一項3年計畫,由李玲玲研究團隊承接,希望能利用分子技術了解金門全島水獺族群分布,能將棲地和廊道連接起來,作為水獺保育的依據。金管處也期待透過這項計畫能培育當地的水獺保育人才。

再見水獺,再見!棲地不保育,只能說再見。(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再見水獺,再見!棲地不保育,只能說再見。(圖片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至於讀者投訴將逃脫水獺帶回是為了內政部長李鴻源,邱天火說,他也是看了報導才知道有這個誤解。「因為13日部長到金門參加坑道節音樂會讓我印象深刻,所以才提到他的名字,沒想到卻造成這種誤解。」一聽到水獺,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他不懂應請教其他專業人員;他確實在10月13日參加音樂會,也巡視了國家公園,但整個行程與水獺無關。

野外族群稀微  野放任務重大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表示,目前對於野生動物的了解非常有限,即使是經常上報、民眾可琅琅上口的物種如台灣獼猴,至今也尚未有完整的研究足以發展保育策略;水獺救傷保育更是如此。

野生動物救傷站人員表示,圈養或野放必須視個案評估決定,每一個個體的情況都不一樣,野放訓練也多少存在逃脫的風險,是否再度攜回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個體狀況、環境、覓食能力等細緻的因素,無法一概而論。

國內進行圈養後逐步野放的研究人員屈指可數,國內相關經驗不足,每個物種差異性也很大。救傷收容人員常面對民眾質疑,既然野生動物在野外這麼危險,何不逐一捕捉進行人工圈養。但救傷收容的目的不能只考慮個體存活,用意在於族群數保全。一旦圈養,意味著野外數量減少,圈養20隻個體代表的不只是減少20隻原本可在野外繁殖的個體,對於族群數量原本稀少的物種,更有基因窄化的疑慮。

救傷收容人員表示,當野外族群數量緊繃,也站在動物權的立場,野放仍須列為選項。只是國內目前非常缺乏相關經驗,以至於野放過程不斷被人拿放大鏡檢視。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棲地保育,如果野外族群數能維持在安全穩定的數量,或許救傷收容的個體可以考慮圈養。

【相關文章】

Top

 

綠色電報|如何用格陵蘭語 對冰原說「我愛你」?

作者:Corinne Purtill;翻譯:李楊

身為藝術家和詩人的Nancy Campbell用自己的作品向正在消失的冰層和語言致敬。

Nancy Campbell作品

2010年初,身為詩人和凸版印刷藝術家的Nancy Campbell以駐館作家的身份在格陵蘭的烏佩納維克博物館( Upernavik Museum)度過了兩個月的時間。她工作室的窗外便是一座港口,港灣裏的浮冰每一點細小的變化都盡收她的眼底。

從小在蘇格蘭邊區長大的Campbell一直以來都嚮往北方的氣候,而且她一開始來到格陵蘭就是為了以冰為題材進行文學創作的。後來她開始更仔細地關注冰川對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語言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她在博物館館長的幫助下學會了一些格陵蘭語——這種語言有大量的複合詞,一個詞可能包含好幾種不同的意思。

「讓我流連忘返的不是冰天雪地,而是這裏的人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方式,他們對環境的敏感和關注,以及這種生活方式高度的永續性。」她說。

Campbell在格陵蘭的生活感悟最終凝聚成《如何用格陵蘭語說「我愛你」(How to say “I love you” in Greenlandic)》這本書。她用這本作品向格陵蘭逐漸消失的冰層和語言致敬。

格陵蘭是隸屬於丹麥的一個自治地區,是北冰洋南部的一個極寒之地。覆蓋大地的冰層足有一英里厚,而且像石頭那樣堅硬。然而, 島上的很多事物正在消逝 ,速度之快讓這個世界上人口最稀少國家的居民們都跟不上了。

今年七月,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衛星圖像顯示,截至7月12日格陵蘭地表冰層的97%已經融化。這樣的速度簡直聳人聽聞,以至於科學家起初還以為是資料有誤。紐約城市學院的科研人員不久便確證,格陵蘭的冰層在以有科學記錄以來最快的速度融化。

