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2002-02-04 (摘要版)

 
  本日主題: 柯林頓發警語 環境及公共衛生投資迫在眉睫
知性專題 [鳥類簡介]綠簑鷺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柯林頓發警語 環境及公共衛生投資迫在眉睫
[環境政策]丹麥政府大幅削減環境預算
[生態保育]新國家公園即將成立 97,000英畝地受保護
[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系統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4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1-30
理性關懷 [水資源]國際反水壩運動 (下)
[環境關懷事件]手繪的藍天 (上)
專  欄 [專欄作家-林益仁]革命鬥士的耶穌:宗教的社會公義形象(下)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捐款徵信]感謝 侯得正先生 1.30捐款$1,000元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鳥類簡介]綠簑鷺 Striated Heron (Butorides striatus)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李進興

綠簑鷺/李進興 攝影  綠簑鷺的成鳥頭頂戴著黑色小帽,腦後留根細長的辮子、黑色的嘴喙旁還有兩撇小鬍子;而身上穿的是件灰藍大衣、腳下踏著一雙黃靴,模樣煞是可愛。...

  綠簑鷺以水濱的魚類為主食;牠們的覓食策略,一般是靜靜站立在岸邊的石頭上,等候粗心的小魚兒游到附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頸啄食。另外,牠們也是已知最早懂得用餌釣魚的鳥類:早在1950年代,國外就有人發現公園水池邊的綠簑鷺,會撿拾人們掉落在岸上的飼料、麵包屑,甚至是保麗龍碎片來擺在水邊,待好奇的小魚前來取食時,再來大快朵頤一番...

[環境政策]柯林頓發警語 環境及公共衛生投資迫在眉睫 --﹥

  美國,加州,柏克萊,2002-01-30 (ENS)-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週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對熱切的聽眾發表演說。他表示:全球化產生了一個「無疆界的世界」、「民主制度迅速擴張及其內部的多元化」,極為重要的是,在衛生保健、教育及環境方面作建設,尤其是貧窮國家更需要資助,藉以消弭戰爭與恐怖主義。

[環境政策]丹麥政府大幅削減環境預算 --﹥

  丹麥,哥本哈根,2002-01-30 (ENS)- 丹麥政府昨天公佈2002年的預算草案,證實將刪減環境政策支出,用以協助發展中國家。中間偏右黨派在去年11月大選取得勝利後即提出此項補充議案,丹麥環境部門備受打擊。

[生態保育]新國家公園即將成立 97,000英畝地受保護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2002-01-30 (ENS)- 一座全新的國家公園即將誕生,就在今天,自然保育組織簽署協議買下科羅拉多州巴卡牧場,佔地廣達97,000英畝,至今仍未遭到破壞。多年來為保護聖路易士河谷及其中獨特野生物所作的努力,終因這項聲明有了圓滿的結果,此處將稱作「大沙丘國家公園」。

[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系統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園,2002-01-30 (ENS)- 馬里蘭大學新近研究報告提出,生態系統的健全有賴於棲息其內物種的多樣性。研究者表示,這項發現將徹底改變科學家對物種滅絕的看法。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4 --﹥

  • [生活環境]花蓮縣環保局訂定每個月第一周周日為花蓮縣「環境清潔日」,全縣各鄉鎮市配合同步主要道路、公園和觀光景點環境大掃除,希望透過長期性的清掃工作,維持花蓮公共設施的清潔 (花蓮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從下個月起實施樹木移植專業證照制度,凡是公、私有的樹木遷移,都必須由領有專業證照的園藝工作者執行,若擅自移植導致樹木死亡,樹木的主人將按樹木價值照價賠償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彰化地檢署檢察官王怡仁2日清晨指揮海巡署、彰化警方,在溪州鄉濁水溪畔逮捕涉嫌盜採砂石的張資訓等十八名工人,查扣五輛挖土機、砂石車十三輛,檢察官偵訊後向法官聲請羈押張資訓等人 (彰化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水肥處理場一座水肥消化槽,2日發生沼氣氣爆,造成槽壁龜裂及一名女職員受傷。由於全市的水肥都在這裡處理,環保局緊急改以手動處理水肥,並調查氣爆原因 (高雄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高雄縣燕巢鄉角宿村一家化學工廠曾於去年底發生火警造成油料漏散,村民因農作物遭到損害,3日再度前往工廠抗議並意圖封廠,但是遭到警方強制驅離,不過,民眾揚言一定會抗爭到底 (高雄 中央社)

  • [環境政策]為促進資源永續利用,扶植國內資源再生產業,創造就業機會,環保署計畫以十年時間、投入廿五億元在全台成立四座「環保科技園區」,建立國內資源回收再製技術與體系。四個園區總計一百公頃,其中北、中、南三座各廿公頃,將設於現有工業區內;另外一座四十公頃,廠址尚在評估中 (台北 聯合報)

  • [其他]今年是台灣生態旅遊年,計畫從事深度旅遊的民眾又多了兩本生態旅遊導覽書。第一本是台大地理系教授王鑫、海洋研究所教授戴昌鳳合著的「台灣的珊瑚礁」;第二本則是楊建夫撰寫的「台灣的山脈」,為結合地理知識的導覽書 (台北 聯合新聞網)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4 --﹥

  • [生活環境]上海在未來幾年內將大舉造林,到2005年,城市人平均公共綠地佔有率將達到8平方公尺,綠化覆蓋率達到28-30%,大大改善這座城市的環境 (上海 中新社)

