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鳥類簡介]綠簑鷺 Striated Heron (Butorides striatus) --﹥ 作者:楊育昌
綠簑鷺以水濱的魚類為主食;牠們的覓食策略,一般是靜靜站立在岸邊的石頭上,等候粗心的小魚兒游到附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頸啄食。另外,牠們也是已知最早懂得用餌釣魚的鳥類:早在1950年代,國外就有人發現公園水池邊的綠簑鷺,會撿拾人們掉落在岸上的飼料、麵包屑,甚至是保麗龍碎片來擺在水邊,待好奇的小魚前來取食時,再來大快朵頤一番... [美麗桌布:綠簑鷺 一 ] ◆[環境政策]柯林頓發警語 環境及公共衛生投資迫在眉睫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30-01.html ◆[環境政策]丹麥政府大幅削減環境預算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30-02.html ◆[生態保育]新國家公園即將成立 97,000英畝地受保護 --﹥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2002-01-30 (ENS)- 一座全新的國家公園即將誕生,就在今天,自然保育組織簽署協議買下科羅拉多州巴卡牧場,佔地廣達97,000英畝,至今仍未遭到破壞。多年來為保護聖路易士河谷及其中獨特野生物所作的努力,終因這項聲明有了圓滿的結果,此處將稱作「大沙丘國家公園」。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30-06.html ◆[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系統 --﹥
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園,2002-01-30 (ENS)- 馬里蘭大學新近研究報告提出,生態系統的健全有賴於棲息其內物種的多樣性。研究者表示,這項發現將徹底改變科學家對物種滅絕的看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30-07.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30-09.html 反水壩行動日是源於1997年在巴西庫里替巴市舉行的第一屆受水壩影響人士國際會議。參加者把3月14日定為巴西反水壩鬥爭國際日暨國際反水壩行動日。 2001年的活動包括示威遊行、教育活動、會議及其他活動。主題則包括受影響社區的賠償、另類能源和景觀及物種保護等等。 ... 巴西:Santa Catarina省的MAB組織。受Machadinho水壩影響的二千名農民阻塞進入水壩的通道。這次抗議為期兩日,成功阻塞工人及車輛進入工地。抗議人士要求當局移民安國被淹沒家園的400個家庭。MAB組織的總幹事表示,當水壩工程的負責人願意談判,他們便結束行動。... 尼日利亞:保護水與公眾健康學會。該會舉行了一個名為『擺脫大壩、走向另類能源』的圓桌會議。在會上,他們要求政府對大壩實施禁制令,及向受影響社會作出賠償。 ... 原文與圖片詳見:http://www.irn.org/dayofaction/index.asp?id=call.html 作者:李秀容 1963年日本大阪西淀川的午後,小孩們在空地上玩球,計程車司機剛好走過,發現坐在一旁發呆的男孩,他好奇的問小孩們:「為甚麼他不跟你們一起玩?」,小孩說:「他有氣喘!」,司機先生不了解氣喘是甚麼病,還是跟那發呆的男孩玩了一會兒球,那男孩就相約司機先生回到他的家喝水,走進屋子看見塌塌米上許許多多的暗紅色血跡斑點,司機驚奇的問男孩的媽:「這是怎麼一回事?」,她回答說:「每天晚上,當他氣喘發作就不停的抓,你看!」翻開男孩的衣服,背部全是被抓破皮的傷痕,為了讓他不那麼痛苦,男孩的母親在他的背上用力的摩擦,鮮紅的血就這麼滴下來。 這位司機先生,KimioMoriwaki森協君雄,日本全國公害患者的會幹事長,在遇見那男孩後就致力於公害患者反污染的抗爭行動中,直接向工廠抗議...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against/2002/ag02020401.htm ▲[專欄作家]革命鬥士的耶穌:宗教的社會公義形象(下) --﹥ 作者:林益仁 但是,一幅廣告究竟能起什麼作用呢?況且用的是一個從六○年代至今,已然流行於某些次文化的傳奇符號,阿根廷籍的中南美洲革命英雄與無神論者,齊‧古瓦拉。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以及令人稱頌的故事,從早年學醫到後來加入社會主義革命行列,在中南美洲的山區展開游擊戰鬥,最後以慘烈的結局隕命。英國社會黨的執行秘書以為「教會宣傳網絡」的這項行動有點讓人納悶,甚至對齊‧古瓦拉一生的所作所為也不甚公平!...在一個強調消費取向的當代社會裡,這個符號會不會僅是眾多應景耍酷的流行文化之一而已?...(1999.12.1) 本文轉載自【泰晤士左岸】http://wshih.fcchen.net/thames/a.htm
播出時間:2月4日(一) 下午3:45~4:00 台灣社會的基層,有許多環保志工,每天在默默為我們清理環境,做資源回收,本集要介紹的又是一則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慈濟的環保志工,這對夫婦結婚超過四十年了,他們住在宜蘭縣冬山鄉,晚年退休的生活,互相扶持,非常溫馨。日復一日,資源回收成了他們生活的重心,也淨化了地球,現在我們就去宜蘭拜訪他們。
播出時間:2月5日(二) 下午3:45~4:00 在我身後是一個慈濟的回收點,在台灣像這樣的慈濟回收點,總共的數量不知是普通超商聯鎖店的幾倍,而稍具規模的回收站就有上千個,平常在做資源回收的志工超過三萬人,本集要介紹的是一位劉雪娥師姊,她今年65歲,在宜蘭做環保已經兩年了。她每天推著小車子大街小巷收集回收物,甚至到垃圾桶翻鐵鋁罐,一點也不怕髒,她的作為是非常感人的,現在我們就去宜蘭拜訪她。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