冰層的快速融化正在改變土著格陵蘭人與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環境之間的關係,當地人現在已經無法向以往那樣信任他們腳下的土地。

Campbell在格陵蘭居住期間,兩名當地男子因腳下冰層塌陷意外落入冰窟死亡,而因為類似事件喪生的案例正在日益增加。其他格陵蘭人也不得不射殺家養的獵犬,因為冰層的強度已經無法支撐它們的重量了。

格陵蘭島的本地語言也面臨滅絕的命運。格陵蘭語是因紐特語的一種。目前說格陵蘭語的人口僅剩約5.7萬人,為此格陵蘭語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為瀕危語種。

Campbell試圖用自己書中介紹的單詞來反映這種對已經逝去世界的嚮往之情。《如何用格陵蘭語說「我愛你」》是一本格陵蘭語的入門讀物,書中共介紹了12個單詞,而每個單詞都配有當地冰川景觀的圖片。這本書像一首散文詩那樣描繪了一個抽象的愛情故事,同時講述了格陵蘭島冰層的退化。

格陵蘭語複合詞的特性使得同樣一個詞可以表示很多種不同意思。比如Iimivoq既可以表示「他開心地大叫」,也可以表示「海水退潮」。Qiippoq可以當「她期待某事」講,也可以表示「她因嚮往一種無法實現的快樂而死」。Puttaarpoq可能表示的是「他從一塊浮冰跳上另一塊浮冰」,或者簡單地就是「他跳舞」的意思。

Campbell開始學習格陵蘭語之後不久就做了這樣一個夢:在夢中,格陵蘭語是一隻體型巨大的鯨魚,而英語單詞則是圍繞在它身邊的一條條小魚。

《如何用格陵蘭語說「我愛你」》於2011年出版,首發50冊手工印刷本供私人和機構收藏者收藏。一家比利時出版社明年將推出更符合大眾消費水準的普通版。

書中介紹的最後一個單詞是unnuaarpoq——意思是「再也沒有黑夜」——而配圖則表現了失去了冰層的大地荒涼的景色。這莊重的終章就像是為那或因全球變暖而不復存在的世界而奏響的安魂曲。

作為對應,Campbell將akunnagaa選做這本書的第一個單詞,而這個詞的意思是「為時已晚」。

「我指的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氣候變化的困境——是不是這個時候採取任何行動都已經太遲了呢?」Campbell說。「我之所以把這個詞放在全書的首位是想反駁這種看法:其實我們還有時間。」

相關連結:

太空總署:格陵蘭融冰速率驚人

「形骸孤島」流浪動物骨骸訴說生命悲歌

動物談判代表 為小島生存發聲

替島國危機發聲 台灣藝術家進軍卡達氣候峰會

北美館發現攝影大師:傑利.尤斯曼的自然幻境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3年1月11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要看少年Pi狐獴島 盡在恆春熱帶植物園

本報2013年1月31日台北訊,林子晴整理報導

李安導演所拍攝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場景,大多落腳於台灣,而滿是狐獴棲息的奇幻小島,令影迷、媒體十分好奇,想一窺這美麗的白榕,它究竟是長在哪裡?原來是出自於屏東恆春的港口白榕園。但管理單位林試所表示,白榕園並未對外開放,民眾想親身感受類似的場景,可以選擇「恆春熱帶植物園」。

陽光透射入白榕園內,讓空氣清爽而新鮮(攝於恆春熱帶植物園)。  林試所提供

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指出,港口白榕園是該中心從事育苗研究、林木保種和教育的重要據點,僅提供學術研究調查與相關教學,並沒有開放一般觀光旅遊。而電影大賣後,媒體未經查證的報導,使許多民眾誤以為可以任意進入參觀而白跑一趟,也讓他們在經營管理上增添許多困擾。

