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3.3.4







近期活動
劉黎兒的焦慮,吳志寧的歌
市民來提案 想像基地在華光
2013廢核大遊行
地球行動家2013徵件活動開跑(4/10截止)
與海共生,為海發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13珊瑚保育週海洋保育活動企劃徵選暨執行競賽(3/7截止)
孩相小日子攝影展(2/19~3/19)
第二屆「友達綠色方舟獎」徵稿 - 寫下您的構想,總獎金13萬 (4/26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環境教育講座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 總會
生 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 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大港開唱 台上台下齊反核 相約309街頭再見

林生祥

愛音樂,更以實際行動守護非核家園。週末(2、3日)在高雄搖滾登場的「大港開唱」搖滾音樂祭,處處可見反核標誌,演出的國內外樂團中,高達八成身貼「核電歸零」貼紙登台,並與歌迷相約309全國反核大遊行,不管是北中南東哪一場,大家「街頭見」。

 

邁入第六屆的大港開唱,從2006年的百人,到今年設置5大舞台、超過70組藝人登台,2萬人參與的規模,震撼高雄港邊的駁二藝術特區。憑藉著南台灣的熱血青春,以多元的樂風與創意,大港開唱揚言要成為「最好玩」的音樂祭,除了樂團的精彩演出外,更延續去年開啟的社會關懷,包括了NGO村、大港頭義剪等規劃,都使得此音樂祭更顯生猛有力。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音樂祭展溫情現正氣 「大港開唱」做到了

228共生音樂節 唱出環境正義

JJohn Mellencamp和農場救援演唱會

反核倒數計時


我們的島|當古蹟遇上都更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陳忠峰

在碧潭吊橋東岸,靠近新店捷運站的一個都更案,將要移動芒果老樹,掀起一場熱烈的護樹行動,然而這個計畫將要移動的不只老樹,還有碧潭吊橋的橋墩,2012年7月,拆橋危機浮現。當城市急著向前走,當文化景觀遇上都更,充滿共同記憶的歷史建物,是否只能默默讓步?

從前沒有吊橋的碧潭,美的自然,加上吊橋,碧潭擁有了另一種美。立在兩岸的橋塔底部,有著台灣唯一的鎢鋼球軸承設計,不但讓橋塔線條因此獨一無二,更讓它靈活柔韌,歷經地震颱風,日曬雨淋,始終屹立不搖。大地工程師王偉民說,「因為這個鎢鋼球軸承,碧潭吊橋是柔性的,讓吊橋在載重大的時候、載重小的時候、風大的時候、風小的時候,自己的力量會自己調整。」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翁珞文

當當台灣社會正在為核電廠存廢激烈辯論的時候,或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國拆除核電廠的經驗,可以提供台灣做為借鏡。

大自然中的一切是奧妙的。一組國際生物學家團隊表示,透過他們對半睡半醒的海豹的研究,可能解開人類鼾聲背後的奧秘。海豹在生物鏈中有其獨特而重要的位置:沒有海豹,北極熊將難以生存。說到生物,然我們看看日本與台灣社會如何試圖在生態保育與人文間取得平衡。在日本,奈良是政府決定以砍掉行道樹枝的方式解決嘈雜鳥叫聲及鳥糞問題,引起民眾反彈。在台灣,「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倡議應聲而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台南鐵路Don't移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張光宗、陳慶鍾;剪輯:張光宗

切割台南市區都市發展的鐵路,終於要地下化了。這是居民期待20多年的政策,但2012年的秋天開始,鐵軌旁,卻悄悄地掛起了無數的抗爭布條...

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路線從台鐵大橋站一帶,延伸至生產路以南1.91公里處。總長8.23公里。原先的工程方案,是採取潛盾工法,在原鐵軌下施作,徵用鐵軌東西兩側土地做臨時軌。完工以後,會把土地還給居民。

2007年,鐵改局卻說,因為台南市地質狀況不佳,為了保護國定古蹟台南車站,必須改採明挖覆蓋的工法,來維持鐵路營運。決定把地下化工程東移,要徵收東側407戶居民的土地,施作永久鐵軌。

精采內文


法律人談環保|環評制度的何去何從(二)

作者:詹順貴(律師、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

如前文(環評制度的何去何從)所述,全世界的環境影響評估(下稱環評)制度起源於美國。我國環評法自不例外,取經美國環評制度,但引進台灣時,產生本土化質變,原因乃是當時不分黨派的立法委員,咸認政府負責建設開發的部會不可能會真正關心並落實環境保護,遂將美國原型翻改為臺灣特有現制。日前環保署與主導開發的其他部會一再呼籲,希望將已在臺灣本土化生根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制度」,改回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自行評估以做為決策參考的美國原型。

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決策末端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亦即一些政府重大經濟建設或民間重大投資,在行政院拍板定案後才送到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又有否決權的設計,當然會造成環保署很大壓力,而環評委員面對非過不可的政府重大經濟建設,也很難發揮把關功能。另一問題是由開發單位委託顧問公司製作提出的環評書件,為求儘速通過環評,常未客觀調查並忠實呈現有利與不利因素,而負責轉送開發單位所提環評書類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通常只是扮演「轉運站」角色,並未負起初步把關責任。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 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