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青脆枝的枝幹-「被閹過公羊皮膚」的感覺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青脆枝的枝幹,在蘭嶼當地被拿來當作圍籬或是砍來做薪柴,而它的果實,則常常被當作小孩子的玩具(不過是不可吃的)。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名字,青脆枝的達悟話(雅美語),意思是說青脆枝的樹皮摸起來像「被閹過公羊的皮膚」一樣!?當然現代人或是在城裡長大的人很難想像「被閹過公羊的皮膚」與「沒被閹過公羊的皮膚」摸起來有何不同,但可以想見達悟先民對自然界的觀察入微。所以下次前往蘭嶼在路邊看到青脆枝時,請一定要摸一下它的樹幹,親身體會什麼叫做「被閹過公羊皮膚」的感覺。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plant/Nothapodytes-nimmoniana/Nothapodytes-nimmoniana.htm
◆[環境政策]加拿大召開G8環境部長會議
迎接永續發展峰會為商討重點 --﹥
加拿大,亞伯達,班弗,2002-04-12
(ENS)- G8環境部長年會今天於加拿大班弗召開,由加國環境部長大衛‧安德森接待其他工業大國部長前往與會。此次部長會議為6月亞伯達G8領袖峰會熱身,會議主題為「邁向約翰尼斯堡之路」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12-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1201
◆[環境政策]能源部運送鈽原料遭南卡羅來納州反對 --﹥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市,2002-04-12
(ENS)- 美國能源部預計在2019年底前處置34公噸的武器級鈽原料,將之轉換為混合鈽、鈾氧化物燃料(MOX)供商用核子反應爐使用。然而,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吉姆‧哈吉斯要求能源部承諾鈽原料不得在其州境內加工處理,而且該承諾必須具有法律約束力,否則他將採取行動阻撓此項計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12-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1202
◆[能源議題]審查布希能源小組計畫
環保團體僅獲得2天時間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4-12
(ENS)-
週三新公開的能源部檔案顯示,雖然布希政府有將其國家能源政策交付11個保育團體審查,卻要求在短短48小時內提交審查意見。一封3月發出的電子郵件顯示,能源部希望獲得的審查意見能夠「與政府當前的能源政策相互一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12-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1203
◆[生態保育]胡德山國家森林森林保姆失足殞命 --﹥
美國,奧勒崗州,波特蘭,2002-04-13
(ENS)- 為了保護樹木免受砍伐,卡加迪亞森林保護聯盟一名Treesitter從樹上跌落致死。昨晚在胡德山國家森林中,22歲的蓓絲‧歐布萊恩試圖運用繩子登上一株古木的平台時,從離地150英呎處摔落不治死亡。歐布萊恩並不知道在4天前,她想阻止的木材拍賣會已經取消了。(編按:森林保姆,Treesitter,係指長時間居住於樹上以阻撓砍伐作業進行的抗議人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13-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41301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8 --﹥
-
[生活環境]烏日鄉發現丟棄近300桶三氯乙烯,三氯乙烯揮發性極強,致癌性高,數月前,桃園縣RCA工廠因三氯乙烯中毒致癌案跨海向美國RCA工廠求償的案件還在訴訟中。三氯乙烯毒性物的管制及是否已形成污染,有待相關單位深入追查
(台中縣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台灣7港口魚體貝肉都有毒。學者調查赫見環境荷爾蒙TBT會使雌貝變雄貝。TBT為國內列管第一類毒化物,主要用於塑膠安定劑及抗汙、防腐油漆,然目前對人體安全標準尚無定論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台灣自來水管線老舊,導致漏水率偏高,平均每天漏掉近6個翡翠水庫供水量,立委呼籲政府在5年內完成水管更新工程
(台北 中華日報)
-
[生活環境]氣象局:短期內難有大雨,民眾應共體時艱待梅雨季來臨
(台北 民視)
-
[生活環境]砂石場違法排污恐造成農田硬化。大安溪水源保護自救會抨擊縣府取締大安溪畔砂石場排放污水不力,造成農田嚴重硬化
(后里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斗六境內虎尾溪遭污染,惡臭難聞
(虎尾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表示阿瑪斯號汙染海域第一階段求償獲成果,船東願賠6133萬,近日將針對第二階段生態破壞及復育部分展開協議,求償金額約9億多元
(台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擬加強查核機車定檢站,確保空污管制成效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百餘霧台鄉民怒吼,抗議經濟部礦務局核准業者在靠近小鬼湖的知本主山採礦
(霧台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漁業署今在三仙臺海域對一尾被定置網捕獲的鯨鯊進行標識放流,藉以加強研究洄游生態
(台北 中央社)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4-1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8