若民眾想一睹這精采的場景,研究中心表示,可以到墾丁森林遊樂區內的恆春熱帶植物園參觀。這是個鮮為人知的天然白榕秘境,此區是完全對外開放的,而且自然景觀、樹木生長勢和林冠覆蓋更勝於港口的白榕。

木造觀景台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欣賞漂亮的白榕。  林試所提供恆春熱帶植物園佔地面積近64公頃,豐沛的動植物資源和獨特的高位珊瑚礁生態系及自然景觀,當中共分成16個主題展示區,白榕為當中展示區之一。

白榕又名白肉榕,由於樹幹與氣生根都呈灰白色而得名,是恆春半島地區高位珊瑚礁的指示植物之一。常生長在礁岩上或岩石裂縫內,枝條下垂長出無數氣根,此氣根抵達地面後,能增粗形成支柱根,支柱根環繞在主幹周圍,宛如眾多樹幹而蔚為奇觀。

經由李安的拍攝,藉著鏡頭讓大家看到台灣許多的美景。而美景需要大家共同保護,像化為「狐獴島」的白榕區,這樣的國家森林資源,是需要保育及永續經營,才能讓它維持下去,下次才有機會繼續躍上世界舞台,讓更多人看到台灣的美。

Top

 

2050年木材需求增3倍 改善全球林業管理刻不容緩

本報2013年2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藍巧軒編譯,莫聞審校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發表的《森林生命力報告》最新章節,到了2050年,由於人口增加、以木材做能量來源的需求也增加,將使得森林中被砍伐的樹木暴增三倍。這份報告在28日於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文具及辦公用品展(Paperworld)中發表,其中顯示,在接下來的30年中,紙類製造量與消耗量會增加為2倍,而整體木材的消耗量會變成現在的3倍。

森林產品物質流,WWF提供。

WWF森林計畫主任Rod Taylor表示,「從森林中砍伐的樹木未來會加倍,便需要推動良好的管理計畫才能保障森林存續,不然林地將會被我們破壞殆盡。若能將開採木材的森林做好保護,木材就可以成為一種再生資源,優於許多不可再生的替代資源。如何在最不影響自然環境的情況之下製造更多木製產品是林業所面對最主要的挑戰。這個挑戰涉及整個生產系統,從最初樹木的成長、收成,到如何有效的製作、使用、回收都是挑戰的環節之一。」

WWF的森林保育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森林損失與退化的淨值為零,這意味著要保持現有的森林面積與質量,並且要將天然林的砍伐量從現在每年1300萬公頃降到接近零,並無限期保持下去。

WWF紙業監督經理Emmanuelle Neyroumande認為,要兼顧人類的紙張需求,並保持森林零淨損失,是有可能的。「但我們越晚開始行動,所遭遇的困難就會越多、花費也會越高。我們需要減少消耗量,並增加效率、負責任的林業活動、良好的管理及更高的作業透明度。」

針對紙類,森林生命力報告中提出了幾個解決方法:

提高紙類在低回收率國家的再使用率:若回收率提高,就算未來紙類消耗量增加,我們仍可以減少原始材料的使用。

現今各國紙回收率有著相當大的差距,WWF指出,如果再生纖維全球平均使用量從目前的53%提升到70%,那麼即使製造量增加25%,仍可減少原始材料的使用,便可以有效減低對自然林造成的壓力。

有效利用資源和公平的消費模式:提升加工及製造過程的效能,可以使相同數量的木頭製作出更多的產品。

另外,全球10%的人口占世界紙類使用量的50%,富有國家應該減少紙張的浪費,讓較貧窮的國家有足夠的紙可以使用在教育、衛生和食品安全上。

造林減少對自然林的壓力:即使減少使用紙類、增加回收率與使用效率,我們對木頭的需求量仍然會持續上升。若想在2020年後繼續保持自然林零損失,而消耗量又無法減少,就必須在2050年之前再種植2.5億公頃的森林──將近現在種植量的兩倍。

