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鳥類簡介]赤足鷸 Common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 作者:楊育昌
赤足鷸具有末端暗色的紅嘴、鮮紅的雙腳以及白色的眼圈,由喙基部到眼睛前緣,還有一道短短的白眉線;由頭頂經頸、背至尾部的上半身以暗灰褐為主,胸部密佈細縱斑、腹部為白色;當牠們飛行時,還可清楚地看到白色次級飛羽。 在行為上,赤足鷸並沒有聚集成大群活動的習性,而是以零星的個體或小群體摻雜在多數的他種岸鳥之中。牠們多半出現在沼澤、潮間帶、水田等濕地環境,常漫步於淺水處及泥灘間覓食。赤足鷸是台灣地區不普遍的冬候鳥,每年九月至隔年四月來到這裡;牠們偏愛出現在中、南部地區,北部則較為少見。最近就是候鳥北返的過境期了,或許您也有機會在泥灘的大群岸鳥之中,發現這些朱唇紅鞋的漂亮寶貝哦! [美麗桌布:赤足鷸 一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板新淨水廠取水口 竟遭油污 --﹥ 3月15日下午3點左右桃園縣環保局接獲通報,大漢溪板新淨水廠取水口附近發現油污,環保署督察總隊北區大隊於4點接獲通報後立即趕赴現場,採取油污及水樣送驗,以協助判明污染源。環保署水保處隨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調集攔油索、吸油棉並派員趕赴場現指揮佈設攔油措施,環保署郝署長隨後並親赴現場督導處理。 本案經環保署及水廠研判,油污係由上游漂流而下,經環保署會同桃園縣環保局派員沿大漢溪搜尋,初步研判,應係日前桃園大溪士香加油站漏油事件的後遺症,漏油後遺留於土壤及地下水層的殘油,經近日大雨沖刷而出。唯環保署亦不排除其他人為的污染行為,目前持續由稽查人員調查中。目前環保署已會同桃園縣環保局人員,至目前可能的污染源士香加油站,現場緊急處理,以防止殘油繼續流入大漢溪污染板新進水廠。目前污染情形已受到控制。 郝署長表示,板新給水廠因已及時佈設攔油索及使用吸油棉去除油污,經水廠採取水源水質化驗,初步結果顯示,尚無污染水源的現象,該水廠供水正常,民眾可放心使用。 ◆[全球變遷]太平洋暖化跡象顯示2002年為聖嬰年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1-01.html ◆[生活環境]空氣污染導致健康人體血管收縮 --﹥
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2002-03-12 (ENS)- 研究員首次發現,空氣污染對健康人體的血管會造成重大危害。報告中還提出進一步的證據,顯示任何人都有可能因吸入受污染氣體而成為高危險群,不論他是否患有心臟病或其他健康問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2-07.html ◆[生活環境]加拿大最大食品連鎖商向化學殺蟲劑說不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2-01.html ◆[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排放減量 BP公司提前8年達成目標 --﹥
美國,加州,帕羅奧多,2002-03-12 (ENS)- 能源巨人英國石油公司(BP)週一宣布,BP公司已達成自行設定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較原定的時程提早8年時間,目前正準備投入更多行動以對抗全球氣候變遷。BP總裁約翰‧布朗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說中表示,為了達成遏止全球暖化目標,公司所付出的實際淨成本為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2-06.html ◆[生物科技]生技食品全球安全規範草案出爐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2-03.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2-09.html 編譯:李育成 (國際河網IRN) 煉鋁業破壞巴西亞馬遜原始森林?
現時在這個熱帶雨林最大的水壩是圖庫魯爾(Tucurui)大壩。這個水壩主要供應電力給兩個龐大的煉鋁廠。每座煉鋁廠每年生產約37萬公噸的鋁材。這兩個廠房24小時的不停運作便已耗用全國超過3%的能源。 這次能源危機已重新喚起巴西國內消除給煉鋁業電費優惠的訴求。巴西政府在1980年代跟這兩所煉鋁廠所簽訂的合約,訂明電費不會超過國際鋁價20%。換言之,他們所付的電費只是每MWh18美元,相等於當地居民電費約20%。巴西政府變相便為煉鋁業付出每年2億至4億美元的補貼。根據世界大壩委員會的研究,圖庫魯爾大壩的建設成本原本約需40億美元,結果超支超過一倍,還沒有包括建設輸電網所要償付的利息。 巴西政府一度跟這些跨國煉鋁廠磋商,要求關閉工廠,減低電力負荷,可是基於政治壓力,能源規劃當局結果讓步。不過這種情勢已使鍊鋁業自建大壩,以維持甚至擴大產量。根據巴西鋁產協會的資料,業界已投資了15億美元在大壩建設。