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簡介]適應-呼吸作用
(下) >>>
1870年,法國的生理學加保羅‧勃特,描述了一個心跳極慢的現象,或可稱bradycardia。這是鴨潛水時的一個現象。這種“潛水bradycardia”是潛水動物最可能的新血管反應。觀察者發現,瓶鼻海豚其心跳會隨著呼吸而持續波動,當海豚潛到水中時,心跳維持在33-45次∕分鐘。但當呼吸時,心跳增加至80-90次∕分鐘。而潛水越久,呼吸時心跳的增加越多。
在許多動物的潛水bradycardia,常伴隨血液的再分布,使的只有重要的器官有含氧血的供給...
【文章連載】
■適應-呼吸作用
(上) (下)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whale/2001/whale-01080101.htm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1 >>>
- 危險山坡地聚落 安置有基準:建設局長表示
這分首創的原則及補助基準
可望成為各縣市處理山坡地聚落違建的重要參考 (北市
聯合報)
- 八里焚化廠飄疑似鐵屑
林口鄉太平村村民不滿:廠方立下切結書
表示焚化廠因機件故障 29日晚上10時煙道排出片狀物
將徹底改善疏失 (北縣 聯合 報)
- 垃圾包未分類 今起拒收(為防拒收垃圾衍生紛爭
環保局今早舉行勤前教育 統一拒收的「標準」
以及各種突發狀況的因應之道) (基隆市 聯合報)
- 南投水土保持 2年了 921重建委員:真正用來水土保持及建構安全防土牆的二筆共78億元款項,到現在還沒發包
(南投 聯合報)
- 攔水壩被沖毀 萬公頃農田灌溉暫停供水 (斗六 聯合報)
- 大肚溪出海口成了「垃圾海」(退潮後,綿延數百公尺的垃圾帶,在豔陽曝曬下散發出嗆鼻惡臭,還有動物死屍)
(台中 中國時報)
- 大型公園綠化 訂出執行進度:全市綠美化的推動
會考量老舊社區及區域均衡問題 (北市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08-0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1 >>>
- 福建啟動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遏制海洋生態破壞
促進生態系統良性迴圈 減輕海洋自然災害
推動海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等 (福建 中國海洋 報)
- 江西嚴管化學危險品:採取5項措施
加強和規範全省化學危險物品經營許可管理;7月初已展開核換許可證工作
將於年底結束 (江西 中國化工報)
- 世界首次在淤泥質海岸上建成防護林:將海灣淤泥、粉煤灰和天津堿廠的廢堿渣合理配比
做成新土源 並突破只能春季種樹的侷限 (天津 天津新聞)
- 國家林業局:七起重特大破壞森林資源案告破 (中國
法制日報)
- 垃圾充分利用有新招:電腦控制下的垃圾自動分揀技術
可以先回收垃圾中大量可利用資源,如塑膠、橡膠、有機物等
(北京 中國青年報)
- 燃料電池機車有望駛入滬上人家
靠氫氣代步將成現實(我國第一輛除了純淨水以外不排放任何廢物的燃料電池機車在上海問世)
(上海 中國環境報)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08-01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聯合國報告指出生物科技對發展中國家之利益 (下)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然而,並非人人都接受,生物科技為解決世界窮人營養需要的最佳解決方式。...
農業生態學...可能會為世界食物生產創造重大貢獻,並且,它是生物科技與肥料使用的替代物。
「還是有對環境較有助益、更為社會與文化所接受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提高產量,並同時保育自然資源基礎、增加收入,並強化農人的權利。」...
農業生態學主張,以不同的作物混合栽種,來增加害蟲掠食者的數量,如此便能抑制害蟲。
Altieri說「我們已經因殺蟲劑製造了蟲害問題,現在我們將會因基因轉殖作物產生更多的蟲害問題。」...「你可以延後它的出現,但它還是會發生。」...
農業生態學的基礎是地方資源,所以農民不會依賴企業或政府,可以避免因為基因作物的專利權問題所衍生的風險。...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jul2001/2001L-07-11-07.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謝洵怡 譯,李瑞玉、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biotech/2001/issue-biotech01080101.htm
▲[專欄作家]動物與文學
(七) >>>
作者:黃怡 (本文係作者於1999年11月在台大演講的講稿)
五﹑關於動物的文學(中國部份)
...假如你們想一窺古代中國人的生態觀,最好的作品當然是<<莊子>>,他曾寫過「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而人家問他「道在哪裡?」他就說:「道在螻蟻...在稊稗... 在瓦砒... 在尿屎」(知北遊)。我們看他寫莊周與鮒魚」(外物)﹑寫渾沌(應帝王)等,會知道莊子的生命觀是一個綜合的觀念,不是分析的觀念,生命不被分為類和次類,而是被感受為一個連續的全體。
到了後代,我們讀到元好問的<<雁丘詞>>,你們在座一定很多人都會背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向誰去?」這是元好問有一次看人打獵,一對雙飛雁其中一隻被打下來,另一隻便哀鳴而翔,隨後墜身而下,以身相殉,元好問受其感動,寫下這首<<雁丘詞>>...(完)(1999/11/26)(本文原發表於<<人本教育札記>>)
【文章連載】
▲動物與文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本文轉載自【黃怡網站】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lifeplus/index.html
站內轉載:http://e-info.org.tw/reviewer/huangyi/2001/re-huangyi01080101.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平等國小的步道教學 >>>
播出時間:8月2日(四) 早上8:45/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生態教學這幾年越來越受重視,不過由於各自條件不同,也就發展出不同的特色。台北市近郊有個平等國小,就位在陽明山區,所以得天獨厚,成為台北市八所田園小學之一。四年前開始,老師們陸續開發出六條自然步道,並在水利會的支持下,出版了一本「鵝尾山的眠夢」,書中記載了六條步道的生態、人文故事,製作精美。
學生從一年級開始,由老師帶領,每一年至少走一條步道,六年下來,他們對家鄉的生態、歷史,也有了相當的瞭解。
本集節目,我們就到平等國小,看看他們的步道教學是如何。
★[更正啟示] >>>
7月30日電子報,美國新聞"Quebec Proposes 36 Hydroelectric Dams on 24 Rivers", 標題和摘要內文中的"Hydro Quebec", 經查證為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所屬電力公司,經營發展能源多元化,文中所指建造水壩發電一案,即是該公司一項的新近計畫。原譯Hydro Quebec proposal 為魁北克省水力發電計畫實為失誤。感謝讀者來函指教!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72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