此外,復育現在正在退化的林地與其生態系統,也是保護森林很重要的一環。

做好森林管理:需求量增加勢必會影響到自然林。WWF預測到了2050年,商業用途的森林砍伐量會比目前再增加25%。在依舊是市場導向的未來,森林認證是改善森林管理的重要工具。

能源上的挑戰:到了2050年,每年對木頭的需求量將會達到60至80億立方公尺,超過我們現今使用量的兩倍以上,這顯然是對土地的永續發展計畫的一大挑戰。

生質能源的確有其重要性,生質能源可發展出多種替代能源來取代化石燃料,並能為鄉村地區增加收入與提高能源安全性。然而,要讓大眾了解到這些益處,必須得在環境及社會持續性方面做好周全的計畫、謹慎的實行以及監督。若沒有做好管理,可能會導致珍貴的生態系統被破壞、削弱食物和飲水的安全、傷害到鄉村地區及增加能源的浪費。

總結來說,WWF建議,未來人類必會將木頭使用在更多不同的事物上,在樹木與紙張需求量大增的情況下,林業經營者成為保育森林的重要關鍵。為了使樹木以可再生資源在「綠經濟」中扮演一個好的角色,必須以最高的生態和社會標準來做森林管理,同時應更有效的使用與回收木製產品。

【參考資料】

Top

 

建管處現勘慈濟內湖基地 居民被擋在門外

本報2013年1月3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蔡仕敏報導

建管處會勘慈濟內湖園區,居民無法參與日前遭民眾檢舉為違建的慈濟內湖園區,今天上午10點半進行會勘。會勘結論將在下午由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邱英哲副總工程司擔任發言人,發佈新聞稿。

今日慈濟內湖園區門禁森嚴,不僅鐵門拉上,門內還站立2位保全人員。居民在慈濟大門外從10點20分等到10點40分,一直都沒見到建管人員。後來從園區內走出負責會勘的建管處查報隊分隊長陳建銘。陳建銘說已經會勘完畢。居民發出抗議,指建管副處長陳煌城日前於記者會有所承諾,要讓居民一起會勘。陳建銘不理會居民抗議,只說他來處理公務,不知道要讓居民一起會勘。

關於居民提問,慈濟目前使用園區是否符合分區使用標準,陳建銘表示,使用分區的部分屬於都市計畫法的範疇,不屬於建管處管轄。

關於居民最關心的違建狀況,既成違建面積有多少?陳建銘說,還在計算。新違建有多少?陳建銘則回應,要回去比對1995年以來歷年空照圖才知道。

慈濟內湖園區南基地陳建銘本來只現勘北基地,居民當場反映南基地也有違建,他先是回答,公文上他的任務只要他現勘北基地,但經過拿出公文比對,公文的會勘事由寫著「為本市內湖區慈濟內湖園區內違建辦理現場會勘」,並沒有寫北基地,於是他又進去慈濟園區內交換意見之後,才一起和民眾走到南基地去做現勘。

居民問,這些建物有無合法使用執照,陳建銘說,會回去查資料。

居民問,這些違建,有無違反消防法規,陳建銘說,那要找消防主管機關來認定。

居民又問,慈濟說如果沒有變更保護區,他們無法自行改善違建環境、包括挖除15年前鋪的柏油路是違法的,「這是真的嗎」?陳建銘說,這部份不歸建管處管轄。

記者在現場看見幾位欲入內購買東西的信眾,以及二位要來慈濟園區做志工的國中生,都因為慈濟門禁森嚴而無法如願進入。只是,慈濟內湖湖園區規劃工作小組召集人蔡堆日前曾說過,慈濟的大門是24小時敞開的,這景況似乎和蔡堆所說的不一致。

Top

 

前政府訂零核電政策 安倍推翻

摘錄自2013年1月30日中央社報導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0日在眾議院院會中回答在野黨黨魁的質詢時表示,先前的野田政府期待在2030年核電廠零運作的環境戰略,他將重新調整。