  • [生活環境]四川雅安、眉山、樂山三市近日聯手推出周公山─瓦屋山─峨眉山黃金旅遊大環線公路項目,聯合打造中國最大的文化生態旅遊環線 (成都 中新社)

  • [生活環境]西藏綠化植樹奏效日喀則市沙塵暴獲改善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未來10年中國將在南方沿海地區營造6萬公頃紅樹林,有「海上森林」美譽的紅樹林大面積消失衰退的局面可望得到扭轉 (北京 中國水利報)

  • [生活環境]北京市人民代表建議把北京動物園遷出市區。有代表認為,動物是野生的,只有適當的環境才有利於它們的生存和繁殖,如果長期生活在城市中,必將使它們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大大降低。而動物的病情,也對人類生存的環境存有威脅,故而建議把北京動物園遷出市區 (北京 北京晨報)

  • [土地與水文]山西省監測中心去年針對二十六條主要河流進行監測,結果發現高達六成以上斷面水質劣於五類標準,失去使用功能,各河流以城市段污染最為嚴重 (台北 中央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1-30 --﹥

  • [生活環境]業界宣稱逐步淘汰水銀 民間團體質疑有名無實

  • [環境政策]布希考慮在猶他州設立國家紀念區

  • [環境政策]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局長人選獲參議院認可

  • [環境政策]佛羅里達州使用殺蟲劑 保育團體將對環保署提出告訴

  • [環境政策]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重新審查石溪礦場開發許可

  • [生態保育]加州雷斯岬國家海岸公園 管理評鑑結果優劣互見

  • [其他]冬季奧運會會場將裝設地震儀

[水資源]國際反水壩運動 (下) --﹥

  反水壩行動日是源於1997年在巴西庫里替巴市舉行的第一屆受水壩影響人士國際會議。參加者把3月14日定為巴西反水壩鬥爭國際日暨國際反水壩行動日。

  2001年的活動包括示威遊行、教育活動、會議及其他活動。主題則包括受影響社區的賠償、另類能源和景觀及物種保護等等。 ...

  巴西:Santa Catarina省的MAB組織。受Machadinho水壩影響的二千名農民阻塞進入水壩的通道。這次抗議為期兩日,成功阻塞工人及車輛進入工地。抗議人士要求當局移民安國被淹沒家園的400個家庭。MAB組織的總幹事表示,當水壩工程的負責人願意談判,他們便結束行動。...

  尼日利亞:保護水與公眾健康學會。該會舉行了一個名為『擺脫大壩、走向另類能源』的圓桌會議。在會上,他們要求政府對大壩實施禁制令,及向受影響社會作出賠償。 ...

[環境關懷事件]手繪的藍天 (上) --﹥

作者:李秀容

  1963年日本大阪西淀川的午後,小孩們在空地上玩球,計程車司機剛好走過,發現坐在一旁發呆的男孩,他好奇的問小孩們:「為甚麼他不跟你們一起玩?」,小孩說:「他有氣喘!」,司機先生不了解氣喘是甚麼病,還是跟那發呆的男孩玩了一會兒球,那男孩就相約司機先生回到他的家喝水,走進屋子看見塌塌米上許許多多的暗紅色血跡斑點,司機驚奇的問男孩的媽:「這是怎麼一回事?」,她回答說:「每天晚上,當他氣喘發作就不停的抓,你看!」翻開男孩的衣服,背部全是被抓破皮的傷痕,為了讓他不那麼痛苦,男孩的母親在他的背上用力的摩擦,鮮紅的血就這麼滴下來。

  這位司機先生,KimioMoriwaki森協君雄,日本全國公害患者的會幹事長,在遇見那男孩後就致力於公害患者反污染的抗爭行動中,直接向工廠抗議...

[專欄作家]革命鬥士的耶穌:宗教的社會公義形象(下) --﹥

作者:林益仁

  但是,一幅廣告究竟能起什麼作用呢?況且用的是一個從六○年代至今,已然流行於某些次文化的傳奇符號,阿根廷籍的中南美洲革命英雄與無神論者,齊‧古瓦拉。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以及令人稱頌的故事,從早年學醫到後來加入社會主義革命行列,在中南美洲的山區展開游擊戰鬥,最後以慘烈的結局隕命。英國社會黨的執行秘書以為「教會宣傳網絡」的這項行動有點讓人納悶,甚至對齊‧古瓦拉一生的所作所為也不甚公平!...在一個強調消費取向的當代社會裡,這個符號會不會僅是眾多應景耍酷的流行文化之一而已?...(1999.12.1)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劉雪娥師姊-兩老無猜 --﹥

  播出時間:2月4日(一)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社會的基層,有許多環保志工,每天在默默為我們清理環境,做資源回收,本集要介紹的又是一則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慈濟的環保志工,這對夫婦結婚超過四十年了,他們住在宜蘭縣冬山鄉,晚年退休的生活,互相扶持,非常溫馨。日復一日,資源回收成了他們生活的重心,也淨化了地球,現在我們就去宜蘭拜訪他們。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劉雪娥師姊-永不退轉 --﹥

  播出時間:2月5日(二)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在我身後是一個慈濟的回收點,在台灣像這樣的慈濟回收點,總共的數量不知是普通超商聯鎖店的幾倍,而稍具規模的回收站就有上千個,平常在做資源回收的志工超過三萬人,本集要介紹的是一位劉雪娥師姊,她今年65歲,在宜蘭做環保已經兩年了。她每天推著小車子大街小巷收集回收物,甚至到垃圾桶翻鐵鋁罐,一點也不怕髒,她的作為是非常感人的,現在我們就去宜蘭拜訪她。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