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日
水利法條不合時宜 該修了!
一直以來,當面對缺水問題時,政府的因應策略除積極呼籲節約用水,採用夜間供水減壓等措施外,有時也會以限水作為手段。在諸多用水標的中,用水量佔全國最大宗的農業用水往往首當其衝,成為優先限水的對象。而限水程度則可能從減少配水到休耕不等。 多元蓄水搶救缺水危機
缺水,歸咎於氣候變遷下的降雨減少,這是事實,但是更實際的問題是就算降雨未減少,台灣許多淤積的水庫,淤積的河道,其實早已蓄不了多少水,曾文水庫剩六成,集集攔河堰快淤滿。 蓄不住的水的水庫,早已讓問題惡化,甚至水庫放水,進入淤積砂石的河道,農民笑說水在和地心引力賽跑,常常到不了渠道,就已經滲入河床地底。 近期活動 x 行動參與推薦讀者回應 |生態空白難填 學者急尋與石虎共存之路番紅花: 2014。回望,不忘 時間過得好快,回憶帶媒體記者到八煙聚落去尋找拍攝山區苔蘚植物已是一兩年前的事了,記得那天採訪記者是位年輕女生,堺雅人似乎還未因加倍奉還而在台灣大紅,但她已是堺雅人的資深鐵粉,她知道我喜愛多肉植物便問我是否聽過堺雅人,我說沒有呢他是誰,年輕記者真摯款款地告訴我,堺雅人是個很帥很有才的演員,還有,他曾經在日本電視上展示過他很愛種、也很擅種的多肉植物。這位女生留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他喜愛日本演員的品味頗特別,而且在八煙拍攝苔蘚的那一天,陽明山區冬風搖雨刺骨刺膚,但她仍然努力認真尋找各種不同的苔蘚拍攝以豐富他的報導內容,我永遠記得他單眼皮鳳眼的堺雅人迷樣子。 我自年幼就開始摸索種植有的沒的,人生種植的第一次是在水溝邊插上媽媽不要的空心菜莖,我清楚記得正讀幼稚園的我會小心翼翼的防自己掉落到斜斜水溝裡,然後每天早上一個人默默凝視光禿禿的空心菜梗是否長出了新葉(現在很少有母親會放著幼兒一大早一個人在濕髒的水溝邊種東西吧?我感謝母親給我的天空)。 一定是因為這樣的野生成長方式,所以至今我維持在家裡東種西種的習慣,且長期關注國內外的環境新聞。這兩天和兩個孩子聊阿河的新聞,阿河蹲坐在路邊的眼神無奈、痛苦,阿河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這則新聞如果能夠讓媽媽們開始去思考、去辯證"動物不是娛樂"的議題,人類和動物之間觀者與他者的權利與歧害,那麼阿河這一摔落,或許也有一點點代價了。 雖然,阿河其實沒有義務用他的生命來啟示我們些什麼。
訂閱 / {unsubscribe}退訂{/unsubscribe}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