--﹥
-
[生活環境]中國「洋垃圾」進口量增長快速,1990年進口量79萬噸,到2000年增加到1750萬噸,將對生態環境帶來重大危害。有關專家建議援用世貿組織有關條款對「洋垃圾」進行治理
(北京 今晚報)
-
[環境政策]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表示,非煤礦山安全整治迫在眉睫,今年將加強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提升安全生產狀況
(北京 中新社)
-
[生態保育]陝西省韓城市雷寺莊林區發現世界瀕危動物褐馬雞,專家呼籲為國鳥褐馬雞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西安 新華網)
-
[生態保育]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天然草場現生態奇跡,遏制沙塵暴不靠人力借天力
(中國 新華網)
-
[生態保育]野生動物保護史上創舉,桂林百虎大遷徙啟動。桂林熊虎山莊為世界上最大熊虎繁殖基地,此項計畫是將部分老虎遷往南京,以建立華東繁殖基地
(桂林 解放日報)
-
[生態保育]寧夏回族自治區村民以林木阻擋羊隻飲水路徑為由,在半天時間裡毀掉1.2萬多株樹,林業當局已展開調查
(銀川 人民網)
-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加速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速度
(外電 中央電視台)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4-18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2 --﹥
-
[生活環境]進口綿羊證實感染傳染性海綿狀腦病變(TSE,狂羊病)
-
[生活環境]俄亥俄州中部加入城市潔淨能源計劃
-
[環境政策]反對育加山設置核廢儲存場
內華達州再提訴訟
-
[環境政策]遏阻外來物種入侵水域
魚類及野生物保護局展開教育宣導活動
-
[生態保育]巴西桃花心木進港
綠色和平組織登上貨櫃抗議
-
[生態保育]保護瀕危鳥類
「山胡桃隘牧場」地主誓言作保育
-
[全球變遷]聖嬰現象即將衝擊美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12-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4-12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境]私人土地,閒人止步:我們失去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上)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每一天都有許多孩子降生到地球,躍躍欲試地要接觸大自然,他們直覺地以為:空氣、水和他們足下的土地,都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政治與私人土地的領域界線是什麼。
但是這些孩子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機會到訪這個世界中的許多地方,因為許多有錢的屋主、企業與工業界可以把這些接觸湖泊、河川與海岸的機會據為己有。...
但是在這個凡事都被市場所宰制的社會裡,有錢人能任意挑選土地,而不論是城市、州或聯邦層級的公園與休閒部門,都無力與暴漲的土地價格抗衡。...
而將某些土地透過公共信託的方式,回歸公有,對此,批評者大多則認為,若要增加政府的稅基,就要開發土地、讓土地增值,而不是把它們保留起來...
全文與網址詳見: http://ens.lycos.com/ens/jul2001/2001L-07-23g.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環境資訊協會 (陳潁峰 譯,李欣哲、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2/su02041801.htm
▲[我們的島]淡水河垃圾地圖 --﹥
作者:張岱屏
一九九八年,一群年輕人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沿著淡水河流域進行調查,他們稱這次的調查為「淡水河的初體驗」。體驗什麼呢?不是淡水河的美景,也不是自然生態,而是一座又一座,層層疊疊的垃圾山。
四年過去了,當時的帶組員--陳建志與賴偉傑再度走進河岸,看不到原本垃圾綿延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興建中一座座美侖美奐的河濱公園。但是,當我們乘坐舢板,從大漢溪的河面上看過來,卻清楚可見河濱公園的邊坡裸露著層層垃圾的遺跡,垃圾並未消失,他們有的潛伏在河面之下,有的集體搬家去了林口下福村掩埋場,以各種不同的型式存在我們的周圍。
河畔的垃圾,正訴說著一段久遠的,難以遺忘的故事...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041801.htm
●[活動]大家到臨海農場來種樹 --﹥
時 間:4月21日(日) 上午10:00-下午4:00
地 點:臨海農場 (台北縣石門鄉德茂村二鄰臨海別墅16號)
報 名:加拿大在台辦事處
主 辦:加拿大在台辦事處
由加拿大在台辦事處主辦,臨海農場、YWCA、加拿大加小協會以及台灣大學植物系共同合辦的「大家來種樹」活動,將於4月21日(星期日)上午10點在臨海農場舉辦,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與。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淡水河垃圾地圖 --﹥
播出時間:2002年4月22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2002年4月23日(二) 重播上午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 【淡水河垃圾地圖】
從以往的散佈在淡水河、大漢溪沿岸,到集體遷移到林口的山谷,從悶燒與水波築流,到靜靜地潛伏在河的兩岸,如果住在台北的垃圾會說故事,它會說出一段怎樣的往事呢?
