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參閱全文版訂閱新聞檢索

2001-12-12 (摘要版)

 
  本日主題: 團體要求美國國會加強核反應爐防護措施對抗恐怖主義
知性專題 [鯨豚簡介]分佈-鬚鯨的分布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懸浮微粒污染使地球水循環枯竭
[生活環境]綠色生活空間提升心理健康
[能源議題]團體要求美國國會加強核反應爐防護措施對抗恐怖主義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07
理性關懷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中美專家聯手建立大熊貓基因資源庫
[環境關懷事件]世紀之旅-訪日本二大公害地 (一)
專  題 [另類選舉3]乾淨的選舉 乾淨的問政品質
[另類選舉3]台灣拚選舉 環境議題邊緣化
[另類選舉3]對新科立法委員在環保工作的期盼
專  欄 [專欄作家-趙世民]人間仙境 (下)
活動訊息 [活動] [研討會]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乘著夢想去旅行~2002年生態月曆義賣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鯨豚簡介]分佈-鬚鯨的分布 --﹥

  大部分的鬚鯨類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中:藍鯨於大陸棚的邊緣,塞鯨則趨向大洋中;長鬚鯨與小鬚鯨於近岸區和外海都可發現;而布氏鯨是個例外,只在溫帶及熱帶的近岸與離岸區出現。

  大翅鯨分布於全世界各水域的沿岸地區,並有長距離的洄游行為。北露脊鯨生活於北太平洋與大西洋中,而南露脊鯨則於南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這兩個種類雖然每年都會從高緯度遷移到溫帶區,卻從不遷入熱帶的海域北極鯨(bowhead)生活在北極海中,牠的遷徙與北極冰帽的季節變化有密切關係。

[生活環境]懸浮微粒污染使地球水循環枯竭 --﹥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2001-12-07 (ENS)- 人為污染可能減弱地球水循環─減少降雨及威脅淡水供應。史奎普斯海洋研究所一項新研究指出,煤灰的微塵與其他污染物對地球水文循環的影響,比先前所瞭解的更為深遠。

[生活環境]綠色生活空間提升心理健康 --﹥

  美國,紐約州,綺色佳,2001-12-07 (ENS)- 一項研究的結論顯示,生活在由樹木、草地或其他自然棲地所環繞的住屋,可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可被量測的益處。這項由康乃爾大學研究者所進行的研究建議,由自然環繞的家庭環境有助於促進兒童的專注力潛能。

[能源議題]團體要求美國國會加強核反應爐防護措施對抗恐怖主義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2-07 (ENS)- 美國眾議院委員會審查有關核能設施的安全問題,民間團體「核子管理協會」週三當天則對相關問題題出警告:仍有些「尚未解決的弱點」。該團體創辦人保羅表示,人民有權利知道危險性以及要求促成正確的行動,以保護核電廠免於恐怖攻擊和造成無法想像的結果。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2 --﹥

  • [生態保育]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進行砍樹整地 引起野鳥協會等環保團體關切搶救沿湖夜鷺棲地 希望園區不要破壞鳥類生存環境 (新化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大坡池過去曾遭嚴重破壞 經過一、兩年來休養生息 雁鴨科冬候鳥再度回到大坡池 當地的保育人士頗感欣慰 (池上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台灣農業生態觀念尚待起步 政府應給予一定程度的關心及農業資材經費的補助 落實生態教育觀念 取得農業與生態平衡點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二仁溪魚群暴斃 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指出 可能因該河域進入枯水期 逢假日期間工廠偷排大量含劇毒廢水 導致魚類死亡 (南縣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爭取未來廢日光燈管 燈泡等回收處理 每年巨額的商機 照明業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爭設甲級廢光源處理廠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EPSON與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合作推動廢印表機回收計劃 希望為社會提供更多資源回收管道 (台北 科技資訊網)

  • [環境政策]環保署宣布明年為河川污染整治行動年 鎖定重大污染源 加強查稽取締 呼籲民眾勇於檢舉不法業者 協助推動 終結河川污染 (台北 中華日報)