安倍曾於2006至2007年執政時突然下台,上個月26日他再度就任首相。30日是安倍第2次內閣執政以來,首度在國會回答在野黨黨魁的質詢。

前首相野田佳彥所訂的革新能源及環境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時對核電廠的依賴度為零。安倍表示,這項政策無具體根據,所以將全面重新研議,以建立負責任的能源政策。

他說,對於核電廠的依賴度將逐步減低,但同時也要做好穩定供應能源的萬全準備,希望做到不論發生什麼狀況,都不會影響到民生、經濟活動的程度。

Top

 

總統:國際機構評估後 核四才會運轉

摘錄自2013年1月31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馬總統31日上午在府內接見前法國核能安全署署長拉柯斯特,針對在國內引發爭議的核四議題,總統表示,相關單位必須進行更完整嚴謹的「試運轉測試」,並由公平的國際機構評估視察,確定符合安全、穩定的原則後,才會讓核四運轉。

總統表示,台灣四面環海,99%以上能源仰賴進口,能源政策影響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環境保護,比其他國家面對更多挑戰,總統強調「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因此對現有三座核電廠進行全面體檢,這方面也需要法國的先進經驗。針對目前還在興建,在國內持續引發議論,有人主張付諸公民投票的核能四廠,總統表示,政府會要求相關單位進行更完整的試運轉測試,「我們要求相關單位必須進行更完整更嚴謹的試運轉測,並且透過政府分層監督管理機制,與公正國際機構的評估與視察,確實符合安全至上,穩定商轉的目標,我們才會讓核四運轉!」

Top

 

論壇|農業主權—台灣進入第二生產序列的危機

作者:munch

2011-02-26 12-03-56_nEO_IMG

什麼是帝國資本主義?先從世紀帝國的電腦遊戲講起。

 

其實遊戲很簡單,搶資源,造軍力,無論用外交、軍事,就是要搶到更多資源,然後無論征服那個地區,只是按照生產流程,編排一個生產序列,並且確保這個序列不會中斷,或是遭到敵方攻擊。

帝國資本主義就是真實版的電腦遊戲,所有強國只是按照地球上的不同國家的資源,依照自己的生產序列,排出一個最有利的生產序列,獲得利益,唯一差別,就是從豪奪,變成訂定條約的巧取,甚至給點小惠的失衡交換。

近五十年來,台灣進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生產序列中,扮演一個代工勞力與產品消費的經濟殖民角色。以早期台灣經濟奇蹟為例,表面是中小企業打天下,企業財團衝外匯,但是實際上卻是建立在犧牲勞力與土地之上。

在1950、60年代,西方世界農業生產過剩,大量糧食輸出援助,藉以換得海外工廠的勞力。這些農糧輸出、援助,衝擊受援國原有農業體系,在農村農作需求減少下,形成第一波離農潮中。這些離農的勞力,急速投入工業,進入世界生產鍊,正好補充資本帝國海外加工生產的人力需求。同時,農村釋出的土地,提供所有代工產業需要的工廠土地,低廉的土地成本,低廉的勞工成本,再加上毫無管制或警覺的環境污染,正是肥厚資本帝國的生產序列所需。

於是,一個世界生產圖譜,像電腦遊戲一般,在真實世界展開,不管各個國家原先擁有的完整國內農業生產鍊,就是強拆、摧毀,然後編排重組到資本帝國的生產序列中,那裡出原料,那裡做加工,甚至那裡成為消費市場。

其中,在經濟殖民國內部,分成政商與工農二種階級的內部殖民關係。經濟榮景時,多少分點甜頭給商業殖民國內的政商體系,作為低工資、高污染、搶土地下,壓制與安撫的買辦角色。

到現今大環境變化,油價高昇,提高所有生產成本,加上多國競爭,降低利潤,原本資本帝國以工業經濟補貼農業,再輸出農作換取海外勞動力的模式,已經無法推展,農業貿易競爭已經在全球展開。

從1980年代的開放農產進口,到2000年的WTO,無異是一個重要轉變時刻,資本帝國以自由貿易之名,敲開更多工業產品輸出的關稅門檻,同時也在農業貿易上,強勢的打開各國農業保護的底線。