其中一家鋁廠Alcoa更聲稱其會投資10億美元在未來五年建設新的大壩。這些公司已在亞馬遜森林地帶的Tocantins河與Araguaia河流域,規劃了14個大壩工程。一種工程更已進行了可行性評估,預料快將實施。 在亞馬遜地帶興建大壩,不單影響法定護森林保護區的生態,更會影響到當地的原住民。其中一個大壩工程Serra Quebrada更會淹沒森林生態系統,需遷徙1萬4千人,影響漁民的生計及印第安人的土地。 引人關注的是,美洲開發銀行可能會資助這些大壩工程。當地的環保組織正積極開展行動,趁這個能源危機,喚醒人民關注煉鋁業為國家帶來的影響,並呼籲政府停止向這類工業提供電費補貼。 註:Ademir Alfeu Federicci, 人稱"Dema",是一名反對亞馬遜森林大壩的活躍人士,於2001年8月25日被兩名男子殺害,終年36歲。當地警方說他是被劫殺。他協助組織當地社群及工會反對水壩工程,控訴政府貪污腐敗,致力推動其他可行方案。 編按:本文乃摘譯自英文報告書《世界河流評論》,2001年10月,第16期第5號,詳情請參閱原文網址:http://www.irn.org/pubs/wrr/issues/WRR.V16.N5.pdf。 【文章連載】■支持鋁回收業可以保護河流生態? (一) (二) (三) 連月不雨,行政院日前決定石門及頭前溪灌溉區1.5萬公頃的農田率先休耕,以供應新竹科學園區用水;同時,竹科管理局已經與經濟部、農委會等單位協商,必要時,全台4萬多公頃農田必須休耕,以便把水提供給工業及民生用水。豪雨成災、土石流的陰影民眾依然記憶猶新,據料大旱將至,勢必再度挫傷民眾的生計。 同樣是在台灣從事生產活動,為什麼要農民休耕來配合竹科的晶圓大廠?稍微了解經濟學的人知道這叫做「機會成本」:同樣的資源(譬如一公噸的水)當是分配到最具收益的經濟活動中才能獲取最大的利益,但由誰分配呢?市場嗎?我們看到的,是國家這隻「看得見的手」透過剝奪弱勢農民的工作,來維護強勢的國際晶圓代工大廠的生產活動。竹科的圍牆,硬生生的將竹科與北台灣截然劃分出兩個不同的「水」世界。 日昨,經濟部長宗才怡到竹科與業者座談,業者表示一個月花幾千萬元買水對「根留台灣」將造成不利的影響,因為「大陸是不缺水」的。業者的意見當有兩層意涵:一、大陸「不缺水」的環境足以提供廠商「西進」的誘因;二、倘使政府希望高科技代工業繼續保持在台灣的生產,那有請政府想辦法多搞點乾淨的水來用用吧!在業者的要脅聲中,在山間攔溪蓋大壩、興水庫似乎成為政府的想像力所能及的唯一出路。但正如許許多多環保人士所指陳,在人為的濫墾、政府機關不當的「野溪整治」觀念下,台灣的水資源迅速的流失,建多少水庫也無法彌補之前造成的傷害。更何況許多水庫位於鬆軟的地質上,不僅使用壽命短(不經濟),對公共安全以及環境生態而言,都是明顯而立即的浩劫! 對全球化抱持懷疑態度的學者,像是彼得伊文斯(Peter Evans)認為,全球化縱使壓縮了國家推動經濟政策的能力,但只要國家彈性地調整政策取向,維持一個充滿吸引力與競爭力的投資環境,當可成功的面對全球化下的挑戰。但我們不禁要問,維持竹科的競爭力的代價,憑什麼要由北台灣的農民、新竹周邊的店舖,甚至廣大的民生用水用戶來承擔?更何況競爭力修辭的背後,隱隱若現的是「以鄰為壑」的自利邏輯。 我們並非反商,但在台灣先天缺水的前提限制下,引進極度費水、費能的晶圓代工業本來就是一個爭議的問題。已經拿了納稅人鉅額補貼超過10年的竹科業者,與其「吃碗內看碗外」想著如何飛奔西進減少「外部成本」,不如拿點經費建立廢水回收系統、朝向節約能源的方向改進生產流程,還我青山長在、綠水長流,產業與自然和諧並存的寶島台灣!(2002.3.3) 本文轉載自【台灣立報社論】http://www.lihpao.com
播出時間: 3月18 日(一) 下午3:45~4:00 原始森林是台灣黑熊的故鄉。近年來由於棲地的大幅破壞和無限制的獵捕,這種台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食肉動物,在野外的族群已經急劇的減少了,不但族群命運令人堪慮,更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持續加強棲地的保護和降低狩獵壓力,並重視台灣黑熊的各項研究,是當務之急。不過,在台灣要做大型哺乳動物的研究,有著先天上的困難,地形陡峭,落差極大,考驗著研究者的耐力與耐心,並且研究工作也經常面臨著,如何和當地民眾達成生態共識的問題,現在,就讓我們跟著研究人員,一同去尋找台灣黑熊。
播出時間: 3月19 日(二) 下午3:45~4:00 原始森林是台灣黑熊的故鄉。近年來由於棲地的大幅破壞和無限制的獵捕,這種台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食肉動物,在野外的族群已經急劇的減少了,不但族群命運令人堪慮,更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持續加強棲地的保護和降低狩獵壓力,並重視台灣黑熊的各項研究,是當務之急。不過,在台灣要做大型哺乳動物的研究,有著先天上的困難,地形陡峭,落差極大,考驗著研究者的耐力與耐心,並且研究工作也經常面臨著,如何和當地民眾達成生態共識的問題,現在,就讓我們跟著研究人員,一同去尋找台灣黑熊。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