  • [環境政策]南縣長當選人表示 濱南工業區應改為國家公園 經濟部表示濱南工業區已報編在案 正進行二期環評 若撤銷 應由業主自行撤銷 (台北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2 --﹥

  • [生態保育]地處青藏高原的中國青海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 將于明年在全國招募志願者保護藏羚羊 以此激發全民保護藏羚羊的意識 (青海 新華社)

  • [生態保育]保護環境資源建設生態家園 李中鎮人工生態林常年聚集3萬多隻鳥類及野生動物 (江蘇 新華通訊社)

  • [生活環境]農藥廢棄物危害不可小視 指定有關人員專門負責回收農藥廢棄物 另一方面 引導農民加強自律 從而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 (廣西 中國環境報)

  • [生活環境]沈沒在廈門海域的油輪昨打撈出水 避免起浮過程中貨艙內汙油水污染海面 現場布設圍油欄噴灑消油劑消除油污 (福建 中國新聞社)

  • [生活環境]電磁污染威脅健康 專家提醒遠離家用電器 配合使用電磁輻射遮罩用具 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食物 加強抵抗電磁輻射能力 (中國 中新社)

  • [生活環境]農業和農村的狀況是整體發展指標 目前安徽省處於生態環境逆向變化與農產品質量需求追高的夾縫中 尋找農業發展出路 (安徽省 新華網)

  • [生活環境]高郵鴨生態產業化基地實行科學養鴨 (江蘇省 大洋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07 --﹥

  • [生活環境]加州報廢老舊汽車 以消減空氣污染

  • [環境政策]西班牙水果Clementine因發現Medflies幼蟲暫停進口

  • [環境政策]防禦生物恐怖主義研究獲聯邦贊助

  • [環境政策]環保署允諾獎勵新的環境技術

  • [環境政策]苦根國家森林伐木計畫迴避公眾參與

  • [能源議題]訴訟挑戰紅岩野地的天然氣鑽探計畫

  • [生態保育]遊憩船為斑紋貽貝傳播生長的主要管道

  • [生態保育]乾旱威脅德拉威河流域

  • [土地及水文]紐約市水域指定為重要資源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中美專家聯手建立大熊貓基因資源庫 --﹥

編輯部

  據大陸四川天府早報報導,中、美兩國動物學家6日宣布,將在四川成都大熊貓繁殖基地合作,建立中國第一個以大熊貓為主的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

  成都市大熊貓繁殖基地副主任張志和表示,他們自1980年首度運用冷凍基因繁殖大熊貓成功後,便考慮建立一個以大熊貓為主的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

  報導指出,該熊貓繁殖基地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大、質量最好的大熊貓精子庫,並已儲存包括華南虎、小熊貓、金絲猴等瀕危動物的生物材料,因此這個以大熊貓為主的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初具規模。

[環境關懷事件]世紀之旅-訪日本二大公害地 (一) --﹥

作者:李秀容 (台灣環境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2001年11月20-27日,我因受日本民間環保團體之邀,參加「願21世紀是環境復甦再生的時代」國際NGO環境會議,並在會前及會後參觀日本四大公害中的兩個地方,痛痛病之起源地神通川鎘米污染地、及水俁灣水俁病發現地,了解日本人如何從公害的受害體驗中進行爭取人權與環境權的過程。

  21日我們搭車前往位在富山縣之南麓的神崗山上的三井神崗礦業工廠(kamioka Mine),這裡主要開採鋅、亞鉛礦,早在1890年時就是日本最大的礦坑,神通川原本清澈碧綠,自從開礦以後廢渣從礦區直接流入神通川,含鎘廢液讓河裡的魚逐漸減少直到不見蹤影,植物農作也遭受嚴重污染。

  痛痛病據當地居民說早在1920年就已經有人發病,1960年之後痛痛病患爆發,約有上千人發病,病患罹患骨質疏鬆、經常站立不穩、身體多處骨折、腎小管障礙,全身關節劇烈疼痛,治療痛痛病除了打止痛劑外就是將受損的關節截斷,其中受害最嚴重者身高竟縮減了30公分...