二十年來,台灣歷經第二波離農潮,從早期弟走兄留的孤枝農業,變成到現今無人肯留的荒涼農村,也形成現今的休耕政策。這波離農潮,同時造成現今二項嚴峻的社會問題,一個是大量離農的農村人口向都市集中,形成一屋難求的都市高房價炒作,另一方面是沒有過去經濟榮景,農村人力無法填入工作,造成高昇的失業率。

為了解決經濟困境,政府沒有從安定農村人口思考,反而加速土地徵收,期待創造更多工業園區,來吸納湧出的農村人力。但是諷刺的是,勞力市場已經轉移,多數廠商外流,甚至現今祭出「鮭魚回流」的政策,面對的卻是鱷魚歸鄉的貪婪企業,要求降低環保規範,以及大量引用外勞,重蹈過去農地開發,環境破壞的現象,也無助解決國內失業問題。

更麻煩是,台灣原本長期依賴西方世界的第一生產序列,安棲在被編排剝削的位置。到現今,西方世界問題重重,中國此時興起,台灣又從被迫到自願地的投入,中國規劃的世界生產序列中,試圖在西部海岸線,廣設自由貿易(加工)區,形成產業鍊,進入中國的商業殖民國之列,不僅工業代工,產品消費,甚至農業也陸續開放進入國內競爭。

在雙重生產序列下,台灣產業無法轉型提升,從歐美代工作到中國代工,只會加大流血經濟。更麻煩是生產序列一切掠奪,歐美、中國不只工業吸血,農業也要侵吞,甚至文化霸權現象日益加深,其中以農業最脆弱,面對外力時,也最容易被推出犧牲。

農業的急迫扣關,就如開放美牛進口、開放中國農產進口,美其名是互惠開放,但是實際上從種源控制、技術外流,加上農地大量消失,以及「以商脅農」的脅迫,實際是不公平競爭,最終都會加速摧毀台灣殘破的農業體系。甚至未來一旦有機蔬果也開放進口,台灣進二十年剛萌生出的有機農業,也將全盤傾覆。

此刻,談農業主權,絕非單純的糧食生產問題,而是一個國家還有多少農業空間,來生產基本農業所需,解決農村人力流失問題。換言之,台灣應該有多大的農業空間,不是那種農村徵地蓋別墅,再蓋快速道路連結到城市上班,而是生活在農村、工作在農村,吸納人口安定農村生產,降低減緩向都市集中,甚至以生產農作自給,減少進口的貿易經濟。

農陣近年提出的小農經濟,重要的意義不是農業能賺多少錢,(當然解除產銷剝削,農民依然能賺大錢)而是農村能夠穩定多少人口,作為社會的安定力量,也減緩人力失衡的社會問題。這個小農經濟,絕非複製財團化、企業化的大農企,而是以家戶為基礎,構成的農村安全網。

從農業角度思考,成為長期偏重工商業的政府,必須深思與重視的課題,一旦工商業動輒受制於資本帝國的生產序列,反過來必須思考如何確保農業根基,擴大農業經濟,一方面創造非工業體系的國內農業工作機會,甚至在國際高度發展工業,土地環境破壞,甚至面臨氣候變遷下,提高各國糧食需求,台灣可以從農業突圍,轉為綠色輸出。

所以談農業問題,並非只是談農村、農民問題,而是一個國家總體戰略中,如何產業比重分配的問題,或是一個國家如何保護農業安全網,糧食自主供給的國家政策大問題。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一旦放任台灣進入歐美與中國的資本生產序列,工業或許可以殘存,但是農業勢必全然崩壞,一旦農業崩壞,無異就是覆國之始。

2月3日的凱道稻浪會議,是一個重要的全國農民會議,不僅談國內農業問題,也透過國際農民之路組織,開啟全球視野,看看農業在資本帝國生產序列下,如何被編排,如何被剝削!

※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