人與自然 【都市靜脈之旅】
如果將都市看成是一個有機體,如果它也有動脈與靜脈,那麼,清潔隊與拾荒者就是扮演著血球的角色。自從清潔隊開始做資源回收以後,住在蘆洲的劉阿伯面臨快要收不到東西的窘境,而這也是許許多多拾荒者面臨的困境。從最早期拾荒者與清潔隊的合作共生,到目前兩個體系之間的相互衝突,政府部門在大力推動資源回收之時,並沒有有效地整合在民間運作已久的拾荒體系。
另一方面,資源回收的中、大盤商,可說是都市靜脈系統中的節點,然而,由於土地取得的困難,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舊貨商是違法使用土地。未來,政府應該如何整合民間的力量,讓資源回收的運作更有效率,同時讓資源的通路更順暢呢?
看守台灣 【垃圾大作戰】
高雄美濃焚化廠正在停爐,因為垃圾已經不夠燒了。
就在全台灣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資源回收工作時,許多焚化爐卻面臨垃圾不夠燒的窘境。另一波的垃圾大戰又開始了。
北投焚化爐鄰近28里組成「反污染監督小組」,用突擊檢查的方式,來監督因為垃圾量不足,焚化廠增加一般事業廢棄物所可能帶來的夾帶有害事業廢棄物問題;高雄仁武焚化廠有三分之一的垃圾量是來自一般事業廢棄物,其中有十分之一的機率發生夾帶無法焚燒廢棄物的現象。
這些現象不禁讓我們重新檢視目前我們的垃圾處理政策是不是出了問題?原有的焚化爐興建計劃是不是要繼續堅持下去?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金門賞鳥
(5) --﹥
播出時間:4月19日(五)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時序進入春天,到台灣渡冬的候鳥,已開始陸續北返。過去我們曾經介紹過許多觀賞水鳥的好地方,例如宜蘭的無尾港、台北的關渡、新竹的客雅溪口,和台南的四草、曾文溪口等等。這一次,我們要帶大家到離島走一走,跟台北鳥會到金門去看看那兒的鳥況。相對於台灣本島,金門的開發破壞算是相當輕微,在人為干預較小的情況下,自然保有較佳的鳥況。再加上面積不大,卻擁有許多在台灣難得一見的鳥種,像戴勝、蒼翡翠、黑翅鳶、栗喉蜂虎等等,因此長期以來,金門一直是鳥友們的天堂,尤其對於第一次賞鳥的新手而言,那裡的鳥兒簡直令人目不暇給。現在,我們就一起到金門賞鳥去吧。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給我們的加油打氣 --﹥
-
舒斐:付出不一定會立刻獲得回報,但一定會造成影響,只是付出的人不一定會親眼看到。謝謝電子報的所有工作人員,因為您們的付出,讓我們對環境更了解且更珍惜。縱使身邊的環境並未有什麼特殊的改變,但腦袋改變了,環境也一定有機會被改變。大家一起加油,不要放棄。再次謝謝您們。
-
喜憨兒2號:I read the news everyday,I like it really !! Thanks,firends。
-
藍色東港溪 貓頭鷹:加油!!!你們都是最棒的!!!
-
台北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陳楊文:恭喜兩年有成,資訊的生產固然辛苦,資訊的傳播才能讓理念開花結果,感謝您們種種無私的貢獻,致上我們最深摯的謝意!
-
公共電視 佳珣:
哇!環境資訊電子兩週年了
感謝你們所提供多元豐富且有深度的資訊
加油
我們會繼續支持你們
-
nobody:這些字字句句,不只對環境資訊電子報有感而已,更是想要好好地、仔細守護地球環境的美麗心靈。
-
梅涵:在這些日子中,我閱讀他。透過他,我看的更遠,為環境努力的心,也越來越茁壯。
-
林蕙瑩:
謝謝你們的堅持,相信就如陳秘書長所言,「繞著這份電子報的發行,猶如漩渦般,把許多人的生命給吸納進去,才得以成型。但是,又像星光般雖然微弱,但卻持續發散。」這個光環會愈來愈大的,生日快樂。
★[您的聲音,我們聽見了]讀者的殷殷期盼 --﹥
編按:以上為Aeoloud對昨天丁文傑提議的回應--建議增列生物的資訊,包括生物科技、醫學新知,或是各地有關生物的報導。<詳全文>
★[本會訊息]「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開放訂閱 --﹥
你想知道最新的「地球日2002在台灣」相關活動訊息嗎?
妳想進一步了解關於生態足跡的消息嗎?
你知道新新能源的內容有哪些嗎?
妳想知道「無車日」的由來嗎?
「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即將在4月15日與大家見面!
如果你想掌握最新的2002地球日相關訊息,
那麼你便不能錯過「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
趕緊到 科學科幻區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ategory.asp
訂閱吧。
|