[專題-另類選舉3]乾淨的選舉 乾淨的問政品質 --﹥

編輯部

   屏東縣當選立委曹啟鴻在競選期間所用的旗幟、支持者穿的背心、帽子,還有宣傳看板,都是上次選舉時用過的,這次選舉,他們把上面的號碼塗掉就拿出來重複使用。

   他們不是沒有經費,而是相信選舉本來就沒有必要浪費。

   「乾淨的選舉」大家談了很久,也努力了很久,每位候選人「身體力行」的方式不一而足,有的以裸奔明志,也有像曹啟鴻這樣回收使用宣傳品的候選人,如果台灣能多幾位像他這樣身體力行的立委,也許環保團體就不會常有心力不足之嘆。

  選舉已經結束,接下來該是我們睜大眼睛監督立委當選人能否實現選前承諾的時候。主婦聯盟陳曼麗及中原大學國際交流中心主任李河清提出他們對這次選舉的觀察與期待。

[另類選舉1]另類選舉觀點
[另類選舉1]環保選舉˙選擇環保 (一) (二)
[另類選舉1]這場選舉中值得期待的環保力量
[另類選舉1]在選舉八卦下慘遭媒體"消音"的"環境意識"
[另類選舉2]激情後的環保觀點與期待
[另類選舉2]新世紀首次大選後的省思-公民社會的建立
[另類選舉2]南台灣大選後的環境政策前景

[專題-另類選舉3]台灣拚選舉 環境議題邊緣化 --﹥

作者:李河清 (中原大學國際交流中心主任)

  聚焦世貿的同時,另一件國際環保大事-「京都議定書」,也在十一月間達成協議,對六種溫室氣體減量的幅度、時間表、計算方式、彈性機制作成施行細則。

  溫室氣體減量凸顯了能源使用、產業結構、經濟發展、利益平衡的兩難困境。氣體排放不分國界,工業化國家的排放有人稱為「富裕污染」,發展中國家的排放屬「貧窮污染」,污染成本的分攤,排放減量的落實,正是氣候談判艱辛困難的根源。

  海平面上升,似嫌遙遠。但全球暖化而導致的氣候異常已迫在眉睫。暖冬、烏魚旺季延期、青梅收成減產、降雨形態改變、颱風路徑異常、缺水危機、農作物供應不穩定等現象已陸續出現。暖化問題已使台灣島國成為嚴重的受害者。吊詭的是,在眾多公共議題排擠下,全球暖化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在成為災害以後,經常以危機處理的方式來應對。頻繁的選舉,不但未能引發更多的政策辯論,卻使環境議題更加邊緣化。

[專題-另類選舉3]對新科立法委員在環保工作的期盼 --﹥

作者:陳曼麗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選舉前,主婦聯盟和民間21個團體共同推動「環保選舉運動」,共有45位立法委員候選人簽署,選戰結束,其中30位當選,當選比率66%。未來,我們期待能與這些曾允諾當選後能為環境努力的委員們,有更良好的溝通協調,可以在關注的民生環境議題上一起努力。

  我們常說:環保無國界。環保亦應無黨界、無縣市界。當基隆河無法排流大水時,水就淹到我們家門口,水哪管你是什麼黨派?我們期望新階段的立法委員能揚棄一己私利,為公眾事務多多用心,不要為反對而反對,人民已經厭惡口水滿天飛的表演。因此,我們重申回歸立法本質,為國、為民共創新紀元。

  邁入二十一世紀,全世界都希望能朝永續地球方向發展,新科立法委員更應責無旁貸,為台灣的未來掌握方向,現民智已開,鼓勵民間參與公眾事務,共同努力,以臻向上提升的境界。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人間仙境 (下) --﹥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雅玲要我下去泡水,口中還不停俏皮地噴出水來。  雅玲大喊我的名字,要我下去泡水,口中還不停俏皮地噴出水來,我連說No! No! 大大搖起手來。她在水中玩得不亦樂乎,冷了就坐在石上曬太陽,熱了又往水中跳,山谷裡盡是她的笑聲。

  十一點左右,大夥收拾曬乾的裝備,準備回觀高。我們將圾垃打包,準備帶下山。「誰用了衛生紙?」雅玲問,她堅持一定要將用過的衛生紙也帶下山,其他垃圾更不用說。「你一輩子可能只來一次,可是山上的動物天天要來這裡喝水!」,她常對我如此咆哮。

  和她上山總有許多感動,沒想到一個異國女子,竟比我更愛台灣山林,在山上的許多習慣都是向她學的,譬如,絕對不帶玻璃罐頭上山,烹煮用的去漬油也集中在一固定的容器中,減少瓶瓶罐罐。採買時先想一想,蔬果要剝掉的部份有多少,值不值的背上山.......。記得第一次和她上玉山,她說「好喜歡台灣的山,八十歲以後還要再來登玉山頂」。她是言而有信的人,那時,希望我的心臟還能負荷山上這種感動。

[活動]Bio TAIPEI 2001第二屆台北國際生物科技大展 --﹥

   時 間:90年12月15-18日
   地 點:臺北世貿中心國際展覽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主 辦:中華生物科技發展協會、展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屆台北國際生物科技大展」主辦單位邀集了國內24個一流的相關公協會及學術研究機構參與協辦,另有市民生物科技研習營、市民生物科技走廊、台北市生物科技人才博覽會,及生物科技論壇暨研討會。

[研討會]台灣蕨類植物學術研討會 --﹥

  時 間:2000年12月21日
  地 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際會議廳藍廳
  主 題:台灣蕨類植物學術研討會
  主 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由科博館及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共同主辦的「台灣蕨類植物學術研討會」將於12月21日假國際會議廳藍廳舉行。內容將就「台灣蕨類植物多樣性」及「蕨類植物的利用與栽培」兩大主題,邀集國內相關學者專家進行12場專題講座,歡迎有志於植物研究之人士前來共襄盛舉。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12月17日,相關報名方式請電洽04-23285226胡先生,或E-mail: bohu@mail.nmns.edu.tw 查詢。

[研討會]跨世紀台灣昆蟲學研究之進展研討會 --﹥

  時 間:2000年12月15日至16日
  地 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際會議廳(立體劇場之地下一樓)
  主 題:跨世紀台灣昆蟲學研究之進展研討會
  主 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昆蟲學會、國立台灣博物館

  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昆蟲學會及國立台灣博物館聯合舉辦的 「跨世紀台灣昆蟲學研究之進展研討會」將於12月15日至16日於科博館國際會議廳(立體劇場之地下一樓)舉行,研討會邀請科博館館長周延鑫博士及美國著名昆蟲學家殷之銘教授作專題演講。同時,將出版發行「跨世紀台灣昆蟲學研究之進展研討會論文集」,此一論文集共收集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所發表之論文共30篇,達430多頁,為跨入21世紀後台灣第一本內容豐富的昆蟲學專刊。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宜蘭東港村-水鳥公園傳奇 --﹥

  播出時間:12月13日(四)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本集節目,我們跟著外景主持人林建寰,到了宜蘭的蘭陽溪賞鳥,林建寰是第一次當節目的外景主持人,但是一天豐富的賞鳥行程下來,他自己認為他的賞鳥知識增長不少,而且也非常喜歡接觸大自然。

  台灣的生態十分豐富,只要你細細品嚐,自然美景俯拾即是。蘭陽溪口在很早以前是燕鴨保護區,所以這裡也是第一個水鳥保護區,我們跟著宜蘭鳥會的解說員看到了蒼鷺、魚鷹、高蹺[行鳥]等鳥類,以及許多的東候鳥,這裡的候鳥大部分都是從日本或西伯利亞飛過來,所以算是非常難得一見的候鳥,現在我們就出發到宜蘭去賞鳥囉!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